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Vij?āpti-mātratā-siddhi-?āstra) 佛教论书。又名《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详情]
成唯识论 源流
源流
唯识学派即大乘有宗,又称为瑜伽行派,因该派教徒注重修练瑜伽而得名。起源于公元四、五世纪的古代印度,主要依据《解深密经》立宗,这部经共分八品,精辟论述了万法唯识、三自性三无性、唯识的修行次第等。异译本有三: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相续解脱经》一卷、北魏菩提流支译《深密解脱经》五卷、南朝陈真谛译《解节经》一卷。
唯识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是弥勒(Maitreya),他的《瑜伽师地论》号称唯识学的百科全书,全面论述了唯识的理论主张。除此之外,署弥勒之名的唯识论典还有:《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法法性分别论》、《现观庄严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究竟一乘宝性论》,连同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称为弥勒七论。
唯识的实际创始人是无着、世亲兄弟两人。无着,音译阿侩伽,生活年代大约是公元四、五世纪,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人,父憍尸迦,母比邻持,大弟世亲,幼弟师子觉。原于小乘说一切有部出家,后改学大乘,研习《瑜伽师地论》,着作很多,主要有《摄大乘论》、《六门教授习定论》、《顺中论》、《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等。
世亲,音译婆薮盘豆,他是无着的弟弟,先于说一切有部出家,俊至阿逾阁国师事佛陀蜜多罗,其师在辩论中败于数论外道,世亲着《七十真实论》,批驳数论的《僧怯论》。世亲精通《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为众人宣讲,每天把所讲内容用一偈概括出来,共六百多偈,又吸收经量部教义作注,而成《俱舍论》。世亲原为小乘佛教徒,认为“大乘非佛说”,后经其兄无着的开导改信大乘。主要着作有《大乘庄严经论释》、《辩中边论》、《金刚经论释》、《十地经论》、《净土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摄大乘论释》、《大乘成业论》、《大乘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佛性论》等。
以后唯识的着名论师是陈那(约公元四四0——五二0年),南印度香至国人,原为小乘犊子部信徒,后改学大乘,曾在那烂陀寺讲唯识和因明。他的主要成绩是在因明方面,是新因明的创始人,被称为“中世纪正理学之父”。在唯识理论方面主张有三分:见分、相分、自证分,故称“三分家”。主要着作有《观所缘缘论》、《掌中论》、《取因假设论》、《因明正理门论》、《集量论》等。其弟子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被当成学习印度因明的入门书。
护法,生活年代大约是公元六世纪中叶,原为南印度达罗毗茶国建志补罗城某大臣之子,后出家学习佛法,曾主持那烂陀寺,三十二岁圆寂于大菩提寺。他在唯识理论方面主张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故称“四分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对《唯识三十颂》的注释,是十大论师之一。玄奘翻译的《成唯识论》以他的注释为主,糅译其他九师的理论主张。主要弟子有戒贤、最胜子、智月等。主要着作除对《唯识三十颂》的注释以外,还有《广百论释》、《观所缘缘论释》、《成唯识宝性论》等。
护法以后唯识的着名论师是戒贤,他的生活年代大约是公元六、七世纪,东印度三摩咀咤国人,婆罗门种姓,曾主持那烂陀寺,以有、空、中三时判教,并主张五种姓说。唐玄奘于贞观十年(公元六三六年)从其受学,当时戒贤已经一百零六岁。
玄奘(公元六00——六六四年)从印度学成回国后,共译佛教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是《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唯识论典。
玄奘门下人才济济,其中着名者有窥基、圆测、神昉等。神昉又称为大乘昉,曾着《成唯识论要集》等唯识着作。窥基(公元六三二——六八二年),字道洪,姓尉迟,因常住西安慈因寺,故称慈恩大师,他协助玄奘创立的唯识宗又称为慈恩宗。十七岁出家,二十八岁(公元六五九年)协助玄奘译经,是玄奘的主要助手之一。为很多唯识论典作注,号称“百部疏主”,曾着《成唯识论述记》,对《成唯识论》详加解释。又着《成唯识论掌中枢要》进行补充。新罗僧圆测(公元六一三——六九六年)和窥基关于唯识的观点不一致,圆测曾着《成唯识论疏》,批驳窥基的观点。窥基的弟子慧沼(公元六五0——七一四年)着《成唯识论了义灯》七卷,对圆测的论点进行不同看法的主张,书中“有释”即指圆测观点。圆测和窥基的不同观点在《成唯识论了义灯》和《因明入正理论义断》中有所记载。
圆测的弟子有道证、胜庄等。道证于嗣圣元年(公元六九二年)回国,着有《成唯识论要集》十四卷,坚持圆测观点,受到窥基弟子慧沼的严厉批评。胜庄着有《成唯识论决》,不像道证那样固守圆测的观点。道证的弟子太贤自称青丘沙门,也是新罗人,着《成唯识论学记》八卷,对《成唯识论》的解释比较公允,没有拘泥于圆测和道证的学说。
慧沼的弟子智周(公元六八八——七二三年)继窥基、慧沼之后,被称为相宗三祖,因住河南濮阳,世称濮阳大师,着《成唯识论演秘》七卷,对《成唯识论》和《成唯识论述记》详加解释。智周的弟子如理又作《成唯识论疏义演》和《演秘释》,把《成唯识论》的唯识理论推演得更繁琐了。唐代灵泰还着《成唯识论疏抄》十八卷。
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慧沼的《成唯识论了义灯》、智周的《成唯识论演秘》被称为唯识三大部,窥基的《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慧沼的《成唯识论了义灯》、智周的《成唯识论演秘》并称为唯识三疏。
宋以后,中国佛教进入衰微时期,唯识宗也不例外。但至明代,唯识宗又兴盛发达起来,关于《成唯识论》的疏释比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唐代还要多。西蜀高原大师着《成唯识论随疏》十卷,亦称《成唯识论随注》,该书文约义丰,时人作为学习唯识理论的入门书,武林钱伊庵因此疏而着《唯识随疏翼》二卷。除此之外还有《成唯识论俗诠》十卷,明昱作于公元一六一一年:《成唯识论集解》十卷,通润作于公元一六一年:《成唯识论证义》十卷,王肯堂作于公元一六三年:《成唯识论音义》八卷,作者广承,着作年代不详,已佚:《成唯识论自考》十卷,大惠作于公元二六年:《成唯识论合响》十卷,大真作于公元六四二年:《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十卷,智旭作于公元六四七年:《成唯识论音响补遗》十卷,绍觉音义,新伊合响,清智素补遗。着作年代不详。这些着作收集于《续藏经》第四一函。
明末的唯识理论研究为什么又恢复发展起来?因为当时的佛教以禅宗为主,他们呵佛骂祖,不注重佛教义理研究,佛教界的有识之士对此很不满意,所以极力弘扬唯识理论,指导坐禅。学术界对明末的唯识理论研究不够充分,圣严法师的论文《明末的唯识学者及其思想》很值得重视。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