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四十华严 第四卷 第60讲
《四十华严》第60讲(2008年11月30日)A
我们今天请掀开经本看九十二页最后一行,那我们先念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觀察善財童子殊勝相已。熙怡微笑。安慰開諭。廣為演說一切佛法。說一切佛積集法。說一切佛相續法。說一切佛次第深入法。說一切佛眾會清淨法。說一切佛法輪化導法。說一切佛色身相好清淨法。說一切佛法身普遍成就法。說一切佛無礙辯才法。說一切佛圓滿莊嚴法。說一切佛平等無二法。”
我们先看这一段。前面跟各位提到过文殊菩萨看善财的因缘,那这个部分,我们跟各位讲过了。善财的因缘是一个必备条件,前面讲到“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那是个充分条件,你必须要有的两个条件。
前面的“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他是工程面,是你善根的一个定位,所以叫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很愿意发,发了无效,为什么发了无效?因为你发的是空包弹,高射炮打上去像焰火一样就不见了,那没有用。他要真实的,那就是那十种无疲厌心一定要有。而且要日日增长,这是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我们叫技术面,就是你要修福报。佛不是福慧两足吗?你福报怎么修呢?哎,你看善财怎么修?其实修福报很简单讲一个原则就是“善用其心”,圆满世间方方面面,这个就是福报。你假如在世间不能圆满啊,那你福报不够。
记得我跟各位讲了,A师姐跟B师姐。希望你不要一回家冰箱打开,鸡肉、鱼肉、鸭肉通通丟到垃圾桶里,你家里人觉得你中邪了,你说你们都是业障鬼。“吃人一斤,也要还人十两”,那你马上就完蛋,马上全家不理。要怎么做呢?那你要学B师姐的方法,要圆满方方面面。
你不要自己以为你的是对,别人都不对,不能这样想。所以那我们常常发现好多人你都对,为什么跟人家处不来?你没错,你绝对没错,处不来你就错了。
所以,世间法中的方方面面,你都要去圆满。这个不够圆满你的福报一定不够。你说我长这么漂亮,长漂亮会怎样?我很有钱,很有钱又能怎样?对不对?我很健康,健康又怎样?不是。你这些福报要串连起来。西施很漂亮,心脏病。对不对?那漂亮有用吗?不是这个样子,你的福报要圆融。所以,我们不在意我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在意我在我的生活周遭里跟大家要相处得很融洽。这一点很重要。那你能做到,你的这个福报就能修到。
而最重要的是,我昨天跟各位讲的,随缘、随喜、随分、随力。你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缘,你要产生喜悦心,随分、随力把它做好。你不要嫌这个妈妈长得不漂亮。那没办法,那是你妈妈。你不要嫌妈妈不漂亮,你不要嫌家里很穷。不能这样想,因为这是你的家。你要随这个缘,然后要产生欢喜心,那你就一定很幸福。你要不要随喜啊?对不对?你要多有钱啊?当你有钱,你看另一个更有钱,那不能这样比。所以你要安住当下,能够就你现在的环境,你随这个缘,起欢喜心,随分、随力做好你身边的事,尽责尽份。对不对?那你就圆满了。
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那三个基本的修学的资粮道你就具足了。人格性,五大人格性健全,你会具足;健全的、健康的家庭生活跟社会生活你也会具足;那么在这种的前提下,你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觉,人生应该怎样活着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那这个时候你就真的产生出离心。你要找寻“我是谁?”“我应该怎样活着有价值有意义?”你很快你马上就会找到目标。如果你找进佛门来,修行很快就会成就,不会有问题。那你不具备这个条件,你怎么修啊,都是自己想的,你到处都碰壁。不是人家找你麻烦,使你惹人家麻烦。你要留意到这个部分。
好,这是前面所讲的,我们就不再讲了。
那么现在呢,现在文殊师利菩萨观察善财童子的“殊胜相已”。这个相是果相,他的殊胜相是果嘛。那么这个果,透过这个果看到他的因,那这个叫什么,你知道嘛?这个叫做“法界观”。他入法界,看到善财的因地修行。
那你会从这一句话里去想到,人家文殊师利菩萨有天眼,能够看到善财童子的过去如何如何,对不对?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是你大脑的意识形态所判断,他是看到善财童子的心,很简单讲就是这个,看到法界是看到心。那么善财呢,是个缘,文殊师利的心直接跟善财的心相应,跟善财的这个缘相应,所以他就能了解了。
像各位,你可能也听到有人,他能看到这个、看到那个,那叫看到鬼,俗话叫“见鬼了”,不然怎么看到这个、看到那个?别人都看不到,他看得到,那叫见鬼,你最好少碰。
那另外,也会有很多修行的朋友,他自以为修行。我相信这个时代很多了,因为思想一开放,大家都乱来。那天,还有人来跟我讲,说他跟善财童子见面,善财童子穿西装,那个人也是鬼,善财童子那么小?善财童子是法身大士,还是你自己想的?听到童子,你就以为他才三岁、四岁而已。不是的,他是法王子,你知道吗?
我跟各位讲,很多人他自以为看到,他了解到,看到你的心,那个都错!他这个心是你自己的心。
善财只是个缘,因为文殊师利菩萨有般若智慧,他以空性跟那个缘相应。你有空性吗?你没空性啊,少吹牛,吹牛要背因果。你不要以为你这个也懂,那个也懂,你做不到。
假如你真的有那种情况,假如了,我不能说你没有了,你要带着疑情去求证,求证以后再验证,因为你的实际行法的功夫如何我不知道,我不能够一杆子打翻一条船,全部把你否认了。你可能修行的功夫很得力,那你不要跟我讲结果,我一定要验证你实际修法的状况,当你讲不出你怎么修的时候,那你不要太自负。偶尔会有了,所以吃错的东西把一块石头当作一块面包就吞下去了。有,有这个机会。那然后呢你,不会说肚子堵住,消化不良,你可能会看到什么看到什么,奇奇怪怪的,那有可能,那个叫做“瑞相”。一时疏忽没留意,产生的一种错觉,会有一些好境界或不好境界现前,那个跟做梦一样,不可靠。因为你要再出现第二次你没有办法。
我们修行是经过一定的训练,透过一定的程序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定的。这叫因果律嘛。对不对?我买西瓜切下去一定是西瓜嘛,不可能买西瓜切下去变凤梨啊。对不对?这不可能的。买西瓜除非你买错了,拿错了,把凤梨当西瓜,那就没办法了。否则呢,你拿西瓜来切下去一定是西瓜嘛,不可能跑出别的来,对吧?所以,你经过一定程序的训练,所得到的一定的结果这是我们肯定的。
但是你要是没有那个程序偶尔会有那个结果,那你就小心一点,因为没有那个因怎么有那个果呢?对不对?那是自己要留意。所以修行你绝对不要弄错。
这个地方,我们跟各位讲的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是居法界,居是住在法界里,因此呢,他以他的般若空性,面对他的缘,他善于观察。知道吗?缘就是境界现前,他善于观察。为什么善于观察?因为他有般若空性。
那我们没有,我们的观察叫做逻辑推理,对不对?我看这个人来了,我先看一下,嗯,是不是人?是人的话,应该眼睛是横的,鼻子是直的,对不对?假如那个人的鼻子是横的,眼睛是直的,那就有问题了,这个不是人了,对不对?你一定有你的逻辑推理,那叫标准凡夫。
这些大菩萨们他们不用逻辑推理,所以他是在法界里,我们语言叫做“与心相应”。其实不是,是他的心透过空性跟外境,外在境界的缘相应,因为他根本不要管你是谁,你知道吗?我们的大脑刚好是在找对方的心,是去了解他的心,你要了解他的心是什么?是了解他在想什么?那你就弄错了。所以运用空性叫做不用大脑,他是用生命,就是用空性。你要留意到这点。那你不要去找什么不用大脑,你一定用大脑,你在怎么想不用大脑你还是在用大脑,你既然想了,对不对,所以不用大脑。
这是我把这个部分,文殊师利菩萨观察跟我们的观察不一样。
好,他现在了解善财童子他的行法,过去是怎么来的,今天才有这个殊胜的果相现前,因此“熙怡微笑”。
这个“熙怡微笑”这四个字《华严经》跟以后的经典,《华严经》以后的经典,包括密教的大乘经典,密教的行法里不会有这四个字。密教的经典里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够在中国的《大藏经》里面找到,汉文《大藏经》才有,他有谈到这个部分。
“熙怡微笑”就是,我们后来从印度教里头再翻译的时候,就是现在社会上一般在常用的,他修行到某个程度会有一种感觉,全身的细胞都很喜悦,好像都在跳舞一样。我们有没有那样经验?没有啊,全身的细胞都在睡觉。
这个,其实我们的话讲起来,用现在的语言讲,就是他的细胞里的含氧量很高。细胞里头的含氧量很高,就是血液中的红血球的带氧量O2的数目很高,因此,你就觉得所呼吸的空气里氧气很足,因此你会很喜悦。那这个透过训练是会有的,这个一般来讲这个训练法我们叫做“哈达瑜伽”,就是印度法的修行。因此,他们强调这种讲法。
但是我们在修行里,我们很少用这种语言。我们通常都讲“光明普照”。都讲光明普照的这种情况,智慧光明,威光赫奕,都讲光明的这个部分。
很少讲这个部分,这种经典是《华严经》系统的才会用这四个字,因为这个已经牵涉到圆融道,圆融道里头的行法。有一个部分叫做“歌舞赞叹”,或者叫“歌咏赞叹”,就是透过“歌舞”来赞叹他生活里的境界,表达一种感恩。那么透过这种训练的时候,他会有“熙怡微笑”的这种情况出现。但是他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嘴角微微一翘,这样的微笑就是“熙怡微笑”,那是你从字面上解释。
“安慰开谕”,这字叫安慰,其实是赞叹、嘉勉的意思。善财童子有没有做错事啊?打破杯子,还是弄翻了茶杯啊?要不然为什么要安慰?对不对?他没做错事嘛,所以这是赞叹,称赞他的善根、福德、成就。开谕,当然是因缘具足了,他来讲法。这个地方,前面已经讲过他讲《华严经》,所以这个时候的“安慰开谕”里就不是讲经了,不是讲义理上的东西,是讲修法上的东西,他才讲开谕。开谕就是开示的意思,赞叹开示,讲的是如何修法的部分。但是这个法,是这些大善根器的人所修的法。
那我们在修法上,我们常常弄错。我跟各位谈过了,大家学佛人常常这样子自艾自叹,“生不逢时,我们应该生在佛世时代。你看,佛世那个时候,佛陀只要说善来比丘,你看头发胡子就掉光光,天上就飞来一件袈裟,说发须自落、袈裟披身,然后证阿罗汉。多好啊!”只要见到佛,佛说“善来比丘”。我们道场养一只狗叫“善来”。你认为这样吗?是没错啊,但是他叫你“善去比丘”你也不会开悟了,不要说“善来比丘”了。为什么呢?你要知道这些人,佛陀当时在讲“善来比丘”,“发须自落,袈裟披身”的这些人,四禅八定是基本条件。你有吗?没有,别梦想了。这些大德都是四禅八定的人啊,请问各位你现在呢?你除了很惨,死定以外,大概都没啦。
所以,既使给你见到佛,天天见到佛也没用,你只有无量烦恼生起。他们这些人还没遇到佛之前,都已经修得很好了。你不要看摩诃迦叶,对不对?他有修啊,人家已经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了,他跟佛陀的禅定功夫一样,所以一见面啊,当然一山不容二虎,他们就杠起来了。佛陀比他多一点,他有七菩提分、八正道。迦叶没有,他是苦行僧,头陀第一啊,对不对?那所以佛陀一开示,他当然开悟嘛,这一句话,就够了。如果我们讲那么多,你都不开悟啊,那“善来比丘”你还会开悟吗?这关键是在这里。
同样的,这些大德的行法是有相当基础的。你现在要跟善财童子开示,下面的这些法,那你前面的两个条件有没有?福慧两足啊。你出生的时候是不是刚好停电,对不对?那你跟这个人不一样啊。人家善财出生的时候是什么状况,人家入胎的时候是什么状况啊?我们不同。所以你要懂得,我们福德、因缘、智慧、善根都不一样,因此这些你可以了解,但你不见得你有办法下手修学,所以我们在讲修行,你都是要从前面的资粮道来。
有同修常问,如何舍识用根?如何明心见性?你问如何干嘛?对不对?师父说那你就明心见性吧,你能吗?你什么都没有,你怎么能明心见性呢?但是那些四禅八定的人一讲就开悟了,可是你都没有,所以你都不行了。
因此我们跟各位讲说你一定要从基础上来,要开悟要成就不难啊,真的不难。但是你基础条件没有,就不行啊,就不行。每一个人来找师父,都他很了不起,“师父,你讲,我就开悟。”师父讲,你开悟,你没有那个条件,你怎么会开悟呢?师父讲谁都可以开悟,就是你不会开悟,就是你条件不够。这个是你要了解的。
所以,这些法都很好。我想,我们念一念,不详细跟各位讲了。
“广为演说一切佛法”,他这里讲,这十个法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词,叫做说一切佛。一切佛,你大概会以为所有的佛,也没有错,他是佛陀的意思,也没有错,这个佛陀是指觉悟,“一切佛积集法”,是指你要觉悟,你要积集一些资粮道。一切觉悟,你不是只有一个觉悟,你要觉悟很多。那么每一个觉悟你要有一些资粮,要累积一些东西,没有,不行。
很简单讲,你会写毛笔字吧,对不对?书法很简单吧?书法你就毛笔拿来你就挥洒了嘛,看来没那么容易啊。有没有砚台?有没有笔?有没有纸?有没有墨?有没有会磨?你说现在都不要,你现在买墨汁一罐就可以了。你有基础功夫,有吗?对,这个叫积集,积集书法的资粮嘛。你要画,画可以吧,真的你就会画吗?你是不是同样要学过来?那个学的那一些,叫积集法。奥运刚过去,对不对?你也很想下一届你来比赛得金牌,对不对?你要怎么得金牌?这个叫功夫嘛。对不对?那前行资粮你要有,那叫积集法。
同样的,一切佛,人生中一切觉悟,你都要积集,要累积那些资源。对不对?把地基打起来,他是指这个部分,一切觉悟。所以,你每一个觉悟。
你现在,我们在修学,你不要看一切觉悟,你看一个觉悟,你要觉悟什么?我们叫一门深入嘛,那一门。很多同修们是学念佛的,同样,念佛有积集法,光这么一门你看他就十个,你说念佛积集法,念佛相续法,有没有?念佛次第深入法,有没有?是不是这样?你要禅修有没有?禅修积集法,禅修相续法,禅修次第深入法,是不是这样?每个法,你要修密法,有没有?很多人在修密法,你跟什么法王、什么活佛、什么喇嘛、大德修的很多啊,那有没有积集法?有没有相续法?有没有次第深入法?对不对?一样啊。你要持戒,好,持戒,禅净律密都是嘛。要持戒,有没有持戒的积集法?持戒的相续法,持戒的次第深入法,这一共有十个嘛。
所以你不要贪多,一法。你要诵经,什么诵经的积集法,诵经的相续法有没有?我们现在都不是啊,“师父,怎么样转识成智?”转识成智的积集法,转识成智的相续法,有没有?你要一步一步来嘛。好像是师父一讲你就会了,没有那个道理。假如你这十个都具足了,哎,那就可以了。你说你一个都没具足,讲也没用啊,讲了就变成一种知识,知识没用,“师父怎么开悟?”师父说“开”,开了满天大雾,一开全“悟”,什么“悟”,耽误的“误”,不是用问的。
好,这里头一共十个。我想,就不详细地跟各位说了。因为这个展开也讲不完哪。
就举一个例子念佛积极法就好了。那你怎么讲下去啊?讲到念佛,讲到你成佛,透过念佛可以成佛,那你这十个要来。那一讲念佛就麻烦了,还要诵经,还有拜佛了,每一个一个下去,所以这个都是行法的部分。
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了。那请问当时文殊师利菩萨跟善财童子讲了多久?请问讲了多久?两个钟头吗?还是五分钟?你看你大脑不动都没事,大脑一动这叫什么矛盾层出,对不对?刚才讲这十个问题十个法,光讲一个就要多久了,你想想看。那么他讲一切法一切佛,每一个觉悟的过程通通讲了,不是一个觉悟的全部过程,是所有觉悟的全部过程,那请问你要时间多久?不要一直看我,这是讲什么?这是讲法界里头法身的事。所以刚才讲说“观察善财童子殊胜相已”有没有?他是法界法身的事。
各位,你听懂不懂,我不知道,不过我敢肯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不懂啊。尽管你不懂,你这样听,就好像听到人家在持咒一样,好像也很舒服,对不对?功德无量。跟刚才大家唱歌一样,你会唱你懂吗?不懂,对不对?但是你这样唱就功德无量。这个法也一样,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层次还不到那里,不到那里,但是你会产生一种欣求的心。欣,欣欣向荣的欣,欣求,你想要求,很喜欢很想要去获得,但是你现在得不到,但不要紧,您这个就是因,因先下,种子先下了,缘一到,你就会成就。
那个缘要怎么到?这么多缘啊,对不对?这么多缘你先定一个嘛。我们是不跟各位确定哪个法门,你要念佛也好,禅修也好,修密也好,戒律也好,我们都有,华严宗里头这些都有。但是呢,你就按照这十个法来修,你真的在修法的时候,不管哪一个都没关系,念佛诵经都可以,就按照这十个,你回去就把这列起来,把它抄起来,一分一分地前进。你不要列等,不要冒进,别想明天就开悟了,这样中风会比较快。别急了,慢慢来,一步一步往前走,你一定会进步的。没有得到一百分,你进步五分就五分,十分就十分,下辈子再修嘛。
你看善财童子是累积多少,我们叫尘沙劫啊,对不对?像黄河泥沙那么多你看看,那每一个沙是代表一劫,那种尘沙劫。你看看,人家这样修过来的。你不急嘛,今天晚上听,明天早上起来就要开悟,哪那么快?所以呢,要这样用功,不要急着成就。
好,我们看下一段: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為善財童子。及諸大眾。說此法已。”讲完了,很快,我们都没讲他讲完了。
“複以種種善巧方便。殷懃勸諭。令其開覺增長勢力。生大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令善財。憶念過去所種善根。”
这个地方,我跟各位补充一下,因为他讲,“以种种善巧方便,殷懃劝谕”。我也不能这样溜过去就算了。
有个人,古代的镖局,古代的镖局知道吗?现在叫保全公司,以前叫镖局。那么,这个资财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要押镖,有人押镖啦。那么,这个镖局呀,当然有很多家,不止一家。结果押来押去,就吵架了,结果发生集体殴斗。
那么这一家镖局的老板,被另一家镖局的人打死了。这家镖局的儿子知道他爸爸功夫很好,他怎么被打死呀,他当然想报仇。古代的人,他想报仇。他知道爸爸是跟师父学的。那个师父很厉害。他就跑去找他爸爸的师父。
他说:“我来跟你学。”
那师父就跟他讲:“不行啊,要学这个功夫要很长的时间。”
他说:“不要紧,君子报仇,三年不晚,那三年你把我教会。”
他说:“三年教会,不行。”
“那要多久?”
他说:“那要十年。”
他说:“十年?我日以继夜地努力,要几年?”
他说:“三十年。”
“那我都不休息。一直修一直学那要几年?”
他说:“要五十年。”怎么办?你越急,时间就越长,修行就是这样。
后来他就说:“好吧,你说怎么,我就学,反正我一定报仇就好了。”
就这样,他学了六年。问师父,师父说:“好,可以了,那你把这弓箭武器要挂在墙上,不要动它。”
再过六年,师父就问他说:“那是什么?”
他说:“不知道,很久没用了。”
他说:“好,那你出去。”师父就跟他讲说,“天上的鸟怎么射下来?”
他一抬头一看到鸟,鸟就掉下来。
师父说:“那你要报仇去吧。”
他愣了一下说:“我不要报仇。”
师父说:“为什么?”
他说:“我只要动念头,他就会死啊,所以不必去了。”
你知道吗?学了六年叫忘我,再加六年叫忘法,把那法都忘了,剩下的他只要心念一动就达到目的了。这叫开悟啊。
那你要修学什么?你能不能修到忘我?所以你能忘我,就没有我了,就只有众生了,对不对?修学佛法不是要报仇,要服务众生啊,你要把我忘了,你才能完全服务众生啦,是不是这样?然后你那个法也要忘了,只有服务众生,没有法,那时候才真的是完全圆融、圆满。知道吗?这个时候没有法,也没有我,只有众生,你能体会吗。
所以,你要修学华严一乘圆教这种大法,你不要急着什么开悟了,什么明心见性了,那都没用。那叫小法,小小的法,那得一个法可以,就好像你到果园去摘个桔子摘个苹果一样,我一定要摘。我跟你讲,当你摘一大堆的时候,满山满谷都被你摘下来,你就忘了怎么摘了,你也忘了说那是我要吃的。那么多的苹果满山满谷的苹果你怎么吃啊?那你一定会想到说如何给众生吃啊,对不对?所以修大法的人,那种心量跟修小法的人的心量不一样的。
我们为什么要成就?为什么要急着成就?“我这样修就好,为什么要成就?”所以你这个心念一转,那“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你只要心念一转,只有众生,没有自己。
我跟各位讲,不是不疲不厌,根本没有疲也没有厌,不会疲厌怎么会疲厌?因为你就是想要成就,所以你才会疲倦啊。因为你不想成就,就好像呼吸。那个人说“好,我呼吸很累呢。”那你要进殡仪馆了。对不对?哪个人在呼吸很累?没有人呼吸累的,因为你的呼吸已经忘我了,也已经忘了呼吸的存在,对不对?所以你看,所有要禅修的人第一关就败在呼吸上面。叫他数息,你看他本来呼吸好好的,一数息,他呼吸就不正常了。
所以你到忘我,是很自在的。只有忘我、忘法才是绝对的自在。
今天你修法也是一样,各位,你要来学华严,非常欢迎,但是呢,急不得,就这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把“众生无边誓愿度”列为四大宏愿的第一愿?你不要意识形态我要度众生,我要度众生。你啊,一个都度不了,因为你家里那一个就把你打败了,对不对?你想想看,你回家度你爸爸妈妈看看,别的不要讲了,度你儿子看看,看怎么度?你一想到要度人家,你用尽千方百计,无效。你别想,你就好好做你该做的事,尽本分就好了。
法是一定要修,那怎么修?我前面讲了,你就圆满你的世间种种,你的法就会修得很好。你世间种种不能圆满,免谈,什么都免谈。
好,这是一个举个例子,跟各位做个参考。当然文殊菩萨他能够了解到善财过去的种种,只是善财本身未必了解。你知道吗?因为前辈子事,我们这辈子没有人记得起来。
有人他能够了解你的过去生,我告诉各位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都是假的。有一点真的,就是他讲的那一句,“这样而已”,那一句是他讲的是真的,那一句未必是对的,那他所讲的都是编的。有的人他是好像看到,好像,他是一种幻境,因为他讲的没有办法求证,你知道吗?
有的人说:“诶,你前辈子是唐太宗!”
我说:“你见鬼啊,我前辈子是唐太宗,那我唐太宗以后的那一辈子?”
“诶,你唐太宗那一辈子就接这一辈子。”
我说:“我那当中一千五百年,我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
他讲不出来,哪有前辈子是谁这样讲的?
“诶,你来学佛,还不知道三世因果?”
我说:“这还用你讲?问题是,前一辈子我是唐太宗跟这一辈子那当中的时间哪里去了?”他无法交待啊,那不对。所以这种话绝对不可靠。
你不要以为那个人会什么、懂什么、看什么、知道什么,没有一个真的啦。真的他好像看得到的那个,他自己觉得是真的,但是你不要跟他吵,他讲完了你就走了,不要理他。因为你要跟他讲,要跟他吵啊,你一定吵输他,因为他会恼羞成怒,知道吗?所以我们不把人家断财路,因为他要赚钱,你离开就好。因为这些人他有那些幻境。他说你前辈子是唐太宗,他这句话不知道跟几个人讲过了,对不对?你还真以为一个唐太宗有好几个人呢?不要相信这些。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他以为他是观世音菩萨来的,有没有?有没有遇过?我在台湾算一算至少有五百个观世音菩萨,他也真的认为他是观世音菩萨来的。所以这是很可怕的现象,这个叫做心理不健全,心理不健康,扭曲了。他在社会上无法正常地生存,所以扭曲躲到宗教的领域去,就自以为他是某某神、某某佛菩萨来的。这个都不对,你不要以为这个部分。
所以他在这里讲“又令善财忆念过去所种善根”,他是告诉他的行法上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而不是说他前辈子是谁?你要留意到这点。
这里面还有一种。有一种人他是,他不是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化身,也不是说他能看到你什么,但是他会说:“嗯,文殊师利菩萨跟我说…”这个也很麻烦。
“观世音菩萨跟我说…”
我说“你怎么知道?”
“诶,我知道,就在我耳边说。”
我说:“你有没有看到?”
他愣住了,他就很清楚地知道,那个人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个叫幻听。虚幻的幻,幻听,不是一面吃饭一面听,虚幻的幻,幻听。而那种幻听,他又很肯定是某某佛菩萨,或者某某神,你都不要相信。这个假如你有这种情况,我们很简单讲就是你的内分泌失常。内分泌,这个大大小小不一定,男男女女不一定,常有这种情况。那假如修行人就很麻烦了,他以为是某种成就,绝对不是,也不可能。哪个菩萨吃饱没事跑到你耳边来讲一下,这不可能啊。所以这些你都不要相信。
你不要看说这个文殊菩萨令善财能够忆念过去种种,你就以为真有佛菩萨能够令你能够忆念过去种种,这个都不是真的,不可能。
好,下面讲:“複為福城一切人眾。隨其根欲。顯現神通。如所應度。廣為說法。然後而去。”
这个更麻烦了,这经文一出来,他为福城中的人,随其根欲显现种种神通,那怎么办?文殊师利菩萨大跳起舞,显现种种神通嘛?不是。这就表示,他前面在开示的时候让所有的听众啊,各有收获,而每个人的收获不同。
各位,你假如是三三两两来的人啊,每天晚上结束以后回去,我想在路上大家都会讨论,每个人听到的重点不同,对不对?每个人所受到的冲击不一样,那叫做“海云法师随其根欲显现神通“,就这样讲下去就有种种不同的反应嘛。这个叫做显现神通。不是说他怎么样飞天走壁,在那边啊,不是啊。这不是严新啊,严新就会显现神通,他是特异功能,这个不是讲那个特异功能的神通。
所以绝对不要弄错,佛法不教特异功能,他都是指你的心去除烦恼以后,那你会产生一种智慧,那种智慧是一种灵性的智慧。灵性的,不是大脑推理的智慧,大脑推理的叫知识。知识是怎么来的?知识来自三个地方,一个是记忆,一个是推理,一个是目标。因为我们讲,虚幻人生的三个要件。所以你会说记忆好,很聪明。对不对?推理很强,你会说这个人很有智慧,人生要有目标,要有梦想,这个梦还要越高越好,所以摔得越惨。对不对?这个世间在讲的劝人没有错,我们不反对,世间法是这样。
可是你要探讨真实生命的时候,那这些是很危险的。记忆是要有,没有记忆那个人的生活会很麻烦的,爸爸妈妈都分不清楚,对不对?所以你要有记忆啊。但是记忆降到最低,不要强记。这要留意啊。
第二个,推理也要有,没有推理就乱无章法了,对不对?你要到哪里去,开车开出去就迷路了,推理要有,但不要用的太多。
目标要有,但是不要太执着。
你要留意到,所以修行人有两个东西,一个叫企划性,一个叫目的性,这两个不能太强,甚至于有些指导者会告诉你全部摧毁,你要留意到啊。企划性就是推理嘛,目标就目的性嘛,目的性太强。修行不会成就的,因为这两个原因在。
所以我们常常跟各位讲,你不要太精明能干,精明一点点,能干一点点,就好了。尤其回家的时候,在家里啊,我跟各位讲,你在家里千万不要表示你很精明能干,否则你就业力深重。在家里憨一点不要紧,因为都是家人嘛,被欺负又怎样?对不对?不会吃亏的。但是呢,你会发现很多人在家里日子很不好过。你不要躲,我一看就知道,那种眼神那种脸色就知道,你在家里日子很不好过,你自己心里最清楚了。但是你心里的那种感受你会从脸上表现出来,脸上表现出来就在你的眼神上面,就在你的眼神上面,因为一看就知道你是精明能干的人。但是呢,你有业力在,所以精明能干加业力就是一种相。
所以在家里我们通常不计较,绝对不要计较,不要讲清楚说明白。在家里一定把事情讲清楚,讲到最后,“好吧,你对了,那我们离婚了。”完了,你干嘛?那每次都你对,我每次都不对,那我们还在一起干嘛?就变成这个答案了。父母跟子女讲清楚说明白,那就“好了,都是你对,那明天我不回家了。”那你怎么办?谁对啊?到这里就“拜托你,回家啦。”那还是不对,所以我们要留意到这个问题。
这个,实际生活中的情况,跟你大脑想象的记忆、逻辑、推理跟目标,是不同的。
好,最后他这里有讲到,“如所应度。广为说法。然后而去。”这一段话就来到这里,文殊师利菩萨讲完就回家了。对不对?这个地方,你看,“如所应度。广为说法”,这是一乘圆教最殊胜的地方。
那别的不讲,那六千比丘不讲,光是这个地方来的,最少有两千多人。两千多人,他如何“如所应度,广为说法”?那我们这里两百多人,两三百人,我们这样子,师父也不过讲一次而已,但是呢,每个人的收获不同。是从听众的收获不同,叫做“如所应度”。
而不是,文殊师利菩萨对单独一个人、一个人来讲。这个我跟各位讲,你不划算。你每个人要来找师父讲一个钟头,我们叫会计师还是律师这样来算,一个钟头多少钱算就好,那你亏大了,你就亏大了。所以,不可能是这样讲。
他是怎么样?“一言普覆,众生随类”。那你获得你的,我不是说“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但是你会获得你要的。因为大家都来,大家都向这个法,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在,然后各人所得的不同。我们这样讲下去,你可能会想到“诶,我在家里,我跟爸爸妈妈相处要怎么改变?”你可能说“我跟我那一半要怎么改变?”对不对?“我可能对我孩子怎么改变?”是不是,各得解啊。对不对?这叫做“如所应度,广为说法”嘛。
所以他的法跟解数学不一样,数学三乘三等于九,就只有等于九,对不对?你说“我家里只有两个,再怎么乘也不会九。”那你就不用了,不能用了。所以,小学,大脑它是很精准的,很难广用。但是这个大学,生命的,他是不精准的。因为不精准,所以大家都能用。你知道吗?
你去留意看看,当一个人个性越明显的时候,他越难跟人家相处;当这个人越随和的时候,他越好跟人家相处。有没有这种情况?生命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方方面面都能圆满啊。那你要懂得圆融,而不是刚烈,刚烈就很难啊。这是一个关键。
当然讲完就讲完了,然后而去了。“而去”是而去了,有没有去啊?去则实不去,他只讲了这一个会的因缘到这里告一个段落。因为下面善财童子跟文殊师利菩萨对话才要开始而已。到这个地方,善财童子都还没讲话,对不对?文殊师利菩萨是有讲一些了。那我们都听不懂啊,不过,下面要讲的你就听懂了。
那我们休息一下再讲。
《四十华严》第60讲(2008年11月30日)B
好,我们现在开始要进入所谓主题啦。前面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都是序文,都是序幕,现在开始善财童子该讲话了。我们先看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爾時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童子所。聞說諸佛如是種種勝妙功德大威力已。勤求愛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逐文殊師利。瞻戀不舍。一心歸向。合掌諦觀。而說偈言。”
你看,经文到这里,你会看到很奇怪的现象。这个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童子这个地方,这“所”,这个地方,“闻说诸佛如是种种胜妙功德大威力”,有没有啊?我们讲了半天有没有说到“诸佛种种胜妙功德大威力”呢?都没有,对不对?反而,是文殊师利菩萨在观察善财童子,有没有?这个,在讲什么?所以刚才我们跟各位谈到,这是法界跟法身的问题。所以虽然在讲法身,其实讲的就是“诸佛的种种殊胜胜妙功德”,有没有?
所以你能够听到这个法,他是讲法界的法,他是讲法身的法。你们听得很高兴,很殊胜,很了不起,他是法界的境界,他是法身的境界。我们从这个地方你前后对照,就知道了。从头到尾,那个,文殊师利菩萨没有说“我跟你介绍释迦牟尼佛的胜妙功德,大威力”啊,对不对?没有啊。那你知道,佛陀的殊胜从哪里来?还是从基础来,资粮道。
所以,各位你不要急着想要成佛、急着想要什么。你一定要先把你现在生活中所应该去把他圆满的,去把他圆满。我常跟大家讲,到寺院里来服务、发心是很伟大工作,功德无量,对不对?可是怎么到你身上来的功德无量变成“功德不量”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没有把家里圆满。你要留意到啊。你要圆满家里,家里要先圆满。
我们道场很多人来发心煮饭,我问她说:“怎么今天又来了?”
“哎呀,师父,您不知道,到道场来煮饭功德比在家里煮饭大。”
“你完蛋了。”
她说:“怎么完蛋了?我煮给大家吃不是功德比较大嘛,我家里才那两只小猫而已。”
你家里两只小猫要先圆满,你不能够说,“我煮给师父吃、煮给大和尚吃功德比较大。”那你就两只小猫给它饿死了,不行。
尤其很多人是这个样子:“诶,家里衣服给你洗,我到庙里去洗师父的衣服。”你头壳坏了!不行。你一定家里的事要圆满,社会的责任要圆满。这个圆满就对了。
有个同修她这样:“师父,我最近很忙啊,都不能来共修。”
我说:“你有几个工作要做,那是你的功课。”
她说:“什么功课?”
我说:“第一个,做好人家的太太;第二个,做好人家的妈妈;第三个,做好人家的媳妇,第四个,做好人家的老板;然后,你就是师父的好徒弟。”
你知道吗?不要为了做师父的好徒弟,结果变成家里的叛徒,那你就是佛教的叛徒,不是佛教徒。你要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啊,那你就要圆满世间的种种。怎么样做一个好先生、好太太,怎么样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怎么样做一个好儿子、好女儿?这个你要先做好。社会责任,你怎么样做一个好的领导,怎么做一个好的伙计,这是你的身份、你的职务,你应该把他做好。
你这个做好了,你学佛,你就是佛陀的好弟子;你这个没有做好啊,你就不能成为佛陀的好弟子,不能成为师父的好徒弟。
不是啊,大家都要到师父前来:“师父,我是你的好徒弟。”好,好什么好徒弟?师父在打成绩的时候,是先看你在家里圆满没?你在工作职务岗位上你圆满没?是讲这个部分的。
所以,各位不要弄错了,以为宗教是怎么样啊?佛教不怎么样,佛教不会剥夺你,你做好你应尽的责任。所以我们前面讲过,过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生活跟社会生活,有没有?当你这一点做不到,不及格。你想要修行,成牛魔王了、蜘蛛精比较快,表示你人格不健全。所以人格健全是佛跟魔之间的差别。人格不健全,你别太精进,不要太精进,把家里的事、把你的社会责任给做好。
这是一个。
你看这里讲的很多,“诸佛如是种种胜妙功德大威力,”就是指你在因地所修的种种,有没有?很清楚啊。这个前面,这经文,理论,他经文他不会是讲理论,今天假如写一篇论文的话,这理论就要像我这样讲了,可是他是经文啦,经文他前后相错,就把这些状况通通显出来了。那你在看可能看不懂,这经文前后矛盾,前头那一段怎么不见了?不是。他是这样交错出来。所以你要听经,师父也就把这一点给你点出来这样而已。
不是师父多厉害,师父不厉害。师父只是这段经文一读再读、一读再读这样而已,怎么搞的,这个地方怎么这样。要泡好久好久才泡的出来。还有些地方,还不见得直接从这些经文里直接看得到。你还要去看很多的论。
不懂的地方我就一直做那论啊,各位你看过没?什么《广论》、《百论》、《广百论》,什么论,根本就看不懂,看不懂也要看。早年在看不懂的时候我有个习惯,就用那红蜡笔,记号,一直做记号,一直画圈圈,不懂的就画圈圈。同修们跟我借去看看,“哇,你好认真啊!”我说不是我认真,我画的越多就是越不懂,那个一部论,像《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都一百卷、一百卷,你当然看不懂啊,怎么看得懂?看懂才奇怪。可是啊,当你看五六部,五六百卷经文以后啊,都不懂,你再回过头来看,嘿嘿,都懂。
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毛病,就是看不懂就不想看了,知道吗?经文你本来也看不懂。你怎么看懂?你就一直看呀,人家看三遍就不看了,你就一百零八遍,看不懂就念一百零八遍,看你懂不懂?每一部都一百零八遍、一百零八遍一直就看过去,那不懂才奇怪。那你看两遍就看不下去了,你会懂才奇怪。对不对?
所以,你只要用功就好,你不要管懂不懂。大脑才管懂不懂,修行不管懂不懂,修行只管你做不做。所以我跟各位讲“知道的不算,做到才算。”你只要做到,不知道都不要紧。你知道吗?很多开悟的人都不知道,你知道吗?惠能也是不知道,他不识字他怎么知道?你看那个《坛经》,什么《楞严经》,他根本不懂啊,听也没听过。什么《法华经》,根本也没听过啊,人家问他《法华经》的问题,他说你念一遍给我听。他才第一次听,念到第四卷,“好了,不要念了,这是讲成佛的事。”人家懂了。为什么?因为他做嘛。《楞严经》他不懂啊,人家念完第一卷,他说“好了,我知道,这是讲开智慧的事。”你只要做到,不懂的你都懂。你搞懂了,你做不到,我给你换个题目你又不懂了。是不是这样?差别在这里啊,这就是关键处。
好吧,把这个疑情给你解开了。是不是疑情啊?反正你也没疑情,来听经也不事先做准备,到这里念了才知道,都是“师父没讲,我都不知道,讲了我就知道”。这个不行啊,这样子,你永远差一点点你就开智慧了。你一定要自己多准备。
《华严经》讲《四十华严》,《四十华严》你一定要找一套,天天你都要诵,天天都要读诵。不但要读诵,你一念你感觉好的经文,你还要抄,抄录。你假如懂电脑的,你要打到电脑上去,然后按下去跟所有的朋友分享,你不要管他有没有学佛,有没有学《华严》你不管,你把那一段经文送给他。“我给你的信,你读过没有?”请他念一遍,就好了。他就结下善缘了,善因缘就有了。你尽管这样传布出去。
好吧,这个疑情的部分已经跟各位讲了,那个如何做疑情记录簿也跟各位讲了。
现在,讲第二句,他讲了。
他听了文殊师利菩萨这么讲以后呢,“勤求爱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知道吗?听到现在应该要知道,以前没听没关系,这几天应该知道了。就这两个东西,一个福德,一个善根。
善根就是从那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这个是你一定要有,因为没有这十个东西,你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只是空洞的口号,所以那十条你一定要像咒语一样一直念,当然你更要去实践,更要去实践。
那么福德的部分呢,那就是善财童子的这个部分,这是你必要的条件。因为你福德不足啊,你的人生很痛苦,有很多挫折,很多烦恼。那你的生命啊,大部分的精力跟生命会消耗在你那个挫折跟烦恼里面,那你还修什么?你活得都很痛苦很疲倦,“哎呦,每天都好累,好累,好累。”为什么?一直在烦恼,一直在解释啊,自我解释,一直跟人家解释。“你误会我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怎样我是怎样…?”有没有?那不是在浪费生命吗?那就是表示你没有福报。有福报的人不讲这些。
为什么我们需要去浪费生命呢?因为你没有累积福报,没有善因缘,所以要怎么样累积善因缘?很重要,圆满生活中世间里头的方方面面,你要去圆满它。所以我一直跟各位讲,“打扫,应对,进退。”应对进退很重要,你应对进退处理不好啊,你的烦恼就一直出来,尤其年轻的朋友。
因为你平常没有训练,所以跟人家抢,对谈,处置,你会有所疏忽,但是你不知道。讲话的口气、态度,你都没留意到,但已经得罪人家。好了,那你会说,“为什么升官没轮到我?为什么要轮到你?”对不对?那你只会说“我比他能干,可是你比他讨厌耶”。你想想看,你的长官、你的领导到底是要喜欢的还是要他讨厌的?对不对?这是一个很起码的状况,可是你都不去思考啊。那我们要做一个人家喜欢的人,不要做一个人家讨厌的人嘛。但是做一个人家喜欢的人,不是叫你走后门,不是叫你去巴结、去奉承,而是应对、进退,处事得当就好。
我们都年轻过,我们也常常听人家在抱怨“那个人就是会走后门,人家就是有什么关系,所以呢,他才得到赏赐,被提拔”。我告诉你,你弄错了。因为我年轻的时候,也常常听这些抱怨,可是我发现,我也没走后门啦,我也没关系啊,可是我照样很好啊,甚至有很多机会要升官我都不要啊。我们精进以后,我们发现问题就是应对进退。
我举个例子给各位看看。我在经济部的时候,有一个归国学人,我们叫海归派。博士,美国回来的博士啊,就当我们的主管,当领导,一坐。因为他刚来上班嘛,我们领导的领导就来看看他。海归回来,不知道适应不适应,一下变陆龟啊。
好了,他一看领导来了,就赶快去倒两杯茶,然后一直拿着,那个茶水一直…,怎么讲?溢出来啊,然后他也不会拿给领导,他就一直拿着。你看他想要倒茶给领导喝,不然他拿两杯干嘛?可是呢,他就一直跟他讲话,然后又不会把茶递出去。
你想想看,领导印象中,这个笨蛋到底是在干什么?是不是这样?你要倒茶,你就拿给我就好,怎么茶一直拿在手上,你什么意思啊?那个领导不会计较这个,但是印象一定不好嘛。对不对?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你倒茶为什么倒得满满的,十分满呢?这也够笨耶。为什么?从小没家教。不会倒茶叫没家教,是骂人,很难听。事实上你家里没有教他嘛。杯子里面倒茶倒几分满啊?
我真的奉劝各位,你在家里从小就要教你的孩子,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也是很好的人,也很认真,书也读得不错,是个博士海归啊,对不对?现在回到陆上来,你看看,倒茶都不会倒了,不到三个月就离开了。
我纵观他的过程,就是应对,他就一直紧张,一直紧张。
我常常讲说:“不要紧张嘛,紧张什么?”
“哎呀,像你这样很好。”
我说:“很好就多念佛”
“念佛有效吗?”
“当然有效啊!”一跟他讲,就念几声啊。念几声怎么会有效?这个就是你平常要留意的。
现在呢,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状况了,那你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根、福德已经都很清楚了,你“爱乐”没?各位,我在问你,你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没有勤求啊?这个法是最方便的法门,生活中、从你的生活里,世间法直到出世圆满成就,这个叫做三昧力,直接修三昧力成就。我们在行法中来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做圆融道。
你假如行有余力,体力还够,我们希望你兼修次第道。次第道就是指开悟这一路了。圆融道不一定讲开悟,不一定讲转识成智,他圆融,直接,这个分段生死结束,你就入净土了,进入净土啦。那你假如行有余力,一切佛积集法、相续法、次第深入法都修嘛。但是你假如体力不足,年纪也大了,圆融道,三年到五年,你就转过去了。这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你看这主要的就是前面这两块,“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跟圆满,就是善用其心。善用其心是以七菩提分为基础,善用其心,圆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这么两个原则。
那实际圆融道修行,前面我们跟各位讲过,他几个资粮道,几个条件,圆融道的三要件,你就照这个做。他很具体,也很简单,你都可以做。这个是华严行法中的一个非常大的特色。
好,那下面讲“随逐文殊师利。瞻恋不舍。一心归向。合掌谛观。而说偈言。”这个,前面我们讲过这些经文的偈子。这里头就不再解释了。
我们现在看看善财童子,他开口所讲的这些。这个经文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才第一次有人讲话,我们看看经文。
“有大智慧威神力,行菩提行利眾生。無量境界誓當求,唯願仁尊哀聽許。”
这就发愿了,四句话而已,二十八个字,“有大智慧威神力,行菩提行利众生。无量境界誓当求,唯愿仁尊哀听许。”这个你会不会解释?应该会吧。你看我解释跟你解释一样不一样,大家对对看。
前两句是赞叹文殊师利菩萨,说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老师有大智慧威神力”,用佛教徒的话讲说“菩萨有大智慧威神力”,其实就是,“老师,我要跟你学嘛”。是不是?所以,你不要把老师看成很不值钱。现在老师不值钱是因为职业化,老师是很殊胜的,因为他给你法身慧命,知道吗?所以你这一辈子有两个人一定要感恩的,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所以,为什么要孝顺父母,要尊师重道?因为我们的知识法身来自于父母跟师长。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变了,知识不从父母来,父母比你笨,他们是古代人。那你呢,都从电脑、电视、网站里面汲取新知识,对不对?所以呢,你的感恩的心就没有了。但是你要知道,你一定要有这个感恩心,一定要有。没有为什么,你不要以为说“他没教我”。因为你现在最重要的那个人生的关卡,一定要从父母跟老师这边来。
现代的人不懂得感恩,也没有从人的身上学到东西,所以你应对进退就会出问题。你都是从人那边学知识,跟学斗争跟竞争的技巧,你就完蛋了。你技巧再好都没用,你到最后会窝里反,黑吃黑,知道吗?大家都在斗啊,那你也在斗啊,那你不知道人家也在斗啊。所以我们一定啊,忠厚持家,厚道为人,知道吗?你不要以为我这两下子就闪过去了,你闪过去刚好那边一个陷阱,你还是掉下去。没有福报,你斗来的用不到。
我们台湾有个小国王,他斗争赚了很多钱,现在关起来了。有用吗?对不对?他够厉害吧?这没有用。不是这个样子,你要忠厚。你看,国王下台以后,人家都欢迎你啊,对不对?一定很喜欢听你讲故事。你一辈子都在斗争,你下台人家还要再斗,就变成这个样子。所以,绝对不要有那种情况。
尊师重道一定要有,不要对人以为说他没利用价值,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们一定要从长辈上面学到一些东西,一定要从这里学。所以呢,我们常常这样讲,老师有大智慧,有威神力,在行菩萨行,在利益众生。这是对老师的一个赞叹。
然后呢,他说“你有无量境界,我当求”。这个“誓当求”是我要求,我发誓、我要求得跟你一样的这种境界。你可能会想啊,“文殊师利菩萨好像没有普贤菩萨厉害啊,对不对?好像也没有观世音菩萨厉害,应该跟佛学,怎么跟文殊学啊?”当你有这种想法,不能成就。因为大家都这样想,我找一个好老师来跟他学,有没有?是不是这样?哪一个最厉害的来跟他学,那你懂不懂?老师也在想我要找一个好学生啊。所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大概都找不到好老师。这种人,想要找好老师的人都找不到好老师,因为好老师不会选这种人当学生。你知道吗?
所以话讲回来,大家都找不到好老师的时候,老师一定在感叹找不到好学生。所以你要懂得,当你在找人的时候,人家也在找人,对不对?学生要找好老师,好老师也要找好学生啊。所以我们要先自己量一量,我有几两重?对不对?自己先称称自己,你要找好老师,老师看得上你看不上你?对不对?当然老师是有教无类,这是一个前提,可是我们的分量呢?人家教的都是四禅八定的人,那你呢?你没有的话怎么办?你还是要从头来。不要看人家有成就,你就要去了。
有人常这样问啊:“师父,你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我说:“我没什么要处理啊。”
“你的病怎么处理的?”
我说:“病没有处理,不要处理啊。”
“那你怎么克服的?”
“我没有克服啊,我为什么要克服啊?”我说,“病的事情不要管嘛,就这么简单啊,不要理它嘛。”
我跟各位讲说,病苦其实很好处理,不要理它就好了。你就是放不下,病苦要怎么布施啊?病苦要布施还不简单?你弄清楚,你喜欢病吗?不喜欢病,你离开它就好了嘛。你说“我离不开,离不开。”你的事啊,你的脑壳有问题嘛。
人家说我癌症末期,癌症末期就癌症末期,怎样?医生说剩下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又怎样?对不对?我就跟他讲,“我不要死”“嗯,你试试看。”不死就不死怎样?不死很简单,叫病停止,立正站好,我叫你走你再开始走,其他的事我来处理,它就站在那里了。现在还没解除公约,所以它还不动。当我要死的时候我会说:“你走吧。”最好二十一天才开始算,现在我还不想死。就这么简单嘛。那你就怕病,怕什么病嘛?
医生说你肝硬化已经晚了,完了。我说:“完了不要紧,还有几天?”
他说:“没几天了”
我说:“没几天不要紧,只要是好几天就好。”
他说:“干什么?”
我说:“叫它不要恶化,停止不要再前进,就好了。”
检查了半天:“肝怎么了?”
我说:“怎么了?”
“怎么一直都这样?”
我说:“那要问你不是问我,我不是医生。”
“人家的肝一直恶化到死啊。”
我说:“那是人家,不是我啊。”
你只要不理它就好了嘛,你说“不是,……”那要死比较快了。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但是,你那个法不弄起来?你就没办法。你法一定要弄起来,法在哪里?就是刚才讲的,“忘我,忘法,你只有众生,做什么事都只想到众生。”有没有?就很简单,就这样就过了。
你不是啊,吃这个对胃好,吃这个对肝好,吃那个对什么好。哼,我告诉你,要死比较快。对什么好,都没用,你到后来还是一死。知道吗?吃什么对什么好,你又没病,你紧张什么?你今天有胃病,再多吃对胃有益的,对不对?那今天又没胃病。你记那么多,都是知识嘛,知识有用吗?没用啊。所以不要太在意。
修行,你记得,要到忘法的境界,那一切都是为众生,你做什么都是为众生想,那就是久居红尘无疲厌。不会有那种“想要休息,疲倦啊,我怎样…”不会有了。疲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睡一天就好了。我这两个月很累很累,这次来这里连睡三天,连睡三天啊,都睡到十一点才起床,今天早上六点半就爬起来了。想再睡,睡不下去了,因为睡眠不能储蓄,你知道吗?我能不能多睡一点以后给它透支啊,不行,睡眠不能储蓄啊。所以呢,当该透支的时候你就透支嘛,有机会你再补嘛。两个多月啊,每天都这样子忙着,睡眠都不够啊。一面讲话一面打哈欠啦,还没有人讲经打哈欠了,我还讲到打哈欠呢。
你不要怕死嘛。“肝硬化,早一点睡啊。”是啊,肝硬化要早一点睡。谁跟你说我肝硬化?你不要理它,你就没有嘛。所以,你不要太在意。病,人人都有,只是你知道跟不知道而已。你把知道当作不知道就没病了嘛。
当医生说你是末期,之前我根本没病啊。对不对?当他说末期,为什么你就病死了,你叫被吓死了。他说末期,我叫无期,当没病嘛,就好了嘛。所以听到等于没听到,这个叫做不增不减。
病是很可怕,但是只要你不怕,可怕就不见了。知道吗?病会病死人,是因为你怕死了。病不会叫你死,病只是一种现象。但是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怕死的,你留意到啊。
我常跟各位讲四个布施,布施病苦、布施生死、布施烦恼,要修行,你才有办法。现在要修行,你就要认真一点,布施意见,你一定做得到。现在你有烦恼是因为你不布施意见,对不对?每次跟人家吵吵,你要布施你的意见,你都没想到要布施自己的意见。这个不用担心,无量境界。这几个布施你做不到,境界就不现前。
好,这个善财童子看到他老师,这个文殊师利菩萨是善财童子的根本老师,我们叫根本上师。那么刚才跟各位提到,很多人都在选老师,你不要怎么选,你一定要认可,要先认可,先选,先确定。
我的第一个师父啊,在家的时候学佛啊,找了一个师父住在山上,听说出家以后就住山十年。我去了请他讲经,因为他印了一部经叫《仁王护国经》,我请他讲经。他也说好,准备三个月。
开始讲,讲不到二十分钟,他讲啊,这八戒,他因为这次准备要讲经啊,所以他才发现“原来八戒是三皈加五戒。”差点我昏倒。八戒怎么会三皈加五戒呢?我想想是师父啊,我第一个师父是这样的师父了。你不要以为你的师父多了不起啊,我就是这样学佛学来的。你能够臭骂他吗?你能够放弃他吗?他是你师父啊。英雄不怕出身低,这是我的原则。
因为有这样的师父啊,你才能长大。假如我师父像我这么厉害,没用了。所以你就要自己去成长嘛,自己去突破嘛。所以你要怎么选师父?
好了,我学到应该要学的,他至少有一点很厉害,他十年没理发。十年呢,没理发,那你知道他头发有多长?你们试试看嘛。十年没理发,一个出家人啊,所谓十年没理发的意思就是十年没洗澡啊。他住在山上,如如不动,这个你做不到吧?光这一点就够你敬佩的。他易学不懂,佛法不懂,但是他修行厉害吧,对不对?所以你不能比较,你也不能够看,因为我们凡夫啊,用我们凡夫的眼睛你看不到,你没有文殊菩萨的眼睛啊。对不对?
所以你要怎么挑呢?不要挑,就近方便,能学你就学,到了那个时机到,自然就有师父会出现。你要认真啊,所以我跟各位讲说,你不要要求太多。
那时候我开始精进,我跟大家讲过,我为了要跟同学辩论,辩佛法,我把工作辞掉。他精进五年,因为他已经学五年,我跟他约五年后我们再辩论。我想说你学十年,我学五年,凭读书我一定赢你。为了吵架、辩论不可输,所以工作都辞掉,我就认真读。那时候就等于是闭关一样,关在家里,为了要跟人家辩论啊,那我要赶快修啊。
所以呢,我就拜经,我就诵经。那时候每一本经来,都一百零八遍、一百零八遍,这样子。也不懂,问谁啊?一问三不知,问谁?那只好背啊,一直读诵、一直读诵。
哎,我在读诵的时候,有个师父跑来了。
他说:“你干吗?”
我说:“诵经啊!”
“诵经怎么这样诵?”
我说:“那不然,怎么诵?”
他教我诵。结果,等我那卷经文诵完以后:“诶,奇怪,师父怎么来的?我记得我门锁着,他怎么进来的?”结果我一看,那门锁着,他怎么进来,怎么出去啊?你说是谁啊?你讲嘛。
拜经,我也不知道怎么拜啊。就反正,我已经那个时候大概拜了十万拜。就有的,没有的,乱拜,包括什么拜忏,还有《八十八佛洪名》、《万佛名经深》、《三千佛名经》通通拜了,拜到没办法怎么拜?《华严经》拿起来一字一拜,就一个字、一个字这样拜。
拜到,也是那个,不知道哪个师父来,他问:“你在干吗?”
我说:“拜经啊。”
“拜经怎么这样拜?”
他教你怎么拜。现在教你们的,都是他教的。
当我把那个量,那天要拜的部分拜完了,想一想:“这个师父,好像上一次来的那个,他不会是从门缝中跑进来吧?”门还是锁着,他从哪里来?他怎么走的?你不管嘛。我想我有这种师父啊,普天之下大概没有人比我更好的。但是,你要怎么去找啊?这不是你找的,这是你用功来的。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不是你求什么,是你到底用功了多少。你要没用功,你别想。你用功,不要怕错!我就跟各位讲,你摸索摆在眼前的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是你在解决,护法就到。不怕错了,就怕你怎样?不做!你去做,佛教的护法一定出现,这种福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我不是在跟各位讲神通、讲感应,这是事实啊。
你说那师父是谁?我根本不知道,我不认识他啊。我也一直在注意拜跟诵经,我也没管他是谁啊。那你说一定要找谁吗?不必了。所以你用功,假如你真的有那个善缘,好的因缘,那你就求师;而没有因缘,你就用功。有,所接触到的,你不要嫌师父程度低,当你有那种计较心的时候,难以成就。因为你会把你的生命浪费在那个计较上面,这个师父好,那个师父不好,然后你就各大名山、各大德,你通通跑遍了,你学到什么?你什么也学不到啊。那个没用,尽量把时间用在修法上面。
那么这一句,四句当中,第四句啊,他才提出他的渴望“唯愿仁尊哀听许”。希望老师啊,这仁尊就是对老师的尊称,我们中国人用仁是最佳的尊称,最高级的尊称。日本人啊,你知道吗?日本人,这个字不能用,取名字不能用的。这个仁啊,日本不用这个仁,这个仁只有他们的国王才用。因为他是最高的,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忠恕就是仁,就这个字。所以它是一种尊称。所以“仁尊哀听许”,唯愿老师你听我讲讲,我要怎样修学?
那各位想想看,你要跟你师父学佛,有没有像这样,讲一遍?你很简单啦,“师父,怎么开悟?”师父一看到啊,满天大雾,怎么开悟?
“师父,我要证阿罗汉。”师父一看,“中药行有卖。” 你看看!
下面就是善财童子讲的,他对人生的体验跟认知。各位现在想想看,你对人生有此体验吗?
很多同修,一约再约,终于见面了。“师父,我真的很诚恳地跟你要求,我要当你弟子。”
我说:“当我弟子没问题,这不用要求,每个人都可以当我弟子,你要做什么?”
“你教我。”
我:“干嘛?”
“我要开悟。”
难道师父还教你耽误吗?对不对?师父只教你开悟,不教你耽误。会耽误的是你自己。为什么?因为你没讲。
我跟各位讲一个原则,你做人处事要记得,不要把结论讲前面。你注意看看,检讨一下,你在家里常常跟你的家人吵架,是什么原因?都是你把结论讲前面。我们不先讲结论,先讲理由。我们很简单讲,这个奥运办得好不好?你跟家人或朋友讨论的时候,你不要先把“好”或“不好”提出来,这是结论嘛。对不对?而大家都喜欢问结论,问结论你就起冲突。你要记得这是一个陷阱。
所以当人家问你,你要吃面还是吃饭?你就不要说我要吃什么?你要先问问看,他要吃什么?对不对?他问你要吃面还是吃饭,你说我今天要吃面,他刚才还想吃扬州炒饭呢。对不对?所以不要先讲结论,你知道吗?要先讲理由。“哎呀,好久好久没有吃过面了。”他说:“我想吃扬州炒饭。”“是啊,我想还是吃扬州炒饭好。”对不对?这样就好,就转过来了,不会冲突嘛。
可是我们不是,人家一问你,马上跳入陷阱里,然后就开始吵了。因为有很多吵是怎么样?是拉不下脸。因为我已经答案讲了,所以叫我转弯,我转不了弯。所以只好杠起来了。有没有?想想看。这个就是你自尊心的作祟。所以我们通常啊,不先讲结论,先讲理由。
现在,他后面这些都是理由,他对人生的体验怎么样。他讲完以后,才跟师父讲说:“我要学佛,我要干什么”嘛。你都没有,就“师父,我要开悟。”师父说:“开悟值多少钱?你到底红包包多少?”你马上结论拿了,你就要跑了,是吧?你想想看。人不要太现实,尤其是学佛。
当你把学佛的过程当作一种知识,没有用。你为什么要开悟?你问的时候,师父就会问你,“你为什么要开悟?开悟有什么用?”那你一定完蛋,你一定讲不出来了。因为你已经变成一个意识形态,进入佛门以后的意识形态。为什么要开悟?开悟了要干嘛?因为你不懂嘛。
那我们在学佛里头,这些名词很多。师父有时候不会拒绝你,但是他会告诉你,“我这里教的不是开悟,我只教解脱。”你怎么办?你说你要怎么办吧?师父没有拒绝,没有说不给你开悟啊,他只教解脱啊。解脱跟开悟一样不一样?这就是问题啦。
所以我们不把答案讲前面,先把理由讲出来。这是你的生活中的事情。你多留意一下,假如你常常跟人家争吵的话,大约百分之八十都是吵结论,不会吵理由。因为你在讲理由,你会说,你有你的见解,我有我的见解,你就分开了。这是很理性的,彼此互相尊重,因为都在讲理由,没有结论嘛。对不对?所以你要留意到,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后面,我们再看:
“愛水深浚為池塹,憍慢高舉為垣牆。諸趣出入為門戶,三有難超作城郭。癡闇無明常所覆,貪恚熾盛火恒燒。魔王自在處其中,愚童凡夫依止住。”
这是讲我们现实生活的。
“爱水”,贪爱,这个讲的是感情。各位感情有没有?没有?骗人的。感情太丰富了,才说没有。大多部分的人都为爱所困,对不对?有一种人是已经没办法了,被爱逼得死去活来,干脆看破红尘,死了心啦。那,这个是很悲惨的事。爱,是一种福报。你能爱得到,是你的福报。
那个,我们有个“八吉祥”,大家有没有看过?八吉祥。八吉祥上面有两条鱼有没有?你知道什么意思吗?中国人会讲鱼水之欢。那个双鱼就是指夫妻幸福的意思。但是呢,他有一个适度,你不要爱得你死我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个叫去死好了。因为你前辈子修有这个因,所以这辈子才有这个福报,所以夫妻相爱你不要诅咒他,这是好的。可是你要知道,夫妻两个人是共同家庭来讲,他是一个命;可是他分开两个人,是两个独立的生命。那你要知道,你要能独立。
假如你不能独立,就爱水深浚为池堑,你就掉到那个池里了,那叫爱池。爱池就麻烦了,人家七宝池,你是爱池,你就完蛋了。这个时候,你的人生是危险的。可是你可能感受不到。人在爱的那氛围里,是没办法的。你绝对感受不到危险,感受不到。
我们有个同修,她夫妻当然很好。先生财产总共有五六亿,五六个亿台币啊。突然间,猛爆型肝炎,不到两个月就死了。那你看怎么办?五六个亿的财产全部套住,而她自己够用的只有那么一些。尤其,人很笨的是什么?夫妻好的时候,太太笨到连身份证放哪里都不知道,钱也不会用,因为先生很能干,都帮她打理好。当先生死的时候,她完了,什么都没有了。而所有的财产全部在股份里面,股票里面,要转都转不出来。因为那两个月,她应该去处理,可是她不会处理。因为夫妻很好,所以一直要帮她先生治病。她只是担心先生的病,没担心到往后怎么办?所以当先生死了以后,不到三个月,她也死了。这是很悲惨啦。你们觉得这种感情很好啊,三个小孩怎么办?
所以你应该要知道,当你自己一个人,你能不能独立生活?这是关键啊不是说叫你不要爱,没有叫你爱得死去活来。你爱,不是那种爱法,那个是不对的。所以那种感情的纠缠,假如有的话,不管是顺境的纠缠还是逆境的纠缠,都是业。你要能够看得到。当然,非份之爱,那就更不应该。这是一个陷阱。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憍慢高举为垣墙”。憍慢,我执、我慢、傲慢,那这个是一种人。
这个爱水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处理。那个骄慢会伤害别人。有骄慢心的人,大概下辈子多为厉鬼。厉鬼知道吗?厉,很可怕的鬼。假如有福报,那就是阿修罗。留意到啊。
这个憍慢会显出来,所以它叫高举为垣墙,像城墙一样,会使得人家没有办法跟你接近。这种人基本上人生是很不方便,不如意的,因为他挫折会很多。
“诸趣出入为门户”,诸趣,就是六道出出入入,作为门户。
“三有难超作城郭”,这城郭跟垣墙差不多,不过它比较宽广。“三有”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痴闇无明常所覆”痴闇就是愚痴。
“贪恚”就是贪嗔痴,贪恚,恚就是嫉妒的意思。“炽盛火恒烧”,贪跟恚都像火一样的燃烧你自己。
“魔王自在处其中”,这些就叫魔啦,在你的生命里串来串去。
“愚童凡夫依止住”,愚痴的凡夫呢,就依止这些,叫做真实的人生。这个是,五浊恶世的本体。
详细,五浊恶世怎么样啊?我们明天再跟各位来做说明。
- 上一篇:四十华严 第四卷 第59讲
- 下一篇:四十华严 第四卷 第61讲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华严经》“华”是大乘的因地,“严”是果地的功德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是什么意思?
- “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七个字有什么含义?
- 十种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读《华严经》十种自在
- 入无生智,到无依处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说《华严经》是别教一乘?
-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的意思
- 只在诵《华严经》的时候口臭,还要继续诵吗?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
- 《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含义是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 《华严经》是属于开智慧吗?
- 人要精进学习,切莫放纵欲望
- 发起殊胜的菩提心,让世界变得更清净
- 机缘到来时,因果报应是逃不掉的
- 《华严经》是阿难尊者记录的吗?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