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详情]
六祖坛经讲记 第41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41集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从六祖大师来看,叫〔武帝心邪〕,〔心邪〕的意思就是邪见。你轻易跟我讲:「师父,我已经有正见了。」你说这句话要考虑一下,你真的有正见吗?你还说:「师父,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你的知道不是正见,根本是邪见,所以你才做不到。有「正见」必然正行,有「正行」必然「正觉」,有正觉必然「正度」,这四个步骤,是我们学苑的宗旨。你问我:「师父,怎么修行?」我跟你讲:「我还没有进入修行。」「师父,什么样的人才会有正见?」「我正在学习正见。」学佛的人要从正见开始学起,不要急于修行。要注意我这句话,很少出家人会这样跟你讲。但我不是叫你不要做好人,没有正见,你会是个好人吗?你会是个快乐的人吗?有正见,你就不会偏差。连武帝都是这个样子,何况我们呢?
【不知正法。】有时候我们还跟人家讲:「我们是正信的佛教。」你指的是你自己、还是这个团体?昨天晚上去素食店用餐,看到一本书的封面,拿起来稍微看一下,它写开悟之后怎么修行,我看了吓一跳,开悟之后还需要他教你修行吗?这本书的作者开悟了吗?为什么书名这么写?我们不是要去讲别人,而是要看自己,你要老实面对自己,不可以讲超过你程度的话,也不可以用耸动的话,只因为这样写别人会想看这本书,有些书因为书名吸引人,你会去看。如果你有正知正见,你是什么程度,你才能讲适合你程度的话;如果超过了,那就是大妄语,犯大戒,果报很严重,是要打入无间地狱的。观念正确真的很不简单,怎么样才能够正确呢?
【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法身〕就是自性,〔功德〕从自性下手,所以不在修福。不在修福,就是不在外面的事相,不在心外求法。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你〔见性〕了吗?没有,所以你没有功夫。[平等是德;]你可以平等待人吗?我们可以对人家「一视同仁」吗?这句成语国小就学了,但是我们却做不到,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见到空性。「罪」本质是空,「福」本质是空,「善」本质是空,「恶」本质是空。唯有见到空性的人,才了知诸法平等,因为诸法空相。为什么诸法无高下?因为大跟小还是空,所以一切法毕竟空。问题是,你对一般人这样讲,没有用。比如现在有个人失恋,你对他说:「恋爱是空,失恋也是空。」没有效。学佛学到最后,学个没有效的,只是跟同学讲有用,对其他人没有用,这样学佛一定是不对。你说:「释迦牟尼佛又没有说失恋要怎么开示,那我怎么讲呢?」你学了佛法之后,你应该思考「我怎么样去规劝我身边的人,怎么样安慰这些痛苦的众生呢?」「要用什么方式讲他才能够释怀呢?」佛法不是不能讲,而是你不能权巧方便讲,也就是说你不会变化,讲出他听得懂的话。
我出一道题目,现在有一个人很丑,她内在产生很大的障碍,你如果跟她说:「丑跟美平等。」「我这么丑居然跟林志玲平等?林志玲可以去拍赤壁,我只能够在家里面壁。怎么平等?你跟我讲。」规劝她要有用哦!不要说:「丑的人以后会死,美的人以后也会死,所以平等。」你讲的对,但这样没有效,你讲丑和美的人都会死,这是未来式。接着,你讲:「事实上是平等的。」你今天为什么会这么丑?意思是她上辈子没有在佛前烧香供花,还乱丢垃圾,今生才长那么丑,人家林志玲上辈子都在观世音菩萨面前供花,她今天才长得这么好看。「因果是平等的不是吗?」她一定会被气死,这叫过去式,也没有用。你知道窍门了吗?我不谈过去也不谈未来,要谈的就是现在,你要从现在下手,她的心才会打开。你家里面每天都有问题,你来学佛是学智慧,不是要来学名相,不是回去跟孩子说:「今天,妈妈学《六祖坛经》,我说一段给你听。」你这样讲,他没有办法接受和感受。举个例子,漂亮的人也有她的障碍,就像丑的人一样;漂亮的人有她的优势,丑的人也有她的优势。丑的人安全,丑的人好修行,漂亮的人要修行是很困难的。现在不是美跟丑的问题,而是美跟丑都有它的障碍和优势,我们不要羡慕也不要嫉妒,不要自傲也不要自卑。我们刚才讲到梁武帝,就好像被他比下来了;比如你遇到一个人,他比你更会讲话,你就被他比下来了。我们凡夫就是这样,很痛苦,不明白任何的因缘条件都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我们才能以平常心看待这个世界。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穷的人不要跟富的人比,矮的人不要跟高的比,丑的不要跟美的比,一条腿的不要跟两条腿的比,每个人各有他的因缘,你不要看到你失去什么,而要看到你拥有什么。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拥有什么呢?我们最大的平等就是众生皆有佛性。假设众生没有佛性,就不要修行,因为没有意义了。只要你能够正确地修行,人人都可以成佛。这是《坛经》里面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涅槃经》的思想。〔平等〕,以法义来讲,是要建立在「空」,才能够真正平等。假设你的心没有办法契入到「空」,你对待所有的人都不能够平等。〔见性是功〕是要求「我」,〔平等是德〕是对待「人」,见不〔见性〕是你自己的事,你看所有的人是不是〔平等〕,这就是一种〔德〕行。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无滞〕就是无住。[常见本性真实妙用]是生心。合起来解释就是「无住生心」的意思,无住是体,生心是用,一体一用,所以〔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内〕〔外〕就是我们常讲的「诚于中,形于外。」对人家恭敬的人,内在必然〔谦〕卑。我们对人家恭不恭敬?我们是对看得起的人恭敬,我们是对佛像恭敬。学佛的人只要到佛寺,进了大雄宝殿,无论你是谁都会拜,如果佛像是石头做的,你就对石头恭敬,如果佛像是木头做的,你就对木头恭敬,但是拜完佛出来,对人就不恭敬啦!真是讽刺。大部分的人的心就是这样,他对佛像恭敬,但看到活着的活佛却不恭敬。只要活着的都是活佛,对佛像要恭敬,对活佛也要恭敬。为什么?因为平等。「师父,佛已经成佛,我们不是佛,为什么平等呢?」佛是已成佛的佛,我们是未成佛的佛,以后一定会成佛,你一定要〔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就是礼敬众生,不礼敬众生,你那个礼敬诸佛是骗人的。有些人听说念佛很好,听说念一尊佛的名号可以灭八十亿的罪业,如果念两尊,三尊…,越多越殊胜,所以就来念千佛。念要念,功德相当地殊胜,对众生也一样,这才是修行人,因为「不二」、「平等」,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不然你就是信徒。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不执空。[心体离念是德;]不执有。不落空也不落有,「空有不离」是中道,功德就是中道。六祖说「自心能生万法」,所以叫〔自性建立万法〕,生了万法,心体离念,也不执着万法。后面的公案,六祖大师讲一首偈,他说「对境心数起」,他还是会起,只是「菩提这么长」,他还是很清楚的。虽然「对境心数起」,但是不会被境界影响,「对境心数起」就是不执着空,「菩提这么长」,也不执着这个有,这才叫做〔功〕〔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不离自性是功,]体。[应用无染是德。]用。这句话用前面的话来解释很简单,「见性是功」就是〔不离自性〕,「平等是德」就是〔应用无染〕,面对所有的一切,人在六尘当中不执着,才能够真正的平等。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修〔功德〕就是这样修,从心性下手,平常待人接物就需要平等、有礼、谦卑,就是修功德,这个人就是真正的有〔功德〕。
- 上一篇:六祖坛经讲记 第40集
- 下一篇:六祖坛经讲记 第42集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六祖坛经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内容?
- 透过《六祖坛经》来看顿悟与渐悟的区别
-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意思
- 从《六祖坛经》中总结出的人生三境界
- 《六祖坛经》二十四精论
- 《六祖坛经》中“不立文字”的含义是什么?
- 依《坛经》《地藏十轮经》等谈如何安顿身心?
- 依《六祖坛经》等谈如何安顿身心
- 佛教禅定是什么?
- 佛法究竟是出世还是入世?
-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是福报不是功德
- 向善向恶决定了你通往西方的路程
- 《六祖坛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坛经内容
- 修习菩萨道就要有这样的大誓愿
- 你知道愚痴与智慧的真正差别吗?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