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品,由于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它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长行,所以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等中,此品全都是长行。...[详情]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4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智海法师宣讲)14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毘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毘沙门身而为说法。】
这就现诸大天王这些身六天。就说是某一类众生应该以某种天身才能够教化他,观世音菩萨他就化现为这一种天来给他说法。你看这菩萨的能力很自在,想化现什么境界他就化现什么境界,你说要成佛观世音菩萨就成佛给你看,你说要成菩萨他就变化为菩萨显现在你面前,你说你喜欢辟支佛他就变化成辟支佛来给你讲经说法。随喜你喜欢的他都有,百宝箱、如意宝藏、想化现什么就化现什么。这要有一种自在能力,没有自在能力你能够变化出来吗?变化不出来,所以说上面三圣之身是这 在六天之身也这样。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梵王”是什么?就是初禅天的色界初禅天大梵天王;这叫梵王。梵就是清净,为啥清净?这个色界没有欲界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欲望,虽然说没有欲界的各种各样的欲望。但是他还有分段的这种行色,所以叫做色界。那叫大梵天王者。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帝释”是什么?就是我们忉利天的天王,这个欲界的忉利天的天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玉皇大帝;他能够主宰这个世间,我们认为他就是上帝,你看看,他能够主宰这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哪里是他主宰的,也不是他主宰的。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这个“自在天”是欲界六重天他化自在天。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这个“大自在天”是色界究竟天,那叫大自在;这一天的天王叫大自在天王。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什么叫“天大将军”?就是四大天王他有八大将军,那就是天大将军。比如韦驮天将他也是这个范围之内。“毗沙门”就是四大天王的北方天王,就叫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
经文当中只列举了这种六天,但是不是说观世音菩萨只能够示现这六种天。如果不然的话,观世音菩萨利益众生的能力那就非常有局限,所以经文例出六天,其实是以六天为代表,实际上说的是观世音菩萨能够化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所有的天、不管你那种形象他都能够变化,都能够应化。所以说这地方讲到观世音菩萨示化为这些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的形象、来给大家讲经说法。
像大梵天王、帝释天王、这一类都是我们现在其他各宗教、外道所崇拜的一种对象。你说帝释天那是上帝的,基督教、天主教、他就充当这个,他就认为我们能够生天堂那就很好了。像这个大梵天王那是色界初禅天,就那些喜欢四禅八定,他座禅、将来他就往生到那些色界,这就外道。他没有跳出这三界的轮回,喜欢在四禅八定当中认为能够入定,就能够成就了。所以这些外道崇拜的对象。
自在天还是一个魔天。所说你看他经常显现这样那样的障碍,所以说你可见到观世音菩萨他示现这些形象度化众生,这是《普门品》示现。哪怕就在各种宗教、各种类外道当中观世音菩萨都有化现,甚至在魔界里面也有菩萨的化身。所以说我们今天不管是对人家其他宗教,还是那些修四禅八定、修气功那些外道、还是那些魔,我们都要知道有的好多都是菩萨化现,你不能够随便毁谤,你要一种包容心,你要有一种菩提心来利益他,要帮助他。这样子的话这个心态就算正确了。比如说很多外道他也供奉观世音菩萨,不管他学不学佛,他也供养观世音菩萨。你看道教他也供养观世音菩萨,还有那些跳大神的,他也供养观世音菩萨。甚至还有这些下阴、附体,那些他都供养观世音菩萨,也念大士名号。这些都不是偶然,都是说明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的威德力量,就给我们证明观世音菩萨不仅仅是在佛教里面有化身,到处都有化身。甚至说不定你今天出去遇上一个讨口的,观世音菩萨还能够示现讨口的,你要是看不起他就错过菩萨了。所以是各类形象当中观世音菩萨都有慈悲心,应化为这样的身形,来给众生接近来讲经说法、来度化他。
我们现在假设观世音菩萨示现为一个天主教、基督教的修女、或者示现为一个道士、或者示现为印度教婆罗门。我们会怎么对待他呢?我们会不会想观世音菩萨他就入了外道,去做外道的事情了?不会。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的根基、立定脚跟做人,他到那个地方是教化众生而去的。所以他变化这些修女、道士、婆罗门等等,各种各样的身形没有什么奇怪的。甚至观世音菩萨还可以变化为应显这些屠夫、妓女、牛马旁生这些都可以化现,为什么不能示现这些外道的身体呢、为什么不能示现为其它宗教界人的士?如果不然的话,观世音菩萨这种千百亿化身那就缺少了很多几类。所以说要看清楚。既然观世音菩萨能够示现这么多的身体,去教化众生,而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切众生呢?也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不要我们信了佛教了,看到其他众生我们就不发慈悲心,你是信天主教的你走远一点,我不理你。你是信道教的你走远点,我不度化你。你是这样的各种各样的畜生,我一而不度化你。可不可以?不可以。这种慈悲之心他就有限量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之心没有限量,只要能够利益众生,什么身份都可以化现。甚至只要能够利益众生,哪怕是变化成一座连桥梁、一座房屋都可以应现,他只是一个变现的影像,就像那些穿衣化妆一样。有一类众生应该以外道或者说魔王的形象接引,于是观世音菩萨不妨示现为这样的外道魔王的一种身份,逐步把这些外道魔王引上正路。如果只能够现身为佛身。你能够化现为魔身,只能够现庄严相而不能够现丑陋相,那就不算是自在无碍了,是不是。想自在无障碍的话,什么现象都可以变现,什么现象身份都可以示现,这个才叫做普门示现。所以说我们小的时候看那些西游记孙悟空有七十二种变化,七十二种。无量百千万亿种变化,你要做了菩萨能够这样,这个叫做普门示现,所以说“三十二应”身表达了观世音菩萨,他修这种方便波罗蜜多达到登峰造极的成就,呀是观世音菩萨慈悲到极点的表现。
在《维摩诘经·不思议品》当中他就有一段;“维摩诘大居士对大迦叶的开示,维摩诘居士就跟大迦叶说: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有许多都是住不思议解脱的菩萨,以方便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示现魔王身份的菩萨,不但不被魔众扰乱,而且能如法教化魔众。”这是因为必须示现为魔王身份才能感化他们,所以这些菩萨这样子方便示现。这又一次证明了菩萨随类示现普门救度众生,他这种慈悲就是这样没有障碍。
我们回想一下前面,无尽意菩萨请问:观世音是怎样游化世间、怎么样说法利生、他的方便妙力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佛就以这“三十二应”来回答他。这个回答看来表面上容易懂,实际上里面的内涵非常难以思议、非常深妙,可以说深妙到极点。为什么说刚是这一品就可以代表整个《法华经》呢?要理解这种道理。我们说成佛的《法华》,在《法华经》当中,释迦牟尼佛讲了很多的经典,从最初成道一直四十九年说法,这个世间是左说右说、显说密说、大说小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什么经典都有,是不是。讲人天福报的、讲因果报应的,讲四谛十二因缘的、讲出离心小乘佛教的、乃至讲大乘发菩提心、四摄六度的、乃至讲密教的,这些经典多不多?今天如果说组织起来的话,都要把我们人吓一跳。你到藏经楼,三藏十二部经典有好多,光是拿出一部大藏经来,那就是像砖头一样,说要把一部一部经的看完。很多在家人就伸舌头了,哎呀;这个经怎么能看的完呀,而且我们每看一部经就执著一部经,他要看了《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最好的,其他经典都不要了。有的看了《楞严经》,《楞严经》是最好的,其它经典都不去记它。看一部就执著一部、看一部就执著一部,他学什么就执著什么。就没有一个宽广的胸怀。《法华经》里面佛就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些众生,佛说的一切经典没有不妙的。不管是讲人天福报的、还是讲小乘法的、讲大乘法的、讲密教的哪一样不妙呀,哪一样都是帮助我们成佛的。所以众生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佛说法也就是随机应现、随机说法那也是无量无边。所以说这些宝贝都不得了,我们不要随便毁谤。你拿着这本经,这本经就最好,那本经就不行,这样子的话就毁谤了。要理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代说法,不管怎么说,非常美妙说法、都是非常宝贵的说法,都不应该去毁谤,听懂了吗?听懂了(大众)。
为什么不可以毁谤?观世音菩萨就以身示现给我们所说的,今天他讲的还是佛法,人天乘、声闻乘、圆觉乘、菩萨乘、这些都还是佛法。假如说像观世音菩萨示现为外道,那也不要去毁谤别人,既然示现为外道他能够教化外道,那是度化众生成佛,为什么要毁谤他呢?更不要说在佛法当中,针对什么根基的众生他就讲什么样的佛法,你要毁谤了这个罪过那就无量无边。看一看古代的高僧大德去求取的这三藏十二部经典时候,容不容易?不容易啊!九死一生。以前的交通不比我们现在方便,现在有时候坐飞机、坐个宇宙飞船一下子就跑过去了,以前没有这些交通工具,自己要走路。那时候环境又比较恶劣,要走到西域去取经,能够把真经取回来,去了几十个人回来有一个人算不错了。你看那个法显法师,西去取经邀约了几十个人,但是去的都死在路上了,回来就只有他一个人,容不容易?不太容易。既然这些祖师大德经过辛万苦才把这些经典取回来。我们今天确任意在那儿包庇,这本最好,那本经要不得。这本经最高、那本经不得行。你说你这样是不是罪过啊?这罪过很大呀。所以说要学会这种方法。看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了,这就代表诸佛化度众生他是善巧到极点,释迦牟尼佛他的善巧体现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讲经说法上,他的一代示教都是帮助众生成佛,那一本经典、那一本佛法,我们都不应该去毁谤他,而应该以平等心来受持三藏十二部经典。
这个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注意,因为我们今天修学佛法的人,好多都没有这种心了。拿着一本佛法自己孤落寡闻,这个就是最好的了,这个就是最显妙的了,我就只修这一法门了。自己修可以,但是不能够去毁谤别的法门,也不能够去堵塞被人的修行,你适合这种修行,你就按着这种修行好好的修。人家适合那种修行,就让他适合于他的法门好好的修。每个人走的路不尽一致,哪里一个馍馍天下人都喜欢吃呢,你喜欢吃说不定人家喜欢吃米饭呢,要理解这样的深妙,如果不理解的话。一个方面对法门他有毁谤,二一个方面对众生有遗漏,发心不广非常小。你说你信佛;是不是叫你拉帮结派呀?不是叫你拉帮结派。你跑到光德寺,我就是广德寺的了,其他寺庙我也不管,你要到其他寺庙里面我就要说你,这样是小心小量。我们修北传佛法的,我就批判人家什么小传佛法、藏传佛法、就批评人家。那个是外道,这个是不行、那个不行,这都是造业,往往就是造业。我们修学这些佛法。你懂了这个三十二应身,懂了诸佛菩萨善巧方便度化众生这种善苦用心,那就要好好理解。一个方面要有包容心,包容所有身份的人,包容各种各样的人。二一个方面对于佛法要有一种大心量。无量法门誓愿学,一切法门我们都要学,不要嫌弃这个、嫌弃那个。这个意思深不深啊?哦,非常深。要做到这样的善巧不太容易,要理解这样的深妙涵义也不太容易。下面;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就是应现于人间。最初三王、三种圣贤那是出世间的,已经跳出轮回了,不在生死里面了,不在三界二十五有生死轮回里面了。然后这些天界,欲界之天、色界之天、无色界之天、虽然说比人高妙,但是他还是在生死轮回当中。现在第三科,应以五种人生得度者,他就化现这五种人身而为讲经说法,这个就离我们最近了。
“小王”什么叫小王?就是那个小国的国王。你看我们这个国家有多少个省?有多少个市?它很多。你中国除了中国还有俄罗斯、美国、这周边的国家还有很多,这就是一个世间上的小国家。每个国家的主席、总统、君王,这些是小王之身,就是世界各国的这种元首,这就叫小王之身。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他还显现去当总统,当元首,这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善巧。你要当一个小王,怎么样才能够治理这个国家?一个方面要把这些根本的道德要能够提倡起来,二一个要把正确的因果要能够提倡起来,三个能够让各种身份的人黑人、白人、黄种人、白种人、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安居落业,至少能够做到这样。当一个国家的元首不太容易,是不是,小国王身他就这样。应以“长者身”,什么叫长者身?就是年长德高的人,这个叫长者。一个方面年纪大,二一个方面德行好能够服众,这个就叫长者。光是年纪大没有功德不能服众,他也不能够叫做长者。这个长者我们今天所说的那叫“道德长者”,能够以道德教化一方,为人所尊重。所以说要好好的修这些功德,你说你年纪大你没有功德、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不能够教化一方,你说人家凭什么尊敬你,就因为年纪大人家就尊敬你了,不一定。比喻说我们法门当中,你出家了很多年了、七八十岁了,但是如果说没有功德,还是得不到大家的尊重。
经典当中、律典当中经常这样比较,说你出家一百年了,但是你对于你所受的戒律,你都没有学会,对不起,你不能够称为老上座,你还是下座。什么叫下座?你说你受戒五年、那可以称为下座了。受戒十年可以称为中座了,受戒十年以上、可以称为上座了。但是这个里面不是以你受戒多少年,而是把你自己所受的戒律、开遮持犯、清重缓急、是犯戒、不是犯戒、要学的很好,学好了、相应的你才能够增长资历。如果没有学好,哪怕你受戒六十年,这戒是什么、你完全不懂。哪怕人家受戒三年四年,人家把这个戒学好了,你还得从这儿学起,你看看。佛门当中就是尊重这种法、而不是光尊重你的年纪。所以说我们今天出家人就不要像世间上所说的、哎呀;我痴长多少岁,要谦虚的说法可以,但是我们真是要这样痴长的话那就化不来了。我们今天出家了、受戒了就要好好地学习这些戒法,立争要在自己所学的戒法、开遮持犯都学好,受了戒要学尽,不学戒就不叫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把这些戒律学好了,以往的规矩就是什么,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师。受戒以后必须拿五年的时间,专心一意的来学习戒律,那你学习好了还要表现在行为上,行为上要十年不离依止师。要找一个依止师,有只是、有德行、能够观察你、能够教育你,这十年当中观察你,那个时间就准你去听经闻法、参学游方。你看以前是这样的哟,我们现在好像没有这种规矩了,我们受了戒大家也不学戒,这戒本放在一边,今天你去问他,他不知道,明天你去问他,他不知道。三十岁你问他不知道,六十岁你去问他早就忘光了。这样子行不行你说?不行(大众),当然不行了。听经也听不进去,修行也修不来,为啥?没有戒的基础嘛。所以说一切德行要从持戒当中来。
我们在家居士也是这样,你受了三皈就把三皈学好,你受了五戒就要把五戒守好,受了菩萨戒也要把菩萨戒学好、持好,只有在好好持戒过程当中,我们这种功德才能够增长。一个方面自己对佛法、各种各样的佛法自己都能够了如指掌。二一个方面不仅仅是能说、能道、还能做,在自己所受持的戒律当中,各种各样的戒律要把它学好,这样子随着我们自己的年纪的增长,我们自己的学问、道德也在增长。等你年纪大了你的功德慢慢能够服众了,他叫长者。年高德重,为人所尊重,这叫年高德长,道德长者。这个世间上都很信是这样,我知道我们地方上他年纪大了,能够说点话的,能够公平办事的。一个村子里面都很信任他,各家各户要分家、出现什么这样、那样的事情,就把这些老辈请出来,你来说一句公道话,这叫道德长子,他能够服化一方,这叫长者之身。
“应该以居士得度者,既现居士身而为说法。”我们今天在座的大家都知道,都叫做居士。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居士?有好多说;我拿了皈依证我就是居士,是不是?居士、居士是居家的大士、在家菩萨。这个居士是很尊贵的一种称呼,一般人还当不起这种居士。为啥?从传统的观念来讲,这个居士要称之为士不简单,他有一个标准。比喻说只图今生今世吃喝拉撒的根本就不能够叫做士,什么人才能够叫做士?至少这个眼光要放得很长远,不仅仅是知道有今生还要知道有后世,不仅仅是要把今生今世的善法要修好,而且要把这个眼光放大一点。我们修行不仅仅是为今生今世的享受,还要为以后生要做打算。如果说没有这种眼光的根本就不能够叫做居士。这个经书上说;只能够图当下的享受,这人他和畜生没有两样,怎么能够叫做居士呢?不能够叫做居士。这句话好像说的有点过分,是吧。其实不过分。他跟我们举一个道理,他说你看那些牛马猪羊,那些狗、那些动物,他为不为今生今世做打算,也为今生今世做打算,没有吃的它要去找、没有住的它要去找、没有伴了它也去找、没有耍的它也去找,跟我们人仅仅是为今生今世生存,你说这些狗、这些畜生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分呢?区分不开来,听懂没有?听懂了(大众)掌声。只能够看到今生今世这个眼光非常短浅。偏偏就是我们今天起码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只为现世而活,他也不相信有前世、也不相信有后世。人死如灯熄、一死掉就算了,啥也不管了。只要我吃的好、只要我玩的好、只要我有钱、也不怕败坏自己的德行。就像今天一样为了经济发展,我们把自己的内心道德丢失掉了,把传统文化丢失掉了,这是非常可惜。看看社会是真的发展还是假的发展,还是要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这个人能不能当一个居士,就是要看你有没有长远的目光,仅仅是图今生今世的利益,你不能够叫做居士,你跟那些一般的动物没有差别,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一定要放长远目光。人不是那一天生下之后才有,也不是那一天死之后就没有。所以说要称之为士,一定要不仅仅是修今生,还要修来世,今生来世都要修好,一直到尽未来际,我们这种修行要相续不间断。有这样的心能够认识正确的因果关系了,这才叫做居士。听懂了吗?听懂了(大众)。所以说不容易啊,居士、居士居家大士,一个要有智慧、认识因果,二一个眼光要放长远一点、能够认识过去、现在、未来,能够让我们这个人类都不断的增长,能够让我们的生命不断圆满,生生世世的增长,这样子就是居士之身。所以说最基础的都要能够有增上升的修法,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一个月比一个月过得好、一年比一年过得好、来世比今生还要过得好,对不对,要发这种心,这叫增上心。有这种心的人最基本的他才能够叫做居士之身,这最基本的。
最高的还要发心,不仅仅是追求来世,你来世再有福报,但是还是无常、还是生死,如果不解决这种生死大事,我们一直在三界二十五有当中轮回,始终都是凡夫,所以说居士进一步还要发出离心,跳出三界二十五有的轮回,我们的生命才算基本上跳出有漏世界,这样圆不圆满?还是不圆满。最究竟的居士还要认识,哪怕是你跳出三界外了,你仅仅是为自利,这个也不是真正的居士,也不是真正的圆满。还要为所有众生的圆满要努力,要帮助所有众生都要能够开启这种智慧。要让所有的众生尽未来际,这种道德、学问都在增长,要让所有的众生都要跳出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成佛。要发这样的心,好了,这个居士是一个圆满的居士,懂了没有?懂了(大众)。你看看,居士他就有很多,有现实的居士、有发出离心的居士、有法菩提心的居士,你发心不一样,你这个居士的层次就不一样。要想把这个居士做好,最好是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帮助一切众生圆满佛道,这个发心就是圆满的居士发心。所以说这个居士就是居家修行之士,要抱道守德,清心寡欲,这就叫居士。你不要把这个居士的名称看不起,不要把这个居士名称懈污了哟,我们要为这个居士要增光,当一个居士不太容易。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既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什么叫宰官?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我们国家就叫总理,这叫宰官。王侯将相,这就叫宰官。就在当朝当官的大官、小官,所以说他的名称不一样,实际上还是一样。我们今天各级政府官员,都称之为宰官。所以说要当官,观世音菩萨也示现为这一当官的身体,来跟你讲经说法,为什么要这样示现,你说?平等嘛,身份对等好说话,身份如果说不对等、你跟他说话就不太容易听的进去。比喻说一个总理来了,你在那呱呱的说,总理一句话没说,估计旁边的人就很多意见了,你算老几呀,你在那呱呱的说,总理都还一句话没说。因为身份不对等,对不对?你说总理来了,一个省长在那说,总理没说话,人家也有意见,你这个省长也不懂事,总理来了就让总理说嘛,你在那说什么,是不是?身份不对等就是这样。比喻说我们一个平头老百姓,或者说一个政府的一级官员,他对省长事物记的在那说话,人家就说不懂事,是不是这样子。身份不对等的时候,说话就很受限制、很受约束。身份对等了,两个人说话那就无所顾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就是这样。比喻我们今天都是平头老百姓,我们之间彼此说起话来那就是掏心窝里的话,平等的,一种平等的交流那就很好。有所顾忌,叫你说话、说不出来,算了、我不说了,因为你是当官的,我还是跟你留点面子,不说话。身份不对等,你跟他讲这些经法不太容易听。今天一个省长过来了,你叫他信佛都还顾忌一下。为啥?因为世间上的那些政府好多都不信佛,你叫他信佛,他看你一眼,走旁边去,周围的官员一看这个省长来信佛了,说不定还有这样、那样的说法,这样子的话他就有各种各样的顾忌。但是省长跟省长在一起、市长跟市长在一起、家长跟家长在一起、平头老百姓跟平头老百姓在一起、身份对等,说话你那就没有多少那些说不得、那些说得,是不是。
观世音菩萨正是了解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游戏规则。我们也要懂,你不懂这游戏规则的话,有些不该说的话,或者说深了、说浅了,人家都会埋怨你,都知道你这个人不善于处事。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他也就这样,所以说这种宰官是各级政府官员,观世音菩萨也化现各级政府官员,去给他们讲经说法,你说方不方便、善不善巧,这就很方便、很善巧。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既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这个婆罗门翻译过来就是“净裔”,净、就是我们所说的梵字,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大梵天的后代,所以说称之为净裔。
在印度这个婆罗门至上,他的身份很显贵的。一般的负责那些记事、这些宗教、那就是婆罗门。你看为什么佛教在印度,这个印度婆罗门他的身份很特殊,一般的老百姓、所有的社会基本上都这样,到了一定的年限了,四十岁、五十岁、养儿育女、儿子也养大了、事业也差不多了、自己的责任交代的差不多了,自己就转入修行,整个社会都是这样,那叫婆罗门。整个社会都从法修行。我们今天四十岁、五十岁,把儿女养大了,他就无所事事了,怎么办呢?剩下的无所事事,就打牌嘛。还不讲修行,就讲世间上娱乐。老返小、老返小、越老越小跟儿童差不多了,就搞游戏了。这种社会越到老来精神越空虚,找不到什么玩的,甚至跟那小孩差不多。这个是社会的一种倒退呀,是不是。人家说你一辈子的阅历,经历、经验,这个是非常宝贵的,这个人生他有人生的责任和义务。你在小的时候享受家庭的爱心、享受这些老师的教育,长大了之后自己好好的奋斗、成家立业。壮年的时候生儿育女,把儿女教化成人,为人类的延续做一贡献。那么这种教育的责任、抚养的责任完成了,年纪越来越大,英雄到老皆归佛。学佛修行就正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如果不然的话我们就把这一辈子白白的空过了。小的时候不懂事、年轻的时候要去打拼、壮年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忙得不可开交,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的为自己生活过。相反的年纪大了、儿女成人了,正好为自己抓点本钱的时候,有去打牌、吃喝、炒股、跳舞、甚至像儿童一样的什么都玩,你说不是把这个人生白白浪费掉了嘛,是不是。好好地要把这些自己老年时的候修行、责任要能够承担起来,我们一辈子至少要觉悟点道理嘛,修点道德。所以说我们要学习这种,大家回去以后,老年人跟老年人好说话,把那些老年协会不也帮助他一下,给他点精神食量,把这些讲经说法的光碟给点他,把这个讲人生阅历,人生责任的这些光跌给点他。看看我们老年给做什么最有意义那就很好。这样也叫普门应现,不仅仅是为我们下一代传扬佛法,就是为我们同事时代的老人,我们也要弘扬佛法,把你所学到的都讲给他听,把你得到的感应,得到的这些好处都讲给他听,也要吸收他来学佛,如果不然的话这个人生白白的过去浪费掉了。成就一个人就是成就一尊佛,所以说你不要看不起这些工作,你要度化一个人就相当于度化一尊佛,他是佛、他是未来佛嘛。你把他的善跟开显出来了,将来他成佛也有你的功德。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增上的,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你引导我、我引导你,相互这样的来帮助的话。一个人学佛他就能改恶从善,十个人学佛十个人就能改恶从善,你要教化更多的人来学佛的话,所有世间上都能够改恶从善,这个世间自然而然它就净化了。所以说观世音菩萨顺应这种人类世界,化现为各种各样的人在人间现身说法广度群伦。他就这样,你看看,各种各样的人他就这样去做。
我们今天的人要学习观世音菩萨这种普门示现的精神,你要跟谁都差不多能够打得拢堆,跟哪一种人你能够说得上话,而却把这种佛法的道理领会了以后,还要以他适应的一种话语来讲说佛法。你是工程师,我就用工程师的语言来给你讲经说法。你是老师,我就以老师的身份来给你讲经说法。你是医生,我就用医生的行业术语把这种佛法揭示出来。你是农民,我就用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把这个佛法揭示给你。你是工人,我也用工人的这种身份把佛法揭示给你。要能够打的拢堆,如果打不拢堆的话,你说你怎么给别人讲经说法,怎么去度化别人。我们要和别人打的拢堆,要和任何人差不多都能够说的上话的话,最起码我们的内心障碍就要放下了,不放下来你就不能够和人家随类示现,你就不能够说相应的话语。我是当官的出生,我退下来了我也是当官的,你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不要跟我在一起,这就是执著,是不是。我是城市人,他是农村人来就远离我一点,有这种执著的话那就不太容易。或者我是知识分子,你们这些人说话没有知识,算了,我不跟你们在一起。要这种人的身份的一种执著,那就很难和这些人群打堆。就要这些执著放得下,把自己以前曾经做的这种身份都能够放得的下,提得起放得下的人才算是好汉,提得起放不下的人那就不算是好汉。所以说今天我们年纪大了,能够多随和一点,能够把这些所学的佛法自己好好的学,而且在自己身边的这些老人都尽量给他们讲,这个是学习观世音菩萨。要祈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您老人家三十二应化身,我现在做不到你那样的三十二应化身,至少我在人类、我在人间能够做到尽量的和大家在一起,尽量的和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说上话,尽量的把佛法传扬到社会各界层,这就对了,是不是。这也是学习菩萨的普门应现,他能够这样做能够这样做的话,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等到将来我们也能够成就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你不要说,哎呀,这个普门示现,只有观世音菩萨做啊,我做不来了。那里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就可以做,要发心。
我去年布置的任务,前几天我一问不太满意,叫你出去化度二十个人好好的学法,没完成作业,今年到这个时候我们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也要跟你布置任务,愿不愿意接受任务?愿意(大众),愿意啊。回去以后你就从你身边那些老头、老太太、包括你那老头老太太的儿子媳妇、孙儿孙女去给他们讲,你要能够度化二十个人来信仰观世音菩萨,来修学佛法,那你的功德无量,听懂没有?听懂了(大众)。但是要知道,要善巧方便,捆绑不成夫妻哟,呵呵,不能够硬来,还要善巧说法,要让人家高兴,还要人家自愿,不是说拿一个绳索把他捆来,强有的瓜不甜嘛,所以说我们尽量对周围的人多做好事,只有你多做好事能够感化人,把这种责任承担起来,好不好?好!(大众)
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留下来的就去当观世音菩萨,让你们回去拉关系、做好事,度化众生,争取在短期里面,二十个任务就能完成,好不好?好(大众)鼓掌。阿弥陀佛!
2009年2月21日下午
- 上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3
- 下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5
- 修持普门品的正确方式
- 虔诚念诵《普门品》,让性情凶悍的妻子成为贤妻良母
- 《普门品》的三点内容和三点利益
- 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读《普门品》具足圆满
- 如何建立信仰?《普门品》这样说
- 略说如何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依教修学
- 诵普门品求子如愿
- 《普门品》为什么是《妙法莲华经》中最为著名的?
- 诵《普门品》求姻缘求子皆如愿
- 多诵《普门品》,越多越好!
- 持诵《普门品》的感应事迹
- 《普门品》中无尽意菩萨向世尊提出了哪三个问题?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解释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解释
- 普门品的功德与好处及感应故事
- 从《普门品》谈如何自助助人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释
- 普门品讲记(果纯法师)
-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明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