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经中介绍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所发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数量不一,最多为四十八愿...[详情]
无量寿经释 第一讲
无量寿经释 第一讲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清淨平等覺經》( 第一講 )
首先略述因緣。此經自光復以來,李炳南老居士於民國三十九年,第一次在台中宣講,直到李老居士在七十六年往生後,我們才繼續提倡此會集本。近二、三年來,一方面是諸佛如來加持,同時也是十方眾生機緣成熟,所以大經能在本省遍受歡迎。讀頌、受持者,日日遽增,非常之好。曾有人說:將來世間會有大災難,而地球上有三個福地可免遭難。這三個福地就是台灣、新加坡、瑞士。我雖沒有去過瑞士,但去過其他很多地方,觀看之下,此話有點道理。經是一切諸佛如來所共宣講,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護念,有這麼多諸佛菩薩護念,此地當然不會遭難。我們深信此點,今天全世界許多人讀頌、受持此經,最多的是台灣,其次是新加坡,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四年前圖書館發起流通此經,並同時宣講。今年年初,第一次宣講圓滿 ,總共講了九十次。今天是第二次宣講。雖然是同一部經,然而,講者、聽者境界都不相同。過去許多祖師大德,一生專依一部經典,專弘一部經典,一生講三、四百遍。由此可知,一部經講不倦、聽不厭哪!這才能有成就。清涼大師一生專講︽華嚴︾,講了五十遍,如果一天講八小時,全年不休息,大概可以講一遍。一年講一遍,五十遍就得五十年。清涼大師長壽,世壽一百餘歲。︽彌陀經︾較短,古德有一生講三百多遍者,此皆吾人的榜樣與典範。要想此生當有成,就必須效法古人。經典絕對不在乎多啊!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部經怎樣能通呢﹖就要不斷地薰修,久修有功。修多部經達不到這個效果。
接著講玄義。玄義是一經的精華,依照︽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此筆記是以黃念祖老居士註解及李炳南老居士提要編成。首首先說明本經精義:確認淨宗法門為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此段為古今中外的祖師大德所公認,而非習淨宗者自誇自讚之詞,要真正相信,並且要有確實而肯定的認識。﹁確認﹂就是肯定的認識淨宗法門,而淨宗法門的代表,就是︽無量壽經︾。
什麼叫一乘了義﹖佛說法,有兩個原則,不能違背。第一個原則就是真理。真理是什麼﹖真理在那裡﹖搞清楚,不可以含糊唤y不著邊際,那就只是空談而已。真理就是真心,心即理啊!佛在大經上告示我們:一切法為心所現,為識所變。識也是心,所以,盡虛空遍法界,理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也就是現代哲學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落實來說,就是清淨心。也就是 本經經題中﹁無量壽﹂三個字。無量壽是理,是真心本體。這個理是決定的,不能違背。違背了真理,就是魔說,而不是佛說。魔是迷惑顛倒、胡說八道,不是真實說。這是說法的第一個原則:不違背真理。
第二個原則是適合眾生的根器。根器就是人的程度。講得太深聽不懂。講得太溌牭脹]味道。所以說法一定要適合大家的程度。這是佛說法的兩個原則:要契理,又要契機。
因此佛說法,有很多層次,這是因為眾生程度不相同所致。世辦教育,有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按照學生程度來教學。佛法是教育,也不離此原則,因此就有五乘、三乘之說。五乘佛法就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五乘。三乘佛法就是除去人、天兩乘,因為人、天沒有離開六道,不能算果位。最低限度是阿羅漢,阿羅漢出了三界,永脫輪迴。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稱為三乘。或者說二乘,就是大乘、小乘。小乘就是把聲聞、緣覺合稱小乘,菩薩為大乘。佛晚年講︽法華經︾,道出教化眾生的本意,佛說:﹁唯有一乘法,無二又無三,除佛方便說﹂。原來,真正的佛法是一乘法。說二乘、說三乘、說五乘,是方便說。一乘法就是成佛的法門。五乘佛法中 人乘,就是來生還得人身。天乘,就是來生昇天。聲聞乘,就來生證阿羅漢果。緣覺乘,證辟支佛果。菩薩乘,證菩薩果。五乘佛法沒有講到成佛。而﹁一乘﹂是成佛的法門。成佛的法門,本經不是人天乘,也不是聲聞、緣覺,也不是菩薩。而是成佛的法門。要認清楚此點,這很了不起,也因此相信此法門的人很少,不是此生要成佛的人,不會相信這個法門。同修們很不容易呀!都有要成佛的樣子。否則怎麼肯來聽此法門﹖肯聽、肯學,換句話說,你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
此經是一乘法,不是二乘、三乘。不但是一乘,而且是一乘中的了義法。了義是究竟圓滿。無一絲毫欠缺。整個佛經裡,總共有三部經是一乘法。其他經典都屬大乘、小乘、聲聞、緣覺。這三部經是︽華嚴經︾、︽法華經︾和本經。古大德說:一切經作個比較,︽華嚴︾第一。︽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再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本經是了義當中的了義,大乘當中的大乘,一乘當中的一乘。要認清楚。認清之後,方才曉得受持此經之功德非任何一部經典可以比較的。能受持此經實在不容易啊!古人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又聞佛法,尤其能夠聞到佛法裡的第一經多麼不容易,此善根福德因緣無與倫比。
﹁萬善同歸﹂,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歸到何處﹖全歸到﹁無量壽﹂裡頭,因為無量壽是我們的本性,是一切法的本體,所以一切善法全歸到念佛法門,歸到︽無量壽經︾,歸到阿彌陀佛一句名號之中啊!古德讚為萬德洪名,所言真實不虛,許多人認為持咒、拜懺很靈,其實持咒、拜懺是初級佛法,唸阿彌陀佛是最高級的佛法,不能相比啊!所以古人常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第一。至於經,念一切經,不如念︽華嚴經︾,念︽華嚴經︾不如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第一經。這才是十方如來自行化他的根本法門。一般人只曉得︽華嚴經︾是根本法門,而不知此經是︽華嚴經︾的精華、︽華嚴經︾的濃縮,此經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一濃縮,就是︽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就是完整的︽華嚴經︾,也就是完整的︽大藏經︾,念這部經整個︽大藏經︾都念過了。這個祕密很少人知道,一部︽大藏經︾兩個鐘點就念完了。這是大福報啊!
﹁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此點非常難得,何以︽無量壽經︾是三部經裡了義中之了義﹖就是這四句|﹁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逕登四土﹂︽華嚴︾不是三根普被,也不是凡聖齊收啊!︽華嚴經︾宣說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未證得法身者,都在門外。︽華嚴經︾只度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而聱聞、緣覺、人天無份。所以︽華嚴經︾雖是一乘了義,但不能普度中、下根性的眾生啊!此法門是三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統統有份,蓮池大師所說:什麼人沒份﹖不信者無份。只要你相信,肯發願,肯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就都有份。淨土宗修行成就的條件有三:信、願、行,就只這三個條件,而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賢愚貴賤。此為︽華嚴︾、︽法華︾之所不能及,因此本經在︽華嚴︾、︽法華︾之上。
﹁三根普被,凡聖齊收﹂兩句是從因上說,從果上講,其優異之處就橫出三界,逕登四土,此果報亦不可思議,即使是︽華嚴︾、︽法華︾也不能橫出三界。還是要修定,一層一層往上提昇,四禪八定,到第九定才超越三界。它是次第往上修,不能橫出啊!此法門,不需要修定,就能成功。修定實在不容易!很難哪!不需要修定,叫做帶業往生。不需要消業,帶業就可以成功了。消業太難了,業消不掉,見思煩惱消不掉,塵沙煩惱不掉,無明也破不了,就沒份了。必須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能入得了︽華嚴︾、︽法華︾的境界,我們做不到。而此法門不用消業,也不用破煩惱,這樣就能安心啊!只要信、願、行就能往生。不但煩惱不消沒問題,即使造作極重的罪業也沒問題,前面講過:凡聖齊收。﹁凡﹂是六凡,包括地獄眾生。即使落在阿鼻地獄,遇此法門,肯相信肯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念阿彌陀佛,也能往生。試想,我們固然業障很重,還沒有造地獄罪業,連極重的地獄罪業都可以成就,我們就沒有問題了。可以放心修學,此生一定能夠成就。
出切記橫出三界只此一門。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說出無量法門,只此一門橫出三界。其他法門,都是豎出。豎出難,橫出容易。
最不可思議、最殊勝的就是逕登四土,諸佛如來有四種淨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四種淨土同時往生,千經萬論之中,未曾得聞。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中,亦未曾有,唯獨西方極樂世界奇特,阿彌陀佛四土,但四土在一起,故一生一切生。
﹁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一句是總讚,讚至極處。圓是圓滿,此法門是圓教中極圓之教,超越了︽華嚴︾、︽法華︾。極頓,禪最頓,頓是成就快速!此法門比禪還要快。密裡面講即身成佛,它比密也要快。禪與密都不能與之相比。所以說是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要真正認清楚!認清之後,才知道自已很幸撸?辛舜螵劊?浅8吲d啊!若是中獎得了幾億萬的財產,也沒有用處,死了一文錢也帶不去。得到此法門,方才是真正之寶啊!絕不是世間財富所能相比。真正了生死,出三界,從今天起永脫輪迴,成佛去了啊!世出世間那一椿事情,能跟此事相比呢﹖所以一定要認識清楚。
認清之後,要努力修學,不要空過了此生。同時還要將此法門告訴親戚、朋友、鄰里、鄉黨。自遇此殊勝法門,要告訴他們,否則,將來多生多劫,他們在地獄輪迴受苦出離之後,再碰到你,會說:你不好,當時知道此法門,何不相告﹖害我輪轉,枉受痛苦。如果我們現在告訴他,而他不相信,將來他再遇到你,他不會怪你。只要我們告訴他,就盡到了責任。他信不信﹖修不修﹖是他自己的事情。﹁本經持名念佛法門,圓滿直接,方便究竟﹂,前面說過,﹁極圓極頓﹂,圓到什麼程度﹖頓到什麼程度﹖此處言明。本經與小本︽阿彌陀經︾是同一部經,無論理論、境界、方法都相同,只是此經說得詳細,稱為大本,︽阿彌陀經︾講的簡單,稱為小本。兩經只有文字簡繁不同,意理、方法、境界完全相同。都是主張持名念佛。念佛方法很多,唯有持名最為方便,不受任何限制,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裡面都可以念阿彌陀佛。出聲念可以,不出聲心裡默念也可以,故此法門圓滿直接,究竟方便。要知道佛是什麼﹖佛是﹁覺﹂的意思,學佛就是學覺,覺而不迷;學佛就是學正,正知正見;學佛是學淨,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佛就是覺、正、淨,此三字是一而三,三而一。三者得其一,就同時亦得其二。三者實是一體,如一體之三面,得其一,三者皆得。此一體三面,要從那一面下手,最為方便、最圓滿直接﹖從淨下手。禪宗是從覺入門,教下是從正入門,淨土宗念佛法門,是從淨入門。
淨土宗就是學清淨心。要不要博學多聞﹖博學多聞不容易得清淨心。因為經典看多了,會起懷疑。佛一會兒講空,一會兒又說不空,一切都有,互相矛盾。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法,顛三倒四﹖實因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應機說法。就實而論,佛一生未說一法。︽金剛經︾云:若人說佛說法,是謗佛。佛沒有說法,佛一生無非是幫助人們破除執著而已。你執著空,佛就說有,破你執著空。你執著有,佛就說空,破你執著有。我們如果執著有,則凡是講有的經典都不能接受,因為這些經典不是對我說的,我執著有,應該講空,破我執著有、反之,亦然。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博學多聞,全盤接受,就好比害病了,把藥庫裡的藥,統統拿來吃,準會喪命。這不是大夫或藥店的過錯,是自己糊塗。佛法亦復如是,知此道理,即知不能隨便看經典。若不對症會出毛病。今天,許多學佛人,變成精神不正常,不是經典的過失,也不是佛菩薩的過失。而是自己糊里糊塗亂學一通,非常可怕。
佛在經典上亦如此教訓我們。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真正是入門的第一部經典︶裡,佛第一句話教我們:要依靠明師,﹁明﹂不是名氣很大,而是心地光明,要找一個真正有修、有學、有正見的老師,給你指路,就不會錯。找到老師,要真聽話,如懷疑老師、懷疑老師教的方法,就不能學所謂師,就是傳授經驗,老師走過的冤枉路,吃了好多虧、上了好多當,告訴學生,不要再吃虧上當。後人記取前人的教訓,不走前人的過失,就比前人高明,這是師生之道。因此學生一定要超過老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現在人無福,不懂事師之道。不走老師走過的冤枉路,就是事師之道。照著老師走過的冤枉路走,是迷惑顛倒、真正愚笨啊!譬如學造飛機,試問,要學現代最新式的飛機呢﹖還是從人類造的第一部飛機學起﹖聰明人就學最新式的再研究改進,馬上能超越,此為事師之道。很多人想跟我學,我學佛三十八年,在這條路上摸索,好辛苦!能聽話,我教給你我找到的這條路,你就省了三十八年。
明白此理,就能知道:本師釋迦牟尼經過無量阿僧期劫才成佛,路走的太辛苦、太冤枉了,吃了多少苦頭,最後找到一條成佛的路,把這一條路指給我們。若我們不相信,還要走釋迦牟尼佛的老路子,還要搞到無量阿僧期劫,甚至無量劫還搞不出來,還摸不對路。這多愚笨、多可憐!什麼是一切諸佛成佛之道﹖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修學無量劫之後,找到的成佛之路啊!我們能夠接受,就是師道!本師經過無量劫發現的,我們馬上接受,立刻就成功,就跟本師的地位平等,他成佛,我們也成佛。難啊!真正不容易啊!所以要信。
原理何在﹖原理就是用念佛方法修清淨心。無量無邊的經典,全是佛清淨心自然流露出來的。我們心清淨了,跟佛心一樣,佛所流出的一切經典,就是我自性裡面流出來的。怎麼會不明瞭﹖所以古人云:一經通,一切經通。就是這個道理。一經通就是要死心塌地學一部經,此經是第一經!︽阿彌陀經︾跟此經是同一部經,當然也是第一經。
希望真正能禮會此點,就住真實慧,就得真實之利,這是﹁圓滿、直接、方便、究竟﹂的真實義,含義深廣。
﹁一超直入,最極圓頓﹂﹁一超﹂,不但是超,還直入,不拐彎。︽華嚴︾、︽法華︾,都拐彎,唯獨此法門,直接進入,所以這是一切諸佛成佛的法門。
﹁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此法門之所以殊勝,就在完全以阿彌陀佛一乘願海,作我眾生之因心。一乘是佛乘,是成佛。遇到最好的老師,他把他最後得到究竟圓滿的成果,貢獻給大眾。換句話說,我們不要麻煩了,不要修因證果,修因證果之路很長啊!直接就從果上去修,果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名。
應知此句﹁南無阿彌陀佛﹂解釋清楚,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換言之,︽無量壽經︾就是六字洪名的注解。︽大方廣佛華嚴經︾解釋清楚,就是整部︽大藏經︾。換言之︽大藏經︾就是︽華嚴經︾的注解。清楚這些關係,就知道原來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整部︽大藏經︾啊!就是佛一切的教法。而且不單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無邊法門,這一句阿彌陀佛全包括了,一法也不漏。何故﹖因為它是果法,不是因法。故云:六字洪名是究竟果覺。
此果不是方便果,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是方便果,乃至於藏、通、別佛都是方便果。此為究竟果,是圓教佛果。圓教佛果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將之做我眾生之因心,所以我們修的因就是果,果就是因。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這就是念佛,念這部︽無量壽經︾。
我勸大家念︽無量壽經︾,每天念得越多越好,何故﹖這是果覺嘛!若說直接念阿彌陀佛不好嗎﹖何必念︽阿彌陀經︾、︽念無量壽經︾。直接念阿彌陀佛可以自利,自己決定往生,但勸不了別人。︽無量壽經︾意思圓滿,念此經大家才真正認識一句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不念︽無量壽經︾就不認識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知其義,亦不知其利。所以必須用念經的方式,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大家能夠這樣念,帶動全省,全省這麼多人在念,此地不會遭難!此地人有福啊!因為念此經,念這一句佛號,十方諸佛護念,一切菩薩、龍天善神都護佑,功德不可思議!
心作心是,心就是真理啊!盡虛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觀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的心就是佛,學佛學什麼﹖學佛就是修心,修真心,真心就是佛。真心沒有妄念,妄念是迷,妄念就是凡夫。沒有妄念,就成佛;沒有妄念,就是覺、就是正、就是淨。我們念︽無量壽經︾,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是心作佛﹂而且是究竟圓滿佛,不可思議!
若認為一部經還不夠,還要念其他經典,其實,第一等人只念一部經,是上上根人,一切諸佛都禮敬。第二等人念兩、三部經,第三等人,念五、六部經。念得越多,等級就越往下降,我從前勸大家修淨土,若是第一等人,一生就只受持一部經,︽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若是第二等,就勸你受持淨土五經。第三等人呢﹖再加上十要、印光大師文鈔。如果還覺得不夠,那我就不說了。不要以為我過去念那麼多,其實,走了冤枉路,沒找到路嘛!過去三十八年沒找到路,現在才找到路,找到了,我不糊塗了我不會再幹了。你們要走我的老路,再過三十八年未必找到得到路,因為一生迷惑顛倒的太多太多了。一切諸佛把成佛的路子找到了今天告訴我們,我們要是立刻接受了,諸佛菩薩都佩啊!善根福德因緣太好,他們搞到無量劫,你不費功夫啊!馬上就得來,成就、成果立刻就跟他們相等,佛菩薩都佩服啊!的確是不可思議。
藕益大師也是過來人,走了很多冤枉路,最後才找到的,藕益大師的全集分量很多,要不要全看呢﹖不需要看,就看其中的︽彌陀經要解︾就夠了這是他著作的精華。蓮池大師也有全集,只要看他的疏鈔就行了,他一生修行的心得就在這一部書上,通達了這一部書,蓮池大師所有的修行心得,全得到了。通達了藕益大師的要解,就通達了蕅益大師的全集。學東西要抓綱領!一通,一切都通,這個要緊啊!
要解說:﹁一聲阿彌陀佛即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一段話,是藕益大師一生修學的心得。我們要能夠相信接受,就省了幾十年冤枉路啊!藕益大師發現,這一句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密訣!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念佛成佛的。
五濁惡世,現在社會濁惡到了極處啊!濁是污染,環境污染,現在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搞環保,這是個新名詞,以前環境沒有污染,用不著保護,現在環境嚴重污染,大家才警覺,要來保護,其實發現要環保,是標!不是根本!是表面,根本的污染是一切眾生心地的污染,這很嚴重,現在社會人心,被財、色、名、食、睡所污染。污染的程度,比環境污染高許多倍,大家警覺到環境污染,要環保,人心的污染怎麼辦﹖佛法就是一切有情眾生心地污染的環保。我們宣揚佛法就是在作環保!
心地嚴重污染,要除去污染,要成佛,成佛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部︽無量壽經︾這是真話,其餘一切經都沒有這個力量,現在人心污染太嚴重了,如果污染較輕,其他的法門、其他的經典,會有一點效果;像現在人心這樣嚴重污染,一切法門、一切經典都不起作用,唯獨此法門,能夠對治。如果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今日,我相信他所有的經都不講,只講這個法門,因為講別的經沒用處了,諸位要深深體會此點!其他經典是對從前人說的,對污染輕的人說的。我們今天在嚴重污染之下,還去學那些法門,浪費精神啊!浪費時間啊!所以希望大家痛定思痛,真正認清環境,才能在佛法裡面,得到真實利益。
蕅益大師這段文字說明佛是怎麼成佛的,貢獻出成佛的法門,我們依照此法門來修學,立刻成佛。所以他就說:﹁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傳授給我們,我們是濁惡之極的眾生。此法門是佛的境界,唯佛與佛才能徹底明了。九法界眾生包括等覺菩薩,都不能徹底明了。等覺菩薩要是沒有佛加持,也不清楚。我們今天能說,諸位能聽,都是三寶神力的加持。
彌陀要解云:﹁一聲阿彌陀佛,即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一段開示,明白的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是用什麼方法修成佛道﹖他是念佛修成的,正符合︽觀經︾所講:﹁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無不是以念佛法門修成佛道。所以,千萬不要看輕此法門,它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佛果上的境界,換言之,只有佛才能夠究竟明瞭,絕對不是九法界眾生所能明了。九法界包括等覺菩薩,等覺菩薩以自己的能力,要能夠信,要能夠理解,都做不到。非得過去今生無量劫來,累積無量的善根福德,才能夠蒙佛力加持,才能信,才能解。
蕅益大師曰:﹁舉此體做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做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可見此經正是如來稱性極談。體|就是阿彌陀佛之體,是法界。阿彌陀佛譯為無量覺。︵阿譯為是無,彌陀譯為量,佛譯為覺︶。無量就是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即今日所言之空間與時間。時空裡,一切萬物,無量無邊,用一個名號作代表|無量覺,無一不正確圓滿的理解,覺而不迷!這就是阿彌陀佛名號的含義。此名號就是宇宙萬物本體的名字。用這個名號來稱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他就用了這個名號稱西方極樂世界|彌陀淨土。所以彌陀身土都是用阿彌陀佛總持。
底下就說的很斟酌了,意借舉此體作彌陀名號,可見得名實相符,名是實之名,實是名之實。說穿了,就是我們自家的真如本性,所以古德常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阿彌陀佛與西方淨土在那裡﹖就在我們心性之中,是我們自心變現之物,既是自性所變現,現在要想求生,那有不生的道理呢﹖俗語云:世間法,求人最難!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求人,是求自己!原來彌陀是自性彌陀,淨土是唯心淨土,可見得阿彌陀佛證得西方淨土都是從自性當中求得。這裡說出了原理。
可見此經正是如來稱性極談,此一句話說的好!非常重要,試想大乘法裡公認︽華嚴︾、︽法華︾是一乘圓教圓滿法門,但︽無量壽經︾卻是如來稱性極談。︽華嚴︾、︽法華︾和︽無量壽經︾相比﹖這兩部大經,沒有︽無量壽經︾講的圓滿。因為︽無量壽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而︽華嚴︾︽法華︾只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說圓教初住以前,別教地前的菩薩都沒有份。這一比較,就知道︽無量壽經︾比︽華嚴︾、︽法華︾還要圓滿,所以說是如來稱性極談,是登峰造極之論。
︽觀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觀無量壽經︾所示淨宗的原理。淨土宗修學的基礎理論就是這兩句話。什麼是佛﹖心就是佛!所以禪家常講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心跟性是一個意思,性講本性,從體上講。心從作用上講。有體當然就有作用,體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可是我們現在迷失了本體,迷失了自性,雖然迷,它還是起作用。起作用就叫它作心,上面又加了一個字|﹁妄﹂字,妄心就是本性所起作用的名稱,也叫無明,明是明瞭,無明是不明瞭。其實本來是明瞭的,現在不明瞭了,所以佛教我們要修行用功,把不明的心使它恢復光明,心只要不迷了,恢復光明了,心就是淨。
用比喻來說,本性比喻作水,不明的心比喻作波浪,水起了波浪,水能照的作用就失掉了,就不明了。要怎麼修呢﹖把水靜下來,讓它恢復平靜,水平靜的時候,就像一面鏡子,外面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我們的心為什麼失掉了本能﹖就是因為心動了,起心動念了。就如波浪。佛講宇宙中有九法界,九法界差別何在﹖就是妄心。動的幅度大小不一,九法界裡地位越高的,動的幅度越小。像菩薩,菩薩心還是動的,但是動的幅度很小,像很微小的波浪一樣,外面照的還是滿平靜的,越往下的,心的妄動越嚴重。三惡道的妄心是大風大浪,所以什麼也得不到,迷惑顛倒了。
由此可知,佛法修學的樞紐何在﹖就在﹁定﹂。八萬四千法門,法就是方法,門就是門道、門徑。方法門徑儘管不同,修學目的相同,全都是修定。淨土宗要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念佛人修什麼﹖就是修一心不亂!不是修別的,絕對不是修見神、見鬼、見菩薩、也見阿彌陀佛,又見什麼蓮花啦!那都錯了!可見得你的心還在動嘛!我們所修的是一心不亂,換言之,就是修清淨心。心淨則土淨!清淨心就是真心,心不動了。這是癥結,心清淨就叫作佛,是覺的意思,一切通達明瞭,就叫作佛。︽華嚴︾經云:靜觀法界性,一切為心造﹂,法界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你自性變現出來的。既是自性所變現,那有不知道的道理﹖自己造的當然知道。這就叫明心,明心就是見性,因為心就是性。
其實佛法所論與儒家所示相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德就是本性,就是真理,就是自性。自性本來是光明的,明明德,表示明德現在不明了,要修明它,讓它恢復光明!這句話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同一個意思。中國的孔老夫子古聖先賢與釋迦牟尼佛未曾置妫??麄兊囊娊庀嗤?7鸾浾f的詳細,儒家經典,說的簡單扼要。真正通達明白了,實在講一部︽四書︾不亞於︽大方廣佛華嚴經︾︽四書︾是中國國粹的精華,你要懂︽四書︾的真實義,一定要去讀︽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就是一部︽四書︾的註解。︽四書︾中有理論,也有方法。︽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和︽孟子︾就類似︽華嚴經︾中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孔子和孟子現身說法,做個樣子給我們看,就像︽華嚴經︾善財童子做給我們看一樣嘛!從這個角度去看︽四書︾,︽四書︾就非常有味道,趣味無窮呀!
佛法實在不可思議,讓我們曉得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是心是佛,每一個人都有真心,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成佛的。雖然講妄心,妄心從那裡來的﹖妄心就是依真心而起的,沒有真那來的妄,好比人身是真的,影子是妄的。影子是依人身而有的,離開人身那來的影子呢﹖離了真,就沒有妄念,妄依真起,確切明白,就不迷了,不迷,就明心見性,就成佛了。這是從理上說的,人人本具無有差別!九界眾生跟佛沒有差別。
﹁是心作佛﹂講修德,﹁是心是佛﹂是性德,要緊的是修德|是心作佛。我們要想成佛,就這一念哪!是心作佛。人心裡有求,求人間富貴,求家人平安,或者求來生昇天,沒有求作佛。嚮往昇天,其實天界不究竟,不圓滿,天上福報比人間大一點,壽命長一點,欲界天還是有生、老、病、死,縱然到無色界天,沒有老病之苦,死了之後還要輪迴,所以不究竟,不圓滿。認清這些現象,為什不發心去作佛呢﹖認為作佛太難了、太高了,怕作不成啊!想自己一生業障深重,罪業無邊怎麼能作得了佛呢﹖其實這些想法、看法都錯了,你只見其因,未見整體,若見整體就不會懷疑了。
上了年紀的人,身體不好常常多病,他為什麼多病,又治不好,因為一天到晚在想病,這就糟了,他是心作病嘛!自己作病,病怎麼能好呢﹖心裡不健康嘛!心只要念念想佛,不要想病,病就沒有了。真的有病,病也沒有了,為什麼﹖你不想它,它就沒有了。我們身體是一部機器,有無數細胞,細胞就是零件,細胞組合成身體。什麼力量在控制它﹖組合它﹖就是念頭。常常想病,它就組合成病,就受病苦。念念想作佛就改變體質,不病了。改變體質不是吃藥,吃藥改變不了啊!而是改變觀念、改變念頭。為什麼天天去想病呢﹖愚痴啊!我們是心要作佛,要想佛,常常想佛,念念想佛。
﹁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如來不是別的佛,就是自己,經上所稱如來,皆指自性,如來果覺就是自性覺。我們能念之心,心心想見佛,心心想成佛,就是自性覺,就是本來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念佛法門不可思議,無比殊勝,教你什麼﹖教你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就是﹁是心作佛﹂。在修行法門中,真正第一。念阿彌陀佛成佛,是成別的佛﹖還是成阿彌陀佛﹖經上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啊!課誦本常常念: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十方世界中,阿彌陀佛第一。我們現在成佛,是成第一的阿彌陀佛。
本來是佛,現又作佛,你的自性覺,本來是佛,現在念佛,想阿彌陀佛,就是現在又在作佛。平常見面時會問:﹁你今天作什麼﹖﹂有沒有人回答:﹁我今天在作佛。﹂這很重要啊!你今天作佛,天天作佛,怎麼不成佛呢﹖當然成佛。千萬不要用寶貴的光陰,去打妄想,打妄想是造六道輪迴,造業啊!就是是心作業啊!作無邊的罪業。同樣是這個心,與其造無邊罪業,不如念念作佛!佛就傳授給我們這個祕密的法門,若是密宗,淨土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上的密咒啊!念這個咒,就成佛了。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下就是佛。
要念得相應,怎麼相應呢﹖心、願、行止與佛相似,就相應了;心是佛心,願是佛願,行是佛行,這叫相應。若不相應,口念阿彌陀佛,而心、願、行跟阿彌陀佛都不一樣,就不相應。雖念,不能成佛。古德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要念得相應,一定要知道阿彌陀佛的本願、本心和本行。何處可知阿彌陀佛的心願行﹖全在這部︽無量壽經︾之中,若能念熟這部無量壽經,並且理解了,你的心、願、行就與阿彌陀佛相應。到那個時候,念這一句佛號,就跟普通人念得不一樣了,就能念念相應。所以經不可不讀,不讀不相應啊!
同修會問,︽往生傳︾裡許多老公公、老太太,一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往生的時候,瑞相很好。他沒念過︽無量壽經︾,怎麼能往生﹖怎麼能成佛﹖老實說,那些老公公、老太太,是上上根人,我們比不上!他們心地清淨,不打妄想!一天到晚就一句阿彌陀佛,淨念相繼,我們做不到,比不上他們。如果你這一句阿彌陀念到底,什麼妄念都沒有,可以不必念經,如果一面念佛,還一面打妄想,那就非念經不可。這一點不能不知道。
夏蓮居老居士,是菩薩再來,應現在這個時代,重新整理︽無量壽經︾,成為新的本子,普渡末法眾生,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我們善根福德因緣深厚,這個本子流通還不到五十年,我們就人手一冊,能夠依照這個本子來修行,是很大的善根福德因緣。因為這個法門﹁直接了當,方便究竟﹂。比︽華嚴︾、︽法華︾還要直接,︽華嚴︾還得經過華藏世界,拐了個彎,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華嚴︾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望導歸極樂,還拐了彎去。修學此法門,不必經過那條路,直接就去了,直接了當啊!方便究竟,此法門非常方便,一句阿彌陀佛隨時隨處可以念,不受任何限制,沒有任何障礙!人人能修,人人能學,人人能成就,這是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此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中最特別最殊勝的,任何法門都不能跟跟它相比。
淨土諸經中,唯此經備攝圓妙,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深明三輩往生之因,廣攝九界聖凡之眾,正顯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歸元之路,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佛當年在世,專門介紹彌陀淨土的經有三部,稱為淨土三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後來古大德,又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三經之後,共稱淨土五經。淨土諸經是指五經一論,論是天親菩薩著的︽往生論︾,專說彌陀淨土。這些經論中,以︽無量壽經︾介紹的最詳細,最圓滿,故云:﹁唯此經備攝圓妙﹂,圓是圓滿,妙是讚嘆!此經無論是理論、方法、境界都說得究竟圓滿,經文又不多,真是妙。此句是綱領,圓在那裡﹖妙在那裡﹖下讲解說。
- 上一篇: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第六讲
- 下一篇:无量寿经释 第二讲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六句赞词让你秒懂《无量寿经》
- 八句话了解《无量寿经》的重要性
- 关于《无量寿经》的翻译史与会集现象
- 佛说人来到世上是来受苦的
- 用生命追逐无常,倒不如精进求解脱
- 佛说善与恶的不同终点,你的选择是什么?
- 把《无量寿经》下载在手机里,会不恭敬吗?
- 人活着受爱恨情仇之苦,如何解脱?
- 佛说人生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 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 《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
- 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 无量寿经起信论叙
- 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
- 为什么要读诵《无量寿经》?读无量寿经的好处
- 无量寿经的作用
- 无量寿经讲什么
- 无量寿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