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陆 当下即道场 平等普显现无诤和共住
与祖师同行 陆 当下即道场 平等普显现无诤和共住
我们出家人住的寺院是以平等、“六和合”来管理的。“六和合”就是“身和同居、口和无诤、意和同解、戒和同修、见和同悦、利和同均”,所以叫“无诤和共住”。今天和大家讲讲“平等普显现”,这个“普”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就是说,寺院以这个“普”字来体现佛教的“平等”原则。
因为寺院是按照平等的原则操作的,这从“六和合”里面也体现出来了。佛教讲一切是平等的,不存在二元对立,我们修行就是要去掉二元对立。所以寺院也就一定要体现出“平等”这个原则来。在寺院里面如何体现平等?这就从“普”字上能看出来。
我们平时做佛事叫“普佛”。这个“普”就是平等,“普佛”就是平等地供养、礼敬诸佛。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寺院挂“普佛”(随早课或者随晚课)的牌子,意思就是今天早课或者晚课有功德主要做“普佛”的佛事。
有的时候会看到挂“普茶”的牌子,这个“普”字就是平等,这个牌子就是说,今天平等地供养,所有在寺院里面的人喝茶;有的时候会看到挂“普供”的牌子,这个“普”字也是平等,这个牌子是说,今天平等地供养,所有在寺院里面的诸佛菩萨,为他们上供……
还有“普请”,这个说法现在不多见了,现在改叫出坡。因为一般寺院在山里面,有地要种,而所种的地一般在山坡上,所以大家到山坡上劳动就叫出坡。古代叫普请,就是请所有在寺院里面的人做事情。这个“普”字也是充分体现了平等。
还有一个现在也不见了,叫“普说”,这在现在叫开示,这个开示是讲给所有在寺院的人听的,所以叫“普说”。古人有记载:“普说首出于真净和尚。三佛以来皆有普说,无非怒骂呵咄鞭策诲励,使其大心衲子,勇于进工。”
所以说寺院的平等就在这个“普”字上显现出来了。自己就给这篇文字起了“平等普显现、无诤和共住”的标题,以体现寺院平等、和合共住的原则。下面我们看一段圆悟佛果禅师的普说。
一向据令而行,呵佛骂祖截断众流。直得释迦、弥勒、文殊、普贤退身无路,临济德山赵州睦州目瞪口呿。千里万里无片云,拟议不来三十棒。恁么举唱,本色衲僧愈生光彩。后学初机无摸索处,一向垂慈落草,立问立答、存主存宾、有始有末。三玄戈甲中论誵讹,四种料简里别皂白。丝来线去照用双行,各各脚跟下只推明一个大机,唯此一事更无余事。恁么举唱,后学初机通一线道。其奈取笑衲僧,恁么中有不恁么,不恁么中有恁么。权实双运照用并行,佛祖誵讹离名绝相。不守窠窟单明向上一路,犹是寻常茶饭。更或打翻许多露布,则上是天下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都无许多得失玄妙,又落在无事甲里。四种为人,向此时为诸人都拈却。且道毕竟如何?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只如即今时节,大檀越设斋已了,升堂已了,忏罪已了,荐亡已了。更教山僧说个什么?若能不以眼见,不以耳闻,不以意想,不以口说。则千里万里见誵讹,千句万句都穿却。恁么会得,可以通彻古今。更须知有向上事始得,敢问大众:作么生是向上事?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
- 上一篇:与祖师同行 柒 遍界真实义
- 下一篇:与祖师同行 陆 当下即道场 春行秋令
- 世间第五个不易!
- 张秀才的开悟偈
- 明一法师:得失是非障禅眼
- 话头疑情有区别
- 与祖师同行
- 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 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 与祖师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佑边寻思去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凡圣的秘密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识得声外音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花并非无百日好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桂花禅香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踏雪寻梅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树见行人几回老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笑问客从何处来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山深因少客来游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破五通仙眼喻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吃饭睡觉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哭笑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