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居士语录(卷下)
众生多品类。诸佛只一般。庶人见天子。知隔几重关。若有过人策。欲见亦不难。策中契圣理。坐取国家官。
智度本来如。众生病尽除。又度作护法。一切入无余。过去恒沙佛。皆同此一途。如能达此理。凡夫非凡夫。
四大本无情。清虚无色声。达人悟空理。知法本无生。诸佛常现前。妙德亦同行。无无无障碍。心牛不肯耕。
尘六门前唤。无情呼不入。二彼总空空。自然唇不湿。从此绝因缘。葛五随缘出。惟有空寂舍。圆八同金七。
入理如箭射。寻文转相背。直道不肯行。识路成迷退。心王不了事。公臣生执碍。为此一群贼。生死如踏碓。
觉他欲打你。著脚即须抽。已后再相见。他羞我不羞。忍辱第一道。历劫无冤仇。此是无生县。不属涅槃洲。
骂他无便宜。不应却得稳。无嗔神自安。骂他还自损。忍得有法利。骂他还折本。嗔喜同一如。遁世不闷闷。
识业人稀少。迷途者众多。苦中生乐想。无喜强弦歌。不饮寻常醉。昏昏溺爱河。含笑造殃咎。后苦莫繇他。
耳闻他骂詈。心知口莫对。恶亦不须嫌。好亦不须爱。豁达无关津。虚空无挂碍。此真不动佛。亦名观自在。
仰手是天堂。覆手是地狱。地狱与天堂。我心都不属。化城犹不止。岂况诸天福。一切都不求。旷然无所得。
佛有一等慈。有人心不知。一切皆平等。贫富总怜伊。富者你莫贪。贫者你莫痴。无贪心自静。无痴意莫思。
白衣不执相。真理从空生。只为心无碍。智慧出纵横。唯论师子吼。不许野干鸣。菩提称最妙。犹呵是假名。
从根诛则绝。从根修则灭。若能双株断。三乘尽超越。此非凡夫言。妙吉分明说。如来所疗治。一差不复发。
久种善根深。同尘尘不侵。非关尘不染。自是我无心。无心心不起。超三越十地。究竟真如果。到头只个是。
凡夫智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如虚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执是弄花枝。
牵牛驾空车。共入无为宅。无为宅甚宽。众生却嫌窄。十方同一室。何曾有间隔。有法人不得。无心自度厄。
世间最上事。唯有修道强。若悟无生理。三界自消亡。蕴空妙德现。无念是清凉。此即弥陀土。何处觅西方。
宝珠内衣里。系来无量时。遇六恶知识。又常假慈悲。牵我饮欲酒。醉卧都不知。情尽酒复醒。自见本道师。
世人重珍宝。我贵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性空法亦空。十八绝行踪。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
端坐求如法。如法转相违。抛法无心取。始自却来归。无求出三界。有念则成痴。求佛觅解脱。不是丈夫儿。
恶心满三界。口即念弥陀。心口相违背。群贼转转多。一尘起万境。倏忽遍娑婆。色声求佛道。结果尽成魔。
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法生有日了。来去枉虚行。寄语修道人。空生有莫生。如能达此理。不动出深坑。
佛亦不离心。心亦不离佛。心寂即菩提。心然即有物。物即变成魔。无即无诸佛。若能如是用。十八从何出。
羊车诱下愚。鹿车载中夫。大乘为上士。鹏巢鹤不居。鹪鹩住蚊睫。居士咄盲驴。若论质利帝。毕竟一乘无。
有人嫌庞老。庞老不嫌他。开门待知识。知识不来过。心如具三学。尘识不相和。一丹疗万病。不假药方多。
淼淼长江水。周而还复始。昏昏三界人。轮迥亦如此。轮迥改形貌。长江色不异。改貌劳神识。终须到佛地。
睡来展脚睡。悟理起题诗。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贪嗔痴若尽。便是世尊儿。无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世人重名利。余心总不然。束薪货升米。清水铁铛煎。觉熟捻铛下。将身近畔边。时时抛入口。腹饱肚无言。
行学非真道。徒劳神与躯。千里寻月影。终是枉工夫。不悟缘声色。当今学者疏。但看起灭处。此个是真如。
教君杀贼法。不用苦多方。慧剑当心剌。心亡法亦亡。心亡极乐国。法亡即西方。贼为象马用。神自作空王。
不用苦多闻。看他彼上人。百忆及日月。元在一毛尘。心但寂无相。即出无明津。若能如是学。几许省精神。
惭愧好心王。生在莲华堂。恒持般若剑。终日带浮囊。常怀第一义。外国赖恩光。五百长者子。相随归故乡。
惭愧好意根。无自亦无他。无自身无垢。无他尘不加。常居清净地。知有不能过。旧时恶知识。总见阿弥陀。
惭愧好舌根。常开大道门。世间三有事。实是不能论。相逢唯说道。更莫叙寒温。了知世相假。俗礼也徒烦。
惭愧一双耳。常思解脱声。若论俗语话。实是不能听。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不受有无语。何虑不惺惺。
惭愧一双眼。曾见数般人。端正亦不爱。丑陋亦不嗔。当头异国色。何须妄起尘。低头自形相。都无一处真。身心如幻化。满眼没怨亲。
惭愧一躯身。梵号波罗柰。被贼一群使。寻常不自在。亦名为枯井。亦名为韝袋。亦名朽故宅。亦名幻三昧。佛骂作死尸。乘尸渡大海。大海元无水。死尸非是船。熟看世上事。总是假因缘。若了身心相。空里任横眠。具此六惭愧。实是不求天。
一时复一时。步步向前移。无常有限分。早晚即不知。古人一交语。预办没贫儿。闻少须修道。莫待衰老时。邂逅符到来。赚你更无疑。劝君不肯听。三涂真可悲。
一日复一日。百年渐渐毕。急急除妄想。无念成真佛。更莫苦攀缘。窥他世上物。忽然无常至。累劫出不得。
一宿复一宿。光阴渐渐促。报你心王道。依智莫依识。依智见真佛。依识入地狱。若沦六趣中。受苦无时足。
一年复一年。务在且迁延。皮皱缘肉减。发白髓枯干。毛孔通风过。骨消椽梠宽。水微不耐热。火少不耐寒。幻身如聚沫。四大亦非坚。更被痴狼使。无明晓夜煎。惟知念水草。心神被物缠。云何不忏悔。便道舍财钱。外头遮曲语。望得免前愆。地狱应无事。准拟得生天。世间有这属。冥道不如然。除非不作业。当拔罪根源。根空尘不实。内外绝因缘。积罪如山岳。慧火一时燃。须臾变灰烬。永劫更无烟。
迷时三界有。悟即出嚣缠。心无六入迹。清净达本源。地狱成净土。招手别诸天。报语三涂宅。共你更无缘。非论早与晚。悟理即无边。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若能如是达。所谓火中莲。
无求乃法眼。有念却成魔。无求复无念。即是阿弥陀。真如共菩萨。总只较无多。
炼尽三山铁。镕销五岳铜。林枯鸟自散。海竭绝鱼龙。无师破戒行。有法尽皆空。
菩萨无烦恼。众生爱皱眉。无恼缘无贼。皱眉被贼欺。不须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智者观财色。了知是幻虚。衣食支身命。相劝学如如。时至移庵去。无物可盈余。
凡夫贪著事。不免三界轮。与说无生理。闭耳佯不闻。如斯之等类。何日出嚣尘。
壁画枉用色。不如脱空佛。住法比无住。阴中对白日。不信有无言。看取波罗蜜。
见时如不见。闻时如不闻。喜时如不喜。嗔时如不嗔。一切尽归如。自然无我人。
斋须实相斋。戒须实相戒。有相持斋戒。到头归败坏。败坏属无常。从何免三界。
心王不了事。遮莫向名山。纵令见佛像。实以不相关。猿猴见水月。捉月始知难。
缘事求解脱。累劫无出期。直须入理性。成佛更无疑。虽然不受记。见是世尊儿。
佛遣灭生灭。生灭长相随。不学大人相。却作小孙儿。持心更觅佛。岂不是愚痴。
无事被他骂。佯佯耳不闻。舌亦不须动。心亦不须嗔。关津无障碍。即是出缠人。
真如本无相。所得是凡流。昔时为父子。长大出外游。今日相遇见。父少子白头。
一生解缚钝。浑身纳里眠。心中无意识。耳无绳索牵。心本无系缚。同尘亦无喧。
欲得真解脱。持刀且杀牛。牛死人亦亡。佛亦不须求。全身空里坐。即度死生流。
极目观前境。寂寥无一人。回头看后底。影亦不随身。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释经。看方不服乐。病从何处轻。
取空是取色。取色色无常。色空非我有。端坐见家乡。
孙儿正啼哭。母言来与金。捻他黄叶把。便即正声音。
别泪成河海。骨如毗富山。只缘尘识法。所以遣心然。
前人若有事。我犹佯不知。何况他无问。谗舌强卑卑。
劝君师子吼。莫学野干鸣。若能香象起。感得凤凰迎。
一种学事业。亦来登选场。只缘口义错。落第在他乡。
心王不了事。却被六贱使。共贼作火下。无繇出生死。
别人终不贱。别宝终不贫。只今担铁汉。不肯博金银。
十方同一会。各自学无为。此是选怫处。心空及第归。
有男不肯婚。有女不肯嫁。父子自团栾。共说无生话。
四性同一舍。三身同一室。一切恶知识。总见弥陀佛。
教君一个法。有事无处避。若能如理修。存本却有利。
道是无为道。修人自有为。假即无头数。真中实是稀。
无求胜礼佛。知足胜持斋。本自无薪火。何劳更拾柴。
说事满天下。入理实无多。常被有为缚。何日见弥陀。
起时惟法起。行时共佛行。腾腾三界内。诸法自无生。
大海淼无涯。众生自著枷。无求出妙德。心生劳算沙。
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华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七言。
大唐三百六十州。我暂放闲乘兴游。瞬息之间知事尽。若论入理更深幽。共外知识呷清水。总是妄想无骨头。却归东西山道去。不舍因缘骑牯牛。后望青山平似掌。前瞻汉水水东流。试问西域那提子。遗法殷勤无所求。自入大海归火宅。不觉乘空失却牛。有人见我归东土。我本元居西海头。来去自然无障碍。出入生死有何忧。
无思无念是真空。妙德法身自见中。应机接物契真智。十方世界总流通。通达无我无人法。人法不见有行踪。神识自然无挂碍。廓周沙界等虚空。不假坐禅持戒律。超然解脱岂劳功。
菩提般若名相假。涅槃真如亦是虚。欲得心神真解脱。一切名相本来无。十方世界风尘净。州州县县绝艰虞。王道荡荡无偏党。举国众生同一如。不动干戈安万姓。法王合掌髻中珠。
空中自见清凉月。一光普照娑婆彻。此光湛然无去来。不增不减无生灭。尔是妙德现真身。刹那不起恒沙劫。无边无尽如虚空。虚空无边不可说。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心境如如只个是。何虑菩提道不成。
清净无为无识尘。不舍肉身妙法身。只为众生有漏习。权止草庵转法轮。法轮常转无人见。优昙时时一出现。无相真空妙法身。历劫恒沙不迁变。
莫求佛兮莫求人。但自心里莫贪嗔。贪嗔痴病前顿尽。便是如来的的亲。内无垢兮外无尘。中间豁达无关津。神无障碍居三界。恰似琉璃处日轮。
心王若解依真智。一切有无俱遣弃。身随世流心不流。夜来眼睡心不睡。天堂地狱总无情。任运幽玄到此地。
报汝世人莫痴憨。暂时权住此草庵。无想衣食饱暖后。世间有物不须贪。此身幻化如灯焰。须臾不觉即头南。
一切有求枉用功。想念真成著色空。差之毫厘失千里。有生劫劫道难通。痴心望出三界外。不知元在铁围中。
十二部经兼戒律。执相依文常受持。生生获得有为果。随在三界无出期。若能离相直入理。理中无念亦无思。
贝多叶里优昙华。万象皆如同一家。欢喜摘华不见果。吉祥采果不观华。缘之本来元不识。法王呵之如稻麻。
田舍老翁入聚落。眼耳鼻舌俱失却。内外寻访觅无踪。旧时住处空寂寞。却归堂上问空王。总在此间学无作。
黄叶飘零化作尘。本来非妄亦非真。有情故宅含秋色。无名君子湛然春。
未识龙宫莫说珠。从来言说与君殊。空拳只是婴儿信。岂得将来诳老夫。
迷时爱欲心如火。心开悟理火成灰。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
真为家贫无一物。此语总是空里出。出语还须归本源。不敢违他过去佛。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间。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八万四千同一理。事相差别立异名。十二围陀及疏论。殷勤三六不须生。
十方国土皆吾宅。长者大门常日开。有识名人守院外。无心入理见如来。
世人爱假不爱真。世人怜富却憎贫。唯敬三涂八不净。背却如来妙色身。
更无别路超生死。前佛后佛同一般。舒即周流十方刹。敛时还在一毛端。
惟有一门无钥匙。伸缩低昂说是非。但能宣得无生理。善巧方便亦从伊。
二乘皆曰不堪任。上士之人智慧深。欲得神通等居士。无过于物总无心。
杂句。
行路易。行路易。内外中间依本智。本智无情法不生。无生即是入正理。非色非心放一光。空里优昙显心地。名为智。智为尊。心智通同达本源。万物同归不二门。有非有兮理常存。无非无兮无有根。未来诸佛亦如是。现在还同古世尊。三世俱皆无别道。佛佛相授至今传。
外无他兮内无自。不动干戈契佛智。通达佛道行非道。不舍凡夫有为事。有为名相尽空华。无名无相出生死。
余有一大衣。非是世间绢。众色染不著。晶晶如素练。裁时不用刀。缝时不用线。常持不离身。有人自不见。三千世界遮寒暑。无情有情悉覆遍。如能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思思低思思。自叹一双眉。向他胜地坐。万事总不知。六识若似眉。即得不思议。六识若嫌眉。论时没脑痴。伊若去却眉。即被世人欺。饶你六识喽啰汉成乞索儿。
出一屋。入一屋。来来去去教他哭。来去只为贪嗔痴。于今悟罢须知足。知足常须达本源。去却昔时恶知识。恶知识。将伊作手力。法施无前后。共护无生国。
无事失却心。走向门前觅。借问旧知识。寂绝无踪迹。却归堂上审思看。改却众生称心安。不能出外求知识。自向家中入涅槃。大丈夫。昔日有。今日无。家计破除尽。赎得一群奴。奴婢有六人。一人有六口。六六三十六。常随我前后。我亦不拘伊。伊亦不敢走。若道菩提难。菩提亦不难。少欲知足毛头宽。远离财色神自安。分明了见三涂苦。世上名闻不相关。
难复难。持心离欲贪涅槃。一向他方求净土。若论实行不相关。枉用工夫来去苦。毕竟到头空色还。
易复易。即此五阴成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若舍烦恼觅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
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阿难贝多叶。持来数千劫。七宝藏中付迦叶。分为十二部。析作三乘法。
非故亦非新。应化随缘百亿身。若有真如一合相。一亿还同一聚尘。
珠从藏中现。显赫呈光辉。昔日逃走为穷子。今日还家作富儿。
心依真智。理逐心行。理智无碍。心亦无生。迷即有我。悟即无情。通达大智。诸法不成。五神无主。六国安宁。七死弗受。八镜圆明。随宜善化。总合佛经。过即已过。更莫再寻。现在不住。念念勿侵。未来未至。亦莫预斟。既无三世。心同佛心。依空默用。即是行深。无有少法。触目平任。无戒可持。无垢可净。洞达虚心。法无寿命。若能如是。圆通究竟。
居士见僧讲金刚经至无我无人居士问云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座主无语居士乃与颂曰。
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师休历座不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绉尘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
历代赞文(并诸方拈古附)。
大丞相张天觉。
宁可饥寒死路边不劳土地强哀怜满船家计沉湘水岂羡芒绳十百钱。
径山佛日大慧禅师。
无生本无说说著即话堕骨肉团栾头大虫看水磨。
【举】居士问马大师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大师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却向汝道。
东林圭老。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云门杲公禅师。
一口吸尽西江水甲乙丙丁庚戊己。
咄咄咄啰啰哩。
白云端和尚。
一口吸尽西江水万古千今无一滴。要须党理不党亲马祖可惜口门窄。
【举】居士问仰山久向仰山到来为什么却覆仰山竖起拂子居士云恰是仰山云是仰是覆居士拍露柱一下云虽无人见露柱与我证明仰山掷下拂子云一任举似诸方。
两个八文为十六从头数过犹不足拏来乱撒向阶前满地团团春藓绿。
- 上一篇: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 下一篇:佛教的孝道思想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