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思想行谊-序
圣严法师思想行谊
作者:曹仕邦 林煌洲等
序
本书一共邀请了七位学者撰写,他们都是以不同身分与角度长期亲近圣公法师的。对圣公之学术思想与行谊研究极为深入。
林煌洲教授是国内长于印度文化思想及印度佛学之青年学者,曾长期在本所兼授印度宗教哲学,亦曾在法鼓山僧团的三慧学院讲学,对圣公法师之教育思想倾心不已。看了他的〈台湾高等教育的推手圣严法师〉一文即可明白,本文是以中华佛学研究所前二十年为主轴之论述。
林其贤教授是圣公法师的在家皈依弟子,他撰有《圣严法师七十年谱》上、下两大册而获至博士学位。也正陆续撰写专文〈如何研究法鼓全集〉,可说是对圣公法师之著作普遍深入的研究学者。他这一篇〈圣严法师菩萨戒思想初探〉,是以圣公菩萨思想为主,也可见他是以居士身对于修菩萨行之行者。
杨郁文教授是本所二十多年来的资深老师,也是阿含学的权威学者,他对于圣公《正信的佛教》更是语契意和,将原书之七十问答编析为十五要项,使原书极为清晰的《正信的佛教》更为朗澈如昼,从本文更可看出圣公法师青年时期的睿智与前瞻,到现在仍是他的著作中受到广大佛教徒最喜欢的一部著作。
曹仕邦教授与圣公法师早期即是以律学而结识,稍后又勤治中国佛教史又与圣公《世界佛教通史》通声气,因此,曹氏因之受聘本所任教,十六年来对圣公之律学史学更有透彻的研究,本文在全面论述圣公之律学与史学两部分极为深入。因为曹氏本人即是整治律学与史学的专家,全文可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陈美华教授是一位很杰出的青年社会学者,早年一度是法鼓山的一份子,因此试以「内在」「主观」的角度来铺陈(法鼓十年);然后再跳脱出来以客观的态度来看法鼓山。所以本文具有内在深入及外在客观的双重优点,这十年确实是法鼓山的重要历程。
丁敏教授是国内佛教文学的资深学者,无论读她的传记、游记都会使人随之向往。她撰写以圣严法师《寰游自传系列》,将法师外在「身行」,内在「心行」都一并勾勒出来了,读者们读后一定会随之心会神往。本文以凸显圣公游学、弘法、传灯无不是以担当如来家业为使命的。
果朴法师是圣公早期摄收的弟子,自修甚勤,深获其师默照禅之默照,请其撰〈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更为了澈,对圣公出家时之感时之痛,伤佛教之衰,而立志「建设人间净土」之初心愿力,可说感受最为深切,对于圣公思想之承传也是如数家珍。至于圣公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更是他在僧团亲身的见证,本文也可以说是本书关于圣公思想行谊的总论。
以上七位学者的鸿文均以客观的学术观点提出,有经证、文证、理证,更有感动。至于对圣公之尊敬,也更对他所创建之法鼓山寄予厚望,藉于厚望也分别提出了他们的关心与建议。
本人追随圣公自其事业肇始,浑浑噩噩,虽知其为圣,但无以名之;虽知其伟,但无以状之;虽受其教,但无以言之。岂非身在庐山之谓欤!以上几位学者竟能对圣公之思想与行谊侧写成岭,纵论成峯令人感佩不已,谨以为序。
李志夫二OO四年五月十九日序于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
- 上一篇:佛教中禅宗之禅学与学禅
- 下一篇:铃木大拙年谱与著作目录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