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御选语录(1)

  清世宗皇帝御选

  御制总序

  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是真语者。是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有志于道之人。则须勤参力究。由一而三。步步皆有著落。非可颟顸函胡。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话堕。逐一指明。夫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殒。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瞒。识得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彻底清净。不挂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后际断者。破本参后。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风。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烦恼。色声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已。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名为大死大活者。透重关后。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体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著。自然消落。方能踏末后一关。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不过如来如是。我亦如是。从兹方修无修。证无证。妙觉普明。圆照法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中现小。小中现大。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救拔众生。利用无尽。佛佛祖祖。皆为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达摩西来。历代授受。古德传灯。无尽光中。大圆镜里。日往月来。以至于今。虽然广大法门。圣凡并托。华严香海。细钜同归。得骨得髓者固多。如麻如粟者何限。去圣遥远。魔外益繁。不达佛心。妄参祖席。金山泥封。慧日云蔽。约其讹谬。亦有三端。其上者。才见根尘互引。法界相生。意识纷飞。无非幻妄。顿生欢喜。谓是真常。休去歇去。以空为空。不知性海无边。化城无住。果能见性。当下无心。心既见空。即未见性。于是形同槁木。心等死灰。万有到前。一空不敌。纵能立亡坐脱。仍是业识精魂。况乃固执断见。必至变作狂华。谓因果之皆空。恣猖狂而不返。岂非一妄在心。恒沙生灭。能不造生死业。断菩提根。又其下者。见得个昭昭灵灵。便谓是无位真人。面门出入。扬眉瞬目。竖指擎拳。作识神之活计。张日下之孤灯。宝鱼目为明珠。觅栴檀于粪土。噙著铁丸。口称玉液。到得腊尽机除时。方知依旧。是个茫茫无据。又其下者。从经教语录中。挂取葛藤。从诸方举扬处。拾人涕唾。发狂乱之知见。翳于自心。立幻化之色声。作为实法。向真如境上。鼓动心机。于无脱法中。自生系缚。魔形难掩。遁归圆相之中。解路莫通。躲向藤条之下。情尘积滞。识浪奔催。瞒己瞒人。欺心欺佛。全是为名为利。却来说妙说元。盲驴牵盲驴。沿磨盘而绕转。痴梦证痴梦。拈漆桶为瓣香。是则循觉路而扑火轮。能不由善因而招恶果。如是三者。实繁有徒。宗旨不明。沉沦浩劫矣。朕膺元后父母之任。并非开堂秉拂之人。欲期民物之安。惟循周孔之辙。所以御极以来。十年未谈禅宗。但念人天慧命。佛祖别传。拚双眉拖地。以悟众生。留无上金丹。以起枯朽。岂得任彼邪魔。瞎其正眼。鼓诸涂毒。灭尽妙心。朕实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近于几暇。辨味淄渑。随意所如。阅从上古锥语录中。择提持向上。直指真宗者。并撷其至言。手为删辑。曰僧肇。曰永嘉。曰寒山。曰拾得。曰沩山。曰仰山。曰赵州。曰永明。曰云门。曰雪窦。曰圆悟。曰玉林。十二禅师。藏外之书。曰紫阳真人。乃不数月之功。编次成集者。其他披览未周。即采掇未及。非曰此外。无可取也。是数大善知识。实皆穷微洞本。究旨通宗。深契摩诘不二之门。曹溪一味之旨。能使未见者。得无见之妙见。未闻者。入不闻之妙闻。未知者。彻无知之正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此是人天眼目。无上宗乘。至于净土法门。虽与禅宗。似无交涉。但念佛何碍参禅。果其深达性海之禅人。净业正可以兼修。于焉随喜真如。圆证妙果。云栖莲池大师。梵行清净。乃曾参悟有得者。阅其云栖法汇一书。见论虽未乃数善知识之洞彻。然非不具正知正见。如著相执有者。之可比拟。亦采其要语。别为一卷。以附于后。兼此净土一门。使未了证者。建菩提道场。巳了证者。为妙觉果海。途路之助。爰为总序。弁于篇端。刊示来今。嘉惠后学。庶几因指见月。得鱼忘筌。破外道之昏蒙。夺小乘之戋弇。朕有厚望焉。

  雍正癸丑四月朔日。

  御选语录总目。

  卷一

  大智圆正圣僧肇法师(卍收肇论与宝藏论)。

  卷二

  洞明妙智永嘉觉禅师(卍收永嘉集与证道歌)。

  卷三

  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卍收诗集)。

  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卍收诗集)。

  卷四

  灵觉大圆沩山祐禅师(卍收语要)。

  真证通智仰山寂禅师(卍收语要)。

  卷五

  圆证直指真际赵州谂禅师(卍收语要)。

  卷六

  慈云匡真弘明云门偃禅师(卍收语要)。

  卷七

  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卍收唯心诀,宗镜录序,万善同归集与心赋)。

  卷八

  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卍收真悟篇外集)。

  卷九

  正智明觉雪窦显禅师(卍收语要)。

  卷十

  明宗真觉圆悟勤禅师(卍收语要)。

  卷十一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卍收语要)。

  明道正觉茆溪森禅师(卍收语要)。

  卷十二

  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卍收语录)。

  上谕二道(附刻)。

  圆明百问。

  卷十三(外集)

  云栖莲池大师。

  卷十四(前集上)

  历代禅师。

  卷十五(前集下)

  历代禅师。

  卷十六(后集上)

  历代禅师。

  卷十七(后集中)

  历代禅师。

  卷十八(后集下)

  历代禅师。

  卷十九

  当今法会(附刻)。

  卷一

  御制序

  汉明帝时。佛法始入中国。盛于晋宋间。远公其殊胜者也。向传泥洹宗旨。由远公而始闻于此土。然观莲社高贤传中。所载远公之语。远公固非洞明泥洹宗旨者。徒闻其说耳。僧肇。与远公同时。晋有远公。秦有僧肇。言净土者。推远公。言讲经者。推僧肇。宗徒皆视为小乘。谓是菩提达摩以前时人。震旦未闻教外别传之旨。不得入祖席焉。朕阅肇法师所作。般若无知。涅槃无名。空有不迁。形山秘宝。诸论。非深明宗旨。何能了了如斯。以此讲经。正是不立文字。诸佛慧命。奚隔封疆。有何今古。岂得谓菩提达摩未来以前。震旦无宗旨哉。故删辑其要文。序而刊行之。学者勿于长江一苇。葱岭只履边。目起狂华。则知菩提达摩。见梁武时。无所从来。遇宋云时。亦无所去也。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望日。

  御选大智圆正圣僧肇法师论。

  肇论序

  慧达。率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不迁等四论曰。有美若人。超语兼默。标本。则句句深达佛心。明末。则言言备通众教。达。猥生天幸。逢此正音。每至披寻。不胜手舞。誓愿生生尽命弘述。夫神道不形。心敏难绘聊寄一序。请俟来哲。盖大分深义。厥号本无。故建言宗旨。标乎实相。开空法道。莫逾真俗。所以次释二谛。显佛教门。但圆正之因。无尚般若。至极之果。唯有涅槃。故末启重元。明众圣之所宅。虽以性空拟本。无本可称。语本绝言。非心行处。然则不迁当俗。俗则不生。不真为真。真但名说。若能崇兹一道。无言二谛。斯则静照之功著。故般若无知。无名之德兴。而涅槃不称余谓此说周圆。罄佛渊海。浩博无涯。穷法体相。洪论第一。肇公其人矣。

  (传灯录载。僧肇在姚秦问大辟。师乞七日假。著宝藏论毕。临刑时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然此偈非肇所作也。肇为鸠摩罗什高弟。秦王姚兴。命入逍遥园。助什详定经论。尊礼有加。十六国春秋僧肇传云。以姚秦弘始十六年卒于长安。时晋义熙十年也。况典刑之人。岂有给假著论之理。则肇法师之以吉祥灭度。信矣。事既子虚。偈非师作。盖讹传焉。)

  卷二

  御制序

  古人遇时节因缘。每云言下大悟。夫言下大悟。悟不在言也。韩庐逐块。乃于言中求悟。梦到驴年。是为执指求月者。黄梅曹溪。密室夜分。传衣授受。究何曾道一字耶。迨后黄梅。送曹溪。至九江驿边。两人共语。曹溪云。只合自性自度。黄梅云。如是如是。夫既自性自度。则黄梅何授。曹溪何受乎。虽然此正黄梅所授。曹溪所受也。永嘉之于曹溪。更可分明举似天下后世。夫永嘉参承。止一宿耳。故谓之一宿觉。今观其问答语。永嘉全是逆水之机。毫无顺水之意。然则曹溪何授。而永嘉何受乎。不知永嘉正从此得曹溪乳。不可诬也。盖使有一实法与人。而曰法乳。直同马生马驴生驴耳。若此魔外别生魔外。又如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尚安得称慧命哉。永嘉言句。西竺推为东土大乘论。朕披览之。嘉其修悟双圆。乘戒兼妙。自浅之深。浅深一致。实惟宗徒指南。爰加删订。刊示十方丛林焉。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望日。

  御选洞明妙智永嘉觉禅师语录

  师永嘉人也。姓戴氏。丱岁出家。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观圆妙法门。于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后因左溪朗禅师激励。与东阳策禅师同诣曹溪。初到。振锡携瓶。绕祖三匝。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以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云。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师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师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祖叹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矣。迥住温江。学者辐辏号真觉大师。著禅宗悟修圆旨。自浅之深。庆州剌史魏静。缉而成篇。目为永嘉集。

  卷三

  御制序

  寒山诗三百余首。拾得诗五十余首。唐闾邱太守写自寒岩。流传阎浮提界。读者或以为俗语。或以为韵语。或以为教语。或以为禅语。如摩尼珠。体非一色。处处皆圆。随人目之所见。朕以为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乃古佛直心直语也。永明云。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如二大士者。其庶几乎。正信调直。不离和尚因缘。圆满光华。周遍大千世界。不萌枝上。金凤翱翔。无影树边。玉象围绕。性空行实。性实行空。妄有真无。妄无真有。有空无实。念念不留。有实无空。如如不动。是以直心直语。如是如是。学者狐疑净尽。圆证真如。亦能有无一体。性行一贯。乃可与读二大士之诗。否则随文生解。总无交涉也。删而录之。以贻后世。寒山子云。有子期。辨此音。是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朔日。

  卷四

  御制序

  夫佛祖代代相承。称为父子。虽曰假世间之名教。表出世之真传。然大死大活。而慧命斯续。视属毛离里。而四大和合者。一为生身。一为无生身。同是实际。本非引喻也。永明云。须臾即俗归真。莫畴兹旨。顷刻从凡入圣。难报斯恩。夫拔火宅而登清凉之山。开迷云而入光明之海。迥视头剌胶盆。身同茧缚之时。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岂有不念皮肉骨髓所由来者乎。莫非父子也。而其中父子济美。以沩仰为最。当日提唱一声。啐啄一时。同禀法王之正令。共现琉璃之金身。一堂两琴。鼓宫而宫应。鼓商而商应。一奁两镜。胡来而皆胡。汉来而皆汉。无上妙旨。齐转金轮。一代法门。双标铜柱。盖沩山仰山之父子。正同寒山拾得之弟兄。于佛法中。如世间所云家庆人瑞者矣。故合为一编。以为天下后世宗徒劝。是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朔日。

  卷五

  御制序

  夫达摩西来。九年面壁。无多言句。而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首开震旦之宗风。后人演唱提持。照用权实。鸣涂毒鼓。挥太阿锋。于言象不该之表。形名未兆之先。机如电掣雷奔。谭似河流海注。青莲花纷飘舌本。大师子吼断十方。穿透百千诸佛耳根。勃跳三十三天空外。究其所归。不过铺荆列棘。遍地生枝。甘草黄连。自心甘苦耳。然则自利利他。固不在于多言欤。赵州谂禅师。圆证无生法忍。以本分事接人。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朕阅其言句。真所谓皮肤剥落尽。独见一真实者。诚达摩之所护念。狮乳一滴。足迸散千斛驴乳。但禅师垂示。如五色珠若小知浅见。会于言表。则辜负古佛之慈悲。落草之婆心也。观师信手拈来。信口说出。皆令十方智者。一时直入如来地。可谓壁立万仞。月印千江。如赵州之接人。诚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古佛云。爰录其精粹者著于篇。以示后学。俾知真宗轨范。如是如是尔。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望日。

  卷六

  御制序

  顾著曰鉴。拟问即咦。扬眉眨眼。败阙如斯。又道古来老宿。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如是鉴咦。落草也未。大慈大悲。那顾丧身失命。只这注破。即今早巳落草了也。佛印元曰。云门说法。如云雨绝。不喜人记录。见必骂逐。曰汝口不用。反记吾语。今室中对机录。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随即书之。朕今刊录删辑云门言句。且道与云门意旨。是同是别。云门古德。岂畏落草。朕亦大丈夫。岂问与云门是同是别者哉。虽然。超情绝解直指自心如云门者。实为奇特。垂示后世。云门与朕。实是大慈大悲。设使灯笼露柱。向前致问。还慈悲个什么。答曰。鉴。进云。落草了也。答曰。咦。

  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朔日。

  卷七

  御制序

  宋初。杭州永明智觉禅师。平生著述。有宗镜录。唯心诀。心赋。万善同归等集。凡千万言。并在大藏。有流传海外者。朕披阅采录。不胜敬礼喜悦。真所谓明逾晓日。高越太清。如鼓师子弦。众响俱绝。如发摩尼宝。五色生光。信为曹溪后第一人。超出历代大善知识者。特加封妙圆正修智觉禅师。卷中万善同归集一书。禅师自谓略述教海之一尘。普施法界之含识云。自师证明。方知大小齐观。宗教一贯。但学人须必真参。实有所悟。乃可观此书。依教行持。可以普独耀之神光。圆幻有之万行。所为无成之成。不修之修。无碍妙谛。有益圆证。若未能解缚俱空。境智双泯。则必依情起识。执相求诠。则堕铁围之山。转迷真觉之海。禅师云。先明其宗。方能进道。若一向逐末。实有所妨。然则此书。未经参悟。不必观读。本禅师之志也。朕既刊其全书。颁示宗徒。又采其至言。附于本集。因恐疑误初学。故又指述于此。

  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望日。

  卷八

  御制序

  紫阳真人作悟真篇。以明元门秘要。复作颂偈等三十二篇。一一从性地演出西来最上一乘之妙旨。自叙云。此无为妙觉之至道也。标为外集。夫外之云者。真人岂以元门为内。而以宗门为外哉。审如是。真人止应专事元教。又何必旁乃于宗说。且又何谓此为最上。岂非以其超乎三界。真亦不立。故为悟真之外也欤。真人云。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恶死悦生。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观乎斯言。则长生不死。虽经八万劫。究是杨叶止啼。非为了义。信矣。若此事。虽超三界之外。仍不离乎一毛孔之中。特以不自了证。则非人所可代。学者将个无义味语。放在八识田中。奋起根本无明。发大疑情。猛利无间。纵丧身失命。亦不放舍。久之久之。人法空。心境寂。能所亡。情识尽。并此无义味语。一时忘却。当下百杂粉碎。觌体真纯。此从上古德所为决不相赚者。真人以华池神水。温养子珠。会三界于一身之后。能以金丹作无义味语用。忽地翻身一掷。抹过太虚。脱体无依。随处自在。仙俊哉。大丈夫也。篇中言句。真证了彻。直指妙圆。即禅门古德中。如此自利利他。不可思议者。犹为希有。如禅师薛道光皆归依为弟子。不亦宜乎。刊示来今。使学元门者。知有真宗。学宗门者。知惟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焉。是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朔日。

  御选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张平叔语录。

  悟真篇后序

  切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其无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绉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镜。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尔。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柰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盖人悦其生也。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义。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乃如麟角也。余向已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丹法。当年且生公倾背。自后三传于人。三遭祸患。皆不逾两旬。近方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不许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药本末。既成。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其意勤。心不忍秘。乃择而授之。然而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不传于非其人也。而余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余区区之口授之矣。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余之辄传也。如其篇末歌颂。谈见性之法。即上之所谓无为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齐物为心。虽显秘要。终无过咎。柰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余得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小之见。亦非余之咎矣。时元丰改元戊午岁仲夏月戊寅日张平叔再序。

  悟真篇外集。

  性地颂。

  一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增之宁解益。减著且无伤。取舍俱无过。焚漂总不妨。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二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障遮。会得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三

  视之不可见其形。乃至呼之又却应。莫道此声如谷响。若还无谷有何声。

  四

  一物含闻见觉知。盖诸尘境显其机。灵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

  五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诸方在目前。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六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

  无罪福

  终日行。不曾行。终日坐。不曾坐。修善不成功德。造恶原无罪过。时人若未明心。莫执此言乱做。死后须见阎王。难免镬汤碓磨。

  三界惟心

  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已。

  见物便见心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圆通

  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根尘心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物同。

  随他

  万物纵横在目前。看他动静任他权。圆明定慧终无染。似水生莲莲自莲。

  宝月

  一轮明月当虚空。万国清光无障碍。收之不聚拨不开。前之不进后不退。彼非远兮此非近。表非外兮里非内。同中有异异中同。问你傀儡会不会。

  心经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颠倒之见巳尽。寂静之体翛然。

  人我(又名齐物)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人有亲疏。我无彼此。水陆飞行。等观一体。责贱尊卑。首足同已。我尚非我。何尝有你。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

  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或歌诗兮或语句。叮咛指引迷人路。言词磊落义高深。击玉敲金响千古。争柰迷人逐境留。却将言相寻名数。真如实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但于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轨则。为除妄想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心无挂碍。无挂碍兮能自在。一悟顿消穷劫罪。不施功力证菩提。从此永离生死海。吾师近而言语畅。留在世间为榜样。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放杖上。问他第一义何如。却道有言皆是谤。

  戒定慧

  夫戒定慧者。乃法中之妙用也。佛祖虽尝有言。而未达者有所执。今略而言之。庶资开悟。然其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彻。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此三者相须而成。互为体用。或戒之为体者。则定慧为其用。定之为体者。则戒慧为其用。慧之为体者。则戒定为其用。三者未尝斯须相离也。犹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则不能照。非照则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照明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复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净。

  即心是佛颂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听望。内外圆通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如来及迦叶

  采珠歌

  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争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无障碍。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六通神明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怕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无佛形。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狐论生灭。

  禅定指迷歌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兴居湛湛常清。不独坐时方是。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性于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空中杳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本心尚乃如空。岂有得失能所。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余。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色身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毗卢。毗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余。或问毗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眼前叶叶尘尘。尘叶非同非异。况此尘尘叶叶。个个释迦迦叶。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本为心法皆妄。故令离尽诸相。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若欲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断常绉尘有染。却于诸佛无缘。翻念凡夫迷执。尽被情爱染习。只为贪著情多。常生胎卵化湿。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直饶父母妻儿。又与他人何别。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万法一时无著。说甚地狱天堂。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声无堕。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观音三十二应。我当亦从中证。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总白。有时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更若见我谈空。恰似浑囵吞枣。此法惟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兼有修禅上人。只学斗口合唇。夸我问答敏急。却元不识主人。尽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便逞已握灵珠。转于人我难除。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无心颂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兀兀腾腾。任物安委。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私已。不持戒律。不徇忌讳。不知礼乐。不行仁义。人间所能。百无一会。饥来吃饭。渴来饮水。困则打睡。觉则行履。热则单衣。寒则盖被。无思无虑。何忧何喜。不悔不谋。无念无意。凡生荣辱。逆旅而巳。林木栖鸟。亦可为比。来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求。无赞无毁。不厌丑恶。不羡善美。不趋静室。不远闹市。不说人非。不夸已是。不厚尊崇。不薄贱稚。亲爱冤仇。大小内外。哀乐得丧。钦悔险易。心无两睹。坦然一揆。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起。不畏锋刃。焉怕虎兕。随物称呼。岂拘名字。眼不就色。声不来耳。凡所有相。皆属妄伪。男女形声。悉非定体。体相无心。不染不碍。自在逍遥。物莫能累。妙觉光圆。映彻表里。包裹六极。无有遐迩。光兮非光。如月在水。取舍既难。复何比拟。了兹妙用。迥然超彼。或问所宗。此而巳矣。

  西江月一十二首。

  一

  妄想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前后。

  悟即刹那成佛。迷而万劫轮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二

  本自无生无灭。强作生灭区分。只如罪福亦无根。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昏。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昭然难隐。

  三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

  小即毫毛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短长深浅。

  四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五

  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显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

  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一池秋水碧仍深。风动莫惊尽恁。

  六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休分两体。

  悟即便名净土。更无天竺曹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即弥陀出世。

  七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不须寻觅。

  见是何曾见是。闻非未必闻非。从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八

  住相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恰如仰箭射浮云。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还源返朴归淳。境忘情尽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

  九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四/弟]。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遗弃。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成非。虽然四句属无为。此等仍须脱离。

  十

  悟了莫求寂灭。随缘且接群迷。断常知见及提携。方识指归实际。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圆光一颗好摩尼。利物兼能自济。

  十一

  我见时人谈性。只夸口急酬机。及逢境界转痴迷。又与愚人何异。

  说得便须行得。方明言行无亏。能将慧剑斩摩尼。此号如来正智。

  十二

  欲了无生妙道。惟须自见真心。真身无相亦无音。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非有。非中有甚求寻。二边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

  卷九

  御制序

  雪窦遍参诸方。机辩无敌。忽遇智门两度拂子蓦口打。豁然开悟。乃嗣智门。学者于此荐得。当知心不在思维而普照法界。口不必语言而遍演恒沙。如雪窦云。直饶乾坤大地草木丛林。尽为衲僧。异口同声。各置百千问难。也不消长老一弹指。便乃高低普应。前后无差也。虽然。一弹指中。随缘自结。如三十三天。共食宝器。随其福德。而饭色不同。故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弹指尚且如是。况乃有答有问。有字有文。岂得颟顸浑同。无复选择。昔年雪窦。眉毛拖地。留此葛藤。今日圆明。解髻探珠。蛇足一上。兹编也。皆是第一义谛。最上宗乘。学者不假外求。直下自证。则不离此言句。而皆有从凡入圣之机。譬如以火销冰。冰释于水。水冰一味。得无所得。火水殊途。有何交涉。然而火力销冰。其功曷可诬欤。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朔日。

  卷十

  御制序

  频呼小玉缘何事。为要檀郎认得声。圆悟勤禅师。因此言下顿彻。斯语也。绮语耶。禅语耶。涂毒鼓边。岂容侧耳。但于绮语禅语。一伫思拟议。则剑去远矣。亘古亘今。亘上亘下亘东亘西。亘南亘北。皆是微尘。一微尘中皆建宝刹。一宝刹中皆作佛事。凡诸佛事。皆具如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于何开口说得。于何著手拣得。开口说者。即是者个。著手拣者。亦是者个。岂得以者个说者个。以者个拣者个。略一伫思拟议。这边是地水火风。铁山岌岌。那边是见闻知觉。玉海沉沉。何由撒手悬崖。尽是开眼说梦。所以古德云。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无一法不成法身。于此荐取。开口说亦可。著手拣亦可。如或未能。可惜孤负圆悟。平生许多络索。即圆明主人。一番选录。亦复钝置不少。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望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