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七、劝人为善是僧徒之职责
一七、劝人为善是僧徒之职责
诸位!经中有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谁都会说。但如何是善?如何是恶?则不知其详。故特提出“劝善改恶”来讲。须要明白劝善改恶,是僧徒唯一的职业。此分二大段:(1)劝善改恶。(2)僧徒唯一的职业。讲到劝善,假使对于善字的道理不了解,怎样去行呢?恶字的意义不明白,怎样去改呢?所以讲到劝善改恶,须先明善恶二字。今从两方面来讲:(1)总讲——提纲挈领,(2)别讲——条详分析。
今先讲大纲,什么是善?善者,自利利他之谓。什么是恶?恶者,自害害他之谓。在俗语说,就是“好事坏事”。善恶之范围,有大小之殊,而人们造作,亦不一律。在佛学名辞上,有四料简。从善的方面说:(1)自利——顾自己不顾他人。(2)利他——完全为他人设想,不顾及自己利害。(3)自他俱利——如布施得福等。(4)自他俱不利——如诬告人等。从恶的方面说:(1)自害(P135)——如吸鸦片烟等。(2)害他——如谋财害命等。(3)自他俱害——如通匪卖国等。(4)自他俱不害——如安份守己。总讲竟,次别讲:
善有十一,恶有二十六。善有十一者:(1)“信”,信仰真实的道德,对于事物,自己明了之后发生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改变其信仰,如古树盘根,虽遇狂风,亦拔他不动。有此力量,是为真信;反之,则叫做盲从附和了,因为自己未能明白澈底故。所谓信者,信有实体、德相、业用。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色非空,如如不变,是为实体,即普通人所谓性,亦可说为佛性,心性。德相者,德是功德、福德;在因为功,在果为德。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你们提倡善举,为人们钦佩景仰,世尊德相亦然,为功则三大阿僧祗劫,舍身、心、生命,救拔苦恼众生,故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推因溯果,颇值得吾人五体投地崇拜信仰的;正如今人崇拜中山先生,为其生前做了不少利益人群事业的缘故。业用者,如你做得好文章,令人看见,不禁悠然景仰,就此发生了力用,是由德相而发生业用。以上就是正信。(2)“精进”,精者不杂,进者不退。设有信仰而不力行,或参杂功行,(P136)皆非“精进”。须要信仰纯一,复精勤不退,则功成可待。但要建立在善字上,方可名为“精进”,换言之,就是断恶修善要“精进”。(3)“惭”,惭是惭自己,所谓尊重自己的人格,如我这样的人岂能作恶?(4)“愧”,愧是怕他人论其长短,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似有傍人,来监督自己。(5)“无贪”,无贪与不取之义不同,如以心或力换来之物,你不受,则与无贪不同。何以故?因以力或心得来的代价,若不取则不能生活。所以取必要合理,能合理就不妨取,取之亦不算贪,与无厌足之贪相反。(6)“无瞋”,瞋是瞋恚,即是内怀怨怒,与恨字有联带关系。(7)“无痴”,痴者,你和他说因果,他不相信,他说没有因果。还有一种对于一切事物,不曾澈底明了,而生执着;若以理开解,仍执着不舍。若和他说宇宙万有是假的,他不信是假,却以为实。这些都是邪见众生,“无痴”则不然。(8)“轻安”,轻者非重,安者不苦,“轻安”是对不轻安说的。何为不轻安?如人生活环境都舒适,内心却异常烦闷,郁郁不乐,内心必有所寄,偏重某一事物,故不轻安,而轻安则反之。(9)“不放逸”,放是放荡,逸为奔逸;不但你们居家之士,不容易做到,即(P137)出家之人,亦是少有做到的。然则如何方可做到“不放逸”之地步?必要做到“无贪”、“无瞋”、“无痴”,方可做到。(10)“行舍”,舍者弃去,行者功用,行舍二字,合成一个名词,而人多不明其意义,其实亦不难明白,行时功行。如你们今日做了一件好事,心中会发生一种好观念,以为自己种了善根,做了一点功德,虽是善因,但其果不大。然则行善要怎样?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三轮体空,不见有能施之我,所施之物,及接受之人,是为行舍。反之,则行而不舍,是将果报缩小,凡做事要存个“应当做”的观念,不问有没有功德,只要利益于人。(11)“不害”,不害是不损害于人。《瑜加师地论》六百六十法中,也有讲善,然如何是善?正如今日所举之十一种,先要起正信,努力为善,惭自己,愧他人;除去贪污的念头,丢开怀恨的心事,不要事事执着,凡事要看开些,则心自潇洒。凡做一切善事,不可认为有功;要观一切众生皆是我的眷属,不可损害,要自己约束自己,向善的路上走!
次明改恶,恶有二种:(1)根本恶,(2)枝末恶。根本恶即是根本烦恼,有(P138)六种:(1)“贪”,(2)“瞋”,(3)“痴”。贪、瞋、痴、是与“无贪”、“无瞋”、“无痴”相反的。“慢”有七种:(1)“慢”——他人不及我,我看他不起。(2)“过慢”——他的学识同我一样,偏要说我胜过他。(3)“慢过慢”——他比我强,偏说他不如我。(4)“卑劣慢”——此种人以为你有学问,也是个人,我没有学问,亦是个人,大家都是一样,我怎么有不如你呢?一切恶由慢而来,若见其人恭敬谦和,我就要学他,否则便成自在天的眷属了。还有我慢、邪慢、增上慢等。
(5)“疑”,疑与信相反。有天堂么?有西方么?是有呢?还是无呢,俗说“狐疑”,所谓狐性多疑,就是此意。学佛之人无决定心,就不能希望成功的。(6)“不正见”,不正见有五种:①“身见”——执此身为实有。②“边见”——执常或执断,常者谓人则世世做人,马则世世做马;执断者,则谓人死如灯灭,故作善无益,作恶无罪,一死就了,死了是没有什么存在的。上来或执常或执断,皆落二边,故日“边见”。③“邪见”——拨无因果。④“戒禁取”——此等是外道戒,他见牛生天,以为牛是食草,故能生天,(P139)故亦效牛食草,妄想生天,此为非因计因。盖食草不是生天的因,却认为生天的因。⑤“见取”——有一种外道修无想定,糊里糊涂,以为得阿罗汉之“涅槃果”;及至报毕命尽,散心复起,还受生死,遂起谤佛,以为佛说涅槃、无生、无漏等,都是骗人的话,不怨自己修错了因,遂堕地狱,这类真是可邻。这是非果计果,以无想天的有漏果,计作阿罗汉的无漏果,岂不糟糕?根本恶已讲了,兹因时间问题,枝末恶不再讲,你们亦可晓得的。今日题目,所谓劝善,就是劝人行上面的十一种善;改恶,就是教人改这数种的恶。劝善改恶,要常常履行。为僧徒者应当时时刻刻念着“劝善改恶就是僧徒唯一的职业”,若劝得一人信佛,行善,改恶,则家庭、社会、国家,和平安乐了。今再叮嘱一句,记着“劝善改恶是佛教徒应有的责任”啊!(P140)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二、佛教怎样可以救国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三、大乘佛法救世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四、佛教与民国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五、佛法与国法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七、劝人为善是僧徒之职责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八、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人生问题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怎样做人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三、怎样才叫做一个完全的人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