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怎样做人
二、怎样做人
我们学佛的人,不仅拜拜佛像,念念佛号就够了;要知道佛的真义,并不是木雕泥塑的偶像就能表诠出来的。佛者是“有大智慧,有大觉悟”的人,好像孔子、老子是大圣人一样。但是佛并不是生下来就是一位大圣人,他在未觉悟以前,还是和我们一样的;既觉悟以后,就不同我们这般痴迷了。所以我们要学佛,就是学佛的智慧,学佛伟大的人格。泥塑木雕的佛像不过是一种象征,为后人的敬仰、赞叹、纪念的一种表示与印象的寄托而(P231)已
可是,我们要学佛的智慧人格,却是不易,常常会有种种逆缘障碍阻止我们的。这种逆缘大概说起来,计有八种,也可说是八难。那八难呢?
第一,人身难得;第二,中国难生;第三,六根难具;第四,佛法难闻;第五,明师难遇;第六,道场难逢;第七,良友难集;第八,信心难生。有此八种难,如是使我们长流轮回,无有出期。现在把这八难次第解说如左:
甲、人身难得
我们今生做一个人,自己看做是很容易的,觉得没有什么了不得;这种错误的观念,恐怕大多数的人都不能免。殊不知人的寿命有限得很,有生以俊,未死之前,忽忽数十年的光阴,一瞬就过去了;白白的在世间空跑一回,死后茫茫归程,不知所之,真是可怜得很啊!但是觉悟的人就不然,他感觉到“人生如朝露”,不肯把光阴轻松地让他放过去,非要觅得一个永久安乐的结果不可的,那就是二千年前印度净饭王的悉达太子了。当他出游四门的时候,看见老病死苦,回去就思念应如何才能了脱;如是就思念“人身(P232)难得”这句话,刻刻不忘。永远的思念着。然而这句话在他固然是容易明了,在我们就很难很难,因为我们“醉生梦死”,没有“克念作圣”的志愿,终日尽做些起惑造业的事;一旦把人身舍却后,或堕地狱,或堕饿鬼,或堕畜生,辗转无间,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又曰:“善善之报,如影随形。”若是我们知道“人身难得”,就该时时存着骇怕的心,不敢造作恶业,而致精进的求修净业了。要知求修净业,在佛教里讲起来,最浅的就要严持五戒。五戒者,一曰不杀,二曰不盗,三曰不邪淫,四曰不妄语,五曰不饮酒。这五戒即与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一样,是做人必守的基本条件。如此严持五戒,奉行佛教,净业具足,庶不致辜负难得的人身了。
乙、中国难生
人若是生到一个寒苦边境的地方,那真是凄苦极了;目不睹中原的文物,耳不闻净妙的法音,善知识难逢,善友不遇,饥寒交迫,蒙昧无知,遑论修行净业,恐善名亦不得闻,所以说中国是不易生。换句话说,中国是法(P233)幢建树,知识如林的地方,现在我们虽说是生在末法,然犹得亲近善友,获睹佛法,这是何等值得庆幸啊!
丙、六根难具
我们既得了人身,要完具六根,亦是不容易的事。有些人不是眼睛无光,便是耳患重听,要眼明耳聪,也是很难的。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也。六根不具,即普通人所谓“五官不全”。
丁、佛法难闻
人处在生死之中,如堕罗网,如沉苦海。佛法就是剪破罗网的利刃,安度苦海的慈航,何等值得贵重啊!但是我们苦恼众生,终朝痴迷,把大好光阴,尽作无谓消遣,真是可惜;不信佛,也不拜佛,不听法,也不研究,把大好的佛法,看做一种儿戏,这样的人生,又有甚么意义呢?譬如贫人不识自身有宝,尽向外求,佛法在他面前,不见不闻,那真冤枉。即使见闻,或认为无足轻重,瞥尔错过,那真是可怜悯者!千百年而一遇者,旦暮遇之,而旦暮弃之,伤心之事,孰有逾于此者!?孔老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P234)真不诬也。
戊、明师难遇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是很危险的,倘若遇一旁门外道,受他的薰陶,染受邪见,遂永缚苦恼中,无有出期。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这个道理;可见选择明师,是应当如何的慎重!现在我和各位介绍一位明师,就是二千余年的释迦牟尼。这位明师是已久弃我们而去了,而其遗教却是长留至今。凡能循其遗教而行的,为人宣说的,这就是我们所应觅的明师。然社会上邪师是很多的,我们选择时,就不可不独具慧眼。
己、道场难逢
道是办道,场是场所;就是说办道的场所难得难遇。什么是道场呢?如讲经,参禅,打七,讲佛学开示的地方,都是道场。我们试想想,若不听讲佛学,怎能明白佛理?若不明白佛理,怎样会修行?若不修行,怎么会成佛呢?所以我们要学佛,第一就是道场不容易遇着;试看今日各地,讲经和讲开示的地方,真如凤毛麟角。你们现在得遇道场,得闻佛法,这真是千生万(P235)劫难遭之事,应当要生万二千分的希有庆幸之想呀!
庚、良友难集
就中国四万万同胞细察起来,谁不是奔波劳碌,求衣觅食,争名夺利;有几人能忙里偷闲,兼修道业?就衣食稍裕的人说来,又有几人不迷于邪教而能崇信正道呢?如我们这样在一个严净的道场里结合,同堂学法,探讨真理,恐不可多得吧!
辛、信心难生
我们见佛闻法,能感觉到佛法的好处,发起一种不可摇动的真实信心,实在是不容易的。甚至见佛闻法以后,信心也不易生起,这是智浅障重的原故,也是期求净业的一种大障碍。
我们看了上面这八种难,就知道学佛是不易了。虽然这些难题,是有很多困难不易解决的,祇要我们心力坚,志愿切,也是不难克服的,所谓“一切唯心造”。一息尚存,此志不懈,希望各位学佛同志倍加努力!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五、佛法与国法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七、劝人为善是僧徒之职责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八、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人生问题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怎样做人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三、怎样才叫做一个完全的人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五、佛教的人生学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六、建设人间净土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