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四、佛教是正信积极而生利的
一四、佛教是正信积极而生利的
诸位!今天贵监狱要我到这里来向诸位谈谈话,我心里觉得很荣幸,很欢喜。在没有讲话以前,我先来一个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做慈航,有时又叫菩提。《觉生月刊》上的天籁、地籁、人籁等,都是我的笔名。我出生于福建闽北建宁县,靠近江西。十八岁出家,今年五十六岁了。出家的初年,多半住在江苏的南京、上海、常州一带;后来才到福建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读书。我的老师就是太虚大师,他到过欧美各国弘扬佛法。民国十九年我到过印度缅甸,并在仰光组织了佛学会。三十三年回国,就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各省弘法。抗战时期日人向锡兰、缅甸、暹罗等国宣传:“以中国政府不相信佛教,才来发动战争;要把中国征服,佛教才能兴盛。”我们的中央政府,为要粉碎日人的不切事实的诡计宣传,于是组织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团长是太虚大师,团员共五人,我也是团员之一;访问锡兰、缅甸、(P294)暹罗、印度几个彿教最兴盛的国家,在缅甸组织了中缅文化协会,在锡兰组织了中锡文化协会,在印度也都有同样的组织;对于国家抗战的大业,很收功效。任务完成后,太虚大师由安南海防回到重庆,我就留在南洋马来亚一带讲学。自民国廿九年起,以后在星加坡槟榔屿诸地组织了佛学会,发刊了《人间佛教》杂志。三十七年台湾中坜圆光寺,开办佛学院,请我来担任院长之职,所以南洋弘法的任务,于此告一段落;而应圆光寺的邀请,在三十七年的冬天,来到台湾,迄今差不多三年了。在这三年中除在院教授学生外,有时在外面讲经。今天来到贵监狱是第一次,我已和典狱长约好,每逢星期一上午九时就来这里,向各位讲话。现在自我介绍完毕,开始向各位讲些佛教的道理。
今天我们是初见面,我知道你们有信佛的,也有不信佛的。信佛的对于佛教的道理,若加以解释,便可以坚定信仰;未信佛的,对于佛教的道理,若加以解释,亦可生起信心。通常一般人对于佛教的误会,大约有三点:
(1)误会佛教对于国家没有关系——他们以为国家是入世的,而佛教是(P295)出世的,是消极的。
(3)误会出家人在社会上没有什么贡献——他们以为士农工商各有职业,只有和尚是寄生虫,是分利的。
现在将上面三点误会,略略加以解释。以佛教是迷信的,其理由是在佛像上着眼。其实佛像是泥塑木雕纸画或铜铁铸成的,这不过是一个相的表示而已。对佛像顶礼,是表示尊敬佛的精神伟大,人格完全,好像国人对于国父遗像的行礼一样。请问对国父遗像行礼,是不是迷信?不但佛像如此,就是学生对师长,部属对长官,朋友对朋友行礼,都是尊敬和亲爱的表示,决不是迷信!他如基督教徒之奉耶稣,儒教尊奉孔子,道教尊奉老子,而不说是迷信,难道佛教尊奉释迦牟尼就是迷信吗?至于供奉香花灯烛,是表示尊敬的礼物。例如国父奉安时,送花圈的就有好几千,这也是迷信吗?诸位没有这样错乱的思想便好,若有的话,就请改正过来。因为迷信的观念不是行礼和供物,行礼供物都是尊敬的表示:如果认为是迷信,就是一种错觉。(P296)
其次说出家人在社会上是分利的,这种误解,更是错乱。分利是对生利而言,要先明白生利是什么,才明白出家是不是分利?例如农工商各界,大家以为是生利的,其实除了农工商以外,还有文化界、教育界、政界、军警界,也都是生利的。所谓利,是对国家有利,是对人民有利而言。请问国家要不要文化界、教育界,以及军警界呢?文化界以及军警界是不是工作是不是生利?所以做工的都是生利,而生利也不一定是农工商。各分工合作,利于国家,利于人民,即算是生利。如所做的工于国于民无利,那就是徒劳无功。家人的工作,就是文化界及教育界的工作,例如兴办教育,及慈善事业等,就是和尚从事文化工作的事实表现。明白了这个道理,和了解真实的情况,就知道佛教是与国家有关系的,不但不是消极,而且是积极的。
文化是对武化而言,和尚既不是从事武化事业,自然只有努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也可说是文化事业之一。从量的方面说,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从质的方面说,教育有德育、智育、体育、群育、美育。(P297)佛教的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有家庭教育。如听经的人有男女,有父母,有教员以及社会人士。他们听完了经后,就回到家中学校或其他场所,讲给儿女学生或其他的人士听,这岂不是各种教育都齐备了吗?何况佛教本身就兴办了许多学校。至于质的方面,藏经中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将来要编印佛教的政治学、佛教的军事学、佛教的卫生学,佛教的伦理学等:德育、智育、体育、群育、美育,无一不备。例如体育一项,就讲得最精细。其法计有以下四种:
(1)动中动——如赛跑打球等。
(2)动中静——如跑香经行等。
(3)静中动——如闭目参禅等。
(4)静中静——如深入三昧等。
一个人精神受了刺激,有痛苦时,祇要念佛诵经,就可以得到安慰,解除痛苦。佛教是大慈大悲的;悲能拔苦,慈能给乐。拔众生种种的苦,给众生究竟的乐,这就是佛教的精神。(P298)
我们现在要明白,国家是不是你一人的?当然不是的;是不是我一人的?当然也不是的。国家要不要平安吗?当然要平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然而人民良莠不齐,一人不平安,弄得大家不平安,好像一锅热稀饭,跌下了一个老鼠一样。因此,国家要有政治法律军警种种的方法,无非是保护大家的平安,执法的人与犯法的人决没有冤仇。诸位来到这里,必定有其因。这因不一定是今生的,也许是前世的;不必怨天,也不必尤人。佛教是讲三世因果的,有如是因,得如是果。前世的因不必因为自己没有看见,就不相信有。请问你看见了我的父母么?你看见了尧舜孔子么?这是由理推知,不一定要自己亲眼看见才认为是有的。所以看见了佛的经典,就知道一定是有佛。有一种人现在做恶事,但享受很丰富;又有一种人现在做好事,但处境极困难。例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又不幸三十二岁就短命而死;而盗跖无恶不作,反而养尊处优,活到七八十岁,这是前生的因得今生的果。但颜子流芳千古,盗跖遗臭万年,这就是当世的因得后世的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由果推因,例如木瓜的果,当然是木瓜的因;由因验果,例如豆(P299)子种在土中,所结的果当然是豆子。既然如此,所以做错了事,只要改悔,就可得到平安。诸位现在受委屈,将来恢复自由,一定可得好果。今天带了许多经书来,爱看的请诚心去看,感化自己,要自己有向上的心。现在传给你们一个咒,这咒名为《百灵咒》,是从西藏得来的;诸位诚心去念,就可得解脱。咒曰:
“嗡!嘛哪咀曼,沙哈!”
此外还教诸位念七遍:
“南无地藏王菩萨!”
最后,祝诸位平安、快乐!(慈引记)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九、改造人心以谋世界和平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佛教与社会之关系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一、五戒十善是做人的根本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二、六度四摄是成佛之正因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三、随机设化的佛教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四、佛教是正信积极而生利的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五、正信佛教徒应有的认识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六、研究宇宙人生观的结论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七、怎样才可达到自由平等博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八、救国问题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九、怎样转凡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