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风雨 27.禅修者的心路历程
禅修者的心路历程
在禅修过程中,行者因于方法的纯熟与心境之提升,将经历几个层次的变化:
一、螃蟹过河:大家都看过螃蟹吧?它有两个头,八条腿;两个头,其实还不是真正的头呢!似头而非头,这象征它三心两意,捉拿不定的性格。其次八条腿,又代表它遇事慌乱,七手八脚的窘态。行者刚发心修行,意志还不坚定,时而亢进,时而退转;这就像螃蟹有两个头,经常左顾右盼;即使奋勉于一时,也常因方法的不纯熟而搞得手忙脚乱,狠狈不堪。就算奋勇挣扎了好久,却只是横行而已!如何能到彼岸呢?
二、秋风落叶:当行者道心慢慢转坚固,尤其当禅修方法渐渐用上力了;这时心境便像秋风中的树,落叶归根。在秋天中,树叶慢慢由翠绿转为枯黄,而翩翩落下,最后只剩下萧条的枯枝,在北风下哆嗦。很多人看了,都觉得悲凉。
但秋天的落叶,其实不是雕残,而是培本。所谓「落叶归根」者,正为将一切养份落实到根本。于是由于根扎得更深,根结得更稳,才有来春之纷红骇绿,鸟鸣花香。
行者亦尔,因一心用方法,故不再向外攀缘;尤其当心气向内收摄,不但非容光焕发,反而憔悴枯槁,尽失往昔的光彩。但这并非消极衰颓,而是为培根本而作的努力!
三、心如盘石:经过落叶归根的过程后,外形虽枯瑟萧条,但内在却稳若盘石。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或「蚊子咬铁牛,没得下口处」。不管是外境的变化,或内识的翻涌,皆不能干扰其方法,或影向其心境;只一心一意专行持于修道的路上。
四、高山顶立:因内摄而外延,从下沉而上升;因此,过了落叶归根、心如盘石的阶段后,将转换成「高山顶立」的气象。
在高山中,一方面因空气新鲜,视野辽阔,故心胸为之开朗;一方面因噪音隔绝,远离人事,故神明为之清爽。因此,一个人于立足高山,游目四顾之际,自觉飘飘若仙;一切红尘俗事,已恍如昨梦。很多过去的事情,即使想起来,也不再觉得那么的真实。
这时即使身仍在人间,但心已出世矣!
五、雁度寒潭:这是取用《菜根谭》「风拂竹林,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的典故;在古诗中,雁是一种极典型的象征。譬如「衡阳雁去无留意」、「万里长空送秋雁」都用雁的特征。
我们都知道,雁是最典型的候鸟之一。每年秋天便成群往南飞,为方便寻找较温暖的地点以度寒冬。然到了春天,气候稍暖和了,它们又成群向北飞。于是任一个地方,对它们来讲,都是过客而非归处。
但在高空中,游目四顾,高山培塿,汪洋小河,尽在俯视中;一切虽看得更清楚,却与自己了不相干。前之「高山顶立」,虽也能看得远,看得开;却局限在某定点上。而此「雁度寒潭」,却是在不断的变动环境中,去作更扎实的历炼与升华。
这时修行的重点,已非在蒲团上,用「守一」或「禅观」的方法去练心。而是该到一切顺逆境界中,去磨炼、去淬砺。使心如雁过秋空,不留任何痕迹。
六、渺若晨星:所谓晨星,乃指天快亮时的星星;当然这时的星星,必将若有若无,难以分明。此之星星,乃喻众生的无明我见。
我们知道星星必在没有光明时,才能分外明显;如果是满月夜,或在大白天,则星星必将隐而不彰。同样,众生的无明我见,也是在愈没有智慧时,愈显得高矗;如经一番寒彻骨,既已从佛法建立正知见,又在行门中历经觉悟与历炼的过程,则无明我见,必如严冰解冻,日消于无形。
七、春风化度:此时内敛的修行阶段,已过去了。故不再是秋风飘零、不再是严冬酷寒;也不再是孤高顶立、目中无人。而是煦煦春风,肇化万物的生机。
春风本是无心的,然而在它的吹拂之下,枯枝吐出了新芽,大地换上了新装;小鸟枝头欣唱,蝴蝶花间遨游;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欢喜。
真正修行到家,已纯是无心境界;既不向外攀缘,也不向内幽守,冥冥与万化合一,语默动静皆安然。如春风徐徐,如春日煦煦,而万物自得欣欣以向荣。虽不存心度化众生,然众生于其扬眉瞬目、轻拨点化间,自得心开意解、寻得归处。
- 上一篇:禅林风雨 26.灵山寺禅三开示
- 下一篇:禅林风雨 28.立十众弟子,建万人僧团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