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五、解悟(定解)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总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五、解悟(定解)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

  时间:2009年5月1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八阶段之五、解悟(定解)

  五、解悟(定解)

  引生了之后怎么样呢?解悟产生了,定解产生了。

  收获:证相似胜义

  它的收获是什么呢?证悟了相似胜义。这只是相似胜义,它不是真正的胜义谛。胜义谛是初地菩萨证悟的。这个部分所证悟的胜义谛的智慧是相似的,也属于胜义的一个类型,但是它叫做相似,不是真的,还缺一个步骤。

  限制:千圣难改其见,不许见缘起性空

  在这里,等到解悟产生以后,如果这个时候,有一千位禅师和一千位佛菩萨到这个修行人面前来说,“世间的万法是实有,没有空性”,或者一千个佛在他面前说,“这个世间一切不是空性的,你的心也不是空性的”,让他来改变主张,他也不会改变。此时才有了所谓佛和魔都无法令他动摇的坚定的理解。因为他获得了解悟,“千圣难改其见”。但是在这个地方,缘起性空还不允许他见到,他还见不到缘起性空这种真正的智慧。

  解悟的过程当中,修行诀窍比较多,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

  诀窍:(一)、红铁离火即变黑,定外反复忆念解悟,否则退尽

  第一,在解悟过程当中,就像已经烧红的铁,但是铁一离开火堆就马上开始变黑。解悟也类似。这个解悟就好像一入定、一在坐中就感觉自己是红铁一样,空性的正见很纯熟;但是你一离开座位,一回到生活当中去问题就来了,好像红铁很快就变黑了一样,那些证悟的感觉马上就消失了。世俗生活就有那么大的染污力量。那么怎么办呢?在定外就需要反复地忆念解悟,否则就容易退尽。这不是你一得到就永得的,没有那么快。

  (二)、时长落无记,故应定的时间短,次数多。否则久沉无记入傍生

  第二,时间长了不行。修行这种解悟的时候,时间长了就会落入无记。在解悟状态当中,身心不是你的负担,你想坐多长时间都可以,想待一天、待三天都可以,坐在那个地方,像青蛙一样蹲在那里不动都可以,但是没有什么实际修行的意义。更多的时候,除了正理观察以外,多数是无记的状态。那么无记状态所得到的报应是什么呢?就会堕入畜生。所以在这个阶段其实是很麻烦的:如果只想把时间变长,得到的果报很多时候跟畜生道相应。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定的时间短,次数多,否则久沉于无记,堕入傍生。

  (三)、滴水短可穿石,次数多故

  第三,我们观察滴水。

  在江西九江能仁寺,白云守端禅师在宋代的时候,从一个屋檐下搬了一块巨石,放在大雄宝殿旁边让人们看。这块大石头有个特点,它有近两米高,中间有个洞。这个洞是怎么来的呢?不是人工打磨的。是大殿屋檐往下滴水,滴了几十年,这个石头就被打穿了,形成了这个洞,一两米深的实心石头给滴穿了。这位禅师把这块石头放在屋檐底下,就是为了提醒世间人,应该怎样看待修行的道理。道理是什么呢?滴水能穿石。在这个期间,江边经常有洪水,洪水一下子来,一下子去,从来也没有打穿过石头,从来也不可能把石头打穿一个洞,但是滴水就能够打穿这么深的一个洞。告诫人们的道理就是滴水穿石。滴水的特性是什么?滴水的特性是滴一滴水下来的时间短,洪水一来一走要好几天,滴水不一样,“啪嗒”就完了,来下一次,“啪嗒”完了,就来下一次……滴水虽然时间短,虽然就只是次数多,但是可以把石头滴穿。洪水就无法把石头打穿。

  滴水可以穿石,就是因为它次数多、时间短。这就是我们修行用功的诀窍。可千万不要贪图时间长。时间长对我们来说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腐败,堕入无记了还不是腐败吗?滴水穿石这个道理要牢记在心,这就是我们用功的原理。

  (四)、起念不阻,视前方十二寸的虚空,心里认知念头本性空寂

  第四,我们如果在坐的过程中,有念头升起来,该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阻止这个念头的发生。这个念头现在发生了,我们也不需要去阻止它。你要知道,你是你念头的旁观者,你没有阻止念头和推动念头的必要性。阻止念头和推动念头,你都变成了念头的受害者。你是你念头的旁观者。在念头出现的时候,我们不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可以睁开眼睛,看离开眼睛大概十二寸远的虚空、空间,看这个空间,我们自然很快能放松。当这个念头起来的时候,心里就去认识这个念头:它的本性跟空性是一样的。看着这个空间,我们不要闪动,念头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去了解念头的这个本性是没有自体的。

  这样,念头来和去,念头在变化,但是我们越发觉得念头是虚假的。我们这就找到了一个抄念头老底的办法。为什么我们眼睛要关注前方十二寸的位置呢?因为这个位置不远不近,就是让我们的执著不会散动的距离。为什么是前方呢?因为正前方能够让我们的身心和气脉都调顺,不至于有什么堵塞而发生新的障碍。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方式,但只要用这个方法来持续,我们就能够发现念头本性的空寂。我们发现一个念头是空性的,突然就能够发现你自己的身和心原来不像你以前理解得那样,这是必然的过程。虽然很简单,但我们常常都没有机会让自己去实践。

  (五)、离门户见深观实证,住定解时坦然安住,如空中鸟迹,极难言说,指示毫无意义

  第五,赶紧要离开门户之见,深观实证。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你是禅宗我是净土宗、你是密教我是显教、你是大乘我是小乘,这些都无意义,所有的讨论都无意义。现在只有你直接进行修行这一件事。这个入定,讲究坦然安住。你入定千万别给自己加一大堆的知识和学问,比如七支坐法、舌抵上颚、手这样结印那样结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或者左脚在上右脚在下……这些问题一加了你就不坦然了,你心就在想着:我现在对了没有?一点的坦然安住的条件都没有了。所以,所谓的四念住和循身观,这些方式都是前面加行的步骤,到了这个地方,坦然安住才是至关重要的。

  坦然安住,打个比方,就像空中的鸟迹。空中的鸟“呼”就飞过了,飞过了以后,如果我给你提个问题:空中鸟飞过的痕迹你来形容一下,路线图是什么样的?那可是一个大的三维制作,又是时间的、又是空间的,又是横着的、又是竖着的,又是立体的、又是平面的,复杂得不得了。空中鸟迹嘛,你让我怎么说我都很难说。难说我就不说了,放下。所有思维的来龙和去脉都是这样的。空中鸟迹在这个时候因为极难言说、极难指示,到最后是什么?最后是不了了之。放不下的也放下,放下的也放下。这个时候其实诀窍就在这,就是不了了之。

  (六)、修积资粮加行与解悟间续而行

  第六,在资粮位的过程当中修积资粮。这种平时的修积与解悟要间续进行。“间续”是什么意思呢?在用功的时候,我要用坦然安住的方式来进行修行,但是在平时生活当中一定要关注,我有布施的机会尽量去做布施,有忍辱机会尽量忍辱。像这样,平时的加行功用会不断增加。

  (七)、举凡无念即安住,无论显密禅静,到此一致。如放眼万里无云晴空,不杂丝毫云烟,明朗无尽

  第七,凡是有念头的时候我就观破它、看破它。就是所谓的“看破、放下、自在”,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不懂空性你怎么看得破?什么念头都看不破,所谓“看破放下”就成了空话。真正能看破是什么呢?真正能看破,是因为你知道这个念头是虚伪的、虚假的,看破放下的原因在这里。如果看破了,后来念头就不来了。一开始念头还来一下,但是像客人一样越来越稀少、越来越稀少,后来客人就不来了。就像你散步,慢慢散步到天边去了,遇不到客人了,没有朋友再来了。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是安住。停留在没有念头的境地当中。无论显教、密教,禅宗、净土,都是一样的,到了这个地方,该安住的时候就安住,就别想着:哎呀我还有念佛的任务哪!我一天念一万呢!如果有这个念佛的任务,你要是真的抓着不放,很难到达这一步,到了这一步你就觉得很难办了。所以在这个地方,你不管什么功课都要放下。念头不来了,坦然安住。

  在这个时候,如果打个比方,就是放眼看去,万里无云的晴天一样。这个晴天里面没有丝毫的云彩,非常明朗,非常干爽,没有尽头,没有边际,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境界。在这个境界当中,你就可以安心地停留了。

  (八)、身如山王,心如止水。念头随显随空净,不是阻断

  而且在这个时候,基本上我们身体是怎么回事呢?身体给你的感受肯定是像大山王一样,风也吹不动、雨也摇不动,泰山崩顶不动心,只有在这个时候能做得到。身如山王,心如止水,念头随着出现马上念头就干净了,念头本身是干净的,所以它出现和不出现、它来和去都是无所谓的,它不会有阻隔的问题出现。

  (九)、金刚经云:布施如(堕事)则同勇士入暗室无所见,不堕事如天已明见日出,见种种色。解悟人施行与此相同

  第九,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体会《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布施如果堕于事,如同勇士堕于暗室而无所见”。我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所有修行,如果堕于事,——堕于事就是执著着这个事相,在布施时我们不能了知所施的对象本来就是空寂的,——就会像勇士堕于暗室一样,什么都见不到。我们布施,还有忍辱等等修行,都是这个问题。如果不堕于事,就是说,我们已经有了以上果位、实证,如同勇士布施时见到日出、见到种种色相,也解悟了人和布施这个行为的关系,那么,一切就都是明朗、光耀和通达无碍的。

  (十)、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登地

  到了第十个部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说禅是“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往上一跳、一转身咱们已经登地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