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见不住
心的诗偈 -- 信心铭讲录
大道体宽无易难
六、二见不住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我们在禅七中讲《信心铭》,是用它来对治每天发生的状况,并教导各位如何用功。这是以方法做为用功的手段,并非只是谈学问、知识,更何况在禅七里学问、知识毫无用武之地,重点在于方法的运用。
「二见」指的是分别心,包括怀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预测参加这次禅七是对是错、有用无用。任何观念或思想都会使你无法用功。若对自己缺乏信心,就会怀疑所用的方法;若对自己太有信心,就会对修行产生追求心、期盼心。这两种态度都不是修行者应有的心态。
若只是来「看七」,或想试试禅七是否有功效,那表示对自己和修行都缺乏信心。只要遇到任何挫折,不管是环境的刺激或身体的病痛,都会使得自己无法用功,这是因为时时怀疑自己、处处否定自己的缘故。不但如此,也经常看不顺眼这个,厌恶那个,如此用功又怎能使上力呢?打坐时因腿痛、不听使唤而生气,吃饭时因饭菜不如我意、难以下咽而抱怨在心,不习惯于清晨起床以致情绪不稳,这样镇日里都在烦恼堆中打滚,根本无法用功。
自信心特别强的人也很麻烦。以前我在大觉寺主持禅七,有一个人,年纪很轻,在学校功课很优秀,做什么事情都自信满满,他第一次来打禅七,心里就想:「像我这样的人不开悟,谁才能开悟?」结果第一天结束后觉得全身酸痛、疲惫不堪,因为他从来不打坐,却只听说打坐可以开悟、来打禅七就是为了开悟。晚上听到师父说:「如果晚上能不睡觉,继续用功,那是最好不过了。」他心想:「如果不睡觉就能开悟,那我决定不睡觉。」如此熬到第三天,再也撑不住了,就来对我说:「师父,您的禅七教人开悟,我现在知道了,叫人拚命不睡觉就是开悟。」我说:「用功就像烹饪,不能用猛功,如果一开始就用猛火烧饭,一下就烧焦了。你现在用功的方式就是如此。应该要轻轻松松用功。」「轻轻松松就能开悟吗?」我说:「是,不过心里不要老是想开悟,而是要用功。」下去之后,他换一个态度,整个人好象松懈了,在蒲团上猛打瞌睡,坐得很不理想,第四天之后他就离开了,他说:「师父叫我轻松的用功,我却直想睡觉;叫我不睡觉拚命用功,我又不能开悟,修行这东西看来真不是人干的。」因此,修行并不像他所想的那么简单。
打七要有正确的心态,你们来不是来开悟的,而是来用功学习的,所以不要管自己这次用功的好还是不好,不要管自己能不能开悟,不要管自己是否具有修行的根基,只管拿着这个方法修行,不怀疑这个方法,也不怀疑禅七的这种形式,只要相信修行对自己有用,方法对自己有用。是这样的一个信心,而不是相信自己了不得、不得了,这不可以的,但是也不要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是修行的材料。
有人第一次禅七打得很好,于是第二次又来参加,起初还不错,渐渐觉得数息很无聊。她心想,一天到晚从一数到十有什么用呢?如果把时间用来念佛、菩萨名号,至少会累积功德,产生感应。想了一整天,到了晚上便来问我:「师父,我不打七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连幼稚园的小孩都会,我在这里数这些做什么?」对方法动了怀疑之心就麻烦了,因为方法就是方法,没有别的意义,是用来帮助我们练心、修行的,根本不该去想它有没有功德。
譬如打坐、拜佛、早晚课诵等,都可以提出反对的理由,质疑为什么修行要做这些事?也有人问:「禅宗是顿悟法门,为什么要打坐修行?开悟也不是打坐修行就能得到的,为什么要打禅七,又教人修行的方法?这算不算『禅』呢?」我反问:「你要不要学禅?」他说:「要。」我说:「来我这里学禅的话,我的教导方式就是如此。」他说:「那你教的不是禅。」我说:「既然不是禅,那有什么办法呢?只好请你自己去找了,你要那里去找呢?」所以修行要依照自己相信的指导者所教的方法来如法修持,否则,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任何人或任何方法,到头来不是放弃修行,就是产生身心的障碍或着魔了。
有人对我说:「我只相信古代禅,不相信现代禅。」我问:「什么是古代禅?」他说:「古代禅不需修行,是顿悟的禅,现代禅教人数息、打坐、参公案……古代没有这些名堂。我是依古代禅而开悟的,可惜至今找不到一位禅师为我印可,因此我想找师父来帮我印可。」这个人到处跑,总希望有人替他印可,而不是找指导他修行的师父。他还说:「听说师父的禅很不错,所以来请师父印证我是不是开悟了。只要你证明一下,我就可以将古代禅弘传于美国,现在因为没人印可,所以不能传法。只要给我印可了,以后便可以帮师父的忙。」我跟他谈了几句,发觉有问题,就对他说:「我没有开悟,我也不知道你开悟了没?很抱歉!不过,你大概不容易找到能印可的人。」他说:「奇怪了。你既然没有开悟,又怎能教禅呢?」我说:「我可以教人开悟呀!就像心脏科医师不一定有心脏病,但能为别人治心脏病。」他说:「嗯,这么说也有道理,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教别人禅修呢?」我回答说:「我不知道,我根本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无法回答你的问题。」
打坐、修行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以期待心来打坐、修行,一定坐不好。如果腿痛、背痛或身上任何地方不舒服,不要期望它不痛或想要克服它、突破它、赶走它,只要接受它,让它去痛,不理它──它痛它的,我用我的功,如果方法用得上就用方法,不管腿痛,最后腿也会变得不痛。如果痛到无法忍受时,就暂时不用方法,而去注意痛点,让它去痛,痛到最后就变成不痛了。其实,方法得力时,身上什么地方都不痛。因此,不可期待要克服困难,赶快摆脱痛苦,更不可期待要开悟、当禅师。
对于生活的方式、修行的方法、周围的环境……所有一切所接触到的,都不要厌恶,要接纳。如果修行时还存着离苦得乐之心,期盼能够开悟,这都坠入了「二见」。必须离开苦乐、爱瞋等二见,一心用功,否则一升起喜欢不喜欢、厌恶不厌恶、丢掉不丢掉的念头时,就已经悖离修行的方法了。
你们应该了解禅中心这个修行环境不是很理想,前后左右都有嘈杂,今天尤其像是在考验我们,隔壁铁锤在敲墙,外面车声呼啸,头顶又不时有飞机掠过,真可谓「万里红尘」。虽然是在「万里红尘」中,但我们还是有这么一个小地方可以修行。外面尽管乱嘈杂混乱,这里却很安全,因此,不要让外境来分我们的心,如果心为境转,根本无法修行。
来参加禅七的人很多,因为人多,讨厌的事情也就多,不像在家里那么方便、自在、习惯。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家一起修行,逼得自己非修行不可,至少也要坐在那里装模作样。所以,要珍惜参加禅七的机会,无论修行是否得力,都要好好修行。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