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骊珠集 第七篇 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天童宏智正觉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天童宏智正觉
天童宏智正觉(西元一○九一─一一五七年)
洞山良价──云居道膺──同安丕──同安志──梁山缘观──大阳警玄──投子义青──芙蓉道楷──丹霞子淳──天童宏智正觉
明州天童宏智正觉禅师,隰州李氏子,母梦五台一僧解环与,环其右臂,乃孕,遂斋戒。及生,右臂特起若环状。
七岁,日诵数千言。祖寂,父宗道,久参佛陀逊禅师,尝指师,谓其父卅︰「此子道韵胜甚,非尘埃中人,苟出家,必为法器。」
十一,得度於净明本宗,十四具戒,十八游方。诀其祖卅︰「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及至汝州香山,法成枯木(也是芙蓉道楷法嗣)一见,深所器重。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即诣丈室,陈所悟,山指台上香合卅︰「里面是甚麽物?」师卅︰「是甚麽心行?」山卅︰「汝悟处又作麽生?」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後。山卅︰「弄泥团汉,有什麽限?」师卅︰「错。」山卅︰「别见人始得。」师应︰「喏喏。」
即造丹霞,霞问︰「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师卅︰「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卅︰「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卅︰「又道不借。」师言下释然,遂作礼。霞卅︰「何不道取一句?」师卅︰「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卅︰「未暇打得你,且去。」
霞领大洪,师掌牋记,後命首众,得法者已数人。四年,过圆通,时真歇初住长芦,遣僧邀至。(中略)恳求说法,居第一座。六年,出住泗州普照,补太平、圆通、能仁,及长芦、天童。(中略)师住持以来,受无贪而施无厌,岁艰食竭,已有及赡众之余,赖全活者数万。日常过午不食。(下略)
(以上录自《五灯严统》卷一四,《卍续藏》一三九.六一三页─六一四页)
附录:语录摘要
(一)释迦应现三种相
上堂︰「今日是释迦老子降诞之辰,长芦(时师住处)不解说禅,与诸人画个样子︰只如在摩耶胎时,作麽生?」以拂子画此
相。卅︰「只如以清净水,浴金色身时,又作麽生?」复画此
相。卅︰「只如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指天指地,成道说法,神通变化,智慧辩才,四十九年,三百余会,说青道黄,指东画西,入般涅槃时,又作麽生?」乃画此
相。复卅︰「若是具眼衲僧,必也相许,其或未然,一一历过始得。」
(二)来与去
僧问︰「如何是向去底人?」师卅︰「白云投壑尽,青嶂倚空高。」
问︰「如何是却来底人?」师卅︰「满头白发离岩谷,半夜穿云入市[厂@(邱-丘+墨)]。」
问︰「如何是不来不去底人?」师卅︰「石女唤回三界梦,木人坐断六门机。」
乃卅︰「句里明宗则易,宗中辨的则难。」良久卅︰「还会麽?冻鸡未报家林晓,隐隐行人过雪山。」(以上二则录自《五灯严统》卷一四,《卍续藏》一三九.六一四页)
(三)大慧宗杲评介默照禅
大慧宗杲禅师评介云︰「以无言无说、良久默然,为空劫已前事。教人休去歇去,歇教如土木瓦石相似去。又怕人道,坐在黑山下鬼窟里,随後便引祖师诸证据云︰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歇得如土木瓦石相似时,不是冥然无知,直是惺惺历历,行住坐卧,时时管带,但只如此修行,久久自契本心矣。」(以上录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四,《大正藏》四七.八六七页中)
(四)自述默照禅
大休大歇底,口边醭生,舌上草出,直下放教尽去。洗得净洁,磨得精莹,如秋在水,如月印空。恁麽湛湛明明,更须知有转身路子。转得身时,别无面孔教尔辨白。无辨白处,却昧不得。个是彻顶透底、穷根极源时节,千圣万圣,无异蹊辙。妙在回途,借路着脚,明中有暗,用处无迹。百草头,闹市里,飘飘扬身,堂堂运步,自然骑声跨色,超听越眺,恁麽混成,方是衲僧门下事。
心本绝缘,法本无说,佛佛祖祖不获已,向第二义门,有问答机警。就其间,剔拨一等钝汉。所以德山道︰「我宗无言句,亦无一法与人。」元是人人自到自肯,始有说话分。但直下排洗妄念尘垢,尘垢若净,廓然莹明,无涯畛,无中边;圜混混,光皎皎,照彻十方,坐断三际。一切因缘语言,到此着尘点不得。唯默默自知,灵灵独耀,与圣无异,於凡不减。元只是旧家一段事,何曾有分外得底,唤作真实田地?恁麽证底汉,便能应万机,入诸境,妙用灵通,自然无碍矣。(以上录自《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六,《大正藏》四八.七八页中)
(五)凭温舒介绍正觉禅师
天童老人,蚤以英妙发闻汉东,道法寝盛於江淮,大被於吴越。经行所暨,都邑为倾。一时名胜之流,争趋之,如不及也。建炎(西元一一二七─一一三○年)末,应缘补处太白之麓,海隅斗绝,结屋安禅,会学去来,常以千数。师方导众以寂,兀如枯株,而屦满户外。不容终默,故当正座举扬,或随叩而酬以法要,或因理而毕其绪言。门人蹑音,辄为纪录,岁月未几,溢于简编。(下略)
(以上录自《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五〈天童觉和尚小参语录序〉,《大正藏》四八.五七页中)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