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学长老是出家人的楷模!
明学长老体型瘦削,风范淡定。2012年5月19日到20日,两天里曾几次见到老和尚,或讲话,或洒净,或主法,乃至跟大家一起慢慢用午膳,可除了会议和法会上的简短讲话,很少看到老和尚开口说话。这个印象非常深刻。慈悲于相,何须言说;淡定示人,尽是佛法。老和尚道心坚固,以印祖为模范,长住灵岩山寺,继承并发展印光大师制订的寺规,弘扬净土法门,为佛教事业贡献甚巨。明学长老恢复并主持弘化社印经事业已十年,仅因“弘化出版”而结佛缘无数。我就是多年的受益者之一。感明学长老恩德,特辑录明学长老“佛事道影”,与有缘读者分享沾益。
【道行感应】
好的道场就是能够成就人,灵岩山好多老法师往生的时候,瑞像都很好,而且都是自知时至,念佛往生!明学老和尚证实这是真的。灵岩山寺的普佛法会几乎每天都有,一般都好几堂一起做的,有时候十几堂,二十几堂,甚至更多的。受印光大师之风范和明学长老德行的感召,加上灵岩山寺的好道风,普佛法会很有摄受力、感染力,许多居士都说山上普佛做得好,佛事很有灵气。明学和尚记得,有个辽宁的居士,带着她的女儿来到灵岩山,说她女儿得了肺癌,花了好多钱,医院已经不接收了,医生说不要花钱了,治不好了。她们从别人那里听说灵岩山上的普佛有灵验,让她们来看看,说不定会好的。她们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灵岩山上打了两堂普佛,并小住了几天。回家后她女儿的病情慢慢好转,直至完全恢复正常。母女俩后来特地打电话,感谢明学长老,说灵岩山的佛事真有灵验……
【衣食住行】
明学长老虽是寺院方丈,居住的房间至今保持着七十年前妙真老和尚住过的样子。屋内唯有旧式的木床、台桌及书架、木凳,没有空调、地毯、沙发、电视,也没有客厅和卫生间。早晨,常见老和尚手提白色的铁皮搪瓷盂,从屋内一步步走向约五十米远的公用厕所。老和尚日常生活全是自理,有时热水瓶没开水,就自己去食堂装灌。老和尚一日三餐,不开小灶,从不特别。饭碗用后,加些热水,摇匀喝下,然后取毛巾擦干,下餐继续用。老和尚每天仅用一瓶热水,洗脸热水用后保留到晚上,加些热水再用。洗脚水也不随便倒掉,或浇花木,或冲盂器,从不浪费。老和尚外出开会,为节省车宿费,常不带侍者。有次在北京机场,穿着陈旧的灰色僧服,独自一人等车,久久不见车来接应。实际上,接他的车几次开到老和尚面前又离开,根本想不到他就是德高望重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学法师。
【修持严谨】
明学长老说:做个和尚不容易,一个真正的和尚,一定要有道心,相信因果,遵守戒律,老实念佛。只要自己能做的事,他都是自己做,他牢记印光大师临终前嘱咐妙真法师的话:“维护道场,弘扬净土,不学大派头。”明学长老说,“这是灵岩山寺历任方丈的准则,也是必然要求,不能破坏!不能违背印光大师的遗愿!”老和尚将全寺僧众视作兄弟,不分亲疏,故大家对他非常恭敬。无论是政府官员、名人大师,还是平民百姓,都可直接亲近他,老和尚都以慈祥的平等心予以接待,绝不许身边人阻挡。很多信众要求寺院作梁皇、水陆等经忏,老和尚均未接受,劝说来者以参加念佛七或二时功课为好。明学长老以印光大师为榜样,出家始终“独身、素食、僧服。”他把信众供养的钱财全用于佛事上,如印赠佛经善书,修复寺院,塑雕佛像,放生、济贫等等。
【无寿者相】
明学长老不主张佛门祝寿,认为僧人贵在修道,而非寿命。即使有百岁以上寿命,也是幻梦一场。若不修道念佛,觉悟了生死,将枉己寿命。因为僧人不同俗人,即已出家,就该返迷归悟,返妄归真,以示六尘无体,五蕴皆空,复本具佛性而出三界火宅。每年,明学长老总以印光大师为榜样,谢绝各地缁素上山为自己祝寿。即使有人来了,无论是谁,皆自费就餐,绝不设宴。2003年,佛教界和海内外的无数皈依弟子准备为他筹办八十寿诞,遭到他的坚决反对。
【道心坚固】
明学长老25岁出家,始终胸无尘俗,潜心一志,务实修道。1980年元月重返灵岩山寺,不畏艰难,振兴印光大师遗风,庄严净土道场,次第修复、贴金被“文革”破坏的佛殿、佛像及诸法器。为了绍隆佛种,培育年青僧人,1980年同明旸法师、安上法师创办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寺分院。明学长老认为:僧伽教育的关键是要看有无道心,而不在于学历、文凭的高低。要引导和培养僧人发道心,最终将佛陀本怀铭刻在心。所以,佛学院的建设,寺院的建设,关键还是要看僧人有无道心、道场有无道风。办学至今,已为全国各地寺院输送了七百余名僧才,有的任著名寺院方丈,有的担任地方佛学院院长、教授,有的被中国佛教协会派往海外留学和弘法。
【慈悲为怀】
慈善的本质是回报社会和利益大众,十方来,十方去,身为佛门弟子,自身首先要勤俭节约,清净修持,慈悲为怀。老和尚说:行慈善不在于捐多捐少,关键是量力而行。有一次,苏州市民族宗教局到灵岩山寺,动员寺院为少数民族困难户尽点心意。明学长老带头,自己拿出2万,代表常住拿出20万。为帮助老年僧众能安度晚年,念佛求生净土佛国,明学长老亲自筹资在山下创建佛教安养院,已建有约三百床位的房间。而报名申请入住的老年人超过三千。明学长老只好先让85岁以上的高龄老和尚入住。明学长老时常呼吁各地寺院,应当发心创建佛教安养院,关心老年佛教徒!
【弘法理念】
(1)出家人是如来家业的荷担者,适应社会和发展经济,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发道心,正道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当务之急。(2)佛学院的建设,寺院的建设,关键要看僧人有无道心、道场有无道风。(3)慈善是回报社会和利益大众的,行慈善并不是一定要捐出多少,开展慈善也要量力而行。(4)佛法的弘扬要以宗派为依据,佛教的教育也要有所侧重和以宗派为依据。(5)当今出家人要切记,来自十方信众的供养,是用以安心、养道的,钞票不可没有,但要适可而止。(6)净土道场,依印光大师的祖训:专一念佛。(7)灵岩山寺无论方丈、当家和法师,一律不收出家徒弟。常住僧人全部来自四面八方,保持十方丛林的本色,避免僧人在丛林里拉帮结派。(8)寺院内严禁商贩设摊,禁止车辆通行。灵岩山寺是清净的念佛道场,是供十方信众上山念佛了生死的。(9)灵岩山寺做普佛法会但不做经忏。明学长老告诫:做经忏佛事不是个坏事情,也是弘法的方便,是佛陀慈悲度众的本怀,但要注意不要片面追求钞票。
- 上一篇:神会六问六祖慧能六答
- 下一篇:节俭惜福的虚云老和尚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