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光辉的一生,得生弥勒净土,百万人送行
光辉的一生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公元602年~664年),俗名陈祎【yī】,洛州缑【gōu】氏人。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大师10岁进入佛门,13岁被破格剃度。少年玄奘智商超群、过目不忘,立志出家“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大师一人西行五万里,历尽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前后十七年,遍学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大师归来,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于长安呕心沥血地翻译佛经十九年。大师及其弟子翻译《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75部译典著作共1335卷。大师口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详尽记录了他西行亲历的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和习俗等。
玄奘大师西行取佛经、不畏生死,体现了大乘菩萨的真精神。大师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韩乃至全世界,被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玄奘大师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大师与《心经》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大师在四川时,曾于路上看到一个衣服破烂的病人,满身生疮,污臭难闻。大师为他请医生治病,又给衣服和饮食,多方照顾。病人病愈,传授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师从此发心修持此经。在前往印度取经途中,凡有困难危厄,大师都一心称念《心经》,都能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有灾难,当下都得消除,转危为安。
这部260字的《心经》,属于《大品般若经》600卷中的一节,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精要。千百年来,无数人因虔诚持诵《心经》而得无上利益。
归期将至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而且也成功了,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记载。
据经载,释迦牟尼佛授记弥勒菩萨将来会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现居兜率天宫内院,后降生人间成佛。根据玄奘大师的发愿,到那时,玄奘大师也跟随弥勒佛下生,广行佛事。
为离开做好准备
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大师六十五岁,他依然在玉华寺翻译佛经。玄奘大师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静,与皇室的微妙关系、繁重的译经工作,都使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应,玄奘大师预感到自己的归期将至。
在这一年的历史记载中,有他对译场的众僧说:“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努力人加勤恳。勿辞劳苦。”
这是玄奘大师第一次说出怕自己的工作无法完成的担忧之辞。实际上,由于多年劳累,翻译《大般若经》后,大师自觉身力衰竭,知无常将至。
不久,大师又对弟子们说了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大师的遗言:“吾来玉华本缘般若。今经事既终。吾生涯亦尽。若无常后。汝等遣吾宜从俭省。可以蘧蒢【qúchú】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这一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师的弟子恳请玄奘大师开始翻译《大宝积经》。玄奘大师翻译了开头的几行后,停了下来,静坐了很长的时间,平静而凝重地看着弟子们,说:“此经部轴与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今欲往兰芝等谷礼拜辞俱胝佛像。”
说了这句话后,玄奘大师从此绝笔,停止了翻译工作。大师要把此后可以预见很少的岁月留给自己去礼拜佛像,为离开这个世界做好准备。
坚信因果不虚
正月初八,玄奘大师的弟子玄觉法师梦见一尊庄严高大的浮图(佛塔)突然倒塌而骤然惊醒。他担心这个梦是自己会出什么事的征兆,就赶紧去找师父。玄奘大师非常明确地告诉他,这跟你没关系,是我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征兆。
一天后的正月初九,玄奘大师在屋子后面跨越一道小小的水沟时摔了一跤,虽只是稍微擦破了脚腕处的一点皮,大师却从此倒下,病情急转直下。
正月十六,玄奘大师的病情严重,喃喃自语:“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第二天,玄奘大师又梦见在他住的禅房里突然出现了成百上千的人,非常高大,身穿锦绣华服,在他的禅房内来回穿行。院子后面的山陵之间突然布满了鲜艳的金幡、旗帜,林间奏响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院门外停满了装饰华丽的车子,车上装满各式饮食,来供养大师。
玄奘大师一面说:“玄奘未阶此位,何敢辄受?”一面却在不停地进食。
弟子唤醒师父后,玄奘大师把自己刚才的梦境告诉随时在身边承事的慧德法师,法师非常恭敬地把大师的这些描述记录下来。
玄奘大师对慧德法师说:“玄奘一生以来所修福慧。准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信如佛教因果并不虚也。”
发愿往生弥勒净土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玄奘大师还在系念着经典的翻译工作,他吩咐弟子把已经翻译完成的佛经编一个目录,看看一共翻译了多少。统计下来,大师从西天求法请回来的佛经,还有五百八十二部没有翻译。
玄奘大师又吩咐弟子们为他造像写经,广为施舍。大师按照佛教戒律,把自己的东西全部施给寺里的僧众。玄奘大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容不迫地等待着圆寂时刻的到来。
从记载上看,玄奘大师的病情似乎稳定了一段时间。正月廿四日,玄奘大师让塑像工人在玉华寺的嘉寿殿竖起一尊菩提像,把骨架搭好。他召集所有翻译佛经的弟子,留下了在人世间最后的话:
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作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兜率陀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
这是玄奘大师最后成段的话,也是大师最后的发愿。
得生弥勒佛净土
在接下来的日子,玄奘大师几乎就不说话了,只是不停地念诵佛经,皈敬弥勒如来,愿往生弥勒净土。
大师一定是在不停地吟颂皈依,一定是在用佛当年所使用的语言——神圣的梵语,不停地在复诵着皈依。
二月初四夜开始,玄奘大师右手支撑着头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缓地,右胁而卧,再也不动半分。吉祥卧是玄奘大师圆寂前的最后姿态。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弟子问玄奘大师:“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
玄奘大师回答说:得生。
这是玄奘大师留给世人的最后两个字。
原文标题:玄奘大师实证得生弥勒净土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榕书院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