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阿弥陀经 >

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三课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佛又对舍利弗讲:舍利弗,彼国不是单单上面这样子好,常常还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这几种鸟,佛也是慈悲,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有的,故所以极乐世界也具这几种鸟,这样我们相信了。白鹤,我们大家晓得,白鹤来了就是吉祥的。孔雀现在我们乡村都没有,你到上海西郊公园,我们都去参观过就有白鹤,有孔雀,有鹦鹉。舍利倒是没有看到,迦陵频伽也没有看到,共命之鸟也没有看到。那么一种野兽我们看到过,一个身体两个头,这倒有。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我们在此地,我睡的房间里,大早上画眉鸟叫起也蛮好听的,“啧咯啰、啧咯啰”,听听比较好听,更不要讲众鸟出和雅音了。单单这画眉鸟,就比这麻雀好听,麻雀只是“切切切、切切切”这样子。

  “五根。五力”。

  都是三十七道品里的名相,五根、五力。五根就是哪五根呢?一种是信根,第二种进根,第三种是念根,第四种是定根,第五种是慧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五力即“信、进、念、定、慧”,它是更加有力。

  “五根、五力”,第五种慧根来讲,就是要放下这个心,扔到旁边,心不要散乱。五力的“力”字就是力量,功用比这个五根还要特别有用。前面的五根慢慢增长、慢慢大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力量、功用了。第一种是信力,第二种是进力,第三种是念力,第四种是定力,第五种就是慧力。五根是“信、进、念、定、慧”,五力也是“信、进、念、定、慧”,说这个高低呢,就是一个格外快、格外强大,这样子的意思。

  “七菩提分。”

  七觉支,是指择(法)觉支、念觉支、进觉支、喜觉支,择进喜、念定慧,再加一个慧觉支,这是七觉支。“七菩提分”就是七觉支,“觉”就是智慧,因为有了前面五根和五力,就有了这七种觉悟。这七种觉悟,第一种就择法觉支,就是能够用智慧去辨别各种真的假的。

  第二种“精进”,一个是“择”,第二是“进”,择、进、喜,就是能够用智慧去明白真正的道理,不浪费精神在毫无益处的事情上。

  第三是“喜”,欢喜的“喜”,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得到了真正的好方法,才能生出欢喜心来。

  第四种就是“除觉支”,除就是舍觉支,就是能够运用智慧,不会生执着心,能够去除我们的种种烦恼。烦恼去除了,不会害着我们的善根了。

  第五种是“舍觉支”。就是能够用了智慧,舍去一切虚假的事情,永远不会去想念它。

  第六种是“定觉支”。定觉支就是用智慧,晓得心会定下来,不管什么境界,晓得这是虚的、这是真的,不生出爱惜保守的心。

  第七种是“念觉支”。用智慧能够让定根、定力和智慧常常均平。所以有些单修福,有些单修慧,这就是没有这个念的功能。要定和慧要均平,因为这种心偏在哪一边都不好。古人说“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背挂璎珞。”修行也是一样的,要福慧均平。

  有一个老修行,他挂单去,挂在深山里。当家师父叫徒弟说:“我们此地不挂单”,他问:“给我晚上这大殿里坐着过夜”?“也不能坐”。那么,把他赶出了山门。

  这一天正好是十五,十五、十六的夜,月亮正好。他不肯去外面,已经晚上了,外面很黑。总算有月亮,那么就在山门外打瞌睡。山王土地公来告诉他:“老修行啊,你用功是用功的,但是你劳动不太劳动,你的福德还不够。现在月亮很亮,这山门边上几块菜地都是草,你把它拔光,你的福就会来了。”

  这倒稀奇的,山王土地公告诉他。他就欢欢喜喜地,三块地的草,一夜工夫他把它拔得精光。第二天天亮,小和尚开山门来了,一开山门:这咋了,我们菜园的地头本来全是草,现在拔得精光。就问他了:“师父,这是谁拔的?”“这就是我拔的,你们里面不能让我住宿,那索性我晚上没事情,佛念念,拔草了。”

  小和尚报告师父去了:“师父师父,这位挂单和尚,您不让他挂单,也不肯让他住大殿里,他就把我们三块菜地的草拔得精光。”“快去叫他,让他发心住此地。”马上,福来了。所以,劳动非常要紧。福马上就来了。之前挂单都挂不上,现在还要请他来住,还是欢欢喜喜地请他来住。有些事情都怪自己,不能怪人家,说这个地方这么厉害,挂单都挂不进。都是要怪自己,不能怪人家。所以,禅定智慧,要均平合理,不能偏向。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