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白话华严经 第十七卷
卷第十七:《梵行品》导读
本品是由正念天子发问如何修梵行以成就无上正觉,而由法慧菩萨回答所构成。刚开始出家的菩萨,究竟要如何修清净的梵行,才能迅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呢?法慧菩萨说,要对十种法来观察其是否为梵行,即:一,身;二,身业;三,语;四,语业;五,意;六,意业;七,佛;八,法;九,僧;十,戒。
但是这十法却无一可以成为梵行的!所以于身无所取,于修也无所着,于法也无所住,因此一切的梵行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毕竟空寂,如此而成就清净梵行。
但是这样还不够,菩萨修清净梵行不着一切法,知诸法毕竟空之后,还要具备佛陀的十力大智才能广度无量众生。这十力是:一,处非处智力;二,业报智力;三,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四,根胜劣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一切至道处智力;八,天眼智力;九,宿命智力;十,漏尽智力。虽然以这十力了知种种境界,却知它们如梦、如幻、如影、如响、如化,这和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很相似。
经由这样的观行,一切佛法迅速成就,而且“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严宗的祖师们极力赞叹地称此为“一念成佛”或“初发心便成正觉”,像智俨(公元六〇二—六六八年)撰的《华严一乘十玄门》(承初祖杜顺说)里,十玄门的第八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就引用此句来建立它的道理,他说:“故经云初发心便成正觉,乃至具足慧身不由他悟。譬众流入海,才入一滴即称周大海,无始无终,若余江河水之深不及人大海一滴!”智俨用滴水入海比喻初发心即成正觉,用得非常恰当!以这样的方法来修清净梵行,必定迅速成就。
卷第十七:梵行品第十六【白话】
这时,正念天子向法慧菩萨说道:“佛子啊!一切世界中的所有菩萨,依照如来的教诲而染衣出家。出家之后,到底要如何才能得到清净梵行,而得以从菩萨的阶位到达无上菩提之道呢?”
法慧菩萨就回答正念天子说:“佛子啊!大菩萨在修学清净梵行的时候,应当以十种法来作为所缘的境界,而对所缘的境界加以专心忆念地观察。这十种所缘的法就是:一,身;二,身业;三,语;四,语业;五,意;六,意业;七,佛;八,法;九,僧;十,戒。应当如实的观察这十种法,从观察身是否为清净梵行,一直到观察戒是否为清净的梵行。
“如果身是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梵行就是非善的,就是非法的,就是浑浊的,就是臭恶的,就是不净的,就是可厌的,就是违逆的,就是杂染的,就像死尸一般,就是诸虫聚集的污秽之处。
“如果身业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的梵行就是行、住、坐、卧,就是左右顾盼,就是俯仰屈伸。
“如果语言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梵行就是音声风息,就是嘴唇、舌头、喉咙、口吻、呼吸、吐纳、压抑、纵扬与高低清浊了。
“如果语业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的梵行就成了起居问讯、略说、广说、譬喻说、直说、赞叹说、诋毁说、安立假设说、随俗说、显示真义之说等各种言说了。
“如果意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的梵行则应是明了、是观察、是分别、是种种的分别、是忆念、是种种的忆念、是思惟、是种种的思惟、是幻术、是睡眠与梦。
“如果意业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清净的梵行就成了思想、寒热、饥渴、苦乐、忧喜等感受。
“如果佛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请问:到底色是佛呢?还是受是佛呢?想是佛呢?行是佛呢?还是识是佛呢?三十二相是佛呢?还是八十种好是佛呢?神通是佛呢?业行是佛呢?还是果报是佛呢?
“如果法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到底寂灭是法呢?还是涅槃是法呢?不生是法呢?还是不起是法呢?不可说是法呢?还是无分别是法呢?无所行是法呢?还是不合和聚集是法呢?
“如果僧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到底预流向是僧呢?还是预流果是僧呢?一来向是僧呢?还是一来果是僧呢?不还向是僧呢?还是不还果是僧呢?阿罗汉向是僧呢?还是阿罗汉果是僧呢?三明是僧呢?还是六通是僧呢?
“如果戒是清净梵行的主体,那么到底坛场是戒呢?还是讯问清净是戒呢?教授行为的威仪是戒呢?还是授戒仪式的三说羯磨是戒呢?和尚是戒呢?还是阿阇梨是戒呢?剃发是戒呢?还是着袈裟衣是戒呢?乞食是戒呢?还是正确的活命方式是戒呢?
“就如同以上所述,加以如实的观察之后,心中对于身无取着,对于修也无所染着,对于法也能够无所住;过去的已灭,未来的还未至,而现在则为空寂;没有造作业力的主体,也没有受报的主体;这一世本然性空而不移动,彼世也本然性空而不改变,这一世与彼世都本然性空而互不侵犯。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什么样的法能名为清净梵行?清净梵行从何处而来?为谁所有?它的主体是谁?又由谁来造作业力?到底是有,还是无呢?到底是色,还是非色呢?到底是受,还是非受呢?到底是想,还是非想呢?到底是行,还是非行呢?到底是识,还是非识呢?
“在如实地加以观察之后,因而彻见梵行法不可得,现在、过去、未来三世诸法空寂,意念无有取着,心也没有任何障碍,所行究竟无二,具足一切方便自在,受持无相之法,观察无相之法,了知佛法平等,具足一切佛法;如此,才能名为真正的清净梵行。
“菩萨修学以上十种法之后,应再修习以下的十种法。这十种法即是如来十力:一,处非处的智慧力;二,过去、现在、未来业报的智慧力;三,渚禅解脱三昧的智慧力;四,诸根胜劣的智慧力;五,种种解的智慧力;六,种种智的智慧力;七,一切至处道的智慧力;八,天眼无碍的智慧力;九,宿命无碍的智慧力;十,永断习气的智慧力。
“以上的如来十力,菩萨应能一一加以如实观察,了知在每一种如来力当中,都具有无量的义理,并且对于这些义理都应仔细的咨询请问。而在听闻解说之后,更应发起广大的慈悲心,观察一切众生而不舍离;仔细思惟诸法,努力精进无有休息;修行无上的净业,心中不求任何的果报;了知一切的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同变化一般。
“如果诸菩萨能够与以上所说的观察与行持相应的话,就能够现证诸法,不会生起对立的见解,一切的佛法即时示现在前,从初发心的一刻就得证了无上正等正觉,了知一切法就是心的自性,不必经由他人启悟即能成就智慧之身。”
- 上一篇:白话华严经 第十六卷
- 下一篇:白话华严经 第十八卷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华严经》“华”是大乘的因地,“严”是果地的功德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是什么意思?
- “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七个字有什么含义?
- 十种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读《华严经》十种自在
- 入无生智,到无依处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说《华严经》是别教一乘?
-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的意思
- 只在诵《华严经》的时候口臭,还要继续诵吗?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
- 《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含义是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 《华严经》是属于开智慧吗?
- 人要精进学习,切莫放纵欲望
- 发起殊胜的菩提心,让世界变得更清净
- 机缘到来时,因果报应是逃不掉的
- 《华严经》是阿难尊者记录的吗?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