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华严经 净行品]发表时间:2012-06-30点击:189放大字体正常 缩小字体关闭【纠错】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南亭法师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
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这是人伦之始。所以夫妻、子女的集会,是家庭的乐事。但是一个人的环境关系极为复杂,夫妻、子女是亲,彼此之爱有如胶漆。然而复杂的环境中,或因某些关系,结了有怨。见了亲人,就爱;见了仇人,就恨。爱恨交织,使人妄生烦恼。学佛的人不应如此。我们要“怨亲平等”,庶几心平气和,保养天真。还有,我们于父母、夫妻、子女之间,“永离贪著”。我们于家属,只是尽到义务而已,一经贪著,则徘徊悲戚,烦恼就大了。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第四愿。
财、色、名、食、睡,是为“五欲”,同为人类之所爱好。我们获得称心如意的五欲,不要贪著。同时“当愿众生”,愿众生中如我一样而获得五欲者,要起厌离心。五欲污染,当视之如被敌人射在身上的利“箭”,痛彻心肺。我们要设法“拔除”,身心才得“安隐”。拔除的方法就是远离。目前我们这个社会,为了财、色、名食的问题,起了无限纷扰,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第五愿。
“伎”,读技,也与妓通。伎能、伎巧,与技艺相似。“乐”是音乐。玩其语意,大概与现在的娱乐场所跳舞差不多。跳舞也必有音乐。“聚会”是多数人在一起玩乐。假如我有机会参与这些聚会,同时就“当愿众生”,我们要了知到这些伎乐只是一时因缘聚会,不久就会消散。我们应该一有闲空就“以法自娱”,也就是在佛前上枝香,坐在佛堂内,拿一串数珠来念阿弥陀佛,或者看一卷经,使心宁静,而不贪著五欲尘劳。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第六愿
“宫”者,帝王所居。“室”者,一般人之住宅。有宫室可居,即有妻室、儿女之累。尤以男女同居,欲事秽污,至为不洁。当我有宫室可居时,我“当愿众生”也就是愿一切的人,皆与我志同道合,而发心“入于圣地”。“圣地”者,诸佛、菩萨所生处也。假如能与诸佛、菩萨同生一处,则得“永除秽欲”。“秽欲”者,男女欲事也。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第七愿
“璎珞”多半为女人的装饰品。据疏文说:“在颈曰璎,在身曰珞。珞以持衣,璎以系冠。”2 今人则不如此也。我们如经济宽裕时,也应有耳环、手镯、项炼、襟饰,或金银,或珠宝,但是这都是“伪饰”。“伪饰”者,并不是金银、珠宝是假的,我们病了、老了、死了,这些饰品于我们毫无用处,不如趁精神健旺的时候,念佛、看经、习静,作性灵的修养。这些功夫是无形的收获,一得永得。所以说:“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第八愿
二层以上的房屋名曰“楼”,四方或六角而有飞檐翻角者,谓之“阁”。“升”,由下而上曰“升”。假如我们有机会而“上升楼阁”时,我们应该“当愿众生”,连我们在内大家“升正法楼,彻见一切”。“正法”,佛所说法名为“正法”。其他宗教,不是世法,即是邪法。因此喻正法如高楼。升高楼可以见到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闻正法可彻底明白宇宙万有的真理,所以叫“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第九愿
“若有所施”的“施”是布施。布施的对象,救孤恤贫,或病苦的救济,或修桥铺路,这都是有钱的人应该做的善举。当我们做这些善举时,我要发愿,“愿”一切“众生”都和我一样,能量财力而行其布施。行布施时,即使是身、肉、手、足,要“一切能舍”。因为众生根本的毛病就是我、我所有的我、法二执,布施能破贪、嗔、痴,断我、法二执故。“心无爱著”者,我们对于事物、人情,因爱而生著。所谓如渴思饮水,如蜂恋好蜜,念念不能忘情。众生病根在此。所以在心理上要坦然而物、我两忘。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智。第十愿
“众会聚集”的“众会”是聚集多人而开个什么会议。众说纷纭,吵吵闹闹,俄而曲终人散,一片寂然。我有了此一感觉,我应该发愿,“愿”一切“众生”,皆应当“舍众聚法,成一切智”。“众聚法”者,众缘和合而生之法。聚散无常,所以应该舍去。还有国家、社会、家庭、自身,皆众聚法也。我们不能离群而独居,唯有尽能尽的义务,不生耽著。“成一切智”:“一切智”者,佛智也,也就是教我们成佛。唯有成佛,一得永得待续〉。
【注】
1.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其中引《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2.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三:“次五在家所作事业等愿。在颈曰璎,在身曰珞;珞以持衣,璎以系冠。一切悉舍,亦舍心也。了聚无性,成佛智也。”
- 上一篇: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三卷
- 下一篇: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五卷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华严经》“华”是大乘的因地,“严”是果地的功德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是什么意思?
- “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七个字有什么含义?
- 十种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读《华严经》十种自在
- 入无生智,到无依处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说《华严经》是别教一乘?
-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的意思
- 只在诵《华严经》的时候口臭,还要继续诵吗?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
- 《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含义是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 《华严经》是属于开智慧吗?
- 人要精进学习,切莫放纵欲望
- 发起殊胜的菩提心,让世界变得更清净
- 机缘到来时,因果报应是逃不掉的
- 《华严经》是阿难尊者记录的吗?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