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第29课丨师父多年修炼的武功秘籍:有而不生
《金刚经》第二十九讲,是第二部分小结。
上一讲是讲的佛陀说法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佛法呈现方式以及寻觅佛法的路径。这一讲我们讲般若空性当中,大家津津乐道的,般若为什么为空,为何为空,空应该如何去理解。
一、再说空性
简单来讲,空不可说,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是不可说的。那明知不可为,我们还要为之,这是菩萨的道心和慈悲心,虽然我不是菩萨,但是菩萨假借我的话,让我告诉你们。
那什么是空?前天有个朋友,投资三次,也就是三次创业,三次都非常非常失败,结果都是倾家荡产。如果一个人一次性投资失败,那我认为他是能力经验有问题,三次都失败,到底是什么问题?而且,那个朋友他三次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太相信人。学佛的人,或者心地善良的人,总认为别人也是善良的,太相信人,结果失败。我们就在相信人这件事情上,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空性。
就把别人都当成好人这个问题上,什么是空性?我们先看看凡夫的空性是什么。凡夫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他不会害我的,他即便要害我,他也下不了手。他不会害我,他是菩萨派来的,菩萨派来的人是不会害我的,他即便害我,他也下不了手。他这里的空性是什么?好人不会害人。他即便想到他眼前这个人会害人,他也会告诉自己,好人不会害人,他自我催眠,问题不存在,问题不存在,问题不存在的,不存在,不存在,不存在。结果,覆水难收。
凡夫有空性,凡夫的空性就是愚痴。愚痴的本质,就是你该看见的事情,你假装没看见,或者你没有能力看见,这是凡夫的空性。就是你应该看见的事情,你看不见,你认为它不存在,实际上呢,了了分明。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特别是来到南山讲寺后特别有体会,我也是个乐观的人,我愿意相信人,因为在寺院里那么久,感恩一切众生能够哺育我,供养我读书,吃喝拉撒睡。所以我进入寺院当中以后,我觉得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的,他们都是好人,都是菩萨,结果吃了很多很多亏。我就不明白,我这么个好人,大家都是好人,为什么在一起不能干个好事?我后来才明白,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是一切众生皆能够做好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是他们将来都会成佛,可是他们现在有缺点,怎么办?你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的缺点不生起来,让他们的善念生起来。所谓的止恶扬善,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法门。
也就是说,一个人你首先不要把他当成好人,你要去观察他是坏人,怎么样让他坏人的秉性不生起来,让他的善良的一面充分体现出来。在这一点上,好人,或者坏人,我们使得他的恶念不生起,不生方为空性。两个空性是不一样的,一个空性是我们没有智慧,假装看不到,看到也认为看不到,没有智慧,我们最终被别人所伤。这是愚痴,看不见,认为是空,认为是不存在。
而真正的空是你与一个人相处,你能想方设法种种方便,使他的恶念不起,恶习不起,恶事不起,然后使他真正走上成佛的道路,一切越来越圆满,他的恶念、恶习不起、恶事不做,诸恶不生,不生则是空。凡夫认为的空,凡夫认为的不存在是愚痴。修行人认为的空,修行人认为的不生、无生,是什么?是智慧使之不生。你要掌握这一点,你就知道,空它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让它生起来,就生起来,让它不生起来,就不生起来。让一个好人不做坏事,这就是空。因为他不做坏事,坏事不生起,恶念不生起,这就是空。不是没有,而是不会有。有没有?有。像老x一看就是坏人,那我们通过佛法使他恶念不生。我们在与老x相处这件事情上,我们使坏事达到空性,好事大大地生起,以至于我们不执着它。
所以《金刚经》当中说,若人无相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人有相布施,就是我们一起干了点好事,自我膨胀——这个庙没有我不行,我太厉害了,我就是奥特曼,那是什么?那这件事情就是若人有相布施,则入暗室,则无所见。经文上是这样说的。而使善不断生起,我们又不执着它,不执著是空吗?不执着它是空,对不对?他的恶念又不生起,恶念不生,荡然无存,是空吗?是空。不生是不是没有啊?不是没有,而是有,不生才是空性。一般的人解释空,它不是从这个角度解释的。不是从实操层面解释的,而是从空性直达解脱层面解读的。我告诉大家,这一点是我修炼这么多年的武功秘籍,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所以,这里的空是什么?空是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的一份般若,一份照见,一份观察力和执行力。这个很重要,这是修行过程当中的空。但果法当中的空呢?比如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空我们怎么修?告诉你,照见五蕴皆空是成佛的状态,各位,我们有没有成佛啊?对,至少我没有成,你们有没有成,我不知道,说不定你们成了呢。
果法不是用来修行的,你照见五蕴皆空,你也空不了。果法是用来作为修行目标的,就是我昌乐修行最终要解脱,解脱的标准是什么?解脱的标准是两个,照见五蕴皆空,和度一切苦难。我有没有去照见五蕴皆空,生命的本质,无常、无我的基本属性,我有没有真知灼见看到?还有,既然看到了,有没有不离不弃?既然是空的,那就要去度众生。很多人既然是空的,洗洗睡吧,反正都一样。那就是恶取空,那就是惰性使然之空,它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是照见五蕴皆空,与众生不离不弃,度一切苦难。
果法之空是作为修行的标准,是来衡量我们的,是我们追寻的目标,它不是要我们一下子就成的。空作为因法,在《心经》当中,它说色即是空,空既是色,是生命本身我们有这个般若的知见,能看到它是空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依然可以演化成六种。六种是,一个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这个色受想行识,五蕴皆是空的,而在这起心动念当中,你都有能力从佛陀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生命,这才是修行的基本原则。
如果这个基本原则没有了解到的话,那所有的修行都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可是你不知道尘埃从哪里来,你总是要在时时勤佛拭。所以最终须菩提会问释迦牟尼佛“云何降伏其心?”这个心就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总是有那么多尘埃,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空从因、从果来说明它。
最后,从因缘法属性上来讲,空这个字是形容词。我们大部分人认为空是动词,唉呀,反正你要你要放下就行了。放下二字认为是空,空是动词,但是你能放得下吗?请问放得下是那么容易的吗?形容词的意思是,生命的本身它是空的,是佛陀告诉我们,形容我们的生命是什么样的状态,要我们去理解、尝试、了知的。我们正知再放下。如果你们不能理解生命本身是空的,这个佛陀形容生命存在的这个状态,色即是空这个状态,或者不能以此为标准去衡量自己、照见自己、觉察自己的每一起心动念,每一个苦乐喜舍这个起心动念的话,你对佛法的认知依然会在执著上用功,依然会在我爱、我慢、我见上用功,这才是最根本的。所以佛法当中说,当你照见,当你知道了你才能放下,你不知道,你的烦恼是无论如何放不下的。
很多人,一冲动在庙里做了点功德,做功德的时候可高兴了,回家以后肠子悔断了,痛苦。为什么?他当时觉得空,或者当时觉得做功德的时候有面子,回家就觉得这个面子没有了,想起里子来。什么原因?就是没有知见,没有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这是最根本的一个见地。有见地才能修行,没有见地,没有正知正见,你的修行都是隔布挠痒,很难真正放下。
最后,空是什么?空是万法因缘而生,无常变化,它不是结构,它是属性。这一点是需要大家在理解空的时候多多去用功的地方。
原标题:《金刚经的秘密》第29课丨师父多年修炼的武功秘籍:有而不生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 上一篇:第28课丨浅谈金刚经的公式
- 下一篇:第30课丨无常会越来越坏,也会越来越好!
- 跟着《金刚经》学好心态!
- 《金刚经》“空”的境界是什么?
- 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殊胜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如何把逻辑思维提升到悟性?《金刚经》的悟性思维
-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是什么意思?
- 是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是什么意思?
- 在家怎样去学佛修行?依《金刚经》修菩萨行
- 金刚经分几部分?讲什么内容?
- 《金刚经》都说了些什么?
- 《金刚经》教众生做什么呢?不要执著
- 《金刚经》译文及注解评析
- 《金刚经》里的法、非法和非非法
-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离相修行
- 《金刚经》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 怎么理解“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六祖慧能是怎么开悟的?通过《金刚经》开悟
- 《金刚经》可以解决修行中遇到的诽谤和委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