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详情]
第2讲丨我们的出离心真的坚固吗?
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
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华严经》
说到出离心,可能有人会说,这个不用讲了吧?没有出离心我怎么会修学佛法呢?那我想问大家,我们的出离心真的坚固吗?
我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冷笑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早上起来,觉得人生没有希望,就想到了自杀。于是他开始想,各种死法中哪一种相对好点儿,吃药不行,脸都黑了;上吊不行,舌头伸出挺老长,太吓人了;跳楼也不行,摔下去人都是扁的,特别恐怖;跳河更不行,泡在水里变成原来的两个那么大,有碍观瞻。这时这个人抬头看看表,发现上班的时间又到了,还是先上班吧。这个人从没想过要自杀吗?他是想过的,不但想过,还权衡过各种自杀方法的利弊,但是他的心态到了那种非死不可的程度了吗?并没有,一个非死不可的人怎么会去关心上班时间的问题呢?
其实我们也同样如此,我们在上一刻在思惟”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下一刻就会想到"酸奶还是草莓味儿的好”。我们自己比较一下,一天中思惟法义的次数和思虑凡尘琐事的次数,很容易就能知道自已究竟有没有坚固的出离心。出离心是修行的基础,解脱的前提,缺失了出离心,就好象在冰面上造起的高楼,是不会稳固的。如果我们的出离心不够,就要通过下面对《四十二章经》学习,使其坚固,《四十二章经》中,对八难、苦、无常的阐述,都是为了使我们生起出离心。生起了出离心后,就要依照世尊的教法修学。
《四十二章经》中首先说的是八难。《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 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我们可以先依八难生出离心。
第一:离恶道得为人难。
我们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佛在《杂阿含经》中说,比如大地都成为大海,有一个瞎了眼睛的海龟,寿命有无量劫。这只海龟每一百年把头伸到海面一次,海面上有一块浮木,这个木头只有一个孔,木头在海面上,随着海浪和风四处漂流,乌龟伸出头时,恰好伸进浮木的孔里,这种机会是非常渺茫的,然而我们愚痴凡夫得到人身的机会比这个还要难,《涅槃经》中也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第二: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
得到人身、成为男人又很难。当然这并不是佛陀歧视女性,而是说女性和男性的报身不同,社会分工不同。
第三: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
转生成为男性,六根完具又很难,我们都知道,一个盲者和一个耳朵失聪的人修学佛法是有一定的障碍的。在前几天我和心慧师父也谈论了这个话题,她说在她们那里就有一个人,因为从小就有智障,生活很是清苦,有很多居士就很慈悲,总去给他送一些吃的,也想让他种一点善根。居士们就教他念佛,可是他能模仿居士所有的话,就是不会说一个佛字。
第四:六根既具,生中国难。
六根已经完具,生在中国又很难。这里的中国是指佛法中土的意思,中国从汉朝至今,一直都有佛法盛行,所以一直都是佛法中土。但是在科技发达的现在,还是有很多边地的国家,是没有佛法的。前段时间有一位师父由于弘法的原因要学英语,就请了一个外教,他是瑞士人,会六个国家的语言。但是他就说他不知道佛教,也没有听说过,所以对于我们所说的名言概念都不知道,所以能生在中国又能听到佛法是多么的殊胜。
第五:既生中国,值佛世难。
已经生在中国,值遇佛世又很难,虽然现在佛陀已经涅槃了,可是佛陀的教法还流传于世,这也是非常希有难得的。我们都知道,佛教的时间观念非常广大,经常以劫来计算。每个大劫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个中劫又分二十个小劫,每个小劫的时间长度是从人寿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到人寿十岁;再从人寿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一岁,直至人寿八万四千岁,这样是一个小劫。劫的时间如此漫长,而劫又有明暗之分,有佛出世的劫称为明劫,否则即是暗劫,据统计,暗劫有一万一千多个,明劫只有六七个。并且即使是在明劫,也不是时时都有佛法的,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为例,现在已经处于末法,而弥勒佛出世是在56亿多年之后,在这中间,虽然是明劫,但在末法的最后却连三宝的名字都听不到,更不可能修学佛法。
第六:既值佛世,遇道者难。
现在我们值遇佛陀的教法遇到善知识又很难,佛法不同于一般的世间学说,依靠自力无法通达,所以佛在《华严经》中说“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第七:既得遇道,兴信心难。
已经遇到善知识,生起信心又很难,“信乃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是一切善根的基础,然而我们愚痴的凡夫众生,由于福德和智慧都比较浅薄,很难生起真正的信心。
第八: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生起信心了,发菩提心又很难,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我们通过观察就会知道,每个庙里烧香拜佛的都很多,他们口中念念有词,求平安,求升官,求发财、求快速发大财、求快速无本的发大财。可是你要是和他们说成佛度众生这类话题,他们就会因为打破了传统的认知而感到惶恐,所以会避开这个话题而说些别的,还不如“早上吃了些什么”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兴趣,所以发菩提心是很难的,生起菩提心后,达到“无修无证”的三轮体空境界又很难。因为修行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以上这些的条件很难具足,在座的诸位都已经具足了,在这苦多乐少的三界中,我们不趁现在积极的发起坚固的出离心来依教修学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 上一篇:第1讲丨怎么理解依教修学呢?
- 下一篇:第3讲丨观苦发出离心,观无常生出离心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