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三)

  上一节课先简单介绍了《心经流通的情况,不同的译本,还有玄奘大师得到《心经》的殊胜因缘,除了这三部分内容,还讲到了第四部分,《心经》的五重玄义。

  什么是“五重玄义”?第一个是释名,解释“经题”的名字;第二个是显体;第三个是明宗;第四个是辩用;第五个是判教相。

  上节课讲了“释名”,只是简单地把“经题”翻译、以什么立名讲了一下。到后面讲正文、讲“经题”的时候还要把《心经》经题每个字的内涵再讲一下。

  上节课我们还讲到“显体”。任何一部经,它的法要就是经的“体”。一般来讲,小乘经(如南传的《阿含经》等),是以“三法印”为体。什么是三法印?三法印即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大乘经以“一实相”为“印”。

  什么叫一实相?具体的解释是:一切事物的真相叫一实相。一切事物的真相,实际是中道第一义谛。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是诸法的根本,它是非有非空,是诸法的真实相。真实相才是大乘经的理体。这样(讲)大家不一定能很清楚,但我们可以看到经里面佛陀经常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实相实际是指我们众生的“涅槃妙心”,至于“涅槃妙心”是什么样的?后面会给大家讲到。

  所有大乘经的“理体”,它的“印”就是一实相印。具体到每一部经,它都有独具的理体,比如说《华严经》是以“一真法界”为体,《阿弥陀经》是以“常、乐、我、净”四德为体。那《心经》以什么为体呢?

一、《心经》以“诸法空相”为体

  《心经》以“诸法空相”为体。

  什么是“诸法”呢?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称为“诸法”。“空相”即空无自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心经》中“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就是第一义空。《心经》里还有诸法“无所得”。“诸法”是指宇宙万有存在的一切事、一切物,它们的真相都是空无自性。《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可以执着;心性清净无染,(诸法)都不可得。这些都是我们的心体的印。

  显这个“体”非常重要,经典的目的都是显示法要。所有的经都(可以)比喻成为“指”。我们要看到的东西是月亮,所以叫“指月”。我们通过这个指头的指向可以看到月亮。这个“月亮”代表什么东西呢?就是诸法实相,也是诸法空相。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明心见性”。我们要明白自己的真心本性,只有明白真心本性,才能彻底地解脱生死,才能够成佛作祖。如果不能够明心见性,就不可能成佛。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无上菩提心,都还必须要明心见性。如果没有证得自己的心性,也是不可能成佛。发心是一个基础,要做菩萨都要发菩提心。但发菩提心是不是都能成佛呢?还不行。还要证到我们的心性,要明心见性,才能够圆满我们的无上菩提,所以明心见性很重要。

  这个“体”就告诉我们学佛的目的所在——成佛,但是成佛的关键就是要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家千万不要把经典会意错了,它始终还是一种方便。是什么方便?佛经里有譬喻,就像我们(要)乘船渡河一样,渡过了河(譬喻烦恼生死),这条船(譬喻经典)我们不能还背着走,也要放下它。但是,还没有渡过这条河之前,我们还是必须要使用船。这个知见,我们必须要正确地建立。

  禅宗是非常直接的,就是教我们要明心见性,要见到自己的本性。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是在“教下”之外专门立这个“宗门”。虽然不立文字,但不是说不要文字,是直接从语言文字上直透自己的本性。语言对我们来说也不是障碍,所以我们也不要进入另外一个极端——书也不要读了,经典也不要读了。语言文字或经典本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帮助,我们也要用,不能说不要。不要(语言文字)也是一个错误。若然不要了,我们怎么见到天上的月亮呢?还是要通过这个“指”指向月亮,我们顺着这个手指的方向,才能看到天上的月亮。天空这么大,如果不通过这个手指指到月,我们很难看到月亮,很难照见到自己的心性。所以,我们必须对“宗门”和“教下”两者要搞清楚,两者都不能偏废。光是“教下”不行,因为它不究竟;光是“宗门”(也不行),没有方便,我们也很难明心见性。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能学偏了,一定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讲到“显体”,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公案,帮助我们理解经典、佛法给我们指示的是什么?

  以前日本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和尚,叫一休和尚。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电视动画片里(那个)很聪明的一休小和尚。每年到“晒经节”寺院都要晒经(农历六月六日是“晒经节”),日本也有这个风俗,一年一度的晒经节寺院要把藏经拿出来晒晒。因为有一些经典放久就受潮了、发霉了、有虫了,拿出来晒晒,通过翻经、晒经,让很多人也种了福报。中国的寺院也保持了这个传统,那天还要给龙王、给观音菩萨上供。

  日本的风俗有个传说,晒经的时候,信众去供养也好,去亲近、帮忙也好,然后有点风吹过来,就表示吉祥如意。晒经节那天有很多师父把经拿出来晒,也来了很多的信徒参与晒经,他们对经典恭敬礼拜供养,很热闹。一休和尚对经典讲的内容非常清楚,他看很多人围在晒经的地方,他就示现了一个方便。

  一休和尚在旁边找了一个空地方,把自己的上衣解开躺在太阳底下,然后拍着自己的胸脯,大喊大叫:“晒经咯!晒经咯!”在那里使劲地喊。那些信徒听了很奇怪:“咦,他怎么晒经的?怎么躺在地下喊‘晒经’、‘晒经’的”。于是很多人围了过来看热闹,这就有名堂了。问他:“你晒的是什么真经呢?”一休和尚说:“哎呀,你们不知道,我这个才是真正的经呐,这个经能走路、能睡觉、能吃饭、能做事,我这个才是真正的真经呢!”围观者都茫然不能理解。这个时候老和尚过来了,他非常赞叹一休和尚,说:“你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真经!”

  这实际上也是五重玄义里的“显体”。经典里讲的究竟是什么东西?什么内涵?就是讲我们每个众生的佛性、每个众生的心性,它是活活泼泼的、能看、能听、能做事、能走路、能吃饭睡觉、灵灵不昧的。经典指归的究竟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个人当下都具足的、活活泼泼的(佛性、心性)。什么活活泼泼的?能看、能听、可以做事的,可以行住坐卧的,这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他(一休和尚)示现的是要告诉大家“这个”才是真正的经。我们通过学习所有的经典,最后要认识的是什么?就是要认识我们每个众生自己的佛性,我们每个人的真心本性。这个真心本性每个在坐的人都有。通过这个公案,我们体会到佛经里指明要我们真正认识的是什么——要我们真正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每个人当下本自具足的佛性。

  (佛性)现在在哪里呢?就在我们正在竖起耳朵听的当下,灵灵不昧。所以就是显这个体。在《心经》里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们的佛性有没有生呢?它不是因缘所生法,不是因缘和合后才叫生;它也不是因缘离散了就灭,它一直存在作用:所以它“不生不灭”。在凡夫的时候我们的心性也没有受到污染,真心本性没有受到污染;成佛了也没有净化一分:所以这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凡夫也没有缺少一分;圣人成佛了也没有增加一分。我们每个众生在自己的每个当下,都可以悟入,都可以证入,可以去透视。(《心经》)就是显这个体,就是告诉我们要明白我们自己的佛性、自己的真心本性。

  还有一个公案是在《五灯会元》里的。

  有个和尚学禅的,一天到晚在藏经楼里打坐。藏经楼本来是看经的,他却在那里打坐。管藏经的藏主说:“你来干什么?”打坐师父说:“我在这里打坐,我在这里看经啊!”藏主就说:“你看什么经?你又不拿经书端端正正地来读诵,看什么经?”打坐师父说:“我不认识字。”藏主奇怪了:“咦,不认得字还看什么经?”打坐师父说:“我不认识字,但我在看经啊!”。藏主大声问:“你看的什么经?”打坐的师父就起来伸开两个胳膊说:“你看,这是什么经啊?”这是禅机!藏主不明白,他还没有开悟,没办法回答。“这个”才是真正的真经。大家或许不一定能体会。这个活活泼泼的、伸开两个胳膊的“这个”,才是真正的真经。通过显这个“体”,大家可以知道:一切经典都是指向我们的佛性,我们不认识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不可能成佛的。

  我们的佛性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

  什么是叫“六根门头放光动地”?

  在眼是看,在耳是闻,在鼻是嗅,在舌是尝,在身是触觉,我们能够知道冷、知道热、知道软、知道硬,在我们心里还可以想、可以感受,这都是我们佛性的作用,我们的六根门头都在放光动地!大家可以好好地体会。

  (经典)显的这个“体”,也许大家现在不一定能认识。但大家一定要清楚这是最重要的,这是告诉我们经典的内涵所在,就是“显体”。这个“体”在《心经》里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心经》的体。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