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一)

自在菩萨为什么又叫观世音呢?

  观世音菩萨很慈悲,听到世间众生有苦难之声,恐怖之声,他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能够发大慈悲心来度众生,所以这位菩萨被称为观世音菩萨,我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时,很容易得到感应。我们先从因中自利来看,这位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用般若的妙观智,由耳根一门深入,背尘合觉,回光返照,而入三摩地(正定),故能闻声不循声,谓闻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分别,能够反闻自性,不被声境所转,得到耳根圆通,最后果上称他为观世音菩萨。

  观自在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长时间是在海岛上,海岸上潮起潮落,声音有变化,观自在菩萨在海岛上听这个声音,潮起的时候声音很大,潮落的时候声音很小,甚至没有声音。我们一般的人只是心随境转,随着声音而牵动,但是观自在菩萨听到声音的时候问,听声音的是谁?谁在听这个声音?没有声音的时候,他又问,谁在听到没有声音?声音有生有灭,但是我们听闻的功能不会随着声音的生灭而生灭,不会随着声音的大小而变化,所以观世音菩萨用功就是回光返照。回光返照,照自己的闻性。他的心不是放在有声音、没声音上,而是放在听到声音的是谁,听不到声音的又是谁,到底谁在听?

  我们听的功能,有声音在听,没声音也还在听,但是很多人是随着声音在转的。比如别人责骂你几句,你可能马上就随着别人骂的这个声音火起来了。实际上,他说好或说坏,我们的闻性也没有增加或减少。只有当我们自己的闻性迷失了的时候,才会随着外面的境界而转。用闻性来听,能如如不动。但是一般人做不到,心很容易就被声音的好坏牵动,然后在内心产生很多情绪,执着好的时候你一定贪,执着不好的时候一定嗔,烦恼就这么产生的。

  如果我们能清清楚楚认识到——别人说我好,对我没有影响;说我不好,也没有影响,就不会起烦恼。我们现在为什么会起烦恼?别人说我好,我就好像增加了很多好东西,说我不好,好像就减少了很多好东西,受别人牵动影响情绪波动。但是如果你能够回光返照,用闻性来听,就会很自在。声音是假的,虚幻的,因缘和合的,即生即灭,当下生当下灭。我们为什么会被这个虚幻的生灭假相所迷呢?是因为我们没智慧

  观世音菩萨有智慧,他不去听外面的声音,他去听这个闻性,回光返照,能闻的是谁?背尘合觉,外面的是尘,外面的尘都是生灭的,都是假相,幻相,回光返照自己不生不灭的清净的心性。通过思维修习而入正定三摩地,叫“闻声不循声”。听到了,不是没听到,“闻声”,但是不循声,不随声转。所以我们如不能反闻自性,反而在世间的声音上起妄识分别,就会被声境所转。反过来,不被这个世间刹那生灭、无住的声音所障碍,不起妄识分别,闻我们时时刻刻存在的这个闻性,按照这个去修,最后得耳根圆通,可以成就功德

  凡夫依识成妄,由耳根对声境而起耳识,循声流转,因而生起贪嗔之惑,这叫妄闻。心随境转,我们的心随着外面生灭的幻相而转,而生起贪嗔痴、种种烦恼、分别、执着,就是凡夫,就是妄。能够回光返照,称性起观照智,用耳根闻性闻一切声音,不起妄识分别所闻之声,但起观照能闻之性,就是反闻自性,将来就可以成圣。观自在菩萨就是反闻自性。我们能这样闻可以不起贪嗔痴的迷惑,世间的一切声音都能够听闻,同时没有一切的障碍,这是用闻性而闻。

  观音菩萨观听圆明,得大自在,能够观空不著空,观有不住有,根尘俱消,空有无碍,即为观自在。一切的声音都是我们闻性里面显现的幻相,生灭了不可得。所以我们的心性,或者说我们的闻性,它不是有,也不是空。说它有,找不到痕迹,无相;若说它无,它却灵灵不昧,清清楚楚,本来具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们凡夫往往很难去体会《心经》里面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什么叫不生不灭?什么叫不垢不净?什么叫不增不减?但如果我们用闻性来观照,就能很好地体会这一点。这是观自在菩萨给我们修行的一个指导。听,我们就用耳根来听,反闻自性。声音的生灭跟它没关系,声音的垢净跟它没关系,声音的增减跟它没关系。它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把这个丢了,就是迷。我们能时时地看住它,观照它,这样就会慢慢觉悟。所以,如果别人说你两句,你受不了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观照,他说我不好,我闻性也没有减少;他说我好,闻性也没有增加,无论说好说坏,随便他愿意怎么说,我的闻性还是不生不天、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佛说我们是颠倒众生。什么叫颠倒众生?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我们非要心随境转,生、灭、垢、净、增、减,完全一百八十度相反,方向错误,就是颠倒。这就是我们凡夫可怜的地方,颠倒愚痴。明白道理叫觉悟;不明白道理叫迷。

  “观自在”,“观”,就是观照;“自”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本命元神,我们的自性;“在”在闻就是闻性,在见就是见性,在鼻就是嗅性,在舌就是尝性,在我们的身体叫触性,在我们的意根就和我们的思维有关系。在六根里面表现为六种的作用,我们眼睛看,耳朵听,都是我们本性在这六个方面的其中某一个方面的表现。如果我们没有佛性,没有觉性的话,我们有眼也不会看,有耳也不会听……所以“在”,是无时、无处不在。我们的闻性是无时、无处不在,我们的心性无时无处不在。

  一切万事万物都是我们心性的显现,都是佛性的妙用。一切万法离开我们的心无法显现。所以我们时刻要观照这个本来面目,一定要在本位上不动摇,这叫“观自在”。“观”就是观照,“自”就是自己的本性,“在”就是时时刻刻都在那里,不要受影响。我们被那个客尘所动摇了,被境界所牵了,就不自在了。所以观自在是观照自己的佛性,时时刻刻在作用,不受任何境界的影响,断除我、法二执,了脱生死,得大自在。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三十一)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