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论书。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详情]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有寻有伺等三地第三—五

  【译文

  又次,什么是从寻、伺趋向善性真理方面加以确立?略语说:

  依处以及事、求、受用、正行,还有两种菩提资粮和到达涅槃彼岸的方便法门。应当知道此方面的确立大略通由八种相状,指各种善法依托处、种种功德事、企求的轨范、受用的轨范、行为的轨范、资助二种修习觉悟道成功的善根功德、度到涅槃彼岸的法门。

  与趋向善性真理的寻、伺相应的各种善法依托处有六种:第一、在决定道义时,第二、在止息烦恼时,第三、在造作流转时,第四、在修世间善法离欲时,第五、在修出世间法离欲时,第六、在摄教利益有情众生时。

  与趋向善性真理的寻、伺相应的种种功德事有八种:第一、通过布施成就顺利事业的事,第二、通过持戒成就福利事业的事,第三、通过修习定慧成就福利事业的事,第四、通过听闻学习成就的事,第五、通过思惟抉择成就的事,第六、通过其他的修习成就的事,第七、以智慧抉择断灭烦恼、证得真如的事,第八、通过摄教利益有情众生成就的事。

  与趋向善性真理的寻、伺相应的企求轨范,意指如追求财物通过合法度和不凶险的方式,不能用非法度和凶险的方式。

  与趋向善性真理的寻、伺相应的受用轨范,指如在将财物追求到后,不乐得享受、不守财不舍、不爱财不已、不被随得到财物生的烦恼束缚、不因考虑得失生闷、不享用无度,也不固执随起的种种邪见,深知随财物来的过咎祸患,深明出世脱离尘世烦恼的真理来轨范自己的受用。

  与趋向善性真理的寻、伺相应的行为轨范,指如深知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族尊长等的尊胜,恭敬地供养他们,承担有利他们的事。在今世、后世作的罪过中见到果报的苦痛产生大的恐怖畏惧心,从而行布施、作福事、受斋法、持戒禁。

  资助声闻乘修习觉悟道成功的善根功德,我将要在「声闻地」中详说。资助独觉乘修习觉悟道成功的善根功德,我将要在「独觉地」中详说。度到涅槃彼岸的法门,我将要在「菩萨地」中详说。

  【原典

  复次,云何如理作意施设建立?嗢柁南曰:

  依处①及与事②,求③受用正行④,二菩提资粮⑤,到彼岸⑥方便⑦。

  应知建立略有八相,谓由依处故、事故、求故、受用故、正行故、声闻乘资粮方便故、独觉乘资粮方便故、波罗蜜多引发方便故。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依处者,谓有六种依处:一决定时⑧,二止息时⑨,三作业时⑩,四世间离欲时⑾,五出世离欲时⑿,六摄益有情时⒀。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事者,谓八种事:一施所成福作用事⒁,二戒所成福作用事,三修所成福作用事⒂,四闻所成事⒃,五思所成事⒄,六余修⒅所成事,七拣择⒆昕成事,八摄益有情所成事。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求者,谓如有一以法及不凶险追求财物,不以非法及凶险。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受用者,谓如即彼追求财已,不染⒇、不住、不耽、不缚、不闷、不著,亦不坚执,深见过患,了知出离而受用之。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正行者,谓如有一了知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长(21)等,恭敬供养利益承事。于今世、后世所作罪中见大怖畏,行施、作福、受斋(22)、持戒(23)。

  声闻乘资粮方便者,声闻地中我当广说。独觉乘资粮方便者,独觉地中我当广说。波罗蜜多引发方便者,菩萨地中我当广说。

  【注释

  ①依处:如理的各种善法依托处,此处指寻、伺在各种运行时有各种善法相应生。

  ②事:与如理的寻、伺相应作的种种功德事。

  ③求:与如理的寻、伺相应的追求轨范。

  ④正行:与如理的寻、伺相应的正确行为轨范。

  ⑤二菩提资粮:资助二种修习觉悟道成功的善根功德。菩提,BOdhi,彻底觉悟境界,无上道。二菩提,二种修道,指修声闻乘和独觉乘。资粮,修道成就须以善根功德相助,如粮食资养身命。

  ⑥到彼岸:梵语为波罗蜜多(Paramita),即指大乘六种度达涅槃彼岸的法门,也就是菩萨乘的方便。

  ⑦方便:此方便也是二菩提的中心词,即为二菩提方便。

  ⑧决定时:在决定道义时,就有对佛道的信仰心相应。

  ⑨止息时:在止息烦恼时,就有对所犯错恶的羞耻惭愧心相应。

  ⑩作业时:在造作流转时,就有勤勉而无贪、瞋、痴迷的心相应。

  ⑾世间离欲时:在修世间善法离欲时,就有轻适安稳心态相应。

  ⑿出世离欲时:在修出世间法离欲时,就有不放纵、舍偏执的心态相应。

  ⒀摄益有情时:在摄教利益有情众生时,就有不害来生之心相应。

  ⒁施所成福作用事:通过布施成就福利事业的事。施,布施。福,福利,利己利他为福。作用,成办事业为作用。

  ⒂修所成福作用事:通过修习成就福利事业的事。此处修主要指静虑修、般若修。成福的修,在静虑修即指修习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以上三事为福事,即成就福利事。

  ⒃闻所成事:通过听闻学习成就的事。此处听闻内容主要指五明知识技能,参见后面第十「闻所成地」。

  ⒄思所成事:通过思惟抉择成就的事。此思惟抉择对象主要指法义道理。

  ⒅余修:指成福修以外的修习,如静虑修,除修四无量外,其他所修的方便善巧法如五蕴等为余修。

  以上闻、思、余修为智事,旨在成就修佛道所具有的智慧修养。

  ⒆拣择:又作择灭,即以智慧力判断选择,断灭烦恼达到寂灭。

  ⒇染:贪爱欲导致扰心生烦恼为染,即污染清净的心性。

  (21)了知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长:深知父母养育的恩惠、沙门出家修道的虔诚、婆罗门及家族长的尊胜。

  (22)受斋:接受奉行斋法。斋法,佛家为清净心性施设的律条。

  (23)持戒:遵守戒法。佛家为约束行为所设立的律条。清心禁身之律法,统称为斋戒。

精彩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