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7)
妙触宣明,成佛子住。是答佛问:‘从何方便入三摩地。’妙触拣非凡夫能所对待之妄触,贤护既根尘俱泯,能所双亡,唯一藏性,性空真触,性触真空,曰妙触;能发明即空即假即中圆三谛理,曰宣明。从此登十地,居等觉,堪绍佛种,是真佛子,曰成佛子住。佛问圆通等三句,是答佛问:‘悟十八界,谁为圆通。’意谓佛问谁为圆通,如我贤护所证,以观触尘为修因最上。佛法传入中国,古德亦有因触尘而悟道者。如云门禅师参陆尊宿,三次叩门不开,至第四次,尊宿开门曰:道,云门将脚踏入,尊宿将门一关,云门脚被夹断,因此悟道。又水寮和尚参马祖,问:如何是西来意。祖云:礼拜著,水寮下拜将起,马祖忽伸足至彼胸前,将其踏倒;水寮呵呵大笑日:‘百千三昧,无量义门,于一毛端,识取去。’是亦因触悟道。又茶山主,骑骡子下山售粮,值大雪,过桥时,连人带骡,跌落河中,因此开悟而说偈曰:‘我有明珠一颗,却被尘劳封锁;今日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又昔日德山参龙潭,点火送单,将入丈室,龙潭把火吹熄,德山触门槛跌倒,因此开悟曰:‘竭世枢机,等一毛置于太清;穷诸玄辩,如一尘投于巨海。’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燃灯续明,以紫金光,涂佛形像,自尔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壬六迦叶观法
摩诃迦叶,译云大龟氏,族姓,其名毕多罗,树名,因父母祷此树而生,故以此树立名。迦叶而曰摩诃,拣非余迦叶;又摩诃迦叶本身财富,千倍多于瓶沙王曰福大;能顿舍财富而出家曰舍大;身光炽盛,映蔽诸天,曰光明大;乐修苦行,为佛所赞,且让半座与座,曰赞叹大;能入一万三昧,曰定大;佛将入灭,拈花示众,当时百万人天,悉皆茫然。唯迦叶破颜微笑,悟佛拈花之旨,曰智慧大;佛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付嘱迦叶,成为禅宗第一代祖师,是付嘱大;佛灭度后,倡导结集佛经,护持流通正法,是护法大,为僧众之首,是位大;悲愍贫穷,专化贫人,是悲大;受佛命持袈裟,于印度鸡足山石壁入定,等弥勒佛出世授衣后,将显大神通,入火光三昧,是神通大;尊者入灭前,上天礼佛发塔,为诸天说法,是德大;法华经授记,将来成佛,名光明如来,是果大。因具种种大功德,故曰大迦叶。紫金光比丘尼,是尊者在家时之夫人,后亦出家,成阿罗汉。因是眷属,故随迦叶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然后自述往昔得道因缘。此界指娑婆世界,佛名日月灯,是以三智立名。日喻一切智,破见思暗;月喻道种智,破沙尘暗;灯喻一切种智,能破无明暗。当时迦叶,于此娑婆世界,得亲近日月灯佛,闻法修学。佛灭度后,感佛恩德,供养舍利,并燃灯以续日月之明,及以紫金光涂佛塑像,自尔时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今云:此紫金光聚比丘尼,即我眷属同时发心。同时发心,其意有二;一指过去,毗婆尸佛灭度后,其塔像金坏时,有贫女,欲修无财,后乞得金钱,请匠敷金;金匠欢喜同成功德,并誓为夫妇,九十一劫来,人间天上,身恒金色,常为眷属。二指今生同时发心,从佛出家。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是指法尘;因法尘为前五尘落谢之影子,念念迁变坏灭,刹那不停,众生于此执我我所;故起贪嗔痴,而造杀盗淫等业,今迦叶观此法尘,生灭无常,不生住著,顿息分别,心中澄寂,而进入定境,内灭六识,外空法尘;曰灭。能尽七识,灭尽意根,法执不起,曰尽。由于修灭尽定,心无分别,不知时间之久暂,故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一弹指顷。我以空法等六句是答佛问;‘以何方便,入三摩地。’佛问以下,是答佛问:‘悟十八界谁为圆通。’梵语头陀,译云抖擞,意谓能精进办道,抖擞法尘。头陀之法,约有十二:一谓阿练若,即居寂静处。二常乞食,三次第乞,四一坐食,五节量食,六过午不食,七粪扫衣,八但三衣,九冢间住,十树下宿,十一露地宿,十二常坐不卧。修此十二法者,名头陀行。迦叶家中富有,出家后竟修头陀苦行,因年老佛劝其舍苦行。答云:因修苦行,若不值佛,亦证僻支;今虽值佛,仍不敢舍,所习苦行。佛即赞曰:‘善哉!迦叶,头陀住世,则我正法,得以久住。’故曰世尊说我,头陀为最。迦叶尊者因修空观,法尘既销,根识亦尽,微妙法性,得以开悟发明,自此销灭烦恼,成无学道。故曰:佛问圆通,如我所修所证,唯以法尘为本修因,是为最上。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辛二观五根分五。壬初那律观眼
梵语阿那律陀,亦云阿楼陀,译云无贫,又译如意。是佛堂弟,摩诃男为其亲兄,时佛姨母,亲织金兰袈裟,三年始成,将往供佛,佛知其爱心得福有限,而谓姨母曰:可将此衣供僧,得福更大。姨母不听再三恳佛受之。佛云:若听佛言,是真供养。姨母无奈,遂持衣供僧,僧中上座,憍陈如不敢受,如是展转,至五百阿罗汉,皆不敢受,最后至弥勒菩萨,竟被接受。取衣披身,入城化食,为人拥观,争相瞻仰。时一穿珠师,供养菩萨竟,请为说法,因菩萨辩才无碍,珠师闻法欢喜,竟忘曾允为宰相穿珠,致损失工资十万,后闻妻怨言,颇有悔意,无心听法,菩萨因携珠师返回施舍,问憍陈如,得十万金,与闻法供养菩萨,功德熟大?答:十车金亦不及供养菩萨及闻法功德。如是展展相问,至阿那律陀;答云:即使得阎浮提金,亦不及供养菩萨与闻法功德。弥勒菩萨言:如尊者所说,有何凭据。答:我忆过去,为采樵夫,曾供养僻支佛一钵稗子饭,至今九十一劫以来,天上人间,享受无尽。珠师闻言:生大欢喜,作礼而去。阿那律陀,以一钵稗子饭供养僻支佛之因缘,九十一劫,不受贫困,而得无贫名。
我初出家以下是自述得道因缘。无贫初出家时,每每听法,常乐睡眠,一日为佛所诃:‘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故曰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无贫闻佛诃斥,啼泣自责,精勤办道,七日不眠,致双目失明,不能随众,殊感苦恼。佛安慰曰:汝肉眼虽失,而能见之见性未失,遂教以明不循根之修法,曰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亦即旋本有之心光,照能见之见性,不向外流,灭妄归真,从此心心寂灭,念念圆明,能断烦恼,犹如金刚之坚利,故曰金刚三昧。无须凭借,肉眼之浮尘,或胜义根,亦能观见十方世界。不为烦恼所乱曰精,证不生灭理名真。此精真妙见,能见一切洞达无碍,观十方大千世界,犹如观掌中之果。因此佛印无贫,已证圣果。故无贫曰: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是旋见亡尘,循元脱根,不必用根,远离尘劳,回复元明真见,是为第一。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壬二继道观鼻
周利槃特迦,译云继道。西域风俗;女人产子,须回娘家,其母待产返家,兄弟二人,皆相继生于道边,是以得名。今继道自述得道因缘。伽陀译孤起颂;继道初出家时,五百罗汉同教一偈曰:‘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正念观时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时经百日,不能成诵,故曰得前遗后,得后遗前。兄恼其愚,遣令还家,途中遇佛,度归精舍;教以扫帚二字,仍得前忘后。阿难问佛,何以愚痴至此?佛云:继道过去于迦叶佛时,曾为三藏法师,因吝法不诲,故遭此报。今佛愍其愚,教以修习数息观。鼻中气息共有四相:有声曰风,结滞曰气,出入不尽曰喘,不声不滞,出入俱尽曰息。天台止观,调息当离风气喘三相,而幽绵自在。继道先观鼻息,唯调出入,工夫纯熟,心渐微细,继而穷其生灭,唯是一心;日久定深,更能穷尽,生住异灭,微细行相。其息初起曰生,不断曰住,渐微曰异,已断曰灭。诸行即四相迁流;刹那,是时之最短。因穷尽鼻息,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在于刹那,刹那无体,唯是一念,念性本空,故无障碍而心通豁达,断见惑,证初果;进而二果,三果,甚至断思惑;成阿罗汉。住佛座下,蒙佛印证,成无学道;此答入道方便。佛问以下是酬答佛问;‘悟十八界,谁为圆通。’如我所证阿罗汉道,是以反观鼻息起处,唯是一心,根不缘尘,穷诸行空,循顺空理,背尘合觉得成无漏,鼻根为本修因最为第一。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9)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8)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7)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