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骊珠集 第七篇 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雪义存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雪义存
雪峯义存(西元八二二─九○八年)
德山宣鉴──雪峯义存
福州雪峯义存禅师,泉州南安人也,姓曾氏,家世奉佛。师生恶荤茹,於襁褓中,闻钟梵之声,或见幡华像设,必为之动容。年十二,从其父游莆田玉涧寺,见庆玄律师,遽拜卅︰「我师也。」遂留侍焉。十七落发。谒芙蓉山常照大师,照抚而器之。後往幽州宝刹寺受具足戒,久历禅会,缘契德山。(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一六,《大正藏》五一.三二七页上)
师在洞山作饭头,淘米次,山问︰「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师卅︰「沙米一时去。」山卅︰「大众吃个什麽?」师遂覆却米盆。山卅︰「据于因缘,合在德山。」(中略)师蒸饭次,洞山问︰「今日蒸多少?」师卅︰「二石。」山云︰「莫不足麽?」师云︰「於中有不吃者。」山云︰「忽然总吃,又作麽生?」师无对。(中略)师辞洞山,山卅︰「子甚麽处去?」师卅︰「归岭中去。」山卅︰「当时从甚麽路出?」师卅︰「从飞猿岭出。」山卅︰「今回向甚麽路去?」师卅︰「从飞猿岭去。」山卅︰「有一人不从飞猿岭去,子还识得麽?」师卅︰「不识。」山卅︰「为甚麽不识?」师卅︰「佗无面目。」山卅︰「子既不识,争知无面目?」师无对。
师谒德山,问︰「从上宗乘,学人还有分也无?」山打一棒卅︰「道甚麽?」师卅︰「不会。」至明日请益,山卅︰「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师有省。
後与岩头(全豁禅师,德山法嗣,西元八二八─八八七年)至沣州鳌山镇,阻雪。头每日只是打睡,师一向坐禅,一日唤卅︰「师兄师兄,且起来。」头卅︰「作甚麽?」师卅︰「今生不着便,共文邃个汉,行脚到处被佗带累。今日到此,又只管打睡。」头喝卅︰「噇眠去!每日床上坐,恰似七村里土地,他时後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师自点胸卅︰「我这里未稳在,不敢自谩。」头卅︰「我将谓你他日向孤峯顶上,盘结草庵,播扬大教,犹作这个言语。」师卅︰「我实未稳在。」头卅︰「你若实如此,据你所见处,一一通来,是处与你证明,不是处与你剗却。」师卅︰「我初到盐官(齐安禅师,马祖法嗣),见上堂,举色空义,得个入处。」头卅︰「此去三十年,切忌举着。」「又见洞山过水偈卅︰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疎,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头卅︰「若与麽,自救也未彻在。」师又卅︰「後问德山︰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打一棒卅︰道甚麽?我当时如桶底脱相似。」头喝卅︰「你不闻︰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师卅︰「他後如何即是?」头卅︰「他後若欲播扬大教,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师於言下大悟。
(以上录自《雪峯义存禅师语录》卷上,《卍续藏》一一九.九四四页上─九四五页上)
附录:语录摘要
问︰「剃发染衣,受佛依荫,为什麽不许认佛?」师卅︰「好事不如无。」
僧问︰「寂然无依时如何?」师卅︰「犹是病。」卅︰「转後如何?」师卅︰「船子下扬州。」
问︰「承古有言。」师便作卧势,良久起卅︰「问什麽?」僧再举,师卅︰「虚生浪死汉。」
栖典座问︰「古人有言︰知有佛向上事,方有语话分,如何是语话?」师把住卅︰「道!道!」栖无对,师蹋倒,栖起来汗流。
师问僧︰「此水牯牛,年多少?」僧无对,师自代卅︰「七十七也。」
僧卅︰「和尚为什麽作水牯牛?」师卅︰「有什麽罪过?」
因举六祖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师卅︰「大小祖师,龙头蛇尾,好与二十拄杖。」时太原孚上座侍立,闻之咬齿。师又卅︰「我适来恁麽道也,好与二十拄杖。」
普请往寺庄,路逢猕猴,师卅︰「遮畜生一个背一面古镜,摘山僧稻禾。」僧卅︰「旷劫无名,为什麽彰为古镜?」师卅︰「瑕生也。」僧卅︰「有什麽死急,话头也不识?」师卅︰「老僧罪过。」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一六,《大正藏》五一.三二七页上─三二八页中)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