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生命教育」的看法
提问九:
刚才大师提到,生命在「中阴身」时不得不受生,已生则不得不变老。请问大师,中阴身是什么,他跟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关系与影响?
星云大师答:
人死之后,下一期再投生前的精灵,称为「中阴身」,也就是一般俗称的「灵魂」,但佛教不称为「灵魂」,而称做「中阴身」。
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所和合的报身。当人一期寿命终了的时候,有质碍的「色身」不动了,「受、想、行」也失去了作用,这时只有「心识」会飘飘渺渺的要找一个未来的归宿。但未来是上升天堂?还是继续投生人间?或是堕到地狱、饿鬼、畜生?都还没有决定,这个阶段就叫「中阴身」或「中有身」。
中阴身,可以说分开了前生与今世,但也连系了今世与前生,它介乎生死之间,是此生与来生之间的一个过程,一个阶段,所以叫「中有」。也就是说,人生百年以后,旧房子似的身体已毁,新房子似的躯体尚未迁入,中间这段过渡时期的生命主体,便是「中阴身」,或叫「中有身」。
中阴身非精血和合而成,非血肉相连之躯,它是一个约一呎大小的形体,像一股冥冥的光,在虚空中如蜉蝣一样飘呀飘,飘到哪里去,全凭业重,或凭过去的记忆与习惯而投胎。所以净土宗说,「临命终时」一念「阿弥陀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临终的一念,关乎往生的去处,因此很重要。
中阴身以识为依,以香为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归宿,亦即经云「善寻当生之处」。而其归宿是否容易找到,还要看根器而定。如《涅槃经》说:
上根者转生,只在一念之间。
中根者转生,要十五天。
下根者转生,则要七七四十九天。
民间习俗中,有为亡者做「超渡」、「头七」、「三七」、「七七」等仪式,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超渡」佛事,有人质疑,人都死了,诵经真的有用吗?根据《地藏经》说,诵经的功德,七分之六生者自利,亡者只能获得七分之一,所以最好能趁着生前多做一些善事功德。因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所做所为,难免有一些过失。我们所造下的罪业,就像石头,把石头丢到水里,必然会沉下去;透过诵经功德,就像搭乘法船,把石头放在法船上就不致沉沦,而能度过生死彼岸。
诵经真能超渡罪业?何以知道?举个例子,几十年前台湾白色恐怖时代,如果常喊「三民主义万岁」、「总统万岁」,要办护照出国比较容易,要找职业也比较容易;念「三民主义万岁」、「总统万岁」都有用,念经为什么没有用呢?
有个笑话,有位法师在讲经时,一再强调称念「阿弥陀佛」的好处多多,诸如可以消灾、延寿、吉祥如意……。
有一位年轻人不以为然:「哼,讲得太神奇了吧!一句『阿弥陀佛』就有这么大的功用?我才不信。」法师心想,对这种人即使讲再深的道理他也听不进去,于是不客气的对那位年轻人说:「你讲什么?混蛋。」年轻人一听:「出家人怎么可以骂人?」说着便卷起衣袖,作势要打架的样子。老法师这才缓缓的说道:「你看,『混蛋』才二个字,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何况『阿弥陀佛』是四个字呢!」
中阴身虽然无形无相,肉眼看不到,但他六根具足,状如三尺小儿,具有神通,能够穿越铜墙铁壁,去来迅速,无所障碍,只有母亲的子宫以及佛陀的金刚座不能穿过。
中阴身见男女交合,对未来的母亲生起强烈的爱念,出生后即为男孩;对父亲生起需求的爱意,出生后即为女孩。生男生女,中阴身的入胎出胎,就此而形成。如果堕入地狱,中有自身先感受风寒霜雪的逼迫,见到热地狱的火焰,生起暖想爱触,以身投去,即会堕入八热地狱;若是为热浪盛火所逼害,见到寒气,欲想获得清凉,以身投入,就会堕入八寒地狱。
人死之后,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对于前世过往的事却没有一点记忆呢?如经上说:「人生真是苦,孙子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到底是什么使我们忘却过去,愚痴颠倒,甚至将过去世的祖母纳娶为妻子呢?
根据中国民间流传的《玉历宝钞》一书的记载,人在投胎之前,一旦喝了「孟婆汤」,就会忘掉过去的种种。西哲柏拉图则认为灵魂投胎前要经过酷热的沙漠,口渴难忍,饮用「莫愁河」的清凉河水,再去转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对于过去生中的点点滴滴将遗忘尽净。罗马人则相信人在投胎时所经过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对于前生往事奈何再也思忆不起来了。
佛教主张,人之所以会忘掉过去的事,是因为有「隔阴之迷」。阴指的就是「中阴身」。由于这个「中阴身」的隔离,使我们忘记前生的种种造作,不知身为何道众生?
也许有人会很遗憾的说:多可惜,如果我们有宿命通,没有隔阴之迷,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人生不是很惬意自在吗?人类果真有了神通就很快乐吗?譬如我们能够测知过去,当我们知道自己过去堕为猪马牛羊的畜生道,那时将情何以堪?当我们预知自己只剩下三年的生命,还能悠游度日、逍遥生活吗?有了他心通,看到对方美丽的笑容里面却包藏祸心、口蜜腹剑,能不痛心疾首、觳觫愤恨吗?没有神通,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处,多么洒脱自在!
因此,宇宙人生的发展,有它自然的轨则,各安其位,遵循它的变化秩序,才能得其所哉。众生由于「隔阴之迷」,换了个好身体,忘记了不好的过去,何尝不是很美好的事呢?
- 上一篇: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下一篇:佛教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 昔生未了今须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释
-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的解释
-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的解释
- 修桥铺路又斋僧,戒杀放生第一因的解释
-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
- 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的解释
- 天地销归何处去,微尘幻现奈他何的解释
-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的解释
-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解释
- 性定伏魔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的解释
- 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的解释
- 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的解释
-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的解释
- 生死河边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释
-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的解释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释
- 怀恨难入菩提道,应修宽恕及慈悲的解释
-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的解释
-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的意思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