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格言警句
人格若失,即是偷生。
净业若成,禅宗自得。
念极情忘,心空佛现。
为善益力,道念日增。
人心若转,天灾自息。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来去任业,镇定由己。
正己化人,师严道尊。
外尽人伦,内消情虑。
俱足清操,成就僧相。
人以善感,天以福应。
尽伦学儒,尽性学佛。
伦常有亏,三业多愆。
施为福本,天道好还。
道在人弘,倡必有和。
无功不立,有善皆纳。
无义之财,害甚毒蛇。
天定者胜人,人定者胜天。
亲近有德之人,远离荒唐之辈。
身为人子,义当从亲,俗为人徒,犹当从师。
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
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
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
先立于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
舍凡夫之执心,顺菩萨之宏愿。
近墨者焦,近火者化。久则俱化,势所难免。
以戒执身,不行非礼。以定摄心,不起妄念。以慧断惑,明见本性。
人为我虑,甚深且挚,我为人虑,亦深且挚也。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厌之之心愈切,则修之之心愈力;修之之心愈力,则证之之益愈大。
因果报应,乃人事与天理或顺或逆之影响也。
详审吾言,深体吾心,虽未见面,当为见心。
贪瞋痴之烦惑,乃一切众生之大怨家。
念佛法门,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
暗室虽无人见,天地鬼神咸知。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叛若天渊。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欲了大事,舍净土法,不得实益。
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着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
娑婆,生死险道也。极乐,常住家乡也。
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
一法既立,百弊潜生。不谨于始,决难令终。
因果,乃儒、佛二教入道之前导,亦儒、佛二教证道之纲宗。
修行应量力而行,不可勉强硬撑,以致身心受病,遂难亲获法益。
明镜当台,妍丑自分;洪炉验金,真伪立判。
但责己德之不诚,勿问天报之祸福。能如是者,五福自然临门,六极决定避舍。
世人每每于所作功德作矜夸气。于所作罪过作宽恕气。
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
禅宗举扬,皆归向上一著。悟者便能神会,迷人尽随语转。
担荷圣贤居家为政、在野尽忠之道;遵守佛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法。
必须躬行无玷,方可感化同人。自己妻女能信受奉行,别人自能相观而善。
欲学佛祖,先须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
读佛经,持佛名,以佛之言之德,熏己之业识心,成如来之智慧藏也。
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
从前种种犹如昨日死,从后种种犹如今日生。
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若常念佛,心自清静。
常阅戒淫、因果报应之书,远离狂荡匪鄙之友,则内志正而外诱绝。
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泥龙纵泡之水中,也不免丧身之祸。
世间之险,险之小者。若不生西方,则将来轮回之险,当有甚于此时之险百千万也。
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
三业四仪(四仪即行住坐卧),常持颜渊之四勿;五戒十善,必效曾氏之三省。
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
知因果,则作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则自私自利之心渐渐消灭也。
人各有志,拂人之意以敬人,何若已之。
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绝,瞋恚必不炽盛。昏散一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破矣。
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不必注重实际的利益。
积阴德以转天心,持佛名以益自他。
随缘度日,得过且过;预先发愁,有损无益。
因果,乃儒、佛二教入道之前导,亦儒、佛二教证道之纲宗。
莫念食肉,食了须还。还的时候,真个可怜。
修行,以对治烦恼习气为本。
省己,以不肯放纵自欺为功。
劝亲修净尽儒道,祈众往生畅佛怀。
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
涉世宜含厚,立身宜严肃。毫厘一差,天渊悬隔。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人之心度己之心。
以圣贤己立立人之心,行佛菩萨自利利他之事。
日以争吵、嫉妒、交相谤黩为事。则心地日暗,福寿日促。
因果,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轮回,显天、人、修罗、鬼、畜、地狱六道。
家庭教育,为治安之本。因果报应,为制心之法。
万德洪名常忆念,百般幻病自消除。
洪愿发时,生蒙度脱。尊经演处,罪自消亡。
大事因缘,端归实相。一乘源本,在报亲恩。
文字是附身之用,德行是为人之本。
菩萨能满人愿,人亦要能慰菩萨心。
露滴沧溟,便是汪洋大海。尘投华岳,顿成岌岌高山。
生以诚感,佛以悲应。感应道交,如相现镜。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冥显咸加,恩愈父母。
圣凡普利,德迈穹苍。
以凡情而测圣智,即醍醐而成砒霜。
心者,一身之主,万法之宗。顺之则速成菩提,逆之则永沈生死。
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停滞。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因果之事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早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
舍西归捷径,九界有情,上何以圆成佛道。
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云起慈门,悯彼迷情不易悟。
波腾云海,怜伊佛性了无殊。
慧焰重重,烁破千年之暗室。
法源混混,滋生五性之灵苗。
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尽忠行孝,俱振纲常。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了君大事唯修净,畅佛本怀在往生。
三业相应,往生有分。六根都摄,见佛无难。
儒释本同源,道并行而不悖。
内外原一体,理交显而弥彰。
效伯玉之知非,五十年愆尤,从兹尽忏。
师仲尼之立命,百千世懿范,永用遵行。
下民背觉合尘,致使天灾以见告。
大士寻声求苦,因怜葵悃之诚求。
慧日丽中天,灭尽瘟疫之霜露。
慈云覆大地,滋荣福寿之根苗。
心契真常,普为怨亲修圣道。
身偿业债,浑忘人我归莲邦。
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闭户拒来人,痛念死期将至。专心修净业,深惭道业未成。
不暴己过,终难消业,傥陈宿愆,尚堪利人。
卓立不移,当师孔圣。有非必改,宜效蘧贤。
道业未成,敢使此心散乱?死期将至,力辞一切应酬。
道人者,直心直行也。
以道相交,直道而行。
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沈恶道。
过起于不知,福消于不觉。
以言谤者其罪小,以身谤者其罪大。
人之相交,唯贵各尽其分量而已。
祛彼在家我慢邪见之凡情,振兴劣僧无惭无愧之鄙念。
寡过未能为我憾,居心无伪任人非。
知佛性常,奋克证志。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师贤心实,师圣心空。
虽有珠海金山,不如坐进此道。纵令封禅拜国,何若立往西方。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
事事利人,出尔反尔。心心省己,念兹在兹。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大觉法王,度生妙道,敬则获福,慢则致祸。
一制夫心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
如来誓愿宏深,普利有情,果能心无所住持洪名,自可灾遍消尽六道苦。
经咒威神广大,齐资含识,若肯念不分驰禀圣教,定然寿得延及两足尊。
肉食忍心招劫运,素餐善念致太平。
体乾父坤母之心,永除肉食。
存民胞物与之念,特备素餐。
缅如来悯念殊殷,常持洪名,冀历劫罪愆,由兹即灭。
观世人睚眦必报,永断肉食,以杀身怨恨,决定难消。
推吾人恶死之心,巧行救济。
体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残伤。
口腹误人,出尔反尔结怨对。
佛名济世,念兹在兹预圣流。
净土法门,普摄群机,实如来成始成终之道。
弥陀恩德,遍沽含识,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方。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命者何?即前生所作之果报也。依道义而行所得者,方谓之命,不依道义而行所得者,皆不名命。以此得之后,来生之苦,殆有不忍见闻者,如盗劫人钱财,暂似富裕,一旦官府知之,必至身首两分,何可以暂时得乐,便谓得为命?
世间赏罚,约人情为定;因果,乃心识所感召。阴间实有主掌之人,然亦不同阳间繁难。以案簿皆自现自消,并非有人登记勾消耳。其有误勾之某人者,乃藉此不宜死之人,倡明实有阴间地狱刑罚等事,以期世人生信耳。
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
悲世众生,根钝业重,唯念佛定可克期生死。如囚赴市,步步近死,凡我念佛同志,必须念念屏息诸缘。
人情如水,礼法如堤,去礼法之堤,能不人欲横流乎?人欲既横流,礼法务力去,故感大水遍发,几多人民被淹而死。
如人堕海,有船来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难免沉溺。如摩尼珠,用弹黄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
舍事说理,只得一个画饼利益。说时则有,用时则无。良以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古人闻理性当体便是,则进行弥速。今人闻此等语言,则废弛道业,但欲任己业识茫茫之天真耳。
禅宗一法,惟令人真参实悟。故所有言句,皆无义路。不可以凡夫知见,作文字义理领会。若非亲近明眼善知识,必不解祖师意旨。切不可依文解义,学口头禅。譬如山野小民,妄号帝王,罪必灭族。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烹凡炼圣之大冶洪炉。深信因果,上焉者,即可明心见性,断惑证真。下焉者,亦可改过迁善,希圣希贤。其有益于世道人心也,大矣。因果不讲,则名实绝不相应。世出世间法,唯以因果维持。因果乃标本同治之法。
四十八愿度众生,恶逆归心也来迎。非是混滥无拣择,怜彼是佛尚未成。
生今之世,行古之道。为乡邑之仪型,守濂洛之志操。深信佛法,不袭阴奉阳违之愆。愿生莲邦,卒获感应道交之妙。
若是错认定星盘,万劫泥犁常沉坠。傥无真正择法眼,决定有损而无益。
大丈夫能令文章盖天下,功业宣宇宙。而不能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以著于外而遗其内,著于有为之末,而遗其无为之本也。
常念观音菩萨圣号,亦复普劝一切同人。必当消除无始劫恶业,增长最胜善根;近得诸缘顺适,无往不吉之因;远获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之果。
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断非无因。知前因后果,则可不生怨尤。知德能感天,则必不至小有逆境,便懈修心。譬如天初热时,或忽大凉,初凉时,或复大热,此乃暂时变动,非常时总如是也。但尽我心以修,不问现境逆顺,若能常如此,必能永膺多福。
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心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故其乐无有穷尽之时期。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切莫从头再眷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直须全体总亲承。
观世音现众身以说妙法,随尘刹感,遍尘刹应。
地藏王空地狱而尽生界,行如来事,慰如来心。
遍法界寻声救苦,随类现身,首推普门大士。
举冥阳兴慈运悲,常时垂手,莫过地藏愿王。
法海汪洋,深探彻底之源,方可谓无孤佛化。
义山峭峻,直下绝高之顶,始堪云不负己灵。
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
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唯期五浊顿空,任他香无人焚,地无人扫。
傥得一真共证,自尔愿令我满,心令我安。
开发菩提,销融惑业,荡昏迷而复常寂照,摄果觉而总作因心。
闻熏般若,清净根身,了挂碍兮获本圆通,即凡情兮全彰圣智。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不可互非,亦不可专主一法。唯求其适宜,则有大利而无少弊矣。
依宏誓愿,建折摄之法门,但肯一心持名,自尔潜符实相,俾四圣六凡同证真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
以大慈悲,立厌欣之胜行,若能初土托持,何难顿入寂光,导三乘五性齐登净域,因兹千经俱阐,万论均宣。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众生沈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沈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
若夫现证三昧,固已入于圣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碍。纵现遇灾,实无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几人哉?
阐扬佛法,大非易事。唯谈理性,则中下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熏。然因果心性,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
夫流通佛法,非一朝一夕之故。须深谋远虑,随机说法。佛制故不可不遵,而因时制宜之道,亦不可不亟亟研求,以预防乎世变时迁,庶不至颠覆而不能致力,有如今日之佛法也。
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比于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
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祗承天者宜顺受。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君言仁,遇臣言忠,夫唱夫随,兄友弟恭。
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为佛怨。
刀以磨利,金以炼纯,莲因淤泥滋培,方得清静光洁。
三业四仪(四仪即行住坐卧),常持颜渊之四勿;五戒十善,必效曾氏之三省。(四勿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三省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与人方便,究竟总归自己前程。
不生信愿,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利益浅而受损深。
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稂莠则不能得嘉谷,种荆棘勿望收稻粱。
即灾秧翻为善导,转热恼直下清凉。
逆来顺受,始名乐天;修身植德,方曰尽性。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圣言原自无爽。富贵贫贱,寿夭穷通,天命未曾有偏。
境缘之来,若镜现像。智者但修镜外之容,愚人徒憎镜内之影。
逆来顺受,方为乐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惧,人命无常,速如电光,大限到来,各不相顾。
庸医未能诊脉,即效刮骨。弱羽尚难栖枝,即欲奋飞,其不自他俱殒躯命者鲜矣。
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
以萤光而较日,多见其不知量也。
鸱守腐鼠,凤凰决不能令其勿食也。
死生,众生之大事;因果,教化之大权。
佛道非深不高,非浅不大。能深能浅,始名常住。
把手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始相应。
今之稍有行持者,动言见种种境界。此境界,皆是妄心所感。若是圣境界现,虽他人不得而知,而其人当必大有心行转变之征。若仍然照旧,则非圣境,乃魔境也。
阿弥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
感应之道,如撞钟然,叩之大者则大鸣,叩之小者则小鸣。世每有小感而大应者,乃宿生修持之功德所致也。
心系观音,自蒙观音护佑。以菩萨之心,与众生之心息息相通。但以众生迷背,自形隔碍,故不蒙佑耳。咎在自己,非菩萨有所偏私也。
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祸消于未萌,福臻于不知,而关煞病苦等险难可以无虑矣。
世之素食者多强健,肉食者多疾病。以肉食浊恶,易生欲心。素食清净,欲心轻微。愚人不明理,以肉食养人,系欲自他来生后世皆变畜生耳。可不哀哉!
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佛性自显。
道在人心,如水在地,虽高原平地,了不见水,苟穴土而求之,无不得者。水喻吾心固有之明德,土喻吾心幻现之物欲。
食为民天,何敢暴殄?人若抛撒五谷,必定来生无饭吃,今生亦有即得饥饿之报者。人若蹧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既造恶因,恶果自相随而来。
居官乃行道、救世、教民,其关系甚大。今人多以官势敛财造罪,殊可叹恨。人有实德,天有奇报。彼剥削百姓脂膏,以求子孙富贵者,率皆灭门绝户,而其神识,当永堕恶道,无有出期,可哀也已。
人能自以为困,常存畏惧,与不若人之心,则便不起与人相讼之念矣。故放翁以困、畏、不若人为哲也。
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
世间人为儿女计,多多皆在家财上计,不在人品上计。须知富贵家子弟多败类,少有成器者,皆因有家业可恃。卒至可恃者不足恃,而自己之德之才,由其有可恃者,皆不成就。至可恃者不能恃,则不为庸人与寒贱,何可得乎?
病由身生,身由业生,当痛加忏悔,以消宿业。又须力戒房事,以免复增。无论何病,不戒房事,决难即愈。以房事为一切病之根本故也。
孝之一字局于事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尽孝。
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乃做人之规矩准绳。人若不在此八者上致力,便是衣冠禽兽矣。
女人之罪,在于不孝父母公婆,不敬丈夫,不以厚道待仆使,不以善道教儿女,及不时洗濯,致有冲犯。
世之有钱者,不肯愍念灾黎,徒守钱财,以供子孙之浪费,是所谓弃功德而收罪过也。其人来生,或恐遇灾,并不逢人为救耳,可不哀哉!可不哀哉!
吾人一举一动各守本分,人自不会特意诽毁。若稍带矜夸僭越气分,则不但吹毛求疵者咸起攻讦,即厚德君子亦当以此而藐视之。
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说话悉任己见,不以实事实理为准。必须极力对治之,此习不除,一举一动皆可折福而招祸。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轗轲终身,必少年夭折。若再加以险、奸、巧,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果能一心念佛,即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若能心心相应,则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极平常,极玄妙,若能信受,可谓超格大丈夫。
大丈夫生于世间,若不识大体,徒知饮食男女之嗜欲,声色货利之贪求,与诸异类,有何分别?忍令可以为尧舜,可以作佛之资,作长劫轮回于六道,备受众苦之据,可不哀哉?
专修净业。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
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以不住相之清净心念佛,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其往生西方,证无生忍,乃决定不易之理事也。
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义,大矣哉。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不知祸福之来,有近有远,迟早不定。作善作恶,如种谷然。今生虽善,前世之业重,不能即得其为善之报,而先得其前世之恶报。如人去年未种谷,今年虽勤劳耕种,于未收获之前,亦不免于无粮。此无粮,非因今年之勤劳而无也。今年之无粮,乃去年不下种所致。今年既勤耕种,则收获后及明年则有粮矣。为恶之人,尚未受祸,以有余福未尽。如人去年勤耕种,今年不耕种,而仍不至饥饿,乃去年之所余。吃完,则今年未种,将无所食矣。须知善人得恶报,使不为善,其恶报当更甚,由作善而恶报随之减轻。恶人得善报,使不为恶,其善果当更大,由作恶,善报亦随之减轻。
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凡轻忽小事的人,决定不能担任大事。何以知之?良由根本未立,何由枝节畅茂发达乎哉?
肉乃秽浊之物,食之则血浊而神昏,发速而衰早,最易肇疾病之端。蔬系清洁之品,食之则气清而智朗,长健而难老,以富有滋补之力。凡瘟疫流行,蔬食者绝少传染。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不善用心者,富贵荣华,悉是堕落之因。
人生一切事都可以为伪,惟临死及死后所现之相不能伪为。终前洁净,终后仍洁净,此实身心清净之表示。有业力者,此时不但不能洁净,尚有自食其粪者,乃表示堕落之相。
待客以素,是名大敬。以杀生敬客,殊失敬意。而世俗习惯,反以为敬,大可哀怜。
欲报亲恩,吃素念佛,是可谓孝得其所。世人每每所行之孝,皆是为亲加罪过。生则杀生以养,死则杀生以祭,及待吊者,只顾悦人之耳目口腹,不计累亲负罪于九泉,可不哀哉?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此处家庭之妙诀也。我以谦往,彼必以和来。大率家庭不和,都因不关紧要之小事校量而起。能放下人我,自可不和而和矣。
光自出家以来,发愿不住持寺庙,不剃度徒弟,不入各社会,不向人开化缘口。有人送光之钱,不是用于印书,即用于赈急,不令由他人之钱长自己之业。
世出世间,无一不是以身为本者。自不实行而教人行者。若非上智者,必腹诽背饥,反令造大口业。欲真利人,当事事尽己之分,则日用行为,皆含化人之机。久而久之,人自见信而依从之,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僧名福田,普利四生九有。斋能助道,均资三乘六和。由福田故,供之则近除饥馑之因,远获应供之果。由助道故,受之则堪修六度之行,用彰三德之身。经所云于食等者,于法亦等。财法二施,等无差别者,此之谓也。
富贵之人,每多瞋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瞋恕。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仗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
云之为物,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幻生幻灭,了无定相。而能降注甘雨,普润大地。俾有情无情,各得其所。
恶业重者,动辄得咎,善根深者,无往不吉,亦自然而然,非有所安排者,而实似有安排者。世人欲得吉庆,不知培德,如灭烛以求明,北辕而适越,徒劳苦心,有损无益。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惧,勉为良善也。
迷昧之流,闻晨钟而梦醒;贪恶之辈,见因果而心惊。
金木泥彩所造之佛,以真佛敬之,即可成佛;以金木泥彩视之,则亦金木泥彩而已。然亵金木泥彩,则无罪愆;若亵金木泥彩之佛像,则罪过弥天矣!
安居己家,即俗修真。上可感发上人,发生净信;下可率其妻子,同沾佛恩。
一念心性,不属因果,而复不离因果。欲迥超乎因果之外,非圆成佛道不可,未成佛而辄拔因果,则永失其善因善果,常造恶因,常受恶果,尽未来际,了无止期。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耳闻者之惊惧,远不如身历者之痛切也。
佛力难思,佛恩难报,当生大庆幸,生大惭愧,生大净信。
不生西方,欲不堕恶道,则一生不堕者或有之,二生不堕者便少也!
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
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良母矣。有贤妻良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
因果报应,乃儒释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家庭教育,匹夫匹妇敦本尽分,培植贤才之天职也。家庭教育,为治安之本。因果报应,为制心之法。信愿念佛,具缚凡夫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妙法也。
菩萨随俗利生,并不另起炉灶;对病发药,令彼各各就路还家而已。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得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是在各人自得是益耳。
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
不可居师位而自高,不可受钱财而自益,在家为一家演说,对众为大众详陈。则人皆仰其德而信从其言。
舍西方捷径,九界众生,上何以圆成佛道。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净土一法,实上圣下凡,速成佛道之一条捷径。诸佛诸祖,普度众生之一只慈航。
因果一法,标本统治。初机依之,可以改恶修善;通人依之,可以断惑证真。乃彻上彻下,从博地凡夫,以至圆满佛果,皆不能离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利利他,视人犹己。同归无我之域,共享大同之风。
佛毕竟是有,因汝凡情未涤,决不能见。自己亦是有,因汝五蕴未空,亦不能离色、受、想、行、识,的的指出也。
光阴短促,人命几何,一气不来,便属后世。未证道人,从悟入迷者,万有十千,从悟增悟者,亿无一、二。忍令无上法器之坯,经再之生雨,而复为尘土乎哉?
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由众生背觉合尘,遂成通而不通之象。若众生一念生信,虔持圣号,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又成不通而通之象。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
生佛本无二。其不同者,乃迷悟顺逆于体之相用耳。生迷逆于体,佛悟顺于体。迷逆悟顺之相与用,则天地悬殊也。
欲制于理,欲无由以发矣。苟不战兢乾惕。则唯见其资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
因果报应之吉凶祸福,乃道德仁义依违真伪之实验也。既知其实验,则欲为善而益加奋勉,必底于成。欲为不善而遂生恐惧,有所不敢矣。如是则提倡因果报应,乃仰承天地圣人之心,以成全世人道德仁义之性德也。若以因果报应为渺茫无稽,不但违背天地圣人之心,自己神识永堕恶趣,且使上智者不能奋志时敏,聿修厥德;下愚者无所忌惮,敢于作恶,以致天地圣人化育之权,抑而不彰。吾人即心本具之理,隐而弗现。其为祸也,可胜言哉!
因果一法,无机不被,无法不摄。深者见深,自可断惑证真;浅者见浅,亦堪消灾增福。
观世音菩萨,其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显感显应者:现生竭诚尽敬,礼念供养,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及业消障尽,福增慧朗等。冥感冥应者:过去生中曾修竭诚礼念等行,今生虽未修习,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觉祸灭福臻,业消障尽等。冥感显应者:宿生曾种善根,今生得蒙加被。显感冥应者:现生竭诚礼念,不见加被之迹,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临,业消障尽等。亦冥亦显感而显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显蒙加被,转祸为福等。亦冥亦显感而冥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获种种益也。
试思从古至今,凡残忍饕餮者,家门多绝。仁爱慈济者,子孙必昌。始作俑者,孔子断其无后;恣食肉者,如来记其必偿。
玉虽出于昆冈,必玉隐而石露。若不钻凿,则止见其石,不见其玉。以不见玉,遂欲措以烈火,则因恶顽石而尽焚美玉矣。
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也。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
因果报应之道,种种不一,未可以现生为断也。故经明三报。三报者,谓现报、生报、后报。现报,谓现生作善恶,现生受祸福,此世间凡夫所共知共见者也。生报,谓今生作善恶,来生受祸福,世间凡夫虽不知见,而大力鬼神、天仙犹能知见。后报,谓今生作善恶,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方受祸福。若三、四、五生及十、百、千生,天仙或能见之。若至五、六、七、八万劫,声闻道眼犹能见之。若至无量无边恒河沙劫,非如来五眼圆明者不能见也。
泥龙虽不能致雨,祷雨者必祭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者须供凡僧。入宝山者切勿空手,沐法泽者各报佛恩。
欲学好,必先以立志立品,知因识果始。不立志,则无所趣向。不立品,则所行卑污。不知因果,则无以闲邪念而存诚心。必至流入小人之域而不自觉也。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奉劝世人,当远罪求益,离苦得乐也。——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未完待续)
- 上一篇:不存不能往生的心
- 下一篇:睡梦中保持正念的方法
- 印光大师:心净就能往生净土
- 印光大师:念佛发光属于魔境
- 印光大师: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师:教人念佛则往生品位很高
- 印光大师:家长应该如何教导孩子?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印光大师:念佛人静坐时也必须念佛
- 印光大师:念佛不能恳切的原因是什么?
- 印光大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印光大师: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印光大师:念佛法门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号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师:生病时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印光大师:一切法门都是依仗自力
- 印光大师:文殊菩萨证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印光大师:礼拜佛菩萨时心中默念或开口称念都可以
- 印光大师:念佛人要能依照净土三经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印光大师:每天的功课都应当回向法界众生
- 印光大师: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计划,更应该有往生计划
- 印光大师:富贵使人迷惑,有权力还不变初心的能有几人?
- 印光大师:每日功课都应回向法界众生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印光大师]心净就能往生净土
- [乌龙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来的?
- [禅宗五家]万松行秀是怎样使曹洞宗宗风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
- [宗门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禅师的慈悲
- [佛与人生]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
- [佛学常识]法相宗缘何而来
- [其他汉传法师]众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备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普洱茶名的来历
- [禅宗典藏]《指月录》是怎样一部禅门经典?
- [佛经故事]世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
- [哲理故事]常释怀,做人何必太较真
- [佛与人生]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 [佛学常识]什么是六相
- [其他汉传法师]一计漂亮常知歌
- [红茶]古树红茶的功效、作用与工艺
- [禅宗五家]临济宗在元代保持着怎样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