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孽深重得恶疮 幸有耆婆劝见佛
恶王悔过 身长恶疮
阿阇世王生性恶劣,心中充满了贪、瞋、痴,喜欢杀戮,又经常口出恶言。只见眼前的利益,从不想到未来。专门跟一些恶人一起狼狈为奸,因为贪着现世的五欲乐,狠心将无辜的父王杀害。
他害死父王之后,心生懊悔,才舍掉身上的璎珞珍宝,不再娱乐消遣了。后来他身体长了奇臭无比的恶疮,令人不敢接近。他内心悔恨交加地想:「我害死了父亲,现在身体上的恶疮只是华报,果报是将来死后堕地狱,且我的死期不远了。」。
韦提希夫人怜悯儿子的病,每日细心地为儿子敷药,但伤口未见好转,反而日渐恶化,毫无治愈的迹象。阿阇世王对母亲说:「我生病不是因为身体四大不调,而是因为造了极重的罪业,恐怕所有的医生都治不好了。」。
在旁的大臣们,纷纷向他叙述六师的理论,并引荐他去求见六师,希望能解除阿阇世王心中的悔恨与身体的病痛,但阿阇世王并未因此而得安乐。
这天,耆婆来看阿世王,问说:「大王!您睡得好吗?」阿阇世王说:「耆婆啊!我现在病情严重,任所有的良医、妙药、咒术和善巧方便,恐怕都无法医治我的病了。父王是一位用正法治理国家的国王,却无辜地被我害死了,现在我的感受像陆地上的鱼、弓箭上的鹿儿,知道自己快死了;像失去国土的国王,逃亡到他国;像人听到自己得了绝症,无法治疗;像破戒的人听说破戒的罪过。我曾听智者说过:身口意业不清净的人,一定会堕到地狱。我就是这样的人,怎么还能睡得好呢?何况现在又没有无上大医王,可以为我说法,除去我身心的病苦。」。
忏悔能得救
耆婆听了王的话,说:「太好了!太好了!大王虽然造作了五逆重罪,而懂得心生忏悔,满怀惭愧。大王!诸佛世尊常说:有二种善法可以解救众生,一种是惭,一种是愧。惭是自己不造罪;愧是不叫人造罪。惭是自己内心觉得羞耻;愧是对他人感到愧疚。惭是在人前感到羞耻;愧是在天地鬼神间感到羞愧。以上这些事都是叫做惭愧。一个人如果没有惭愧心,就不能算是人了。有惭愧心,就能恭敬父母师长,也因有惭愧心,才有父母兄弟姊妹这类称呼。太好了!大王!您具有惭愧心!
大王!请您注意听,臣听佛陀说:有二种人可称之为智者,一种是不会造作种种的恶事,另一种是虽然造作了恶事,但懂得发露忏悔。愚痴的人也有二种,一种是造作种种的罪恶,一种是造罪之后,覆藏自己的过错,深怕别人知道。如果造作了恶事,但懂得发露忏悔,心生惭愧,不敢再犯过错,就像在混浊的水中,投下一颗明珠,因为明珠的威力,马上能使浊水变成清水,又像被乌云所遮的明月,只要将乌云移开,月亮就能重现清明。同样的,如果造恶能忏悔,罪就能除灭。
大王!世间有二种财富,一种是拥有很多象、马等种种畜生;一种是拥有很多金银财宝。象马虽多,却比不上一颗宝珠。众生也是这样,有的人做了很多恶事,有的人做了很多善事。同样的,造作了很多罪恶,不如生起一念善心。
臣曾听佛陀说过:修一念善心,可以破百种恶。大王!这就像一支小小的金刚杵,能破坏高大的须弥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些许毒药,可以害死无数人。同样的,小小的善念,却可以破坏已造作的重大恶业。
大王!佛陀说:覆藏自己罪过的人会有烦恼,而发露忏悔自己过错的人就能卸下烦恼。如果造了重罪能不覆藏,罪就比较轻,如果能心怀惭愧、忏悔,罪就能消灭。大王!这就好像水滴虽然微少,但滴久了一样会装满水盆。小小的善念,累积久了,便能摧破大恶。但如果造了罪还要覆藏,便会增长罪业。只有发露忏悔,罪才能消灭。所以诸佛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覆藏自己的过错。
大王!您能信因果业报就能得救,希望您不要害怕。只有当众生造作了罪恶,而有覆藏心,不知道悔过、心无惭愧、又不信因果业报,不懂得求教于有智慧的人,来开启自己的迷惑,不能亲近善友,像这样的人才是一切良医所无法医治的。
向王荐佛
大王!在迦毗罗城,有一位净饭王,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悉达多。这个人无师自通,证悟到世上的真理,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他的容貌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二种好,具正知见,以大慈悲心救度一切众生。他说的话甚深微妙、符合真理,能令众生远离烦恼。他智慧高深,通达一切,无所不知。他善知众生的根器与心性,能用各种权巧方便渡化众生。他的智慧如金刚般,能破众生的一切罪恶。如果您不能相信他的话,则得不到任何益处。
大王!佛陀世尊现在在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间,为无量无边的菩萨、比丘们演说种种的妙法。大王!如果我们前往听佛陀说法,所有的重罪,必定会消灭。
佛救度造五逆因人
大王!请您注意听,有一个婆罗门家的孩子,名字叫作不害。他杀了无量的众生,所以大家都叫他鸯崛魔。后来他也动了想杀害他母亲的念头,动了此恶念,身也跟着造作了业,身心具动就是造了五逆因。当他看见佛陀时,仍然动念想杀害佛陀,又造了一次五逆因,造了五逆因必然会堕地狱。后来佛陀为他说法,实时灭了堕地狱的因缘,并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大王!这是佛陀救度造作五逆因人的实例,所以大家称佛陀是无上医生,绝不是六师可以比得上的。
见佛现得果报
大王!有一位须毗罗王子,惹他的父王生气,他父王将他的手脚砍断,推落深井里。他的母亲,赶紧请人将他救出来,并带他去见佛陀。当他见到佛陀时,他的手脚都复原了,且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大王!这是见佛而现得果报的例子。所以大家称佛陀是无上医王,绝不是六师可以比得上的。
佛度饿鬼生天
大王!在恒河边住着五百个饿鬼,他们无量劫来都无法看见水,虽然住在恒河边,但见河中都是火。每天都因饥渴而痛苦的哀嚎着。一天,佛陀在河边的树林中坐禅。这些饿鬼们来到佛陀的面前说:「佛陀啊!我们长期受饥渴的苦迫,恐怕活不久了。」佛陀说:「恒河中那么多水,为什么你们不喝呢?」鬼立刻回答说:「佛陀看恒河是水,我们却只看到火罢了。」佛陀说:「恒河是清水,并没有火,你们因为造作恶业,心颠倒的关系,所以将水看作是火。我来为你们除去颠倒心,令你们可以看见水。」。
佛陀便为饿鬼们说悭贪的种种过失。鬼说:「我们实在太饥渴了,虽听佛陀说法,但无法入心。」佛陀说:「你们若饥渴,就先去恒河中喝水吧!」这些鬼因佛陀的神力,而能喝到恒河中的水,当他们喝水得到饱足之后,佛陀便为他们宣说种种的妙法。他们听了之后,便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因此脱离了饿鬼道,得生天上了。大王!这是佛陀能度饿鬼生天的例子。所以大家称佛陀是无上医王,绝不是六师可以比得上的。
佛心普覆一切众生
大王!舍婆提国,有五百个贼成群做坏事。波斯匿王处罚他们,将他们的眼珠挖掉,他们因眼睛看不见,无法前去见佛陀。佛陀哀悯他们,便去他们所住的地方安慰他们说:「善男子!你们应该善护你们的身口,不要再造作恶业了。」后来这些贼,都因为听闻到佛陀宣说微妙清净法音的功德,眼睛都覆原了。
他们在佛陀前恭敬礼拜,对佛陀说:「世尊!我现在知道佛陀的慈悲心是普覆一切众生的,不只是对天人说法。」这时佛陀便再次对这些人说法,他们听了之后,便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所以大家称佛陀是无上医王,绝不是六师可以比得上的。
佛陀有圣弟子
大王!舍婆提国,有一个屠夫,名字叫气嘘,他杀人无数。后来遇见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为他说法,得以破堕地狱因缘,后来得生三十三天。佛陀有目犍连这类殊胜的弟子,所以大家称佛陀是无上医王,绝不是六师可以比得上的。
皈依佛陀重罪转轻
大王!在婆罗奈城有一人叫阿逸多,因和他的母亲发生淫情,因此将他的父亲杀害。后来他的母亲又和别人发生淫情,他便将他母亲给杀了。阿逸多有一个已证阿罗汉的朋友,劝谏阿逸多,阿逸多在羞愧之下,又将这位阿罗汉给杀了。后来他想出家,去到祇洹精舍请求比丘们为他剃度。比丘们知道这人已犯下三逆罪,没人敢为他剃度。因为没人要为他剃度,阿逸多很生气。夜晚他放了一把火,将精舍给烧光了,许多比丘又因此丧生。阿逸多后来去王舍城,去到佛前请求佛陀为他剃度出家,佛陀答应他,并为他说法,令他所造的重罪能变得轻微。他听法之后,便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所以大家称佛陀是无上医王,绝不是六师可以比得上的。
佛陀具有无量的功德果
大王!听了这些,您应该知道佛陀具有无量无边的大功德果。大王!提婆达多是佛陀的堂弟,他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害已证阿罗汉果的莲花色比丘尼,作此三逆罪,后来佛陀为他说种种的妙法,令他的重罪能变得微薄,所以大家称佛陀是无上医王,绝不是六师可以比得上的。
大王!如果您能相信臣所说的话,希望您能尽快去见佛陀。如果您还不想去,希望您再好好地思惟臣所说的这些话。大王!诸佛世尊的大悲心是普覆一切众生的,不限于任何人。佛陀所弘扬的正法范围非常广大,无所不包。所有人,不论是亲人或怨敌他都平等看待,不会只度一个人成正觉,而不顾其他的人。他不止是我们人类的导师,也是一切天、龙、鬼神、地狱、畜生、饿鬼的导师,一切众生都应该把佛陀当作父母看待。
大王!假如有人在一月之中,常以衣食恭敬供养一切众生,不如一念念佛的功德十六分之一。
大王!假如有人用一百辆象车,乘载着大秦国的种种珍宝,及用女人所配戴的璎珞、珍宝百件,用来布施,不如发心要去见佛陀,向佛所走了一步路的功德。如果发心以四事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还比不上发心要去见佛陀,向佛所走了一步路的功德。如果大王恭敬供养恒河沙等无量众生,不如往娑罗双树间去见佛陀,诚心听佛陀说法。」。
疑心未除
大王回答耆婆说:「佛陀世尊是一个性情调柔的人,必定也只和性情调柔的人在一起,就像栴檀树林一样,每一棵树都是栴檀树;如来清净,围绕在他身边的必定是清净的人,好像大龙一样,牠只和龙在一起;如来寂静,身边也都是寂静的人,如来无贪、无烦恼,身边也一定都是无贪、无烦恼的人。
我是个极恶的罪人,有恶业缠裹着我的身心。我的身体臭秽不堪,属于堕地狱的人,怎么能够到佛陀住的地方,我如果去了,恐怕佛陀也不愿意见我,何况和我说话!你虽然劝我去见佛陀,但是我现在仍感到自卑、掉悔,不想去。」。
频婆娑罗王的劝请
这时忽然从虚空中传来声音说:「无上佛法即将衰退,甚深法河即将干枯,大法明灯即将熄灭,不久法山即将颓倾,法船即将沉没,法桥即将断坏,法殿即将崩塌,法幢即将倒坍,法树即将折断,善友即将离去,大恐怖的日子即将到来,众生不能听闻佛法的日子即将来到,烦恼的疾病即将流行,灰暗的日子即将来到,人们将渴求佛法,魔王将欢喜的卸下战衣钢盔,佛陀将入涅盘了。大王!佛陀如果去世之后,王的重罪便无人可以救你了,大王!你已经造作了堕阿鼻地狱的重业,这样的恶业,必定会遭受到果报。希望你能赶快去见佛陀,除了佛世尊之外,没有人可以救你,我怜悯你,特别来劝导你去见佛陀。」。
大王听到这些话,心怀恐惧,全身像芭蕉叶般的颤抖个不停,他抬头向空中问道:「你是谁?为何不现出色相,只听到声音呢?」空中又传来声音:「大王!我是你的父亲频婆娑罗王,你现在应该听从耆婆的话,千万不要听从那六个臣子的邪见。」王听到这些话,便昏倒在地,身上的恶疮反而比以前更严重、更臭,虽然敷上了药,疮仍然毒热疼痛,毫无减轻的迹象。
月爱三昧现瑞相
这时世尊在双树间,看到阿世王昏倒在地,便为王入月爱三昧。佛陀入三昧之后,放大光明,照在王的身上,王身上的恶疮马上痊愈,毒热感马上消失,王觉得身心很清凉。便问耆婆说:「我曾听说过:末日之时,天空会同时出现三个月亮。这时候,一切众生的病苦会消除。现在还未到末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光来照我的身体,令我除去身上的恶疮,身体得到安乐?」耆婆说:「王啊!这不是末日三月并照的光,也不是火日星宿、药草、宝珠、天光。」王问说:「如果不是火日星宿、药草、宝珠、天光,那是谁发出的光?」耆婆说:「这是佛陀所放出的光。」王问:「佛陀为什么要放此光明呢?」耆婆说:「这是佛陀为大王所现的瑞相。因为大王曾叹息说:这世界上没有良医可以治疗您的身心,佛陀放此光芒,先治王的身体,然后再治王的心病。」。
王问耆婆说:「佛陀也愿意护念我吗?」耆婆说:「譬如父母养了七个小孩,其中一个孩子生病时,自然会特别关心那位生病的小孩,倒不表示父母的心不肯对所有子女同等看待。大王!佛陀也是这样,并非他对众生不平等,只是特别关怀罪业较重的众生罢了!对于放逸的人,佛陀会特别慈悲护念,而不放逸的人,佛陀则能放心。哪些人是不放逸的众生呢?六住位以上的菩萨们才能算是。大王!诸佛世尊对众生是不论人们的种性、年龄、贫富、季节、职业贵贱等。他较关心的是众生有没有起善心,若有,佛陀则会慈悲护念。大王!刚才的光明就是佛陀入月爱三昧所发出的光。」。
王问:「什么是月爱三昧呢?」耆婆说:「好像月光能让所有的青莲花绽放,现出鲜明的光芒。月爱三昧也是如此,它能让天下苍生开启善心,所以叫做月爱三昧。又好像月光能使夜晚走在路上的行人欢喜。月爱三昧也是如此,它能令修习涅盘道的行者,生起欢喜心,所以称为月爱三昧。
大王,又好像月亮,从初一到十五,越来越圆,月光越来越亮。月爱三昧也是如此,它能令众生从初发心种种善的根本渐渐增长,直到得大涅盘,所以称为月爱三昧。大王,又好像月亮,从十六到三十,月光越来越弱。月爱三昧也是如此,只要经光所照之处,所有的烦恼会日渐减少,所以称为月爱三昧。大王!譬如在暑热时,众人都会很怀念月光柔和的夜晚,好像被月光照到,即能除去闷热。月爱三昧也是这样,它能扫除众生的贪欲和烦恼等热毒,所以称为月爱三昧。大王!好像月圆等于群星之王。月爱三昧也是如此,它是诸善之王,具有甘露法味,能让天下苍生喜爱不已,所以称为月爱三昧。」。
最后的劝谏
王说:「我听说佛陀不和恶人同坐谈话。好像大海中,不容死尸;像鸳鸯不会在粪池中游戏;像帝释不和鬼住;像鸠翅罗鸟不栖息在枯树上。佛陀也是如此,我有什么脸可以往见佛陀,假如见到了,就不堕地狱了吗?我想佛陀宁可调伏醉象、狮子、野狼、猛虎等,也不愿意接近像我这种重罪之人。我前思后想实在无心去见佛陀。」。
耆婆说:「大王!好像口渴的人,应该赶快去找泉水喝;饥饿的人,应去找食物来吃;心有恐怖的人,应去求救;身体有病的人,应去求医;身体燥热的人,应去找个荫凉的地方休息;身体畏冷的人,要去升火取暖。王今天也应该去见佛陀,向佛陀求救。大王!佛陀尚且为一阐提[1]人说法,何况您不是一阐提人,佛陀哪会不慈悲救济呢?」。
——此节译自《大般涅盘经》。(《大正藏》卷十二,页717上L12-页724下L6)。
出发见佛
王对耆婆说:「如果佛陀真如您所说的一样,我们明天去选个良辰吉日,然后再前往见佛陀。」耆婆说:「佛陀教导我们,不用看什么良辰吉日。大王!好像重病的人,他也不看良辰吉日,只希望能找个好的医生。大王今天是个重病之人,我们去找佛陀这位最好的医生,不应该再选择什么良辰吉日。一旦我们去到佛陀住的地方见到佛陀,王的罪障即当消灭,大王,希望现在就出发去见佛陀。」。
大王就命令一个名叫吉祥的大臣说:「我现在要去见佛陀,你们赶快准备供养佛陀的物品。」吉祥说:「太好了!大王,所需的物品,都已具足。」王便带着他的夫人乘坐象车,准备好要去见佛陀,后面跟着一万二千辆象车、庄严的大象五万头,每头象上坐着三个人,每个人都拿着幡盖、香花、伎乐等种种供养之具。在象群前面,有十八万兵将骑马带路,跟随在最后的是五十八万人民。
这时,拘尸那城的所有人民,都看见阿世王这列队伍浩浩荡荡地向佛陀住的地方走来。佛陀告诉大众说:「一切众生要成就无上正觉,最切近的因缘莫过于有一位善友。为什么呢?阿阇世王如果没有听从耆婆的话,下个月的七日,他必定会命终而堕入阿鼻地狱。所以成佛的近因,莫过于善友。」。
阿阇世王在路上听耆婆说,当初有一个毗琉璃王消灭释迦族后,企图搭船入海,结果被火烧死了。提婆达多的弟子瞿伽离比丘碰到大地裂开,而坠入无间地狱里去。须那剎多作恶多端,幸好去求救世尊,才得以消灭许多罪业。阿阇世王听后说道:「耆婆啊!我虽然听了你这些话,但我的心对见佛的利益仍无法肯定。耆婆!你过来,我要和你乘坐同一头象去见世尊,这样,即使我掉下地狱,你也会拉着我,不会令我堕入地狱。为什么呢?我曾听说得道的人不会堕入地狱。」。
佛度阿阇世王
这时,佛陀告诉大众说:「阿阇世王仍在犹豫,我应该让他下定决心了。」阿阇世来到娑罗双树间,走近佛陀,仰望佛陀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仿佛一座微妙的金山。
这时,佛陀发出八种声音,喊出:「大王!」王回顾左右,心想:「在这群人里谁是大王呢?我满身是罪,又无福德,佛陀应该不会叫我大王吧!」佛陀又叫了一声:「阿阇世大王!」国王听了非常欢喜,便说:「今天听到佛陀说话,始知佛陀是大慈大悲怜悯一切众生,而且对所有的众生都平等看待。」王对佛陀说:「世尊,我现在没有疑心了,佛陀真正是众生的无上尊师。」。
心开意解
佛陀便对王宣说种种的妙法,王的心结终于打开了。王对佛陀说:「世尊!如果我没有遇见佛陀,在无量阿僧祇劫期间,非堕到大地狱里,饱尝无量的苦楚不可。我今天得以瞻仰佛陀,愿以这样的功德,破除众生的各种烦恼和恶心。」佛陀说:「太好了!太好了!我知道你一定能破除众生的恶心。」王说:「世尊!如果我能破除众生的恶心,纵使无量劫期间沦落在阿鼻地狱,为众生受苦,也不以为苦。」。
这时,摩伽陀国无量人民,都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因人民发起无上菩提心的功德,王所有的重罪便变得轻微。王对耆婆说:「耆婆!我现在虽然还没有死,却已得天身;我舍弃短命而得到长命;舍弃无常身而得到常身,也令大家发起菩提心,得到天身、长命、常身。从现在起我就是一切诸佛的弟子。」王说完,即以种种供养具供养佛陀。
这时,世尊赞叹阿阇世王说:「太好了!如果有人能发菩提心,这个人就能庄严十方诸佛,大王!你在毗婆尸佛时,初发菩提心,一直到我出世以来,这段期间未曾堕入地狱受苦。大王!发菩提心有如此无量的功德果报。大王!从今天起,你应该常勤修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功德能消灭无量恶心。」这时,阿世王及摩伽陀国的人民都从座位起来,绕佛三圈后,欢喜作礼回宫去了。
——此节译自《大般涅盘经》。(《大正藏》卷十二,页725下L4)。
注:[1]指断绝一切善根,无法成佛者。(《佛光大辞典》,页58中)。
- 上一篇:阿阇世监禁其父 欲杀其母受臣阻
- 下一篇:爱和痛苦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