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八卷
华严经经首第二十八卷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今天接着再跟各位谈另外一个修行中的理论性问题。这也是我们修行人你自己要能够自己去钻研的一套理论。昨天我们提到你在了解佛境界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缘跟福报,你才能够听得到。
大概人类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他只有两个特色,一个会从他生命的故乡走出来,但是回不去。各种理论都这样讲,上帝创造这个世界,他又气得要死,发洪水把所有的都淹了,结果留在方舟上的又作怪,现在准备又要再来了。你看他们一直在讲上帝会再来,那准备再一次洪水。这一次不一定洪水,可能发大火也不一定,把这些不听话的、坏蛋通通给烧死,那么好蛋可能放在——大概不叫方舟、叫方船,飞到天空去,等烧完了再降落。但是没办法,这些人会继续再造恶。上帝会造这些人让他走出来,但是没有办法让这些人走回去,没有办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万物怎么回到道里面去?回不去。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演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之六十四,然后一切万物出来,怎么回到太极,回到无极去呢?没办法,这是人类的一个特色。
第二个特色那就更好玩。人类创造上帝、创造无极,无极像什么,他可能就不知道。无极里面是什么?不知道,叫混沌。假如搞到后来大家都回到混沌去,那把大脑拿掉就好了。所以说回到上帝的身边以后也伤脑筋,不知道干什么。所以大家解脱了,出三界了,到哪里去?到了天国就结束了吗?里面是什么?没有人能讲。这个是人类文明的第二大特色。可能还有,我现在先找到两个,向各位作报告,看有没有人推翻这两个。
佛教在这里有个特色,有一条路可以让你归真返璞回到原点去,回到你来的地方。这个叫做本来面目、生命的故乡,对不对,归本还原。佛教有这么一条路要你去做,这不是争的,这是真的,不是争论的,是真实的。我们在提供给各位佛法修行之道、菩提道、成佛的解脱道、清净道,通通是指这个部分,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那解脱以后的境界呢,回到上帝身边的境界呢?我们现在假设,把上帝,所谓的上帝也当作真理来解释,那回到上帝的身边,也就是你回到真理那边的时候,那又怎样?他没办法讲。没办法讲,这些名词就没意义,上帝、天国没意义。
华严呢,在这里充分地给你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在这个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里不是死寂的,不是空洞的,不是无聊的,更不是被罚站或罚坐的,而是活泼的、恒动的。这个动,还是能饶益这个世界、饶益法界、饶益众生界,所以是光明的、灿烂的。我们把这个部分跟各位交代的很清楚,可能我的语言比较笨拙,不能描述的像真实的那种状况、那么的灿烂、那么的绚丽,但是我相信,我们在经典里所看到的,这个关键点我已经跟你描述出来了。
为了不使我们浮在半空中,一种自大,所以我们有进一步的要求,就是你要回到原点来,你从基础上到底是怎么做的,这一点我们要一再的检点。我第一步是怎么上来的,第二步、第三步,乃至于方程式怎么架构的,这个部分我跟各位讲过了。所以你在普贤乘的范围里,这个头尾两点已经确定了:现在我在哪里,然后我的目标是什么样子。你确立这样一个基本观念:现在我在哪里,目标是什么?当你确定这两点以后,你的福报就一再往上升,善根也会一再的往上升。你自己感受不到,你只要每天思维几次,“嗯,我现在在哪里,这样不对,我要的是那个止于至善的那个境界。”
这个《经首》,我跟各位讲,每天读诵,慢慢地看,浏览一下,这些每一个字师父都讲过了,你在读的时候回味一下,告诉你,你的生命质量将从这个地方直接的就往那止于至善的地方前进。我不是说你这辈子就到了,这是一种熏习力,因为你没有离开目标,你一定会超越这辈子的水平跟标准。至于提升多少呢,就看你的用功,你一天只有一次,人家一天八次,那当然是你的八倍;你每次三秒钟,人家每次三分钟,你看你差多少,对不对?你每一次只是偶尔念一下,那一片空白,只有福报,你要是能够回味跟浏览的话,你善根还跟着增加。这里面牵涉到你自己进行的部分。好,这个架构也给你了,你这辈子,我绝对没欠你。
我告诉你,这里面已经告诉你够了。现在要你在架构这个心灵方程式的同时,你要留意到,就我们修行人哪,就叫做行者本色,这个本色就是你自己要架构的。譬如我讲说,回到原点开始检点自己,你就要开始检点自己。检点自己不是只有那四个字,你要用什么方法检点自己,这个才是你要做的工作。
现代的人很麻烦的就是,脑筋麻痹,师父说诵经,他就诵经,师父说念佛,他就念佛,这叫做乖儿子、乖女儿,画个圈圈就把你框在里面,跟孙悟空一样。这个是什么?你自己从社会学来讲叫乖儿子、乖女儿,从生命的立场来讲,这叫惯性,你不敢走出已知的范围,不敢走出已知的范围,你将永远丧失生命的本能。所以叫你诵经你就诵经,诵经没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这样诵对吗?”你问师父当然对,你诵了总比不诵好,但问题是你每诵都是三句经,“如是我闻”,然后就孙悟空追猪八戒打,到“信受奉行”,猪八戒投降了,不是三句吗?一句“如是我闻”,一句一片空白,然后就“信受奉行”了,这就不行了。你要想办法说“我要怎么改进这种情况”,这个只有你自己去想。你问,人家告诉你也没用,因为你的心力用不上。
修行我们都有这种情况,念佛会变惯性,不期然的。在洗碗的时候也会唱起来,唱到人家说“你唱得很好听”,啊!唱什么?没有。有啊,刚才唱什么很好听。哦,有吗?嗯。自己在唱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唱。像这一类,都只有单纯的福报,叫做有漏福报。
你要想说,我要怎么有意,有意呀,这个在《梵行品》上面讲,我们早期的修行阶段,叫做作意修行,这个很重要。而作意修行刚开始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告诉你,每个人,包括你也包括我,会进入一种昏沉的状态:打坐的人就是会睡着,听经的人也会睡着,念佛的更会睡着,念经的也会睡着,当这个时候证明你的生命能量是不足的,不足。你必须要有三年的时间去克服这个困难。你认真克服,三年一定过去,你不认真,三十年还在拖,还在拖,为什么呢?你的生命能量不足。现在你要入法界的这个因缘、这条路上,你的燃料不够,所以会有打瞌睡的情况,他一定要越过去这个阶段。
因为有这种现象,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我读书就好,把书读完,我弄通了,弄懂了就好,那对不起,跟佛法无关,顶多跟佛学有关,那属于佛教文化的范围。你这个身体跟心理的这个因素,一定要设法去改造它,我们叫生命的改造工程。你这个东西都不碰它,跟修行完全无关,这个阶段一定要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你假如有在用功,遇到这种情况,我告诉你这是正常的,你一定要战胜自己。这一关你能克服过,告诉你,百病不侵,就身体来讲、生理上的现象来讲,百病不侵;就心理上来讲,百毒不侵。生理、心理你都会成为一个勇健的人,勇敢、健壮的人。
过了这个阶段,你功课越做会越欢喜,因为生命能量起来了,起来了以后呢,你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叫做欢喜魔。欢喜魔它会来干扰你,然后你会喋喋不休的跟人家讲,哇,学佛多好,我怎么样、我怎么样,这个叫做着魔,着魔了,因为你已经着了欢喜魔。
有些人是一开始进入舒服禅状态,也会有欢喜魔的情况,他没有经过昏沉的阶段,那是法门的适应问题。打坐有欢喜魔,念佛他就有瞌睡魔,这两个阶段你全部要翻过去,有舒服禅状况,不能够起欢喜心。当然自己内在、自己的欢喜可以,你还要再精进三年,克服这种情况。这个时候你就叫身强力健,虽然不会像卜派那样子,是个大力士,但是你会人生当中,体力非常足够,事实上那不是体力,那是生命能量的充沛,它跟体力无关。你的体力可能在身上还是继续在消耗,因为体力的部分是物理现象,随着岁月一天比一天降低,甚至于会降到负的,知道吗?假如是到零以后,你没有生命能量,那就死了;你现在有很高的生命能量,那就不一定会死。所以透过这两个部分,从胜解脱道来讲,基本上你的业力已经交给了法界,所以你自己在这个地方要用功。
这一个地方要怎么克服,在你实际真正进行用功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会瞌睡,会慌心,心会不见了,眼到了,口到了,就是心跑掉了,心不到。这个时候你就要想办法克服,怎么样让你的心也到。这个心会跑掉的,你一定要克服它。假如你只有欢喜魔,体力是起来,心还没有办法稳定下来,那就欢喜魔;心有办法稳定下来,你很清楚的话,你不会起欢喜心,因为你知道一步一脚印,一锄一锄的耕过去是很辛苦的,没什么好告诉人家。所以这一番勤耕耘,是非常重要的。你有这一番辛勤的耕耘,那你就可以想象的到你的菩提胜果会挂满藤,会一直挂在你的藤蓼上面。你假如不经过这一番,永远也挂不上去。这一番辛勤是需要,但你一定要经过这两个阶段,一个昏沉、瞌睡的部分,你一定要克服它。
你来这里听经,大概不会打瞌睡,但是,你听我们一般师父的讲经,大概会睡到说还翻身,这就是你要克服的。你不要以为说“不会,我听你讲什么时候打过瞌睡”,你听我讲不会打瞌睡,听别人讲你就会打瞌睡。选这种明星的,不算。你去外面听人家讲故事你也睡不着,不要说你想睡。可是只要有老师上课,你都呼呼大睡,鼻子还会吹泡泡,这个就表示说你的体力跟你的生命能量都很低档,你一定要克服这个部分,你在菩提道上才有可能上道。知识懂多少是一回事,现在都是知识分子的时代,我告诉你,书读多少、懂多少没用,这一关一定要克服,否则你永远不算佛弟子,永远不算。
所以跟各位讲说,你一定要定位,禅、净、律、密,当然这是粗分法。你要打坐,基本上把你归类为禅,不一定是禅,我打坐我坐好,然后我一直念阿弥陀佛,这叫禅吗?这个叫做净土。这个时候你要用心的是:我念佛要如何念一心不乱?跟打坐没关系,打坐只是个媒介。
我们现在通常讲打坐是讲数息法,不用佛号,把心置于一个地方,透过呼吸看很清楚。因为数息法有很多大功能,就大功德,第一个就是,当你一口气不来的时候,你很清楚,你自己可以停止。好了,我准备再过三百个呼吸就走了,那就跟大家讲,我要走了,大家“不要走,不要走”,他自己算得很清楚,三百个一到就停止呼吸,就走了。这个是功夫吧,这只有透过数息法训练的人才知道。你现在不受数息法训练,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呼吸呼到哪里去了,真的在做训练的人,所谓精进、闭关的人,他这一点很清楚。一个早餐吃完以后,我准备好坐下来,然后一直到用午斋的时候,几个呼吸他很清楚。那用现代人来讲,手表一丢,他一下子就知道了,一个钟头几个呼吸很清楚,一天几个呼吸很清楚。现在你几个呼吸?一碗饭吃几口都不知道,一口饭咬几次也不知道,你是什么知道什么,你什么知道,你除了那money money money以外,还计较的是意见、意见、我对、你对,你还计较什么,你对自己的生死都不管,到那时候说“师父,帮我回向”。你都没有给我揍了,还帮你回向。不是,你一定要在这里下功夫,数息法是很好的方法。
有人说我吸进来叫阿弥,吐出去叫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也可以,这是念佛法门,这不是数息法,他把念佛法门并在他的呼吸上,这个有更好的一个好处,就阿弥、陀佛就这样没了,就往生了,这个也不错。你要有这种本事啊,你不要哎哟、喂呀,哇!这下子就麻烦了,是阿弥陀佛,不是哎哟喂呀,你到那时候一痛起来就哎哟喂呀,哎哟喂呀,那不行。
这都是功夫。你自己要去想象,你的功夫这样用对吗?你的功夫要怎么样能进步?这个就是方程式,这个不能叫方程式,这个叫什么,运作的技巧,解方程式的技巧。你要没有解方程式的技巧,光是方程式也没用。你列了方程式就要去进行,进行就是这个进行解方程式的技术你有没有,没有就不行了。我们在学校上课,老师教了一堆,老师在讲都会,考试卷一发下来,哇!死了,要用哪个方法?你用不上,几个题目出来,你用了几个方法全部弄颠倒,所以没有一题解得出来。所以你现在在进行生命改造工程的时候,你就要积极地去进行这两个东西。这个东西,一个是心灵方程式的架构,一个是解方程式的技巧,告诉你,经典没有办法记载。这两个东西,在禅门中叫禅不可说,在修法上叫密,秘密没办法说,说了不叫秘密,所说的都是经文,都是显的,那现在告诉你的这个就是密法中密中密,甚深密。这个灌顶了啊,通通入定了。(鼓掌)
行法上的这个部分,它是很微妙的,是秘密的,不是不可说,我们都说了,说了也没用,它必须你去做啊,必须你去做,你要怎么用功,用功是指这个。不是说我念佛念多少,诵经诵多少,那叫用功啊?那叫缴税,缴给释迦牟尼佛的税,那个都媒介。透过念佛,透过诵经,你怎么用功,那解那个方程式的技巧有没有?所以列出方程式来是工程面,你这一个用功的方式,它是技术面,就两个,这个都是真实法,工程面你要列,技术面你要进行。
工程面就环观,我的生活环境里,我要怎么尽形寿去行这个菩萨道,哪些事要做、哪些事要做,这些列出来。好,那些事要做的时候,要怎么做才会做好,不是流于形式的,流于形式没有用。我怎么把它做好,这才是办法。当然有些办法,你把它做好的办法,会变成惯性的。变成惯性的,那就是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你要注意哦,有很多东西是很好的,可以解脱的,但是你把它变成惯性,没有用。惯性的话就叫相续心,相续心为轮回本,轮回的根本。但是你做的那种方法是好的,所以是人天福报,你那个方法是不好的,那就三恶道,就这样子。所以我们还是告诉你,自己的解决方法,最好是架构在疑情上面,而疑情是一个动的,恒动的,它一直带你到达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不只是从世间转入法界而已,从法界里还能够一直到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到了那里以后再继续前进,永恒的生命,灿烂、美好的恒动,它会一直前进。这个是我们跟各位谈最重要的。
你今天是个修行人,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必须具备!没有的话不算,没有的话只能叫口头禅,在净土叫佛里佛气,在禅门叫口头禅,讲的都跟你心性无关的,只是语言文字,在那边跟人家争辩计较,不是真修行人,那跟佛门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不要以为说,他都出家了怎么样,穿起衣服来多象样,像个大师,拜佛,哇!姿势好美。美没有用,能成就才要紧。成就不在姿势上,要姿势美的话这两尊最美,对不对?它们只能叫佛像,不能叫成佛。成佛是你的心,所以你如何用心,这才重要。因此你进门来第一个,文殊菩萨就告诉我们,善用其心,有没有?善用其心就在这里。
懂得这个部分你修行就快,不会有障碍,而谁也障碍不了你,因为那是你的心灵工程,谁能障碍你呢?任何的逆境都是你的助道资粮,任何的顺境也是你的助道资粮,那还有什么好障碍的?所以我们反过来跟各位讲圆融道的时候,逆顺二境全部做归零功课。归零就是要你不要就外在的事相去解决,直接回到三宝跟前,一切成就、荣耀归三宝,一切挫折、逆境回到三宝面前来忏悔,因为通通要一百零八拜,所以不好说,我们就叫归零。
因为一般人你看,你一发生事情,一发生事情,你一定用大脑去解决它,对不对,这简单吧。解决以后当这里再发生事情,你大脑又来解决,又往外跑,当再发生事情,你又再解决,你大脑会一直往外跑。等到最后大脑不能解决的时候,你已经迷了,你回不来了,回不来了。那时候你就会发现,即使你叫他“你就回来拜忏”,你“不过……”;“那放下吧”,“但是……”;“你不要理它,放下就好了”,“可是……”;“那个不管,你现在顾自己要紧”,“还有……”,这没有用了,这个就是走得太远了。因此我们一直讲说归零功课、归零功课,一发生事情,你就回来拜忏,一发生事情,你就回来拜忏,这叫归零。发生的事情不管好的坏的,通通回到原点来,这个叫归零功课。
不是叫你把以前所修的通通丢掉重新来那个叫归零,那个不叫,那个叫依止功课,依止善知识了,那以前的通通要放下。你说通通放下可以,不过还有这个,这个我觉得很好再留着,那因果你就自己背,这里是借你住的。不是,依止的话,全部放下一切噪声。那你在这里好好修,到了六十六分以后,以前所修的通通可以起妙用,自然就来了,你都可以用了,因为那时候你会串联起来。你现在呢,不行,必须放下,这个叫依止。
归零,是你圆融道在进行的时候,发生任何社会上的事,不用大脑解决,不用大脑。大脑当然是方便顺带一下可以解决完,你还是回来做功课,这个叫归零功课,这个都是指你“会用心”。“用心”,你的“用心”的“心”是心意识、用大脑;善用其心是“会用心”,“会用心”是不用大脑。弄清楚,“用心”是用大脑,用心意识,“会用心”的话是用真心才叫“会用心”。会用大脑思维推理,谁不会?那不叫“会用心”,那叫“用心”。“会用心”就是会用生命思维,不用大脑,这个才叫“会用心”。差一个字,那个心都不一样了。这是简单的跟各位做定义。
你能够来到这个地方,整个修行的状况都清楚了。所以在我们这里,目标很清楚,脚跟也很清楚,对不对?你从这里起点,你从无极而太极,一直走到现在,不知道呼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呼到哪里去怎么讲?不管他,反正你已经被那个盐水蜂炮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现在你发现自己了,我这在法界中迷失的孤儿,迷失在哪里不要紧,对不对,我就那个点我要定下来,你不能再晃动了。这个点定下来,然后我先瞄准我的目标,对不对?生命的故乡那里,那你开始往那边调过去,开始调过去。每个人因缘不同,因为你现在所在地每个人都不一样,对不对?现在我们很简单讲,有的夫妻很好的,有的是气不过他才跑来的,对不对,这两个完全不同,你有可能那条路怎么走吗?根本不一样,不一样。有的是富贵学道的,有的是三失道人进来的,那怎么会一样?那不一样,不要紧,你现在迷失的地方确定,确定以后,开始朝那个目标,而这个目标是我们这里最清楚了,最清楚了。光是这种熏习,你的善根、福德、因缘都快速地在成长,下辈子一定比这辈子好得太多了,更何况你现在还积极地在摸索。
我就跟各位讲,在这个过程里不怕这辈子完全没成就,就算摸索完全错误也无所谓,重点在摸索,你摸索的越多,你就进步越多,因为生命的成长你大脑是不知道的。怕的是我们根本不认识,不认识你就不知珍惜,不知珍惜你就感受不到。这个东西很好,你有没有感觉很好?你要感觉不到,它哪好?你现在在你的生活里是不是很好?你感受不到。有父母的,嫌那两个真啰嗦,对不对?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二老就有二佛。你说“哪二佛,就纠缠不清,二佛”,那你就惨了,因为你不能珍惜,你不知珍惜。有的是从小就没父母,没父母呢,他也要珍惜。从社会道德来讲有父母是福报,没父母应该很忧伤,那倒未必,你没父母你正好好独立。没父母你就“哎呀,我就歹命,出生就没父母”,你何必如此呢,对不对?你看到人家有父母在那边哀怨,你就知道多庆幸自己没父母,那你正好独立自强。有父母的人他应该珍惜他有父母,你没父母也应该珍惜你没父母,这世界一切都值得珍惜。你不能珍惜的时候,那个福报你就得不到,它没现前,你知道吗?你现前有哪些好东西你必须懂得珍惜。你假如一直要用比较,用你自己的个性在那边耍赖的话,那不是修行人,那你要找寻什么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根本不可能,因为你自己那我执,那也是一种我执,耍你自己的个性跟脾气,那个我执一直在起作用,它永远是障道,永远是障道。再好的东西,再好的法门到你眼前来没用,没用,因为你不知珍惜。你只有自己的什么,情绪、执着、好恶,那还有什么好讲,所以我们一定懂得珍惜。
你既然肯定目前,又知道目标,这当中就是珍惜。就你生命的本质来讲,你懂得珍惜你就会尊重,尊重一切的存在。当你既能珍惜现有周遭的一切因缘,又能尊重你周遭的一切状态,你的善根只要到某个程度,它就翻过去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早就到达净识的阶段。工程面已经到净识,你技术面一用功,那就叫进步神速,生命改造的工程很快就会波澜壮阔的展开,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行法中,这个就是所谓的资粮道。
你要具足很多资粮道,有些时候你还用不上。资粮道你搞得太多会变噪声。你现在把这种东西这样架构起来,这样讲了半个钟头了,这些东西你很可以整理了。从我讲的里面你去整理哪几套理论,它很够你用,在整个修行中对你有绝对的帮助。你不要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不好。你把它整理成一套作为你自己的一个行的标准,然后呢,常常告诉人家,常常告诉人家,在你们师兄弟之间互相的,我讲给你听,我是这样子,你讲给我听,你怎样,彼此你会发现你们会有一点不一样,有没有?在这不一样的状态中,自己去模拟,你就会看出来,他走的是什么路,你走的是什么路。虽然同样是菩提道,你是梅花1,他是梅花3,你知道吗,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虽然都可以同样到达目的地,为什么他要走北二高,你要走中山高,对不对?因为他家在重庆北路,一上去就是中山高,你家在永和这里,所以一上去就是梅花3,对不对?这必然的。你为什么一定要跑到那边去跟他上同一个交流道?没有必要。
为什么?你必须彻底地、仔细地把这一段好好弄清楚,弄清楚。你都是知识分子,你可以写下来。写,你要这一个理论写下来以后你再讲给人家听,你就会慢慢变成你的,因为会用你的方法,会用你的方法。你要没修行就别讲了,因为你没方法,你哪有你的方法。你要是开始功课照着这样去做,随着你的进行,你自己怎么调整,你自己怎么改造,那个部分它很自然你就会从论道当中、华藏工程当中你会表达出去,而那个时候,它就成为你的生命因素。这个生命因素将带领你入法界。即使是到极乐世界,你也一定有个宝座坐,不一定有宝盖,但绝对不会在七宝池中,你已经早就上了七宝池,不但在岸上,而且还有宝座。你要是能够像这种情况,能够有个十几年来进行的话,要到极乐世界,不止极乐世界,任何一个佛国度去都有宝座、都有宝盖。
你懂得这个法门的殊胜,所以这两个一定要有,架构方程式跟解方程式的方法,解方程式的方法。这只有你自己知道,谁知道?别人不知道。因为方程式只有在你的心里,不在别人的心里;解的方法、要领也在你的心里,不在别人的心里。有了这两把钥匙,那就像大鹏金翅鸟,一飞冲天九霄云外,你早就出三界了,只要冲一次就出三界了。
OK,这个是我们在修学上的这些基本要件你都能够具足,这个境界很快你就感受得到,而且在行法中,我们经常可以体验到,体验到的像什么,你知道吗?小时候叫做什么,有没有,打陀螺,有没有,死鬼不是都要放中间吗,你这活鬼就打下去,对不对?不敢打的叫他喝汤,吃汤有没有,从旁边戳一下,转转转出来,赶快捡起来,免得自己等一下被人家捶碎了,有没有?在修行的过程里,我们就会经常喝汤的,因为你还没有进入法界之前,那个法喜会流露出来,你会分享得到这样的境界,但是呢,你不是大落落的一块一块的这样吃,你是先喝点汤一样,浅尝法味,法滋味就是这样来的。所以你只要现在按照这正确的方法下去,那种法喜会有,但是它不是舒服禅的那种喜悦,那是不一样的。舒服禅就像什么,像喝可乐一样,大口大口喝,喝了以后全身不是劲,好像很舒服,舒服禅就是这个样子。但是这个东西呢,它不是,它有一点滋味你知道,就是这样,这个我知道,讲不出来,那你会一直进去。舒服禅是一个很舒服的状况,就像喝可口可乐,喝完以后你会想,这个东西不能多喝,那就是有觉性的人,没觉性的,好喔好喔,好,喝到骨质酥松,到最后叫做垃圾食品。舒服禅就是垃圾食品。
但是这种法味是你在这样的架构之下,很严谨地一步一步走过去,它不苦涩,它就是有那种法味,一点一滴地会出现,从各种不同的层面来,你就会发现什么叫生命的全方位。它一定在生命中产生的,它不是外在的声光色影的那种特异功能的刺激,不一样。这个是我们跟各位讲生命海中它的特质。
好,我们来看经文,这些跟各位谈的都是资粮道,而且是马上要实践的资粮道,不是空洞的、知识的资粮道,不一样。
我记得初一,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这是举例,不是跟你炫耀,下了课以后老师叫我当小老师,告诉大家怎么读书,那我就跟他讲了一些读书之前要具备的东西。这一段,那时候几乎每天跟同学上课,我大概是全台湾第一个小老师,现在算起来四十几年前。不是讲说要上什么课,我就告诉他,同学们应该具备什么条件、什么条件你才好读书。那个时候有一种状况,我在告诉大家说要具备什么条件什么条件的时候,后来学佛以后我再想这件事情,我当时告诉同学们要具备什么什么条件当中,我好像讲太多,知道吗?现在你们看《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要的资粮道上面的东西,跟我那个时候讲的差不多,讲到你要背都背不起来,太多了。资粮道不是这样讲。虽然我后来想一想,那是初一,对不对,听我讲的那一群都倒霉了,他具备了很多不必要的知识。
各位要留意,现在你要的这些资粮道是一个具体可行、直接要做的事,这些绝对需要,没必要的你可以放下,可以放下。那个在其它的地方可能有用,但是至少在我们现在生命改造的过程里,你要的是那个方法而不是知识,这是很重要的。
好,我们看经文:
“一切诸佛所在国土皆随愿往”,前面我们跟各位谈到那生命能量的磅礴,一切如来功德大海的法界能量咸入其身。你有这么大的能量,当然你要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所有佛刹里,那就没问题了,没问题了。
我们这里有很多活动,二月份要去印度,很多人就想去了,要去Acharya他家,我们要跟他谈永久的合作关系,也就是两个宗派怎么合作,然后要跟Acharya的师父对话。我们很希望大家去,现在就有人“我想去”。那是二月,然后四月云南泼水节,我们要去瑞丽,就是中国跟缅甸的边界那里参加一个泼水节,那里有个道场邀请我们去,“喔,那更好”。从昆明开车经过大理,然后到腾冲,从腾冲到瑞丽,回来的时候从瑞丽到腾冲,要买翡翠,那是翡翠第一城,你自己把钞票带好。从腾冲回来到大理,不到大理我们到鸡足山,到鸡足山朝圣以后,从鸡足山回来到昆明,再从昆明回来,“嗯,这个也好,要去”。明年七月份要上五台山跟老和尚拜寿,“嗯!这个更要去”。更要去,钞票不能去,钞票不够,那你的法界能量不足,不是法界能量不足,台币能量不足。所以法界能量要够,你法界到处可以去,你台币能量不足,这世界你就很多地方不能去。可能只能一年去一个地方,这一年所存下来的钱就塞一个地方,明年又存下来,又塞一个地方,说师父你别搞那么多好不好,我快受不了了。所以这二十几年来我都没有邀各位去哪里,因为恐怕各位台币能量不足。
现在事情多了,因为这次我们去曼谷,发觉不行,我们不能这样,我们各个活动要给大家知道。所以明年不止这样,还要去墨尔本的南方,最靠近南极的地方,那里世界佛教青年会在那边要开个大会,我们也要公开,给大家来参加。大家参加当中,我们还要征求一个功德主当团长带领我们大家,僧众代表要去,费用多,因为我们每次出去都是顾及费用的问题,因为我们台币能量不足,所以都省吃俭用,所以不敢跟大家讲。
现在我想不行,这个机会,我们去的格局都那么高,那么好的机缘,不给大家去也不行。我们想后年要去菩提迦耶,就一个点,去做一种深度的旅游,而且真正的佛教文化的交流,可以跟当地的僧团有一个非常深入的互动。我想这个,因为常常要出去嘛,你不要一次去八大圣地都走过,那你再去就没意思了,而且那只是旅游。我们是以一个朝圣者去朝拜一个圣地这样来进行。所以这个是跟各位讲是一种能量的问题,最肤浅的是台币能量;最深邃的那就法界能量。那我们当然要成就的是法界能量,台币能量那就是你这个此生的一个因缘。那你从台币能量要转变成法界能量要怎么转,就是关键。
现在你到了终点以后,法界能量具足,所以十方诸佛,你每天早上都可以先去供佛,十方所有佛都先供一遍再回来,而且大概在所谓一餐之间,所谓一餐之间是因为你跑来跑去,其实你吃个早餐能够有多久,对不对?很快地可以完成每天早上的能量储备。到十方诸佛去,去干嘛?去供养一切诸佛,供养,培养善根,自性善根。培养的意思就是又把那个法界能量又赚回来了,每跑一圈法界能量都赚一遍。那不像那个谁说,每个月赚六亿,赚六亿美金算什么,你整个法界能量全部通通收回来,那六亿美金它会坑死,会梗死,太多了。但是法界能量不嫌多,而且你一直在用,它会再生,所以这一个才是生命的价值,这是生命的价值,你知道吗?要看清楚啊。所以我们学华严,你要懂得我们到底在学什么,好玩的、精彩的那还很多。我们休息一下再讲。
- 上一篇: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七卷
- 下一篇: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九卷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华严经》“华”是大乘的因地,“严”是果地的功德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是什么意思?
- “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七个字有什么含义?
- 十种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读《华严经》十种自在
- 入无生智,到无依处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说《华严经》是别教一乘?
-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的意思
- 只在诵《华严经》的时候口臭,还要继续诵吗?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
- 《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含义是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 《华严经》是属于开智慧吗?
- 人要精进学习,切莫放纵欲望
- 发起殊胜的菩提心,让世界变得更清净
- 机缘到来时,因果报应是逃不掉的
- 《华严经》是阿难尊者记录的吗?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