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 >

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50讲

  《四十华严》第50讲(2008年2月28日)A

  今天我们请掀开经文七十五页,最后一行。我们先念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或現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諸天宮殿退墮無常門。或現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眾生隨業受生門。或現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夢中境界令心覺悟門。或現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圓滿諸行門。

  我们先大概看一下这个地方。

  这里是从前面“大悲门”那边开始展现出来。这个经文有点类似《普门品》的三十三应身。这都是以慈悲显现,菩萨应众生之机,那么示现跟众生同类,同类就是同事。那么用种种方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

  那么,以同事这个前提而来的。所以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佛法教化众生,不会以非人的方法教化众生,绝对是以人的方法来教化众生。

  那么人有种种不同,菩萨不会坚持一个法门,菩萨会随类化生。那么我们听到这种誓言的时候就会觉得“随类,那他就会变化跟我一样”。菩萨是跟你一样,他不怎么变化,因为只要是你的生命性德,这生命因素的显现,而不是外在的一个人变来变去,那不是这个样子。

  因为你的意识形态跟想法会导向那个方向,这样子就会使你对人生观点不正确,而且容易造成迷信,盲目。以为有一个人千变万化,他会变这个,会变那个。那你在想的当然他都变好了,变佛,变菩萨,可是事实上他可能变狐狸精,变牛魔王,你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常常跟各位讲少用大脑,你不要去想,去猜,去推测。这个我们一般的想法叫做想当然尔,一相情愿,你自己想的。不要这样想。

  佛法在讲的这个部分,你的观念一定要弄很清楚。这个叫精准。那概念绝不要模糊,因为你用词不精准,概念就很模糊,一模糊以后,那就“大约、差不多、马马糊糊、可以啦”。那其实你的整个观念就糊掉了。

  这观念一糊掉以后,你就会走入岔路,走到岔路去。在岔路里面的话,你就醒不过来了。等到一发生状况,你已经是受害者。所以这个部分弄清楚。

  那么昨天啦,我们跟各位讲了两个。现在是第三个开始。量很大,那我们不讲,那就是讲佛菩萨他的性德,他经常一再的出现。这里面都牵扯到,在最大的空间里,那么出现最微小的,他也都很庄严,都能够照顾得到。这一点各位一定要留意。我们常常会小细节不要紧。小细节不是不要紧,从修行的立场上任何小细节都马虎不得。

  好,我们看看这个经文。

  他现“诸天宫殿退堕无常门”,讲的是诸天宫殿,其实是诸大天王。这个天王他福报很大,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了,在天上的天人是只有享受,可是当他享受他的福报结束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因为大家没在天上活过。

  不是没有,你已经忘了。你前辈子是从天上来的,所以这辈子会来听华严。尽管坐在这里睡觉,你也一定是前辈子从天上来的,要不然你不会来听的,你放心。听了会睡觉啊,下辈子就往下走了。听着从来都没睡觉,下辈子还是回天上去,你放心。光在这里听那么一堂课,福报都很大。

  这个,天人福报要结束的时候,他也有几个相,叫做五衰相现。五种衰相,就是要死了。他们不叫死啊,衰相一现前,就很麻烦。那五个,我记不清楚了。有没有人记得?第一个就是头上的花枯萎了,头花枯萎;第二个会出汗,天人不出汗,出汗以后就有体味,我们的体臭,有这种情况。还有什么,我忘了。大概就是老了,皱纹出来了。有类似这种情况有五种,这个叫五衰相现。这个时候他就证明他要死了。

  那么,这个释提恒因在佛陀的这个时代,他也曾经五衰相现。他一看“要死了怎么办?只是佛陀还要讲经我要听呢。”他跟我们不一样。

  我们现在人是很麻烦,该死的死不了,死不了用种种仪器药物要把他弄成啊。有个人本来是瘦瘦的,瘦到已经不足四十公斤,一个大男生,瘦到不足四十公斤。好,现在不给他死把他弄活了。弄活了,我那天看到他的相片最少八十公斤,那个药一定弄错了。所以他突然间,本来是很瘦,比我瘦得多的,我还六十,我标准的。有一年多没看到,突然间胖起来都不认识了,都肥起来了,很圆的。本来瘦得像孙悟空,现在肥得像猪八戒。该死其实就死了,就好了。

  我们修行人就是这样,“缘尽了,那我就走吧”,死得甘心一点。就走而已嘛,你不要把它看成死。缘不尽,你也死不了,你放心。从二十楼上掉下来,到第十楼弹一下,掉到五楼又弹一下,结果要掉下去的时候又碰到一个倒霉的推车子来卖东西,结果又把他压垮了。结果跳下来没死,走在下面的人被压死了。活了以后脚断手断还要赔人家。(众笑)有啊,我就发生过那种情况。你不要以为你要死那么容易。他想准了,二十楼跳下来就好了。结果十楼碰到什么东西,到五楼又碰到一个东西,要下楼了,那倒霉的推东西出来卖的那个把他压扁了,结果把人家压死了。所以你要知道,修行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没有死亡的权利。

  那么天人也有这种情况。这个释提恒因这样就去找释迦牟尼佛说要怎么样。释迦牟尼佛教他长寿法门,他很高兴啦,开始要念佛,又修行,又供养。所以回家就没死了,花又开起来了,本来枯萎了,又开起来了。这个也是无常。

  死亡对我们来讲,是最大的一个无常。对一个不认识佛法的人,那他是会恐惧的,心会退转的。他也会示现给对方看,这是一个。

  再下一个说,是“众生随业受生门”。随着你的业出生到哪里去,这个随业受生,有很多人是用所谓发愿的方法,“我愿生哪里,我愿生哪里”。不是你发愿就能去的,你要知道,是随着你的业去的。

  现在有人提倡这种门,这种叫往生门,“我坚持念佛就可以往生。”这个坚持念佛他是整体性的,不是我自己语言坚持念佛就好,他是整体性的。你有没有实践往生的那些资粮?那么你要拥有这些资粮,事实上你就是在树立这些业,要往生的业要有,往生净土的业。或者往生,有人要到兜率天上去,兜率天的业,你不要把业都听成不好的。

  业就是资粮嘛,你要去哪里的资粮。你要是种了地狱的业,地狱的资粮,想要求生天上,那叫门都没!对不对?你要种了往东方的业,要到西方去,那门都没!那你要种了往西方去的业,那你想会退落,那不可能。所以说业是你的资粮,看你修什么资粮。

  在家里天天跟那一个吵架。那你说你福报有多大?那都别讲了,你最大的福报就是吵架,对不对?所以,你要修什么,这个资粮要具足,是随着你的资粮而去。

  所以我们在讲习中常跟各位讲说,你自己要训练自己,成就的生命成长的那个资粮。我讲的这样的一个理论给你,那你回去就把他整理一下。这一段整理出一篇文章,大概一两千个字。长一点,昨天讲的人间净土的可能长一点,因为讲了半个多钟头,你大概四五千个字,你整理好很完整的一个。甚至你可以补充,因为这没有版权,没有著作权。你出去讲,讲给人家听,一直讲给人家听,讲得很完整,它变成你的生命因素。那个生命因素是你往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他在你临命终时一刹那际,就带着你往生去了。往生哪个地方,由你那一个资粮带你去的。你不要一听到往生就一定极乐世界,那不一定。看看你的性德是什么带你到哪里。你不要以为法界中只有一个极乐世界,眼光稍微放大一点,不要在毛孔里看法界,法界是很宽广的。看你的资粮是什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要不然你就随业受生啊,随着一般所讲的业而不是功德

  所以《十大愿王》最后讲说,你要常诵《十大愿王》,然后依着《十大愿王》去行。行多少不要紧,一定要行。假如没有行就没有功德。读诵只有读诵的资量而已,你一定要去行。称赞如来怎么称赞?你要带着疑情去称赞。你不会称赞大概只会称赞佛像。对不对?称赞诸佛菩萨,但是你人与人之间不会称赞。那你能不能试着看看,“我每个人都称赞一下。”称赞不能像录音机那样,现在都用电子数位的那样称赞不行。

  你一定自己要想“唉,这个人看他长得那么高,称赞他,前辈子一定做了很多善事才会长那么高。”对不对?这个人那么小,那么瘦小,他一定前辈子非常的精致,洗个碗都洗得很干净,洗完了再洗,一定是很精致,他才会那么精美嘛,对不对?你看看一个一百八九十公分的人,他也是这样一条命,那他只有一百五十公分而已啊,那他一定哪里活得很好,虽然不知道,尽量去赞美。赞美人家就是称赞如来。

  那你要去做。原来看人都讨厌,现在逐渐去改变自己,看人会看到优点,会去赞美人家。你做多少,你就有多少功德。那个功德就是你的业,他会带你走的。

  那你从实际现实生活中不去实践,光是自己想一个理想的,那你那个理想无法兑现,他会很痛苦的。我们看到当今世界很多这种大德,他就是用他的理想来创造他的个人的净土、个人想象的净土要出现,他一定有痛苦,因为他不现实啊。他是空中楼阁的理想。这样子,他一辈子都痛。那么这个也是他的业,将会带他到痛苦的地方去。

  而我们期望各位,是你一定要实践。佛法讲的这《十大愿王》已经涵盖你在世间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不涵盖的,要懂得去运用他。

  好,这个叫做随业受生,你造什么业就受生哪里。你不要以为说这些都是六凡的。四圣也一样,你要是种了声闻乘的业因,那当然成就的就阿罗汉果,你要是造了缘觉乘的业因,当然你就证得辟支佛嘛。对不对?

  那个,摩诃迦叶非常生气。他有一天跟佛陀吵架,那两个大老爷吵架。吵起来说:“你不要来成佛我都证辟支佛,你一成佛我变阿罗汉。”气不过他,没碰到你我还辟支佛,一碰到你我就降一级。要看你种的业因。你要种了菩萨因,当然你的果就是菩萨果,你种了佛的因,你的果就是佛的果。这个,你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一样的。

  念下一个讲,他是“梦中境界令心觉悟门”。这个梦中境界很多人也有梦,那你要会觉悟,不觉悟的梦最好是丢掉。

  我师父是专门做梦的,所以叫梦参嘛。他之所以出家是做了一个梦,梦到他掉到海里,这个老太太划船把他救起来。救到岸上问老太太说:“那是哪里,我要去哪里。”

  “你看看那里,那里是你的家。”

  他一醒来,问问隔壁的。当时他还当兵啊,他是黄埔四期的。就问他说:“有没有一个这样的地方?”

  他说:“有啊,就是上方山。”

  所以他就上方山了,那个兜率天,就在那里出家了。

  出家以后又做了一个梦,要他去受戒。受戒的时候又做一个梦,要他去读书,就让他孤山涌泉寺。就这样啊,他是做梦啊。

  连我要出家,我跟他要求求度啊,他也不答应,还好那个晚上睡觉,下午睡午觉又做了一个梦,叫他说要收我做徒弟。(众笑)我还是搭了梦的便车。所以他是叫“我继续做梦吧。”叫继梦是这样来的。(众笑)

  可是我的DNA跟他不一样,我自从学佛以后我就不做梦。每次他问我:“你梦到什么吗?”我说:“没有。”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他梦到跟我有关的才问我,我都跟他说我没做梦,把他气得要死。因为每个人修法不同,性德不同。他就很会做梦啊,我就不会做梦。问我为什么,你问我,我问谁啊?我也不知道,就是不会做梦,总不能叫我睡觉的时候去编个梦来做吧。

  但是梦中的境界多少都会有的。有些时候我想一想,我是不是做梦啊,好像好久以前的梦,所以我也不敢说那是梦,那只是一种境界。那境界他对你有没有启示?没有启示的梦,你统统丢掉,他不能令心觉悟,那胡思乱想嘛。他假如对你有启示,那你自己会觉悟。而自己不能觉悟,那梦你不要留意。

  那有些人是会有的。有的人做梦做一半还会改变剧情。老虎在追他,他一急“我在做梦,不要急,那个老虎脚痛,脚痛!”结果老虎摔一跤,他醒过来了。那个不能觉悟的。要能够觉悟你!那每个人的经验不一样,要懂得。

  这个梦境啊,当然我们讲的是指做梦,晚上睡觉的时候做梦。南柯一梦是很美的,但是最主要的是,你在生活中有些已经过去的好久以前的事,你这辈子,比如现在想到,在学校的时候,跟同学吵架,或者跟老师吵架。我们有没有人跟老师吵架,大家都乖儿子啊,不会跟老师吵架。那个吵架当时你不觉得怎么样,不过现在想起来,啊那个是怎么样的一件事,你开始有所启示了,那个也是梦。这个就是梦。

  你会不会回想过去?想一想,啊,以前做什么事,往事如烟嘛。它也是梦。你要会想起来。以前有没有偷吃糖果?女孩子把妈妈的口红拿来自己涂一涂,妈妈一看“口红怎么?”“没有。”“没有,怎么你嘴红红的?”“没有。”没有,因为涂在脸上自己看不到。为什么?这些都是以前小时候的经验。

  那么你现在自己想这些秘密只有你知道,都是梦。就像梦境的情况,只有你知道,你想要跟人家分享也无法分享。这个对你都会有所启示的。

  你这一生当中,一言一行都是梦,人生如梦,本来就是做大梦一场。只是这个梦中你醒不醒。有的到了死,都还没醒啊,还在继续梦下去。那你在这个时候能够反省过来,那就叫梦醒了。在梦中能觉悟叫梦醒。

  再下一个是,“一切菩萨圆满诸行门”。菩萨所行,都是饶益众生的,那都是他的愿。

  那么这些愿,我们初发心菩萨,您放心,您应该有很多愿。这些愿啊,一个可能做的完,那么多可能做不玩。而且那么多的愿,可能会冲突,那你不用担心,你就去做。反正你也做不完。任何一个愿你都做不完。

  但愿一定要大,绝对不要小。你不要怕。因为你会有很多愿,表示你这个人的人生是很精彩的,表示你将来的净土啊,是很精彩的。假如你只是一个孤单单的,一个很萧瑟的勉强可以做的,这种逼迫型的愿不叫菩提愿,不叫菩萨愿。

  菩萨的愿是大,壮观,而且会很多。因为你要做本来就很多,有很多愿,有带你去实践中完成的话,表示你过去是个修行人。你之所以那种愿啊会很萧瑟,很局促,那表示你是在痛苦中啊,硬挤出来的,心不甘情不愿的,那才会愿很小。对不对?那否则你一定会心地开朗,为众生服务,想到这个也该做,那个也该做。

  我相信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有很多人感受到我们国家这里要建设,那里要建设,一样。那就表示你是什么,你有才华,因缘没到。那你这个愿发下去啊,你生生世世都朝这个地方走,你下辈子再来的基础就很高啦。下辈子你想要当个什么部长,什么都别争,人家自然就会给你,为什么?因为你愿已经发啦。前辈子都发了,因已经种了。

  你这辈子硬在那边,“哎呦,这个不行,哎呦,那个不行。哎呦,那个哪有可能。”下辈子你连要当个教师,连当个家里的家长啊,人家都要跟你争。你不要以为当家长还那么困难,我告诉你,对你来讲就很困难。因为你从来发不起来嘛。因为做一点事情,就你很多理由会障碍你。这个没有办法行菩萨道的。

  所以菩萨道,一切菩萨圆满诸行门啦要圆满,他有很多行要去做,你就去做。你不用担心发愿。“唉!发愿发了以后,没做怎么办?”没做抓来打屁股啊?不会啦,你发心啦。你只要去做,你就有护法。护法会帮你走上菩提道。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这个叫做果因律。你果先定啦,你要发什么愿定了,那么往后呢,你就朝这个地方走,这个方向走。因,你所要的因自然就会聚过来。当然,你会有一段所谓磨合期或叫阵痛期。因为因定了,你常常会在那边犹豫。因为你没有办法马上实践嘛。

  就像各位一样,想出家。“怎么不想,想啊!”“我一定会出家。这辈子有机会,我就会出家。”等肚脐以上的地方通通钻到棺材里头去了,你还说“我会出家。”为什么?因为你下不了决定。这不行的。果一定要先立。

  当时我:“我要出家,”决定要出家,“就是现在孩子太小,不行。十年后,孩子稍微懂事,我就出家。不管任何原因。我今天发愿,从今天算起,十年后的今天。”这样定了。

  然后跟菩萨讲:“我十年后要出家。那你跟我找好,我不在商场上混啦。商场上太忙啦。那当公务员。你给我找个公务员。”后来,要结束的时候,就跟????“要当公务员,不考试。没时间参加考试啊。再参加考试,我就不要用功了。”就时候就像剪刀一样,两难法,跟菩萨讲。“因为我必须有一份工作,不然不能吃饭啊。你就给我一份工作,简单轻松。收入稳定,工作少的。因为我要用功。其他看你啦。”讲完以后都不好意思看他。

  可是你真的要用功啊,我就一整天地用功。足不出户。那时候几乎就是闭关一样。

  几个月,大概不到半年吧,就打了一个电话来:“陈先生?”

  我说“是。”

  “你要上班啊?”

  我说:“是”

  “那你过来”

  我说:“是。你哪里啊?”

  “我经济部啊,你不是要来上班吗?”

  我说:“是啊!好吧,走吧。”就这样去了。就那一天去报到的时候,才考试。考完就进去了。结果说有六十个人去考,录取三个人,我录取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录取。(众鼓掌)

  你那个果先定啦,因就会随着过来。人家说怎么看报纸怎么找啊。不找,就是发完愿那天晚上睡觉,有一个感觉,有个人跟我讲说,“你要毛遂自荐。”醒了以后,“什么叫毛遂自荐?噢,对。”我就跟他讲,部长怎么知道我要找工作。我就写啦一个自传,就经济部部长收,就这样而已。就把毕业证书,成绩单通通复上去,说我要找工作,就这样子啊。

  你尽你能力去做,你可能会疏忽,就有人会提示你。那一定是护法。对不对?菩萨永远微笑,你放心啦。护法会替他处理,他会替你去找。就这样子。

  所以,人生你记得。人生不讲因果律。人生要讲的是果因律,尤其修行人,更重视果因律。我们这叫普贤乘,“果觉因心相符”。果觉因心会相符的。所以你现在因地你要发果觉的心,让他去相符合,那你就成功啦。

  那很多人常讲,那最基础的是什么?最基础没什么,诵《华严经》、拜《华严经》,听《华严经》,就这样子。

  现在各位要听闻华严法门,很简单啊,找一个我在讲,对不对?我以前要想听闻《华严经》,连找一部《华严经》都找不到啊!你以为现在是…(众鼓掌)当时找不到啊!

  我开始要讲《华严经》的时候,没有《华严经》啊,才发起倡印《华严经》啊。倡印《华严经》,那时候要十七万。十七万没钱啦,怎么办?也是跟菩萨讲:“菩萨啊,现在要十七万,那就看你啦,我没钱啊。我只能够说要印《华严经》,但是没有十七万就不能印啊。那你想办法吧。我还是做我的功课。”就只有这样子啊。

  就在那个时候有个师姐来,她说“你们要做什么?”

  “我们要印经啊。”

  “印经?”

  大家一听她这么讲 就不敢再讲话。

  她突然问:“要多少钱?”

  “要十七万。”

  “十七万,好。不要紧,我给你十万。”

  你都不知道,当时啊,全部都乐翻啦。一下子有十万来。那时候十万有多少都不知道。信心就来了。怎么有那个人?而那个人除了拿十万以外,再没看过她。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没见过她。当时我还没出家。她从哪里跑出一个,来捐十万的?

  后来啊,有很多感人的。有个学生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搭车来到这里,要三十二块的车资,他捐了五十块。

  “我剩下五十块可以吗?”

  我说:“可以。”

  我说:“你住哪里啊?”

  他说:“我在正大那里。”

  我说:“正大?来这里很远。”

  他说:“是啊,我还要留三十二块回去。”

  车资要三十二块。来往就六十四块。捐五十块。你看感动不感动?

  也有那种人来:“你印华严经啊?”

  我说:“是啊。”

  “来,我要一百部。”

  我说:“一百部,你怎么拿回去。”

  “我先带五十部。”然后一毛钱也没拿。

  知道吗?这个叫因缘。你随缘就好,你也不必叫。因为有人出十万块嘛,就有人要一百部。对不对?那你要的够用就好,你留那么多干嘛?所以这个叫因缘。你懂得随缘。佛法讲这讲得非常好。

  你就去做,你的所有菩萨愿、菩萨道、菩萨行他自然就会圆满,而他需要相当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你不要这辈子想要去圆满诸行门。你这辈子最重要是发起诸行门,不是圆满诸行门。

  我们通常都在这两个字弄颠倒了。你只是发起要去做而已。你就以为你到终点站,你要下车啦。不是,现在我们才要上车。你不要忘啦啊。现在发起是要上车行菩萨道,不是要到终点站要下车。因为你这两个点没有弄好。所以你在修行中,就一直不能做决定。

  我们买个票上车,你放心,当你买的票金额越大,你越放心地睡吧。对不对?你在车上的时间一定呆的越长。当你买的车票是越便宜的,大概下一站就到了。是不是只有一站而已?那才短程嘛。那你既然发大愿,那就得好好奋斗,而且这里面的精彩,你才体验得到。

  这是一切菩萨诸行门,都能圆满的一种状况。

  这里讲,这个文殊菩萨讲佛光照耀以后,我们这些菩萨们发心以后啊,他所进行的菩萨行。然后呢,以大悲门在饶益众生的时候他有这些情况,一直在示现。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圓滿大願門。”这个大愿门跟诸行门是同一个,他把他分开来就一个分成两个了,愿行是同一个。所以我们在读经的时候,常常会看到,有这些经文,就是他可能在凑那个数,或者在重新排列。他的语言文字上面的法义问题。那就这两方面来看。

  再下一个是“震动世界门”。震动世界门就表示他有大行,大的,这个行要确立。不一定完成。成佛的时候会震动。当然那个大愿啊,这个大行,要成就的时候也会震动。不过,绝大部分都在他确定的时候震动。

  跟各位讲,修行本身,会有一些奇异的现象,我们统称为瑞相。而那些情况,那些所谓神通啊,本身你自己会具备。而你要知道,这是绝对肯定的。

  有一次,我在讲道,《道德经》的时候,讲老子。我就跟大家讲,你们要有一个观察,叫妙观察智。我说要看今天的天气,告诉你二十四小时之内一定会地震。那个晚上讲没感觉,第二天晚上讲,就在讲的时候,就地震。那是巧合吗?你可以说是巧合。

  这个,为什么呢,因为你看那一种世间的状态,你可以感受到。你修行人很敏感的,但是当我们一次两次发现,怎么会有这种情况?我怎么身体会那么敏感,明天会地震,现在就知道。那时候你就知道,你这个神通,要不要留着?一般人很习惯拿出来用,“你看,我说地震他就地震”。那你就会一直去用啦,用了以后你的修行就会退。

  台湾有一个这种预测的笑话。台北有一个新公园,新公园有一片墙。那墙前面有三个算命的。这算命的人算一算突然间,有一个人不算啦。

  人家问他:“为什么不算?”

  他说:“今天墙会倒下来。”他就走啦。

  那人家就问另外一个:“他说墙会倒下来,你为什么不走?”

  “那下午才倒,早上不倒,我还要算。”

  等一下,另外一个人走了,那个人还不走。

  “不是下午墙要倒吗?你为什么不走?”

  他说:“你别紧张,它是往后倒,不是往前倒。”

  所以你讲神通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得,一山比一山高。你懂那么一点点你以为了不起。那这没比较的话,那有神通的就遭殃了。对不对?因为你不知道另外一个比你高明啊。尤其是到结论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样。对不对?所以不用紧张。神通绝不可靠。

  目犍连就是最典型的,神通不敌业力。他有很多神通的示现。结果证明有业力的人你要救他也没办法。这不是用神通,你要懂得这个部分。

  这个震动其实是你发愿,你不要讲成就,你现在发愿,立愿而行的时候,你就会震动。而且那个愿啦,对全世界本来就会有影响,而不是只影响你自己。

  “我发愿将来一定要成佛”,这种愿不会震动的。你要发愿利益众生啊,改造这个世界,那这个才会震动的。

  好,再下一个。“一切如来悉舍内外檀波罗蜜门。”

  这个如来是指自性,一切如来,一切自性。你要真发愿,你要能舍,布施内外。

  我们下午去看那敦煌展览,里面有“舍身饲虎”这个本生故事啊。那个老虎饿得没东西吃,饿得没奶了。那小老虎想要吃奶,没奶吃啊。那个太子啊,一看这样很可怜,为来救这个母子啊,他就从悬崖上跳下去。这个叫舍身。

  你不要看穷人就自己跳哈,“佛陀都这样成佛,我一看啊,他很穷没饭吃,我就跳下来给他吃。”那个时代跟这个时代不一样。这只是告诉我们说,在那种环境中,你可以这么施,这样布施。但是,你在这种环境里,你不能这样布施。

  古代人常常有没有头陀啊,头陀就是把手指头一只两只,他不是拿菜刀砍的,他不是,他是把他绑起来,绑死了以后,然后用烧的,这个叫燃指,燃身供佛。到那个时候这么一弹就可以了。我听我师父讲的,我没看过。

  现在你是不能试的,现在这种伤害保险不理赔,你放心啊。你不要自己来搞一个这个,那是不行的。古代可以这样做,因为他的生活环境条件可以。现代人不能做这个,不能。

  所以,有经文里头所讲的,只是告诉你可以布施。现在假如说布施头,不是叫你把头砍下来。就是你的发明创作是你的嘛,那著作权你能布施出去吗?这个就是布施头啦。你不要真把头砍下来。

  布施脚,脚怎么布施啊?你把脚给人家红烧蹄膀啊?不是,你代劳,替他跑嘛。这个叫布施脚。我们交通队的交通组的,我开车送人接运,有没有?这个叫布施脚嘛。

  所以还是有很多可以做,不是不行。问题是那件事情你能做,而你又不甘愿做,这个时候你就无法布施啦。

  有时候我唱歌给人家听,那就布施喉咙嘛。对不对?可以啊。我做很好吃的菜给大家吃,布施舌头嘛,对不对?所以你不要真的把舌头割给人家。这个时代是不准的。那以前的时代,他的环境可以。所以看到这种经文绝对不要弄错。

  这个是指檀波罗蜜,就是布施的部分。

  下一个是,这个:“一切如來修諸功德正行圓滿屍波羅蜜門。”这下面几个是讲六波罗蜜了。

  再来是“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斷截肢體心無動亂羼提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勤修種種智慧神通毘梨耶波羅蜜門。”这个是精进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修諸靜慮等持等至神通解脫禪波羅蜜門。”这个修禅定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智光照世般若波羅蜜門。”

  到这里是讲六波罗蜜,六度。这个六度本身,六度本身有没有次第啊,这个一门一门都可修啊。六度也好十度也好,最主要是修前面三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是圆满这三度的基本要件,那么精进以后他会产生禅定。禅定以后就会有智慧。智慧再进一步就开始演变,那就方便。有智慧,不方便是不对的,智慧就会方便。所以他是一种扩大。也是后得智的部分。所以方便以后就有愿力,那是八地啦。再来就是力、智,方便、愿、力、智。这四个是后得智。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所以假如只有讲六度的时候般若波罗蜜就包括根本智跟后得智。讲十个波罗蜜的时候是后四个是后得智。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我们从这个地方做一个分别。

  那么有人就讲说“这个当中是没有次第的,每一个都很重要”。是每一个都很重要,那就有些人专修禅定。那禅定你也要次第,禅定你也要布施啊,你不要把禅定当做所有的佛法。你说“我只要禅定,成功就成功啦。”没有。假如只有修禅定不会成功,你可能会通外道禅。

  所以在修禅修的过程里,我们分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做修行。修行就包括所有佛教的工程面。这是第一个阶段。还没正式修行,大概基本的为人处世这些,要先弄好。包括你要选择一个道场、一个上师、一个法门。这个都在修行摸索的阶段里。

  然后这个阶段完成以后,还有正式要禅修。那就比较偏向技术面的部分。

  一个是修行,一个是禅修。

  禅修是从技术面上来讲的。那你会经过舒服禅。这个时候,在修行的时候就鉴别外道啦。我们不修外道,要修佛门里头的。那么到了禅修的时候,你首先要通过舒服禅,再通过八触十功德到置心一处。一直到置心一处,放轻松。这放轻松还包括非意识的那种紧张都要解除掉,然后对息出息入要很清楚。这三个条件叫做参禅金三角。你没有这三个条件具足,你没有办法参禅。

  那么第二个就是工程面叫禅观,一般讲的禅观。禅观我们分为初级禅观。初级禅观就是要去感受内心心灵的部分,心里的部分,乃至心灵的部分,你是怎么运作的。这个要去感受得出来。这个感受不出来,你不能参禅。修密法也没用。因为你禅观的能力没有的话,你想要修密法,叫做起观想,那个观想都叫妄想,胡思乱想。

  禅观是有一定的步骤,初级禅观是一定的步骤。然后你要推动你的心灵活力。心灵的活力不能推动,无法禅观。心灵的那个动力啊,活动,你假如不能掌握啊,你对修行无缘。大概你只会修特异功能,或者神通感应的那些东西,那都不是佛法。佛法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禅观的这个部分。

  那个禅观你现代人也很难定义,古人这个地方没有定义。但古人的那灵性很高,所以他在修行的时候,心灵活动能够掌握得到。现代的人是很僵化,整个生命里头只有数字,跟色声香味的享受。因此那灵性不能推动,你没有办法接触到禅观。你无法进行禅观,你就无法观照。无法观照,那你更照不住。人家照五蕴皆空,你哪会照?你根本不会照。你只会想啊,一直用想的。当你用想的时候,基本上你的生命是机械化,僵化。那个生命的灵性、那柔和度你没有。

  所以在基础禅观的时候,第一个就要训练这个东西。而这个东西是很麻烦的,因为都无形无状,用嘴巴讲的又不能算。所以就从行为中看出来。看你的行为是真的还是假的。

  因为很多人会伪装。尤其现代人很会伪装,因为资讯信息太发达了,不知道从哪里弄过来的。曾经有个师兄,他跑来找我。他讲的跟我讲的完全一样。

  我说:“你真的?”

  他说:“是啊。我已经置心一处”

  接着他生命观境也现前,结果是在电视上把所有的节目啊他都很仔细看了,我用的语言他通通记起来了,因为他很受用。拿回来就跟我讲这些。你看看,你怎么知道他到底是有没有置心一处,还是生命观境真的现前了?

  当用语言一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警惕到,他会不会copy?完全copy的!绝大部分。所以跟各位讲说,你最好不要用我的语言来讲,你是影印的?你要是要我给你印证这样叫成就的话,那你会很惨。因为我要印证你不用这一套语言,这一套语言是教你用的,印证的时候不用这一套。所以你会发现,那怎么会变这样?变这样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不可能套入你的陷阱里。

  这是第一个。禅观啊,是那个心灵活动的推动,所以你必须要能够体验到,心灵活动到底是怎么活动的。假如你没有办法体会,心灵到底是怎么活动的话,那你没办法,你没有办法进行佛法的真正的修行跟训练。

  那么第二阶,就是中级禅观啦,我们讲,华严本身跟你讲中级参禅,实际就是参禅啦,参禅到证阿罗汉这个地方。

  那你要证阿罗汉,不是你想的,在我们禅观训练里,那他有一定的标准步骤。从初信位、二信、三信一直到九信位,你是怎么样子走上来的,这条路明明白白。你放心。你证初果、二果,是怎么证的,他有一定的标准来。那就是中级禅观的训练。

  当你破我执,破法执,这叫双破我法二执的阿罗汉,是九信位。再经过一分保任功夫,才进入初住位,这个时候叫法身大士。法身大士的禅观啊,就是高级的禅观,那我们叫做法界观。法界观有法界观的训练。

  那你要直接从法界观来修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基础禅观的训练,没有中级禅观的训练,你怎么样修法界观?你根本观不起来。因为法界观的修行,是十法界同时现前在运作,那你没有办法。所以基础一定要有。

  禅修训练有一定的禅修办法。这个是中级我们叫禅修,高级我们就叫参禅。

  参禅里头,我们要开始参禅,我们要到达一个标准,叫做修行开始线。在修行开始线这里有,工程面要达到修行开始线,技术面要到达修行开始线,这前面我们跟各位讲过了,两个都到达以后,你才能参禅。

  那现在大家都在参禅,你都在参话头,你功夫能用得上吗?这个是问题啊,不是你不能参。是你功夫用不上。为什么用不上?因为你没有基础。技术不行,工程面也不行,讲佛法都不进入状况,你怎么参禅?那个词你会用,但那一套工程你是用不上的。所以要参禅,我们这个部分有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的标准在。

  那么在这里呢,他的禅观是中级禅观。所以很多人很想直接就要破无明,直接就要证阿罗汉。告诉你不可能的!所以你一定要先经过,经过修行,经过禅修,才能参禅。

  这是我把他划分三个阶段。那你在外面接受别人的训练,他没有这样划分。那你就依据他的指导来。但是我要告诉你,三个阶段是一定有的,一定需要的。所以你基础的部分如何弄好。

  这个从六度来讲啊,你不一定按照一定是谁的方法。但是,你依止哪一个道场,哪一个善知识,他就一定会有他的指导。所以我们在修行基础面上,是告诉你要找到你的道场,你的法门,你的善知识,他就会指导你。这个叫做缘念道场,缘念法门,缘念善知识。这三缘念。一个初阶修行者,你及格不及格从这里看。你假如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啊,大概都很难进行。

  在下面我们看。下面要讲之前,我想把这个部分做结论好了。

  那个修行划分阶段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古代没这样划分,尤其禅修。一超直入,每个人都要一超直入。可是你没本事是无法一超直入的。所以学佛就造成很多狂慧、狂禅。现在呢,没有办法如此,他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而这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我们现在还在摸索而已。

  有很多,在西方啊,南传佛教跟藏传佛教,散播出去以后啊,西方人很多人在修禅。这个禅修里头,我们发现一个很严重的困难。就他们在讲的那种入定的那种状况,跟我们在讲的根本完全无关,那都在舒服坑里。他没有触功德,他怎么入禅定?对不对?初禅定,二禅定是怎么样,他搞不清楚。然后初果、二果怎么样,他也搞不清楚。结果讲初禅、二禅,讲到最后变成初果、二果。这个就是在基本定义上,在语言上面有很大的差异。

  那么南传出去讲的跟藏传出去讲的又不一样。藏传本身不讲证阿罗汉,所以他对禅修的基础没有。那么南传的,他又强调你在禅修的过程中有初禅、二禅、三禅,那么四禅跟那四果混在一起,对一个外国人来讲一二三四都差不多。所以这个就接那一个啦。

  有一个外国人说,他做梦梦到这个,佛伸手给他看这个,他不知道答案。然后问来问去,问到有一个法师跟他讲,这个叫五蕴。哇,他乐死啦。五蕴,他就五蕴皆空。他开悟啦。但是你梦到这个,那个法师跟你讲说“这个是五蕴”有什么关系啊?接着他就变阿罗汉了?!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面证明说,大家对佛法是什么?根本不了解。

  那你直接从禅修来,跑到这个地方去,那就弄错了。

  当然对于这些人想要学佛,我们很乐意支持他。可是这些语言的关系,没弄清楚,你是没办法进行的。同样这个问题不止发生在外国人身上,在座各位也犯同样的毛病。

  大家都以为修行那么容易。不是,是你急着要成就。修行其实并不容易。虽然我们讲说要开悟不难。但是你基础不具备,开悟就是很难。这个语言有点像“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就是万万不能的。”开悟是不难,没错。可具备开悟的条件是很难。你先把那具备开悟的条件先具备,那开悟就不难了。

  好,我们休息一下,再继续跟各位讲。

  《四十华严》第50讲(2008年2月28日)B

  好,我们再看经文七十六页,倒数第二行。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勤求佛法一一名句一一文義。皆舍國城妻子財物,無數身命門。”

  好,我们,这个其实每一句啊,在佛教的典籍里都有公案。这个《华严经》我们叫做根本*轮,其他的经典叫做眷属经,眷属*轮。那个,从这么一句,你可以找出很多公案。就佛本生、佛的本世有很多,那个很多。那很多同修们,你可以做这个研究,这是简单的功课。

  像这句啊,佛陀当年为了半句偈,他就不知道哪里听到说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问下半句没人会讲,他就开始求证这一法门名句。有没有?“佛法一一名句”。他就半句,还有下半句呢?他找了很久,后来他发个愿“有谁能够告诉我下半句,我愿意布施我的手或脚,都可以。”

  那就有个鬼来骗他,说:“我有。我不能给你,我给你,你要不给我手臂怎么办?那手臂先给我。”

  他就手臂怎么弄下来。你不要去弄,你不要听我讲了然后去弄一只手臂弄来,“师父这个手臂给你。”那他就弄下来了,结果鬼拿来啃着就跑掉了。

  他当然很伤心啊,他还是继续:“有没有人给?”

  另外一个鬼说:“我有,可是你真的给吗?”

  他说:“你要什么,我就给。”

  他说“我要一个胳臂一只蹄膀。”

  胳臂弄下来,蹄膀弄一只,脚出去了。他也抱着就走啦。

  他当然剩下一只脚就很伤心啦。伤心就昏倒了,流血过多吧。就昏倒的时候,就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他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他一听到就很高兴:“那下半句呢?”因为他本来昏倒了,听到就醒过来了, “下半句呢?”

  他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生灭灭已,寂灭最乐。”他很高兴接起来了。

  那这个就是那很有名的无常因缘四句偈啊,“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们现在听起来也不惊天也不动地。

  他一听很高兴啊,很高兴啊,那断的三条就接起来了,又恢复又活过来了。他就很感恩地说:“你是谁啊,为什么要告诉我?”

  他说:“我是东方去此三十二亿恒河沙外,有佛,我是这个佛。因为你这个求法跟我相应,所以我就把正法传给你。”

  这是他为佛法,“勤求佛法一一名句”,他能够舍“无数生命门”。这是个例子。

  像这个例子,非常多。那我在讲华严的时候,这个例子我不会一再地去跟各位做求证。那你假如发心讲《华严经》,你可以收集这些资料。《大藏经》里常常读。《佛本生经》、《本世经》啦,那里面有很多这些例子,你可以一个一个带进去讲 。那我相信会很精彩,会很轰动。

  那我这个是讲理论太深了,这个行法太多了。每个人的法缘不同,你大可以从这个地方发心,饶益,尤其是初阶学者,他很有帮助的。

  这里面,我举这个例子是告诉各位说,华严为根本*轮的原因在这里。虽然他只有一句话,其实他是一部经。他讲一部经,他讲那个过程,佛陀在布施在舍这个生命。他还有舍国城,舍妻子,舍财物。

  舍妻子现在不能舍。你不要跟人家结婚了又把人家舍了。我们就发现一个土包子,同修啊。他说“经里不是讲嘛?”他是这样的,这不是公案,是事实。我不是说你,说到你也是纯属巧合。

  有一天,我们现在都住大楼嘛。台北有一座大楼下面有人在卖衣服。那个,卖衣服的那个太太,她也是个太太,大概是单亲家庭啊。她衣服不好卖,因为很多人卖,她卖的生意很不好。

  有一天,我们这位土包子同修走到那里一看:“你怎么了?”

  她说:“我没吃饭。”

  他说:“我请你吃饭。”

  请吃饭就没事啦。回家他就跟太太讲,他太太人也很不错。她说:“为什么,请她吃饭呢?人家卖东西跟你什么关系嘛。”

  “唉呀!慈悲嘛,人家没饭吃嘛。我都可以陪你吃饭,为什么不能陪她吃饭?”

  他老婆气得要死啊,什么陪我吃饭,陪她吃饭。

  因为你请她吃饭,她当然很感谢你,所以就越来越熟啦。后来听说她要养三个孩子,那没钱啊。他说:“好,我一个月给你三万。”

  然后回家他又跟老婆讲。他不是坏人,是好人啊。“我一个月给她三万。”

  他老婆说:“什么意思?”

  他说:“我给你三万,我也给她三万啊。这是平等心呀。”他老婆是气得要死啊。

  有一天,她就带着他来,说:“师父,你说这样怎么样?”

  我说:“这样怎么样,清官难断家务事啊。我怎么给你断?怎么样。”我就跟他讲说:“人有亲疏远近,这个不是平等不平等的问题。你要照顾老婆,别人的老婆你不要啰嗦。”

  他说:“平等平等啊。”

  我说:“你这个土包子菩萨,我实在也没办法。”

  帮助人家是没错,但是,你不能这样帮助啊。当然这个人思无邪,肯定思无邪,他才跟老婆讲嘛。要是有邪的话,他不会跟太太讲。他为什么跟太太讲?这是不是他不能这样做,而是在你的环境里不行,在这样的时代里也不行。这个迟早一定会出事。所以我们要懂得,你要行善啊,要有智慧,这个土包子没智慧。

  我说:“你一个月收入多少?”

  他说他也不会算。

  我问他太太说:“他到底是一个月赚多少?”

  “反正他很有钱,有时候给我三万,有时候给我三十万。”

  我说““那你这个老公,你好好待他。”因为太太再不管他,她觉得先生很好不错,他赚钱就给钱嘛。他先生也不会其他游戏,其他的这种所谓世间的这些,他并不会。他也不会去乱花钱。标准一个好人。

  那么行善总说没错吧?行这个善就是错的。而他的道理很奇怪,都是佛经的道理,要慈悲啊,要平等啊。对不对?“那我给太太这个女人都给这样,我给她这个女人也一样嘛。”在他很单纯的脑袋瓜里是平等平等的,可是这个不是这样平等法。

  你要严格喝斥他啊,是喝斥的人不对;但你不讲他,不讲的人也不对。所以当这种境界现前的时候,就考验你菩萨的智慧啦。对不对?

  这种状况产生你怎么办?但是我们佛门中都是乖儿子、乖女儿学佛。所以很多这些土包子菩萨。这个实在是没办法。

  但是我告诉你,你不要真的硬着从佛经里有的文句就真的这样去做。太太也布施,你神经啊!有些太太来讲说“这个太太其实可以,先生可以布施吗?”你还这样问啊?这个不是啦。不是这个样子。现在的环境不允许这样做。

  好,再下一句:“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于諸如來親近供養。諮求請問一切法要心無疲厭門。”

  这个,也一样。这个看起来好像不会有副作用,而我们也是有很多土包子菩萨。在这个上面,你清净供养、承事、咨求、请问一切法要,这个都没错。但是你绝对不要变成偶像崇拜。这个我们一再跟各位讲,不要造神运动,不要造神。不要把你所亲近信仰的…这里讲的清净供养,你接受他的教法,他还是人,你记得,他还是人,你不要把他神格化,绝对不要神格化!假如你把你所亲近的上师给予神格化的话,你基本上求不到佛法。因为你要的是非人的法,不是从人到成佛的法。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恭敬、供养,这是绝对的。我跟各位谈说,你不要造神,但并不是叫你不要恭敬。你要记得这一点啊!恭敬而不造神,对这个法师的恭敬并不表示你一定要把他塑造成神格化,你要留意这一点,叫你不要把他给神格化或偶像崇拜,并没有叫你把他给诋毁诽谤。要留意到这里。

  现在有很多,很多叫做“小德”亲近大德。在大德的身边他常常看到,他还是一样,他有人的习气。而且也会生病,有很多讨厌的这种状况。那你就把他当作普通人。这种情况是最多的。

  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些大德手下,为什么很少看到依止他的人、亲近他的人、侍奉他的人有成就的?为什么?在心理上他产生问题。因为他不能够真正地恭敬、承事、供养。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啊!

  而一般所谓亲近的,大概都保持相当距离。你跟哪个大德亲近?你注意看看,他亲近是有些时候会去咨询法要,这样而已。他不会天天跟他在一起。而天天跟他在一起的,通通会出事。通通啊,不讲百分之百,大概百分之九十八的都会出事。

  所以各位有机会,亲近大德,要承事、供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绝对的恭敬心,而不可迷。你现在跟谁跟哪个大德都一样,不要造成偶像崇拜。这个是对你是绝对没好处的。你偶像崇拜只求到一些,修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福报,那些福报你在其中也是烦恼一堆。这个是这个部分。

  第二个,你依止大德以后,然后一直把他当做凡夫一样地处理啊,那就是你跟你爸爸在一起,你看他也是凡夫。那你连那个孝心都没有,那只是应付一下,那个修不到功德,而且你只是消你的福报。你有机会,就像我们跟父母在一起一样,你不是供养他就好,给他吃住就好,你那个孝心一定要有。那个,你就要感觉孝心是什么?如何去实践如何去体验他,如何去兑现那个孝。那你就在修行了!

  现在人没有办法去感受那个东西。什么叫孝?“我就一个月给他多少钱,他够花,不够花再拿嘛。”那你就机械式啊,就好像你养条狗,就给他吃嘛,生病了多花一点嘛。就变成这样子。那,这个是你的福报,因为你承事供养你的父母是应该的。

  现在你承事供养你的师父,也是这也是应该的。可是当你的心,那个孝心不见的时候,你只是福报,虚度而已。就在那个地方要表示你那个孝心,就刚才讲的,在禅修的时候,参禅的时候,禅修就要开始培养,一个禅观,心灵的那个动一定要有,你要培养得出来。

  可你无法培养你那个心灵的动,心灵的存在都不能展现,也不能掌握的时候,你怎么禅观啊?生命的灵性在起作用,怎么起作用你无法掌握啊!修行的他的微妙处就在掌握那个无形的心灵灵性的那个成长啊!

  我们跟各位讲,心灵年龄你要怎么成长?你要掌握得到啊!不是任其自然。那你就不要修啦。任其自然还怎么修?对不对?你要修就要掌握到,训练到成熟了,他成为你的生命因素的时候,你就随他去了。可你现在掌握不到的时候,不行。你一定这个禅观要训练。

  孝,孝是什么?孝心是怎么表达。你要去实践,要走上去。这个地方是谈这个啊!

  这个因为这是佛经,佛经里头一个孝字你都没看到,其实他是儒家的孝。这个就讲那个孝。孝是对父母的,亲近、承事、供养是对你的师父对三宝来的。当你对三宝对师父,对你的依止上师,你能够这样尽其孝心,那就对啦。

  而孝是什么?你一定要去实践。要走上去,孝道。孝是个道,要走上去嘛。你去体验他,去感受他。这个福报你就全部修到了。而且要心无疲厌。

  但是有一点我还是要跟各位提一下,人老就是要死。你弄一个死的环境,让他安详而逝,这是最重要的。现代人啊,喜欢用各种医疗去抢救,那个抢救回来我告诉各位,那常常会变成痴呆。那就很麻烦。不是麻烦,因为他的示现会不好。古代没有这些状况,他到该死的时候就死了。现在他的命已经终了,你把他的一个躯骸给留着,那对世间是很不好的示现。你要留意到!

  我不是叫你说,叫他等死啦。一个修行人他的基本就是随缘,缘尽了我就往生了。缘未尽,他自然就会好起来,你不要管他。你只要尽心尽力服侍他。这样就好了。那个,你那个孝心能展现,能够走上孝道,就可以了,并不是要延长他的生命。

  你去留意看看,当一个人该死而不能死啊,留在社会上,社会的负担是相当大的。我的意思不是鼓励安乐死啊,你不要再打一针让他死啊。我没有这个意思。但是随那个缘啊,尤其在修行人的立场来讲,他应该要能够掌握这一点。

  苦到极点到谷底去啦,在回过来他就没事了。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能随缘。而往往在那苦到极点的时候,现在很多医药可以打一针就不痛,可以什么电击又活起来了。本来死掉了,你要电击把他抢救回来,那不是很痛苦吗?不但是痛苦,剩下来的岁月啊,其实是更痛苦。

  所以西方人的所谓人道,一定要抢救。那个抢救是不人道的,刚好是不人道的。

  我讲到哪里去了。(众笑,鼓掌)

  简单讲就是一个孝啊,孝心、孝道。你要做好,这个是佛门的孝心孝道。有人在解释这个东西要怎么样,你就世间的尽孝就对啦。但是他是系心在法上面,而且要无疲厌。

  我告诉各位,这些大德啊,不管他几岁出家。像我师父是厉害就厉害在十六岁就出家,现在就九十六岁,你看出家多少年?跟着在他身边的人也常常会唠叨啊,说他不过是个老人而已。告诉你,老人有两项,一项叫四法界的老人,一项是事事无碍法界的老人。那么像这些人不管他是十六岁或者是六十六岁出家,那就差很多,对不对?差五十年啦。告诉能活到九十几啊,都是事事无碍法界的。当你没有那种智慧啊,你看不到事事无碍,你只看到事相。因为事事无碍他只有事而已啊,没有理喔,你就看不出来了。那你看不出来,乱讲一通,那就造大口业。各位要留意到!

  孝心,你要留意,向我们这种年纪,父母高堂还在世上啊,就是你要尽这个孝心的时候,要行这个孝道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而且这是无上的福报!对师父来讲,你还是无上的功德!

  而这个很难去掌握。因为尤其你在亲近、承事的时候,摆在眼前活生生的生活中的事。你弄给他吃,然后他修养好的话他不吃,修养不好的话就骂人“这个叫我怎么吃。”搞了半天啊,原来他没牙齿。你煮的很好吃,是你好吃,他不好吃啊。然后他就要你回锅再去煮起来啊,哎呀跟潲水差不多,可他说很好吃啊。那你又不忍心。那他修养好,那就没事啦。修养不好,弄得要死,还给他骂得要命。这个就摆在眼前的事。就是让你修这一法。而这个法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过。不在这辈子修,就是在下辈子修。只是有的人前辈子已经修过啦。

  这是修行人要碰到的。一定会回到你现实生活中来。不要一直想他都在云端的。不是,他都在人间的。所以,这个借这个机会跟各位提一下。

  再下面,“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隨諸眾生根欲成熟。往詣其所開發示導令其悟入智海光明門。”

  这个都讲,前面都讲自己啊,现在开始要对众生。众生的情况他根欲种种不同。那我跟各位谈这个问题。

  现在很多大德,大德他有两种现象。

  一种是分类,类别不同。有的盖庙,有的讲经,有的禅修,有的修密。有没有?这个叫类别不同。你要互相尊重。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层次不同,像净空法师,他就是专门度化最基层的那些人。像我们台湾的慧律法师也是专门讲佛教笑话、故事,专门接引初机。那是他那种人。也有一些人专门在佛学院讲佛教理论、佛教知识,各种汇总整理等等,著作等身的这些人,那在中层阶段。像我就走在比较高端,像各位这样。(众笑,鼓掌)

  听了很高兴,回家人家问:“师父讲什么?”“听不懂呢。”“听不懂,明天还去不去吗?”“去。”“为什么?”“因为听得很高兴。”回家人家一问:“他讲什么?”“不会讲哎。”这高端。甚至于在更高的。这个叫做层次的不同。

  层次不同不是谁高谁低,因为层次高的人数量少,层次低的人数量大。所以福报大的人度数量大,因为他福报大嘛,才会有人会涌过来嘛。像我没福报谁涌过来。他福报大,所以一动都是几万人、几万人啊。我几百人就不得了了。甚至有些时候十来个二十个刚好,不要太多。这个是根器的问题。

  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性德度化一群人。虽然我们讲是无边众生誓愿度,平等平等。告诉你,现实这个时代就是不平等。他不是不平等,他种类不同嘛,层次不同,你怎么平等呢?这个不能随便乱套啊!因为有的就要修禅,有的就要念佛,那你说念佛跟修禅当然平等啊。可是你讲禅修怎么样,念佛的就不来,你讲念佛的怎么样,禅修的就不来。那个叫脾性不同,不是等地不同。有的初发心,有的老参,你叫他怎么同。根本不可能同嘛。所以这个都不一样。

  不一样你要懂得兼容并蓄。要包容,要接纳,不要排他,不要轻视他,不要藐视他。你可以跟他不来往,但是心理上一定要很柔和。不要说只有我们这一法最好。是啊,我们绝对!任何你在你修行的法门上,你一定说他最好,不然你为什么选他。对不对?所以我们说我们最好,这是当然的,同样他也说他是最好。所以我们看,二十五圆通,个个自称圆通,平等平等。

  那个不二门,《维摩诘经》上讲的三十二不二门的时候,个个都是不二门,谁也不服谁。你要从大脑来讲,谁也不服谁。可是事实上呢,我修这个法门当然这个法门最好。那我对这自己的法门都没信心,那你会修啊?对不对?

  所以在这个地方,个人讲自己的法门,绝对都是第一,可是你在心态上要尊重别人。他修那个法他也第一。我当然讲我第一,他讲他第一嘛。所以这个时候要互相尊重。个别来讲都是第一,相处来讲只有尊重。你要尊重他的存在,尊重他的第一,尊重他心里的这种属意,对不对?归属感嘛。

  假如没有这点的话,你不能叫佛弟子,那是外道。外道说我的第一,那就排他。那一神教是这样子,那我的第一,他的就不是第一,他的一定第二。那你不知道人家心目中他的法门也是第一啊。他们就是没有这种心胸。所以他会排他,会破坏别人。那是不当的。

  我们佛弟子的话,对于别人的存在绝对尊重。我教化他我的多好,他假如不能接受,我们希望他安住,内心不要混乱,内心要宁静。这是我们的一个祈求嘛。能够度他过来,像佛陀这样,把那外道的那些人啊,度到这个佛门中来,那你要有足够的智慧。当你智慧不够的话,我们尊重他。你守住你自己的法门。就是这两个标准。

  你有智慧你就度他嘛,你没智慧你就尊重人家。但是守住自己的法门。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度化众生随其众生的这种各种根器不同,就是这两个,一个类别不同,一个层次不同。我们看得到,你培养这种宏观的心量跟气度,入法界的基本条件。

  假如你看众生“哎呀,他跟谁学,那个没用啦。”这种心态不可有。跟谁学,不行啦,将来你就知道他会怎么样。不要有这种口吻,这个都不好的。他跟谁学,很好,因为时间到他要转,他自己会转,不要你跟他授记。你算老几啊?为什么要跟人家授记?那表示你是老大啊,你傲慢而已啊。不用啊。授记等佛来授记,不要你来授记。

  所以人家学什么法门我们都赞叹。你可以很殷勤地介绍你自己的法门给人家。他不能接受是因缘还没到。你不要讲到最后生气啦:“好了,等你以后死后你就知道。”那就修养不好啦。脾气不好的人常常会这样,目的性太强。交流可以,不要逼迫、不要胁迫人家。那是一神道。一神教那边他们的行为是这样。

  我们不能批评别人。我们叫外道,外道是其他的宗教。只是称呼彼此的不同而已,不要藐视人家,不要轻视人家。

  好,我们再往下看。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大福智聚。摧伏眾魔制諸外道勝幢威力門。”

  前面这一法,叫做摄法。这一法叫做折法。折,折众魔。

  那个,我们五方佛啊,金刚界五方佛,阿閦佛,宝生佛,那个,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东方啊是摧伏贪根众魔,他是成就法门,阿閦佛。那南方呢,摧伏嗔根。西方,摧伏痴根。是这样来的。所以这是一种折法。因为对你自己,你是贪重、嗔重还是愚痴重?那你修哪个法门。不是你跟着阿閦佛,宝胜佛或阿弥陀佛走,不是。是你用他那个法门对治你生命中的那个最严重的那个,那个什么,缺点嘛!对治嘛,用他那个法门来对治。这个叫折法。

  你假如看看“我贪嗔痴都差不多啦,也没有哪个特别重啊,说贪也有,嗔也有一点,愚痴也马马虎虎。差不多都及格啊。”那这样的话,那这样的话你就用摄法。因为你没有特别明显的那个缺点。摄法,你开始学,增长你的菩提心。那这些贪嗔痴慢慢地去转化。

  好,这是各种行法。他用折摄二法来度化众生。

  这个要跟各位详细地讲是很难,因为这名称在翻译的,你看那翻译者,他都很困难。他是,你看“一切菩萨大福智聚。摧伏众魔制诸外道胜幢威力门。”其实他很可以讲“一切菩萨威力门”就好了,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出来?那这里头都有关修法的细节部分。这一部啊,就一部《金刚顶经》,这一句啊就一部《金刚顶经》在里面。所以,不好跟各位谈说,怎么样子去细节地讲。

  他前一句,前一句的部分是一部大日如来,《大日经》啊,《大日如来示现成佛神变经》。这个,要讲的话,整个行法跟整个原则,那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只是跟各位提一下。

  下面,“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工巧技術明智門。”

  这个有是另外一个行法,这在五十三参里头这些都有。这每一参每一参讲。就讲说,以一切世间法来摄受众生。这个一切工巧技术明智门嘛,工巧技术就是世间的所有技术,也就是现在所讲的科技文明,小学的部分。

  用小学的部分来度众生。那现在,这个法门最好用。对那些铁齿的,铁齿的你知道吗?铁齿的是我们的习惯用语,什么都不信,只信科学教的那些人。他自以为他很有智慧,自以为他很聪明,他什么都都懂的。那么要跟他讲啊,他就拿数字,拿科学理论来跟你讲。那这个都是小学。就是工巧技术,都是小学。那你碰到这些人你要跟他讲这些话,那他才会相信。你假如你跟他讲说,你是学佛人跟他讲这个,他老是觉得他比你高明一点。那你要怎么样从实力上比他更高明一点?这个很重要啊。

  有一次一个企业家,很有名,排行是前十名的企业家。他是企业理论专家,当然很有名的工商顾问里头啊,他当讲师。那要征服企业家,尤其是成功的企业家,很难啦。而且这种既有实务经验,又有学理理论基础的这种企业家。你要跟他讲佛法更难。

  有一天,他太太是个画家,她介绍我们认识了。认识的时候要谈,还真的谈不进去。他一副不予接受的样子,你根本就没办法开口。好,突然间我看见这样的人不好度化,干脆不讲啦。就在不讲的时候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嗯,对啦。

  我就问他说:“彼得原理是谁提出来的?”

  “嗯?你怎么知道彼得原理。”

  “好了,逮住了。”我不是讲数学的彼得原理,是彼得杜拉克他提出的一个人力资源的一个原理。那么一提出来,马上就掐住啦。

  “你怎么知道?”

  我说:“我不知道,好像听你说过,”

  “对,这个是我专业的。”

  是你讲过,你是专业的,那就谈你的,就从工商人事管理,人事资源,人力提升的上面来提这个部分。他谈谈谈,谈得很高兴啊,饭都忘记吃啦。

  我说:“对,现在出了几道菜,你知道吗?”

  愣住了。

  我说:“汤有没有来过?”

  愣住了。

  “你要学佛。”

  因为他很认真地谈他的理论啦,那菜一道一道来,他一道一道吃了,然后菜一道一道拿走了。来了几道菜他忘了,他根本没算。汤有没有来,他也不知道。

  好了,我说:“你要学佛啊,因为你钻在那里面,旁边的都忘了,都忽略了,这个很危险。你的事业会成功,你的身体要注意。”

  他说:“人生真麻烦啊。”

  我说:“对,人生真麻烦,你就要学佛。”

  你真的是很难对这些人下手啊。你要怎么样去找到一个他怎么样。彼得原理我为什么知道?当然我是知道。

  我就跟他太太讲:“你知道他讲那么多,哪个理论你有印象?”

  太太是画家,他讲什么她也不知道:“有一阵子他讲彼得原理,我记得。”

  我说:“彼得原理你知道吗?”

  “我不知道,他回来跟人家讲电话,一直讲这个。”这个她记得。那就够啦。太太不懂是太太的事啊。太太也不可能去懂啊,她画家怎么管你什么彼得原理。我就借那个东西谈进去。这个就是一个关键。

  那你要是真的什么都没有。那你一定皈依三宝,至真正等正觉。他会说:“你还是回家吃饭比较好。”对不对?

  所以,你要懂得这个叫做“工巧技术明智门”。你自己要懂一点啦,你都不懂还真不行啊。那你要怎么懂一点?当然不会真的针对他讲一个彼得原理,我就去查彼得原理来跟他讲,不可能。你自己要有一些一般的概念。真正很深入的部分,因为那不是我们的事,那是专家的事。那你要懂得尊重他,从他的立场来谈他的事。他一个就进来了,而且进来以后是绝对护持。

  所以现在他只要回台湾,他都会找师父谈一谈。

  那你要接引众生,这就是一个法门。

  好,下面有:“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心行微細差別明智門。”

  这个“心行微细差别明智门”不是工巧技术,这个是什么?这个叫什么?这个叫艺术,艺术文学。艺术文学是指他观察很犀利。那么在表达上会跟你不一样。

  我们看到半夜起床,月光照在床前,也不过是如此啊。然后上个厕所回来又睡了。可是呢,人家就不一样,“床前明月光”,你就变成“床头明月光”。对不对?为什么?人家就那么美啊!那你呢?你就不是啊。人家看到,“噢,你有没有看到月光?”“我忘记看窗户。”“看月光,不要看窗户。看地上就有了。”所以你的美,美不起来。为什么?因为你不微细。

  这些诗人,这些艺术家他都很微细啊, 他看得很清楚啊。我们对人生自己你看不清楚。你要一个很美的境界,一定跑到九寨沟,五大连池去看。你在家里很美你都没看到啊。因为你太粗心啦。

  你要知道,家里啊,也不一定后花园美,你知道吗?餐桌上都很美。你有没有看到,那西方画家写静物的时候,都是餐桌的静物。对不对?是不是都是餐桌的。我们餐桌就不漂亮。奇怪,我们静物在我们中国的餐桌上是更美的。那个筷子筒,那个很可以画。他们没有这种东西吧?对不对?你光画那个筷子筒在餐桌上,那阳光一斜照,那多美啊。没有一个会画。就一定要人家来一盘水果,摆在那边给你画。不是吗?你要会欣赏啊!这个都是微细差别。

  好,“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諸法種類差別殊勝明智門。”

  这个,各种法,这个就比前面来比较宏观。这个“工巧技术门”,或者是“心行微细差别门”,这个两个部分综合起来,这个总类差别殊胜,讲的是哪一部分你知道吗?他要比前面更宏观。这个通常讲的叫推销员。

  推销员是一个法门啊。你都不知道。“我做保险原来是这一门啊。”你做安利是这一门,直销,直销员啊,推销员啊,业务员啊,就是这个法门。他具备前面两个。

  但是你可以看到,这里头都是明智门、明智门。有没有?都是智慧门啊,而这个修行成就的都叫三昧门。现在下手的都是智慧门,都是智慧门。你不要看这里面讲得很多啊,不跟你举例你还不知道。

  你再看下面。“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種種心樂差別明智門”。

  这个是讲一切众生种种心乐。那你想想看,我们目前是哪个地方要?这个就是官员。我们叫官员是天下人民的父母嘛,那你对天下子女的种种心乐差别你要弄清楚啊。你以为官员好当吗?佛法要求官员那水平是相当高的。你一定要对众生心要很清楚啊。要不然你怎么统摄啊?所以这个是官员的法门。

  大概,佛法中没有一类众生不度到的,没有一类众生没有法门的。对不对?这个跟众生最有关的就是官员啊。众生要什么?现在这个时代众生要什么?你要怎么样?这个里面啊,法门都讲得非常好啊。

  我们再看下面,“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根行差別煩惱習氣令其除滅明智門。”

  这个好像更长一点啊,这个是什么?这个是教育部官员,是学者、教授。“众生根行差别烦恼习气”,你要对治啊。你以为当个大教授就只有怎么样?就教你的书而已吗?那是教知识啊。但是那个教授学问位越高,他影响下面的人越大。众生根行习气,你要负责啊。当然现在啊,都是小学的教育,都是工巧技术这一方面。你就没有留意到大学这个部分。古代都是以大学为主。所以你要知道,一个学者啊,以前讲的大学士啊这些学者,那是风行草偃,他上面的一举一动对下面影响很大。所以他们所提倡的习惯啊,流行的东西,那都影响很大的。因此他的服装一改变,全国人民的服装就跟着变,这从上面来的。现在这个部分已经变成模特了,时装走秀在影响的。那他直接影响到众生的这种情况来了。

  我们再看,“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品類差別業報明智門。”

  这是哪一门?这个啊,法官。众生品类,律师啊,他已经到这个地方来了。你们这里搞什么坏事做什么?要如何说服教化,通通来了。所以他平常他就在教化。发生问题呢,那还要处罚。处罚也是教化的一种。

  所以,大概每一个地方你都会碰到这些状况。这种有矫正的这种功能的,一个从心理上来,行为上来,这个是法官律师这边。那么从生理上来的,就是生病的这些矫治,有没有?这个是医生的工作。那么心理有些扭曲压抑的这种心理病症,是心理医师的。这两个我们属于医师的。那法官这个一部分,医生的这个一部分,是属于这个部分的范围。所以大概你可以从这几句里头看到佛法的普及化,无所不在的状况。

  我们再看下一句。“以如是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諸方便門。往詣一切眾生住處。攝受調伏而成熟之。”

  这个菩萨要度众生啊,从时间来看,你看,不可思议啊。谁说菩萨往生一定要阿毗跋致,一定要一生补处?菩萨出出入入在众生的地方,这是长时间累劫以来的工作。那你要这辈子里头要去做哪些啊,你的愿发了以后,这辈子做这件事尽行寿,尽行寿去做。那么,下辈子怎么样你不管,因为你这辈子在做的时候,你累积的资粮你会随业受生。有没有?前面讲过随业受生。

  就透过那个部分,你来产生的。你这辈子,比如说,在行这个菩萨道老是发脾气,老是发脾气。下辈子你就知道,四大金刚,一定是你的,因为你老爱发脾气嘛。

  有的是在那种境界产生的时候,开始注意:“多包容,多包容,爱语,爱语。”这个什么,什么修学柔顺的部分,来摄众生。有的人修学愤怒,是折的。不是,是折摄众生,不是摄受众生。那么,这两个性德就不一样了。

  虽然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看到很多同修这样,哎呀愤愤不平的,那都会有金刚力士报。那有的“好了好了,别生气啦,别生气啦,慢慢来,众生嘛众生嘛。慢慢来。”那当然就会长个胡子带个帽子的那种相出现了嘛。对不对?

  因为你个人的因缘,同一个问题,同一个愿力,你心里的反射不同。有没有?你下辈子果报又不一样。那个叫随业门。你的业,心行带你去的,都是这样来的。

  你假如每一次,一有境界来你就“哎呀,算了吧,业嘛,算我的业吧。”那你就完啦。不要泄气,一定要打起精神来。尤其在普度众生的时候,那菩萨对众生的事,度众生。

  这个经文里,已经把多生累劫的菩萨行全部浓缩到这里面来了,浓缩到这里面来了。这里面相当广泛。我们也很快地把他念一遍,我只补充一下,补充一下,那不算讲经啦,这个是略中略又略。

  这个讲到这些菩萨们受到佛光的普照,从大悲门起。前面讲,大悲门一定是度众生的,以度众生为主。可是在度众生当中也有自受用的部分。所以前面几个啊,先把这个部分先弄好,先讲好。后来就是都是度众生的方法。

  所以各位,你要走这一条路,佛法修行改造生命工程的这条路,一定要跟众生相处。而且要有一个豁达的心,跟众生相处。我告诉各位,遇到挫折困难,众生的忤逆,对我们的不恭敬,这是正常的,你以这样的心境来处理就好。

  你假如说与人相处,一定要人家对你多恭敬啊,那你会很痛苦。尤其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大家都要往上争。大家都想要踩过别人的头来站起来的时候,你想人家怎么恭敬你?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尤其越开放,越竞争,就越没人格,越没人品,越没人性。因为越是竞争,你要知道啊,就越不重视人性。越是讲人性,你就越难跟人家竞争。

  因此我告诉你一个法宝,你可以捡起来。你从打,从一开始啊,心里上就不要存有那一种要求人家尊重你的心。打从一开始,你要告诉自己说“不尊重我是自然。那我呢,我不用竞争去跟人家竞争,我要用不竞争跟人家竞争!”你要记得这一点。

  你要怎么不竞争?就是当人家对我如何的时候,我就转回头,一百零八拜。每天有几次我就几个一百零八拜。我告诉你,你在这世间,你会。人家跟你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们都在竞争,而你都不竞争,然后你一直在培养自己的内在的德行。那德行,那德,福德啊,他会一直起来。你不但有福德,而且又有善根。

  这善根他们看不到,但那福德的威势啊,他可以感受到。你将会一辈子,这辈子,都不要跟人家竞争。而经常会有那些啊,人家僵持不下的时候:“好,不要吵,那这个位子就让给他。”而大家都会服你。(众笑,鼓掌)

  你不要以为这是笑话。这是绝对的。而你完全不争你就可以得到。因为他们争啊,这世间是竞争的时代,当他们争到僵持不下的时候,他们没有解套的方法。那要再下去呢,两败俱伤。那要怎么样阻止两败俱伤呢?要找一个大家都服的,就那一个既不会伤害我,也不会跟我夺的,当作缓冲,把你提出来。你看,你不争就会有了。你不要为了这个位子而去做那种工作,那就没有了。这个不是求的,不求。你只要这样做。那个东西该现前,因缘到他就现前。这个就不可思议。那个,你假如要争的话。我们真的是很难告诉你说,怎么争会赢。

  那么,现在有人假借佛门,也专门跟人家做参谋,叫军师、高人啊。现在都流行说“成功的人后面都有个高人”。那高人在指导你的,是指导你竞争的就不是佛门的基本方法。

  佛门的基本方法其实是以不竞争生存于世间,以不竞争的情形生存于世间。第一个所有的幸福你全部得到,因为你不竞争。那么,所以的幸福就一定都是你的。第二个,你有多大的福报,他自然就会晋升,你就会晋升。但是你要知道,有一个功课你一定要记得,就是尽责。你不能因为不竞争,你就不尽责。

  我常常跟各位讲 ,我在经济部上班的时候,我不争。升官的机会我都让人家,但是我的工作每年都是优等。不是我让了优等,是我尽责的优等。因为我在那工作的时候,每年要我出差,经常尤其台风来,我就要出差。因为我管台风的。台风过后就要去查那受灾怎么样?像这大水,像我们这个大雪灾的时候,那就够把你累死。大陆那么大,台湾那么小而已啊。

  我就经常要赶到南部去,看看灾情啊,回来写报告。气死了,我就希望不要乱跑,可是他常常乱跑。我就跟菩萨讲:“这个不行。我能不能够不出差。”那不出差,要写报告怎么办呢?我就发明一个台风公式。这台风一来啊,我就只打一个电话问,这次雨多还是风大?台湾只有两种,一个是风大的台风,一个是雨大的台风。那我一看,噢,风大的台风,风大的台风有哪些工业会受伤害。水大台风大部分都是那个农业受伤害。风大的台风是工业受伤害。

  我就查出来这样一个公式,我就做了一个公式。所以每一次台风之后啊,每个人都要被骂。我不必被骂。因为我公式表一套,然后“此次台风为风大的台风,水小,所以工业受灾严重”。我管他多严重,反正部长讲话这样讲就好啦。每次在找不到资料的时候,我的资料都先到啊,所以每年我都可以记功啊。部长在上面,那个人都开始揍起来,像落水狗一样,那救命仙丹就到了,马上就提报告出来。那部长跟记者做交代,其实只要你话讲得出来就都对啦。对不对,不管啦。因为他在报告就好了嘛。

  而这个报告每一次都非常准。因为风大,工厂屋瓦会掀掉嘛,一掀掉了,就损失惨重嘛。就是这样子。只要部长说惨重,所有的工商界一定说损失惨重。你放心,他不会说没受伤。农业也一样,这次水灾大,大家都知道水灾大淹的一定是农产品嘛。再加上后来现在才有泥石流,我那个时代没有泥石流。所以一水大,东南部,反正一开始新闻报告就知道啦,他就已经报道出来了。然后,他的报告谁敢说他错?那没戴宝冠的皇帝讲的话,他说损失多少,他讲的就是你的记录,因为你去查也是查到那些记录。现在他已经报告到你的家里客厅来了,你为什么不采用?大概你就这样子做记录,就里外一致。因为他们也是听的嘛。

  那详细资料有没有办法统计?跟你讲,根本没有办法统计啊。你怎么知道哪一县淹掉多少?多少蔬菜啊?哪一县香蕉折断多少只。昨天台风,你今天谁统计得出来?那所以有数字报告就好啦。而那实际上数字多少,我们查农业局也查不出来?到底香蕉总共种几棵谁知道?谁会问你说,香蕉断了几根?没有啦。所以那统计的数字,公式一代,那部长就很好报告。

  可是他再找我们就很麻烦,因为他要详细具体的那个内容。你知道吗?所以,当部长报告完了,他们要找我的时候,我就请假,就找不到我了。为什么请假呢?因为刚才忙着给部长做报告,现在报告完毕了,他已经一个晚上没睡觉了,要休息啦。有没有?我请假以后就在会议室,开始做我的功课。因为已经做完,公事已经做完啦,没事啦。

  各位要留意到真正的用功方式。不竞争的方法来获得你的生存的这种基本平台,但是在你的工作上,你还是要尽责去做。不能因为我不竞争,我就不尽责。所以佛教徒在任何岗位上,都是最尽责的,因为,他向因果负责。对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