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宗通

(十二)断佛因是有菩萨疑

  此疑从上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而来。

  功德施菩萨论曰:若无菩萨发趣大乘,则无有因证于佛果,成满四种利益之事,云何世尊然灯佛所而得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能成四种利益众生事?为遣此疑,故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通曰﹞须菩提之为有我疑者至微矣!始而疑安住降伏者存我,是以降伏之智为我也。既闻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智实不生,安得有我已。又疑若不发心,即无菩萨,谁作佛因?不知佛于然灯佛所,实无有法发菩提心,又何疑于菩萨乎!是无一法可得者,正作佛之因也已。又疑无法可得,无佛可成,将不堕于空见乎?不知诸法如义,不有不无,正是中道第一义;惟其不有不无,故一切法即佛法,非大身名大身,何至绝无佛法也。佛既如是,菩萨亦如是。若有一法可得,即著四相,即非庄严。惟其即佛法非佛法,即庄严非庄严,即通达无我之义,方得名为菩萨,方得成作佛之因也。此四段疑,本属一气,故总括于此。

  刊定记曰:汝意之中,颇谓我于然灯佛所得菩提否?我昔买华供佛,布发掩泥,蒙佛授记,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汝以为是行菩萨行耶?于无上菩提有所得耶?须菩提答云:不也,我意不谓如来得菩提也。我已解佛所说之义,夫菩提之法,寂灭无生,离诸分别。佛于然灯佛所,见身清净,见佛清净,无能得之心,亦无所得之法,是授记声,不至于耳,实无有法得无上菩提。佛即印定之曰:如是如是,如来实无有法得无上菩提。若存能所,心境不亡,则是有法。由有法故,不顺菩提,佛即不与授记。唯离能所,心境两忘,则无有法。由无法故,则顺菩提。故佛与之授记。我于彼时所修诸行,实无有一法得菩提者。以行而言,行行无得,以念而言,念念无得。

  弥勒菩萨偈曰:「以后时授记,然灯行非上。」

  谓然灯授记释迦后当作佛,非有胜上因行,可于彼处证得菩提;惟无所得,故蒙授记,而又何疑于菩萨发无上菩提心者实无有法乎?

  玄沙问镜清:「古人道,不见一法,是大过患,你且道不见甚么法?」清指露柱云:「莫是这个法么?」沙云:「浙中清水白米从你吃,佛法未梦见在。」天童拈云:「镜清当时恁么答?玄沙末后恁么道?还相契也无?」然则镜清久不作佛法梦,也须是玄沙同参始得。

  已上(十二)断佛因是有菩萨疑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