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宗通

(十六)断福德例心颠倒疑

  此疑从上心住颠倒而来。如来悉知众生若干种心,又悉知成就无量福德,心既流转,是虚妄性;所有福聚,亦并成虚。此既是妄,即同颠倒,何名善法?然则修行诸善法,不落于空乎?为遣此疑,故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自在力王如来解曰:此虽如是布施,只是有碍之宝,不是无为清净功德,是故如来不说多也。若有菩萨,以卢舍那身中七觉菩提,持斋礼赞,从其心灯,化生功德,不生不灭,坚如金刚,乘香华云,入无边界,起光明台,供养十方一切诸佛,此是无为功德见性之施,化为菩萨。颂曰:「广将七宝持为施,如来不说福田多;若用心灯充供养,威光遍照满娑婆。」

  ﹝通曰﹞前须菩提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以福德性不堕诸数,故非多寡可论。说福德多者,但指世福言也。须菩提以真谛较俗谛,故以世福之多不如其无;世尊则以真谛即俗谛,惟以福德之无故言其多。且福德有性,即是福德有实,今并其性而无之,不住于真,不住于俗,正以显中道谛也。

  刊定记曰:流转之心,可是于妄,所言福聚,体不是虚,如以布施为因,以七宝为缘,施遍于大千世界,则福亦遍于大千世界,岂不甚多!然无正觉智慧所持,成有漏因,得福虽多,有福德实性可得,如来不谓之多也。以住相布施,是其颠倒故;若不住相而行布施,由是正觉智慧所持,成无漏因;虽无福德可得,以无福德实性,故其多不可量也。是故如来说得福德多,以第一义中,本无取蕴,故无有实,以依俗谛,但有言说,故言其多,是即智之所持,非颠倒也。前众生心住于相,是名颠倒,以其违于本来空寂之体故。此布施不住于相,非是颠倒,以其顺于本来空寂之体故。

  弥勒菩萨偈曰:「佛智慧根本,非颠倒功德;以是福德相,故重说譬喻。」

  如是五眼所见,都无所得,是佛境界。以是应知离相净因,无境可得,故通达无我法者,无知而无乎不知,无见而无乎不见也。

  德山上堂:「若也于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于事无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厘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而无益。」德山故熟于金刚之旨,不觉缕缕而出,如上名言,一一得无惑去,方可名般若智也。

  已上(十六)断福德例心颠倒疑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