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宗通

(十七)断无为何有相好疑

  此疑从前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而来。如义者,如如不动义也,即是无为法。既言无为法身是佛,何以成就相好亦名为佛?此约法身疑色身也。故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傅大士颂曰:「八十随形好,相分三十二,应物万般形,理中非一异。人、法两俱遣,色、心齐一弃;所以证菩提,实由诸相离。」

  ﹝通曰﹞傅大士本弥勒化身,应此方机,颂出金刚般若甚深义,实此经之鐍钥也。诸相非相之旨,言之不啻再三,岂至重出而无意味,缘须菩提已得人空,故知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明得法身边事。至此又空其法,故知非相是名为相,明得法身向上事。所谓人法两俱遣也。明得非相,已弃色矣;明得非非相,又弃心矣!所谓色心齐一弃也。人法俱空,色心齐弃,所以证于菩提,非空非色,非一非异,说法身非是色身,而色身未尝不是法身,法身固不可以相见,而亦不可以离相见,相而无相,无相而相,其斯为至妙至妙者乎!

  功德施菩萨论曰:法身毕竟非色身,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色身也。法身毕竟非法相,如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具足十身灵相,皆法相也。

  弥勒菩萨偈曰:「法身毕竟体,非彼相好身;以非相成就,非彼法身故。」

  所以经云: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也。然此相好二种,亦非不佛,此二不离法身故。如金毕竟非师子,亦非无金,以师子不离于金故。

  弥勒菩萨偈曰:「不离于法身,彼二非不佛,故重说成就,亦无二及有。」

  所以经云:是名具足色身,是名诸相具足也。依第一义不应以色相见于法身,故说非身,依世俗言说,即于色相而见法身,故说具足。亦得言无,亦得言有,故曰亦无二及有也。无而不无,是谓真无;有而不有,是谓妙有,非具甚深般若智,固难了此。

  黄檗云:「十方诸佛,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只是一心,实无异相,亦无光彩,亦无胜负,无胜故无佛相,无负故无众生相。」

  僧云:「心既无相,岂得全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度众生耶!」檗云:「三十二相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八十种好属色,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黄檗此语,单明非句,令人直下见性。

  僧问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雪窦颂云:「金乌急,玉兔速,善应何曾有轻触。展事投机见洞山,跛鳖盲龟入空谷。华簇簇,锦簇簇,南地竹兮北地木。因思长庆陆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咦!」僧问智门:「洞山道麻三斤,意旨如何?」智门云:「华簇簇,锦簇簇,会么?」僧云:「不会。」智门云:「南地竹兮北地木。」僧回举似洞山,山云:「我不为汝说,我为大众说。」遂上堂云:「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又陆恒大夫久参南泉。泉迁化,恒入寺下祭却呵呵大笑。院主云:「先师与大夫有师资之义,何不哭?」大夫云:「道得即哭。」院主无语。恒大哭云:「苍天苍天,先师去世远矣!」后来长庆闻云:「大夫合笑不令(编者注:「令」疑是「合」)哭。」雪窦牵合成此一颂,后下一咦字,却与洞山相见,于此明得,方知所谓麻三斤云者,是相,是非相,是可见佛,是不可见佛,当别具一只眼。

  已上(十七)断无为何有相好疑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