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罗诘是梵语Vimalakirti之音译,维摩罗意即“净名”、“无垢”,诘即为“称”,故《维摩诘经》又名《净名经》或《说无垢称经》。摩罗诘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详情]
《维摩诘经》讲解 弟子品第三(8)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佛又遣优波离前往问疾,优波离也自言不堪此任。优波离,也作优婆离,意译近取,出身低贱的首陀罗种姓,原为佛父净饭王王宫的理发师,后随佛出家,证阿罗汉果,以持戒谨严著称,在佛十大弟子中称“持律第一”。据传第一次结集佛典时,律藏由他诵出。
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他回忆起以前有两位比丘犯戒,自感羞耻,不敢到佛那里去请教应该怎么办,来求教于精通戒律的优波离,优波离为这二位比丘按照戒律规定解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这时维摩诘来了,批评优波离说:你刚才说的法,在二比丘原来犯的戒上更增加了一重罪!应该直下除灭他们所犯的过错,不应扰乱他们的心,给他们增加思想负担。
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优波离精通戒律,但是他理解的戒律都在世俗谛,维摩诘以胜义谛来批评他。从世俗谛看,这两个比丘犯了戒应该有非常大的思想负担,甚至可能会被驱逐出僧团,那怎么办呢?拿胜义谛处理的话,也好办,教他们如实观察所犯戒的罪的本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找不到一个实体,无非是自心的一种污染,“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所谓的犯戒,及犯戒以后的罪,及应受恶业的果报,都是自心的一种垢染,只要把自心清净了,犯戒的罪业就清净了。
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
造业、犯戒的根本是自心,而自心并没有一个实体,“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没有处所,超越空间。罪垢的性质跟心是一样的,也“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一切诸法的性质也都是一样,都不出于“如”,不出于真如,都是本来毕竟空,本来涅槃。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我言:‘不也。’
当这样观心而见到心本来解脱、本来清净时,犯戒的这个罪还有没有呢?污染自心的烦恼还有没有呢?当然没有。这里所言“心相”,实际上指心性,即心的体性、本性,因为它没有实体,无有处所,超越物质,超越空间,所以本来清净,没有垢染。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一切众生的心性本来是没有污染的,心性本净无污染,只有妄想及虚妄不实的认知及颠倒见是污染,执著实我是污染,只要不执著于妄想颠倒,不执取实我,心性本来清净的本来面目就会显现。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用绝对无常去观一切法,见其没有一刹那能够停住不变,没有一念能够停止不动,如幻,如闪电。不相待,意谓不停止下来等待。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众生所见诸法的相状,都是虚妄不实,如梦,如阳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从虚妄不实的感知觉、认知(妄想)而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这样如实知见法性,才叫做持戒,才叫做善解戒学。如果不能以真谛善解戒律,只在世俗谛,那是够不上善解戒律的。奉律,即奉行戒律、持戒。律,梵语毗奈耶,为僧尼集体生活的各种规范、纪律,这里的律,包括戒,梵语尸罗,为行为规范。
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
我即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辩,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
那两位犯戒比丘称赞维摩诘为“上智”,其智慧非优波离所能及,优波离只懂得戒律的条文,戒律的第一义谛他是不能说的。
优波离回答:除了释迦牟尼佛,一切声闻及菩萨,没有一个能够制伏维摩诘居士的辩才,没有人能辩过他,他的智慧是如此之高!
时二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听了维摩诘说法,两位比丘不但消除了疑悔,放卸了包袱,还发了大乘菩提心,发愿一切众生都得到维摩诘居士一样的辩才。优波离智慧远远不及维摩诘,所以自认为不堪去问疾。
原标题:《维摩诘所说经》讲解—弟子品第三(8)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陈兵教授
- 上一篇:《维摩诘经》讲解 弟子品第三(7)
- 下一篇:《维摩诘经》讲解 弟子品第三(9)
- 世尊为什么要说《维摩诘经》?
- 维摩诘经是大乘经典吗?
- 《维摩诘经》是世尊为谁说的?
- 《维摩经》主要讲了什么?维摩诘经的介绍
- 维摩诘经是谁翻译的?鸠摩罗什的来历及重译维摩诘经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 《维摩诘经》讲解 总结
- 《维摩诘经》讲解 嘱累品第十四
- 《维摩诘经》讲解 法供养品第十三
- 《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2)
- 《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1)
- 《维摩诘经》讲解 香积佛品第十
- 《维摩诘经》讲解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3)
-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2)
-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1)
- 《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3)
- 《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2)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世尊为什么要说《维摩诘经》?
- 《坛经》记载了慧能临终前对弟子的哪些叮嘱?
- 《金刚经》的“佛法非佛法”是什么意思?
- 《坛经》中对于“不二法门”是如何解释的?
- 维摩诘经是大乘经典吗?
- 《佛说八大人觉经》是什么意思?
- 慧能一生与《金刚经》有何因缘?
- 《维摩诘经》是世尊为谁说的?
- 《六祖坛经》是一部怎样的经?
- 六祖慧能为何对《金刚经》格外重视?
- 楞严经是一部怎样的经典?
- 《金刚经》有几种译本?
- 《无量寿经》是怎样一部经?
- 苏辙与《楞严经》
-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哪位菩萨说的?
- 苏轼与《楞严经》
- 为何《普贤行愿品》在全部《华严经》中如此重要?
- 《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怎么理解?
- 《六祖坛经》主要讲什么内容?
- 《金刚经》说佛陀是不可描绘的,但佛七为什么要观想?
- 《阿弥陀经》简介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介
- 维摩诘经是谁翻译的?鸠摩罗什的来历及重译维摩诘经
- 龙裤国师与《金刚经》的故事
- 法华经各品的内容是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 四十二章经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我国的,讲了什么?
- 《华严经》八十卷是谁翻译的?
- 《金刚经》出自哪部经,有多少字?
- 无量寿经是什么经?无量寿经的简单介绍
- 《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同一部经吗?
- 中国最早的石刻《金刚经》在哪里?
- 八大人觉经是佛陀说的吗?佛说八大人觉经的因缘
- 《观无量寿佛经》主要讲什么?
- 四十二章经是谁翻译的?译者迦叶摩腾、竺法兰简介
- 《宝积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宝积经》概说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