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罗诘是梵语Vimalakirti之音译,维摩罗意即“净名”、“无垢”,诘即为“称”,故《维摩诘经》又名《净名经》或《说无垢称经》。摩罗诘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详情]
《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品第四(1)
《阿含经》里讲的菩萨,主要指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僧团里,修大乘道的比丘,据《阿含经》记载,只有一位弥勒(阿逸多)比丘,大乘经中又说还有文殊师利比丘,他生于舍卫国婆罗门家,随佛出家学道,《阿含经》里没有提到文殊师利。说明这两位菩萨比丘在当时的僧团中没有多高地位,其行为跟大多数僧众都不大一样,所以五百上座比丘在结集佛经的时候,没有他们二位菩萨在场,跟文殊师利菩萨有关的经也没有结集。据大乘经,当时修菩萨道者,主要在在家人里面,大乘经里讲的在家菩萨有好多,这一品里提到了好几位。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弥勒菩萨在《增一阿含经》里面叫做阿逸多比丘,说他得佛授记,预言他灭度后上生兜率天,将来会从兜率天下生成佛,为贤劫第五佛。佛派遣他去维摩诘家中问疾,他也自认为不堪此任。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
据大乘经说,原来在兜率天住的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护明菩萨,释迦牟尼佛下生成佛以后,弥勒上生到兜率天,又随佛下生人中,出家修行。有一次,他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大乘的不退转行,即八地以上的菩萨行,这时维摩诘来问他:佛授记你一生将成佛,你究竟是以哪一生得以受记成佛?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如果说是过去,那你还在兜率天没有降生,过去生已灭;如果说是将来,将来成佛时的那个弥勒佛还未降生。现在生为人的这个弥勒比丘,念念无住,也会有老、死。授记之记,为肯定、判别之意,又作记莂,指预言将来成佛。《贤劫千佛因缘经》中,佛讲述了贤劫千佛的宿世因缘,按成佛次第列举了其名号,弥勒佛为第五。
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
佛曾教诫比丘:你现在任何时候也都在生在老在死。从实相来讲,人不仅仅是一生有生有老有死,而且每一刹那,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生、老、死。科学发现,人体细胞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是生老死灭。
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
如果是因为无生而授记,那么无生即是正位,正位就是正果,住于涅槃,若住于佛所说的涅槃中,唯有与毕竟空之实相相应的解脱心,那也无所谓受记,无所谓得无上正觉,没有一个什么人或自我可蒙授记、可得正觉者。那么,弥勒究竟如何受记一生成佛呢?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
是从真如生这个意义上受记呢,还是从真如灭这个意义上受记呢?如果说是因从真如而生受记的话,真如本身是无生无灭的;如果从真如灭得受记,真如不生故也不灭,无所谓哪一生,那么你以哪一生来受记呢?
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
一切众生都是同一真如,以同一真如为体性,一切法,有为法、无为法都是如此,同一真如。众圣贤,包括弥勒菩萨也是如此,本性都是同一个真如。
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如果你弥勒菩萨能够受记未来成佛的话,那么一切众生都应该受记将来成佛,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不仅仅弥勒菩萨是未来佛。为什么?如果因为弥勒有真如,佛授记弥勒将来成佛的话,而真如“不二不异”,没有差别,任何众生平等具有,同一无异,没有两样,按理都应该受记成佛。因为“一切众生即菩提相”,其本性是空,空即是菩提。所谓菩提,大觉,只是毕竟空的法界体性本具的觉性,所谓本觉。这种必然成佛的因,谓之佛性,什么是佛性,在大乘经论中有不同的说法,也成为大乘教义中争议不清的一个问题,《涅槃经》中说凡有心者将来必得成佛,是则以心为佛性。若以真如为佛性,则不但有心者有真如,即无心的草木土石等也有真如,于是有草木非情亦有佛性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在《涅槃经》中有明确的否定。
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
如果弥勒成佛后将来灭度入无余依涅槃,那么一切众生也必将灭度入无余涅槃,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涅槃,本来不生,也就不再灭。
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
维摩诘教诫弥勒不要以这世俗法引诱诸天,从胜义谛讲,没有一个什么实体发心修行乃至成佛,比如,我陈某,现在发了菩提心,将来成佛,但将来成佛时的那人已非现在发心的陈某,没有一个实常自我的某某发心修行乃至成佛。如《金刚经》佛言: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将来得成释迦牟尼佛。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而应该教导这些诸天舍弃分别无上菩提之见,无上菩提不可以身得,因为身刹那生灭无常,无自性,毕竟空故,不可得;无上菩提也不可以心得,因为所谓心就是心行,即心理活动,显然是刹那生灭,念念无常,没有它常住不灭的自体,不可得。既没有能得无上菩提的主体,也没有所得无上菩提的实法,所谓无上菩提,只是如实知见真如的清净心而已。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什么叫菩提呢?菩提就是寂灭,即不生不灭,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相,是灭诸妄想相而证得的如实知见的觉悟。
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愿故。
菩提是无为法,超越因缘,没有能观所观故,不观;没有能行所行故、离忆念故,不行;没有能断所断,舍离断常等诸见故;没有能离所离,离诸虚妄不实的认知;没有能障所障故,能障诸愿,诸愿,指有为的意愿、愿望。佛教讲有二障、三障,烦恼障、所知障等。障为什么是菩提呢?因为所谓障,终归是自心的迷昧,无其自性,毕竟空,没有实体,当体即是实相,实相即是菩提;又:断除诸障,才能证得菩提,所以诸障是证得菩提必要的资粮。
不入是菩提,无贪著故。
菩提是无为法,离出入,不出不入,不入当然就不出了。因为没有贪着,不着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超越十二入,叫做不入。
顺是菩提,顺于如故。
“顺于如”就是与真如相应,随顺真如,真如即是菩提。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
住在法性里,穷尽实相的边际。真如、法性、实际都是同一个意思,指的是同一法界体性。住、至,指亲证,菩提即是亲证法性、实际。
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
堕在能分别、所分别的二元对立中,叫做“二”。意法,指意识了别法尘,菩提是无为法,不二,超越二元分裂。亲证菩提,须离凡夫意识了别法尘这种认知途径之“二”,以能证所证不二的一切智、无分别智亲证法性而得菩提。
等是菩提,等虚空故。
等即平等无差别,一切法皆是真如,所以平等不二,犹如虚空。
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
菩提是无为法,离有为法之生住灭,不生不住不灭。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这个“知”指知性,就是能知之性,以这种能知之性能够了达众生的心行,所以知性是菩提。宗密谓“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知”指离所知的纯粹能知之性。宗密的说法后来受到一些禅师的批判,但这里“知是菩提”之言,可以作其经典依据。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会”为会合之意,凡夫的认知,是六根、六尘会合而生识,即十二入,这种认知途径堕于因缘所生法,只能了别名相符号,不能证知绝对真实。菩提离六根六尘会合的因缘所生法,所以说不会是菩提。
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
合,指心与烦恼和合或粘结在一起,菩提不跟烦恼习气和合,自性清净,所以不合是菩提。
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
无处,就是没有处所,超越空间,不在东南西北中,处所、空间是意识对物质现象的一种分别,菩提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物质实体,所以超越空间,无处所,无处所即无在无不在。
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
假名的自性本空,是人为假立的一种符号。菩提了知假名不实,故超越假名而证实相。假名的“假”,是假借之意。
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
菩提就像幻化一样,本无实体故,没有取舍。
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
菩提不被扰乱,远离散乱,本来常定常静。“善寂”就是善于寂静,因为法性本来清净,不受烦恼污染。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
菩提无取,不执取、不攀缘任何东西。攀援,就像人抓住一个什么,或者靠着一个什么,凡夫的心行就是这样,总是要攀缘一个什么。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
诸法体性平等一如,没有差异,了知诸法体性无差别相,叫做菩提。
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
菩提不可言说思议,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喻,诸法法性微妙难知,非凡夫的认知方式所能了知,只可离念自内证。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得无生法忍,指证到七地菩萨以上,常住在对诸法本来无生的甚深忍可中,不可动摇。维摩诘如此善于说法,弥勒菩萨也自认为智慧不及,不堪去问疾。
原标题:《维摩诘所说经》讲解—菩萨品第四(1)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陈兵教授
- 上一篇:《维摩诘经》讲解 弟子品第三(10)
- 下一篇:《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品第四(2)
- 世尊为什么要说《维摩诘经》?
- 维摩诘经是大乘经典吗?
- 《维摩诘经》是世尊为谁说的?
- 《维摩经》主要讲了什么?维摩诘经的介绍
- 维摩诘经是谁翻译的?鸠摩罗什的来历及重译维摩诘经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 《维摩诘经》讲解 总结
- 《维摩诘经》讲解 嘱累品第十四
- 《维摩诘经》讲解 法供养品第十三
- 《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2)
- 《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1)
- 《维摩诘经》讲解 香积佛品第十
- 《维摩诘经》讲解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3)
-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2)
-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1)
- 《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3)
- 《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2)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世尊为什么要说《维摩诘经》?
- 《坛经》记载了慧能临终前对弟子的哪些叮嘱?
- 《金刚经》的“佛法非佛法”是什么意思?
- 《坛经》中对于“不二法门”是如何解释的?
- 维摩诘经是大乘经典吗?
- 《佛说八大人觉经》是什么意思?
- 慧能一生与《金刚经》有何因缘?
- 《维摩诘经》是世尊为谁说的?
- 《六祖坛经》是一部怎样的经?
- 六祖慧能为何对《金刚经》格外重视?
- 楞严经是一部怎样的经典?
- 《金刚经》有几种译本?
- 《无量寿经》是怎样一部经?
- 苏辙与《楞严经》
-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哪位菩萨说的?
- 苏轼与《楞严经》
- 为何《普贤行愿品》在全部《华严经》中如此重要?
- 《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怎么理解?
- 《六祖坛经》主要讲什么内容?
- 《金刚经》说佛陀是不可描绘的,但佛七为什么要观想?
- 《阿弥陀经》简介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介
- 维摩诘经是谁翻译的?鸠摩罗什的来历及重译维摩诘经
- 龙裤国师与《金刚经》的故事
- 法华经各品的内容是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 四十二章经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我国的,讲了什么?
- 《华严经》八十卷是谁翻译的?
- 《金刚经》出自哪部经,有多少字?
- 无量寿经是什么经?无量寿经的简单介绍
- 《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同一部经吗?
- 中国最早的石刻《金刚经》在哪里?
- 八大人觉经是佛陀说的吗?佛说八大人觉经的因缘
- 《观无量寿佛经》主要讲什么?
- 四十二章经是谁翻译的?译者迦叶摩腾、竺法兰简介
- 《宝积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宝积经》概说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