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罗诘是梵语Vimalakirti之音译,维摩罗意即“净名”、“无垢”,诘即为“称”,故《维摩诘经》又名《净名经》或《说无垢称经》。摩罗诘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详情]
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白话佛经
《维摩诘所说经》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第九章 不二法门
接着,维摩诘长者问各位菩萨:「善大人们,请说明菩萨如何进入不二法门。」
法自在菩萨说:「贵大人,产生与消灭是对立的二元,然而没产生的东西和没发生的事不可能被消灭。因此,对事物无生的容忍是入不二之门。」
德守菩萨说:「我与我所有的是二元。如果不先假设有个我,就不会有所有这回事。因此,不做假设是入不二之门。」
德顶菩萨说:「不净与净化是二元。对不净有透彻了解时,就不会有要净化的幻想。导至彻底征服一切幻想的道路是入不二之门。」
善宿菩萨说:「分心与专心是二元。若没有分心,就没有专心、没有心理活动,也没有心理的紧张。因此,去掉心理紧张是入不二之门。」
妙臂菩萨说:「菩萨心与声闻心是二元。明白两者都像幻觉心,就没了菩萨心与声闻心。因此,诸心性质的相同是入不二之门。」
不眴菩萨说:「执取与非执取是二元。未被执取的东西不会被觉察。未被觉察的东西不会被揣测或驳斥。因此,无为和不涉入万法是入不二之门。」
善眼菩萨说:「独特与无特性是二元。不去假设或解释某样东西就是既不证实它的独特也不证实它的无特性。洞悉两者的平等性是入不二之门。」
弗沙菩萨说:「善良与邪恶是二元。不追寻善或恶,明白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不二性是入不二之门。」
师子菩萨说:「有罪与无罪是二元。藉由能识破要害的金刚智慧,不受束缚或解脱是入不二之门。」
师子意菩萨说:「说『这个不纯净』与『这个洁无暇』即生二元。一个正要得平静之人,不生不纯净或洁无暇之概念,但并不是全然没有概念。他没有任何得平静的念头才得着平静。他进入没有概念结缚之处。因此,进入不二。」
净解菩萨说:「说『这是快乐』与『这是悲惨』即是二元观。一个毫无算计之人,由于灵慧的极其纯净,他的心智像虚空般超然。因此,进入不二。」
那罗延菩萨说:「说『这是世间』与『那是出世间』即是二元观。这世界有空无的天性,所以没有出世或入世,也没有进步或停顿。因此,既不出世又不入世,既不进又不停,这是入不二之门。」
善意菩萨说:「生命与涅槃是二元的。见过了生命的性质,一个人既不属于生命,也不由它全然解脱。这种了解就是入不二之门。」
现见菩萨说:「可毁灭的与不可毁灭的是二元的。毁灭了的东西是毕竟毁灭的。毕竟毁灭了的东西不会再成为被毁灭的;所以它叫做不可毁灭的。不可毁灭的东西是瞬间发生的,瞬间发生的东西是不可毁灭的。这种体验叫做入非二元原则之门。」
普守菩萨说:「自我与无我是二元的。连我的存在都不能查实,还有什么能生出无我?因此,洞察两者性质的不二观是入不二之门。」
雷天菩萨说:「有知识与无知识是二元的。有知与无知的性质是一样的,因为无知它是不明确的、不可计的,而且超过思想的范畴。对这个的体验就是入不二之门。」
喜见菩萨说:「物质本身是空无的。空无不是由物质的灭尽,而是因物质本性就是空无。所以,一方面说空无,而另一方面说色、或受、或想、或行、或识,这样是完全二元的。识本身是空无。空无不由识的灭尽而来,而是因识的本性就是空无。用灵慧对于冲动的五蕴及其知识的这种了解就是入不二之门。」
明相菩萨说:「说四大元素是一回事而空间元素是另一回事;这样是二元的。四大元素本身就是空间的性质。过去本身也是空间的性质。未来本身也是空间的性质。同样,现在本身也是空间的性质。以这种方式来洞彻元素的灵慧是入不二之门。」
妙意菩萨说:「眼与形色是二元的。正确地去了解眼,对形色不要存有贪着、嫌恶或迷惑,那叫做平和安静。同样,耳与声音、鼻与气味、舌与味道、身与接触以及心意与现象全是二元的。但是去了解心意,对现象不存贪着、嫌恶或迷惑,那叫做平和安静。在这种平和安静里生活就是要进入不二」。」
无尽意菩萨说:「为了得到一切智而将布施回向,这是二元的。布施的性质本身就是一切智,而一切智的性质本身就是完全回向。同样,为了一切智而将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回向,这都是二元的。一切智是智慧的本质。而完全回向是一切智的本质。因此,入这唯一法则之门就是入不二之门。」
深慧菩萨说:「说空无是一回事,无迹无相是一回事,无愿无作又是另一回事;这样是二元的。是空无的就无迹无相。没有迹相的就无愿无作。凡是无愿的就没有思想、心意或意识这些作为。能在一个解脱门里明白三个解脱门就是入不二之门。」
寂根菩萨说:「说『佛』、『法』、『僧』;这样是二元的。法本身是佛的性质,僧本身是法的性质,而且它们全都是无为的。无为的东西就是无限虚空,而万法的进展等于无限虚空。调整到这样就是入不二之门。」
心无碍菩萨说:「言及诸蕴与诸蕴止灭那样是二元的。诸蕴本身就是止灭。为什么?诸蕴的自我观点,由于本身是没有结果的,它们是毕竟不存在的。所以这些观点并不真的能形成『这些是五蕴』或者『五蕴止灭了』的观念。终究来说,它们没有这样具分别心的解释,也没有这样形成概念。所以,这种观点本身就有止灭的性质。不发生和不消灭是入不二之门。」
上善菩萨说:「身、语、意业不二元地存在着。为什么?这些东西有静止的性质。身体的静止性质和言语的静止性质一样,而言语的静止性质和心意的静止性质一样。必需要知道并且明白万法终究静止的事实,因为这个知识是入不二之门。」
福田菩萨说:「认为行作是有福的、有罪的或是中性的,这样是二元的。对有福的、有罪的以及中性的行作的无保证是不二的。所有这些行作的自性是空无的,因而终究没有福、没有罪、没有中性、没有行作本身。这种行作的无成就是入不二之门。」
华严菩萨说:「二元观是由没摆脱的自我思想所产生的。对自我的真正了解并不会得到二元观这种结果。这样住于不二的人不会构成观念。而没有观念的构成是入不二之门。」
德藏菩萨说:「二元性建构于觉知上的表现。不二是无客体对象的。所以,不执取和不反对是入不二之门。」
月上菩萨说:「暗和明是二元的。既无暗又无明就是不二的。为什么?入止灭定的时候是既无暗又无明;万物的性质也同样。入此定静之门就是入不二之门。」
宝印手菩萨说:「厌恶世间和喜欢解脱是二元的。不厌恶世间又不喜欢解脱则是不二。为什么?有束缚才需解脱。终究没束缚的为什么需要有解脱?没受束缚也不解脱的托钵僧不会感受到任何喜欢或不喜欢,因而他进入不二。」
珠顶王菩萨说:「说有善途和错路,这样是二元的。已在道上的人是与善途或错路无关的。在这无关之下度日,他没有道或非道的概念。明白概念的本性,他的心智不和二元接合。这就是入不二之门。」
乐实菩萨说:「说及真实与不实,这样是二元的。一个人如实地看见时,他绝未看见任何真实;那么怎么能看见不实?为什么?人用肉眼看不清,要用智慧之眼才看得清。而以此智慧之眼,一个人只能在既没有可看的又没有无可看的的范围内看得清。凡是既没有可看的又没有无可看的地方就有不二之门。」
这些菩萨解说完了之后,大家一起对文殊师利法王子说:「文殊师利,什么是菩萨的不二之门?」
文殊师利回答:「善大人们,你们都说得很好。不过,你们的解释的本身就是二元的。不知道有人在教,不表示任何东西,不说任何东西,不解释任何东西,不宣示任何东西,不指示任何东西,不选定任何东西——这才是入不二之门。」
然后,文殊师利法王子对维摩诘长者说:「我们都说了自己的教义,贵大人。现在,希望你来阐明入不二信条之门的教义!」
对此,维摩诘长者保持沉默,只字不说。
文殊师利法王子向维摩诘长者鼓掌致敬,说:「高明!高明,贵大人!这才真是入菩萨不二之门。不用一点文字、声音和观念。」
在说出这些教义的时候,五百菩萨进入了不二法则之门,得到万物无生之忍。
- 上一篇:维摩诘经 佛道品第八
- 下一篇:维摩诘经 别记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 《维摩诘经》讲解 总结
- 《维摩诘经》讲解 嘱累品第十四
- 《维摩诘经》讲解 法供养品第十三
- 《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2)
- 《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1)
- 《维摩诘经》讲解 香积佛品第十
- 《维摩诘经》讲解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3)
-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2)
-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1)
- 《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3)
- 《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2)
- 《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1)
- 《维摩诘经》讲解 不思议品第六(3)
- 《维摩诘经》讲解 不思议品第六(2)
- 《维摩诘经》讲解 不思议品第六(1)
- 《维摩诘经》讲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6)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