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四十三)

  “观自在”的这个“自在”,可分成两个部分:“用”的自在,和“体”的自在。

“用”的自在

  用的“自在”可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观境自在”;第二个是“观照自在”;第三个是“作用自在”。

  第一个,观境自在:是指菩萨用般若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圆融无碍。观照的内容是我们的真如之境。我们的真如之境是圆融无碍的,因为它是尽虚空遍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而且是无形无相,是万法之本。实际上,真如就是我们的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凡夫都是随境而转,菩萨修行是回光返照,返照一切万法的本性。

  我们的真如就像镜子一样,万法就像镜子上映现的种种色相,所以真如能够圆融万法。像镜子里面有种种色相,虽然它有千差万别的相,但是这个镜子是圆融无碍的,一切差别的境界在这个镜子里面都可以显现,且没有任何障碍。所以这个“观境自在”,是指观自在菩萨用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实际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佛性、我们心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大智慧——回光返照一切万事万物、万法的真如本性。观境自在,这是从所观照的内容来说。

  第二个,观照自在:就是菩萨修般若观照的时候,能当下不待寻思,直接照见五蕴皆空、没有障碍,而且能够明明了了、亲证实相。菩萨修般若观照时候的这种“般若”之智,其实我们每个人本性里也都同样具足。这种大智慧不是我们平时讲的世智聪辨,而是每个人自性本自具足的,不需要往外找的,能够当下不需要思索、分别,就可以直接照见“五蕴皆空”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是没有障碍、明明了了的。这种明明了了、能够亲证实相的智慧,跟我们的分别念没有关系。

  那我们怎么样体会自己本自具足的这种大智慧呢?我们要好好的去体会。这种智慧是不需要我们去思维分别的。比如,一个“口”字里面加两横,你认不认识?——对,是“目”字。你认识这个字,也认识很多字,有些字不认识,这就叫世智辩聪。就是我们把自己的心投向在对象里,产生的这种认识、不认识的差别就是世智辩聪。如果我“知道”——我认识这个字,我“知道”——我不认识这个字,这就完全不同了,我不受外境所转了。你如果只是说——“这个我认识”,“那个我不认识”,就变成随境而转了。

  但无论自己认不认识这个字,我都知道,都清楚明白,这就是我们本性的智慧。比如这个字你认识吗?这个字认识你也是知道,不认识你也是知道。但是,一般的凡夫就容易随着境界转了,这个“知道”,那个就“不知道”,这就隔开来了。我不管你这个字怎么写,我都是认识,你看这个这么写、那个那么写,我都“认识”、都“知道”。对不对?所以,这个是我们不需要寻思!这个需要说让“我想想,看认不认识”吗?不需要的,本心本性就具足了。是不是?这个是从我们的心来讲。

  再举个例子,从我们的“闻性”来讲,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平常生活里最亲切的。(法师用手敲击桌子,发出“咚咚咚”的声音),你们听到声音没有?(众答:听到。)(法师停止敲击桌子)现在听到没有?(众答:没有。)所以,我们习惯把声音分为“听到”和“没听到”。对不对?这就是凡夫的习气。有声的时候,你有听没有?(有。)没有声音了,你还在听吗?当然还在听,不是没有听到,而是你听到的是没声音!无声也是在听!是不是?我们凡夫习惯执着在声尘里面,习惯随着声尘的起灭而起灭。实际这个声尘是缘起之法。

  什么叫缘起之法?手敲下去碰撞这个桌子,发出声音,你就听到了;如果不敲,就没有声音。所以这个声音,它是因缘生灭之法,对不对?那么,我们的闻性呢?它是非因缘生灭之法。(法师边敲桌子边说)有缘是听;(停止敲桌子说)没有缘、没发出声音我们也是在听。对不对?你还要不要去思惟、想象:“我是听了还是没有听?”不需要的。我们的闻性永远都是在听。有声音、没声音都是在听。声音有生有灭,敲的时候因缘聚合,手指和桌子碰撞发出声音,加上声音的传播,没有这些因缘声尘发不出来,所以声尘是因缘生灭之法。但是,我们的闻性不管有缘还是无缘,不管你敲不敲桌子,他都是在听,不待寻思,直接照了。

  如果我们的心落在因缘生灭之法,就叫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就是分别。如果我们能够照了自己不生不灭的闻性,这就是般若智慧。般若观照,不随境转。心随境转就是妨碍。心不随境转,境随心转,就是往圣的方向走了。所以,凡、圣的差别就在这里。所以,我们想做圣人还是凡夫,从这条道就分出来了。这完全是方向不同的。

  我们的心往外随着境界流转,这就是凡;我们的心不随境界流转,回光返照我们不生不灭的闻性,这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不同。就像我们从乳源这里出发,往北京走和往广州走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东西,同样一个心,往这边走就凡,往那边走就圣。实际上,没有凡也没有圣。凡是每天在作用,圣也是每天这样作用。因为这个心一直在那儿作用着。但凡夫是痛苦之用、颠倒之用。圣人是随着这个本性而起妙用。所以,凡夫是冤枉做了凡夫。

  大家要知道这种观照、这种智慧是不需要寻思的,不需要问知道还是不知道。知道也是“知道”,不知道也是“知道”,要这样才行。如果说这个知道、那个不知道,又落入断灭的生灭之相。所以,如果不能够找到自己修行的关键,那么我们永远都随境而转、落在的生灭境界里面,在生灭里我们就是生死流转。

  因为它是无常的,生灭、生灭……你就接着流转、流转……如果能够回光返照不生不灭的这个本性,在生死里面没有生死,所有的生灭境界都离不开我们不生不灭的心性之显现。那么,这就往解脱的方向在努力了。不同点就在这里,这就是观照自在。我们时时刻刻要好好地回光返照,回光返照不是随着境界去转,而是去明了自己本自具足的这个不生不灭的大智慧,不随境界转的、非因缘所生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没有形、没有相,你抓不住它,但它确确实实在作用。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四十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