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第四节(七)

  301.同上,页185-186。

  302.同上。

  303.同上,页185。

  304.同上,页182。

  305.同上,页177、182、187。

  306.同上,页179、178。

  307.同上,页179。

  308.释圣严:《学思历程》页47。

  309.同上,页172-184;释圣严:《归程》页99-103。

  310.民国二十九年虚大师提出「行之当机及三依三趣」,将佛教法展至今分为三期:正法、像法、末法。各期趋入大乘的法门,以时代的适应而有不同:正法一千年,依声闻行果趣发大乘心;像法一千年,先修成天色身,依天乘行果趣获得大乘果;今日的末法时期,依人乘行果趣进修大乘行。所以今日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为障碍了。参《太虚大师年谱》页480-481。

  311.《太虚大师年谱》页230:「法苑乃本《整理僧伽制度论》而设立,为一改良经忏(除去其迷妄,扩大其内容)组织。谋于此获得经济基础,以作新僧运动。」

  312.《太虚大师年谱》页235。

  313.《太虚大师年谱》页233。

  314.参洪金莲,页220。

  315.释印顺:《太虚大师年谱》页233。

  316.林其贤:《七十年谱》页11O。

  317.《劝募会员的条件》页164(《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

  318.《太虚大师年谱》页525:「四月三十日,大师假毘卢寺招待记者,报告整理佛教计划。」

  319.《太虚大师年谱》页525:「五月六日,大师由京抵沪,驻锡静安寺(监院密迦)。是日,上海佛教界,假静安寺欢迎(海廿七、六「一月佛教纪要」)。七日,于静安寺接见记者。」

  320.《归程》页121(《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六辑第一册)

  321.「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事业,实在难觅知音。幸而,觉社靠王一亭、章太炎、刘笠青、史裕如、张季直等支援设于上海;武昌佛学院得李隐尘、王森甫、胡子笏、汤铸新、皮剑农、陈元白及鄂督萧耀南等支援创于辛亥革命首义之城;汉藏教理院赖刘湘、刘文辉、潘文华及何北衡、李子宽等支援设于重庆。这些支持者,多为军政要人、工商精英及新式学者。」《普门学报》:2001年读后感/读者回响;罗同兵(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生)《星云大师对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读林明昌<建设人间佛教的宗教家)有感。

  322.《东初老人全集·五》页569-571(台北: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东初出版社,1986年7月)。

  323.《东初老人简谱》页5。

  324.《东初老人全集·五》页568。

  325.同上。

  326.同上,页569-571。

  327.参考本文参、三、(三)、1.小节

  328.《东初老人简谱》页6。

  329.《太虚大师评传》页48:「从旧派的角度看太虚大师是新僧新派的革新运动者,所以他在广大保守的佛教群众之中,虽受重视,但却并不受到敬仰,所以他在这方面的号召力,不及谛闲及圆瑛。」(《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三辑第六册《评介·励行》)。

  330.《东初老人简谱》页7。

  331.《归程》页233。

  332.《师恩难报》页27(《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三辑第七册《悼念·游化》)。

  333.《归程》页199:「自民国四十六年开始,我为好几家佛教刊物写文章了。最先是因性如法师接编《人生》月刊,他知道我会写文章,所以硬是逼着要稿,他对我一向也是不错的,碍于情面,我就写了。」

  334.《归程》页310:「在台湾未曾见到像圣严法师在『北投农禅寺』模式——以文化人为中心的寒暑两波段的禅修活动,也没有见到中国式寺庙佛学院会升格为学院式研究教学场所。」

  《归程》页305:「圣严法师的理想中国佛教与佛教比丘僧,是兼具日本佛教人的谨严、学养、宗教情操与中国比丘僧的持清净戒律与重视有道高僧的人格模式。只有具备这种道德素质的佛教人才,才足复兴中国佛教的最大寄望!」

  335.《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页446(《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三辑第一册《学术论考》)。

  336.同上,页448。

  337.《法鼓山的辅导师》页154(《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

  338.《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页56(《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五辑第六册《明日的佛教》)。

  339.《法鼓山的辅导师》页153(《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

  340.《第一篇法鼓山的创建》页27:「佛陀出现在人间,是以人类为主要的摄化对象。近世以来,中国佛教所有的大师们,也都提倡以人为本的佛教精神,如太虚大师主张「人成即佛成」的人间佛教,东初老人倡办《人生》月刊等。而法鼓山的理念,也朝着这个方向来努力。」(《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

  341.释印顺:《华雨集·四》页44。

  342.释印顺:《华雨集·四》页44。

  343.释印顺:《印度之佛教·序》页1。

  344.释印顺:《佛在人间》页20。

  345.《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页447(《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三辑第一册《学术论考》)。

  346.《法鼓山的辅导师》页153(《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

  347.《明末佛教研究》页47、12(《法鼓全集电子版》第一辑第一册)。

  348.虚大师民国二十二年曾讲「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参《太虚大师年谱》页36l。尔后印老以《阿含经》确立「人间佛教」之义。

  349.师父对虚大师的记录,《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页467-468:他于三十九岁时撰《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主张:「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四十岁时讲「人生的佛学」,然后又写了一篇〈建设人间净土论〉(《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三辑第一册《学术论考》)。

  正确记录,参《太虚大师年谱》:三十八岁「人间净土之建设」(页220);四十岁时讲「人生的佛学」(页255);四十二岁「创造人间净土」(页316);五十岁撰《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主张:「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页426);五十五岁对民国七年(三十岁)的回忆:「菩萨的心行,造成人间净土。」(页102、501)。

  350.《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页495(《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太虚大师的人间净土》)。

  351.参释印顺:《太虚大师年谱》页102、501。

  352.《太虚大师的人间净土》页494(《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

  353.《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页463、472(《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三辑第一册《学术论考》)。

  354.自此法师每在遭遇「佛教责任感」难以实现之际,就对观音菩萨祈愿,而无不感应。如静安寺佛学院求学,再度出家后静修道闭关(参《佛教入门》页282);日本留学经费中辍,法鼓山金山道场(参《法鼓山的使命》页65、74,《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

  355.《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四辑第四册《禅的生活》页72:「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主流,而以西方净土的念佛法门,对广大群众做普遍的救济,所谓『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使得无缘来过丛林修道生活的一般大众,也有修行佛法的得度因缘。」

  《中国佛教史概说》页227:「净土宗在整个清朝史上,可从最受庶民归崇的所谓『家家观世音,处处弥陀佛』的俚谚中得知,观音信仰是伴着阿弥陀佛的信仰而行的。」

  356.参林其贤:《七十年谱》页107-108;《归程》页291-292。

  357.Getting The Buddha Mind页4-5(《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九辑第三册之一)。

  358.参本文贰、三、(一)小节。

  359.《归程》页294、295。

  360.《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页463、466、468、471(《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三辑第一册《学术论考》)。

  361.《继往开来》页139(《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一九九八年讲于法鼓山会员大会,刊于《法鼓杂志》20、21期。

  362.《净土在人间》页492(《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

  363.《继往开来》页137(《法鼓全集光碟版》第八辑第六册《法鼓山的方向》)。

  364.《明末佛教研究》页205(《法鼓全集电子版》第一辑第一册)。

  365.《华雨集·五》页150:「净土的本质是重来世、重死后,而不注重今生今世的实际安乐,这可以称之为『来生的佛教』。而禅宗则是趋向山林静修的『山林佛教』。」

  366.《大正藏》第九册页449下栏。

  367.台湾佛教若以人间佛教的路线建设来看,目前是第一代,在大陆法师来台前,没有丛林十方制的问题。加上象征性的佛教会也是子孙制,于内部没有整合各方意见的议会方式。所以是大势使然。

  368.《大正藏》第十四册页549。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