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唯识宗胜义
一、唯识宗胜义
通常所谓八宗者,即:
宗:为“宗旨”或“宗尚”义,谓有一种最高尚最坚固之信仰,能发生一种伟大之力量。又今所列八宗次序,亦系随机说法,无有先后彼此之分。
在整个佛法,本无所谓八宗之分,兹不过就其各各当时应机摄化之胜用立名,喻如人之眼耳鼻舌身意七识八识,各有其胜用,不应执此劣彼,执彼劣此。
今天先讲唯识胜义,分二种释:
(1)释名(2)释胜义
何以须释名?因从名始能辨体故。譬如有人谓慈航为善人,为非善人?(P9)此善与非善,固属应论问题,但何以谓之慈航耶?尤属第一步之重要点。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粗读之似无问题;细玩之,则“心之与识”乃基本之重要疑点。
心之与识,为一物耶?为二物耶?若为一者,既曰唯心,何以重曰唯识?若为二者,则区分之点安在?欲明斯理,先当知分别世间万物之体用。
何以谓之体用?如灯是体,光是用;镜是体,照物是用;手巾是体,洗面是用;明此理,则当知心因体名,识从用立。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举三界则万法皆摄;举万法则三界亦赅;今何以又区分为二?曰:
三界者从量立名;万法者依质立号。
心识之名,上来释义已竟,今当释唯识宗:
何以谓之唯?唯者遮词也。显万法从心变现似有,非谓全无。若从表词,作“但”字或“独”字释,则既犯世间相违,而世间一切,亦不能建立,非唯识正义,试观下表。(P10)
(图缺)
识字——胜义中释。
宗字——释见前。
唯识宗,总共有四名:
(1)唯识宗(依用立名)。
(2)法相宗(依义立名)。“法”的意义极广,小至一微尘,大至十方诸佛,十方世界,无边虚空皆包括之。“相”分二类:①形相,②义相。形相者,长短方圆等。义相者,万法之意义。今此宗从万法相上,显示我法二空之中道胜义。有条不紊,令人轨生物解,了脱生死,故名。
(3)慈恩宗(依寺立名)。唐高宗为报母恩,建慈恩寺于长安,时玄奘法师,大宏唯识,其徒窥基大师,继承大宏此宗,住慈恩寺,故名。(P11)
(4)慈氏宗(依人立名)。慈氏梵语弥勒,弥勒菩萨,证唯识圆通,故名。
上来释名已竟。今当略明传承系统:
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无著菩萨——天亲菩萨——护法菩萨——戒贤论师——玄奘法师——窥基——智周——慧沼——以至现代如太虚大师等。
上来乃略明传承系统,知源所自来。关于创立和传承者各人历史,因本题系讨论胜义,故略而不谈。今当标此宗所依之经论:(1)《解深密经》,释迦牟尼佛说。(2)《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此菩萨专修唯识观。(3)《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4)《三十唯识论》,(5)《二十唯识论》,世亲菩萨造。(6)《成唯识论》,护法等菩萨造,玄奘法师揉。其余如《唯识述记》等,窥基大师记。唯识著述,因唐代丧失,幸日本高丽等国,来华学法者多,故经典流存彼处。清末始由杨仁山居士取回流通,现代能成有系统之巨集扬最力者,当推太虚大师为第一。
上来释名及传承系统并所依经论竞。今当释胜义:(P12)
(图缺)
第八“集起作用”最胜,第七“思量作用”最胜,第六、前五“了别作(P13)用”最胜,故别别立名,并作彼此作用严格分别。例如集起之第八识,思量根身器界种子等,则亦有思量等作用。第七思量识,念念执着第八识见分为我,分别第八识见分为我,则亦具集起了别作用。第六、前五等,亦具集起思量义,最粗易知,兹不赘。
阿赖耶识,何以名集起?集者“聚集”义,如仓贮谷。起者“生起”义,如谷生芽。
何以第七识名思量识?思量第八识见分为我最胜故。又具“恒”、“番”二义,其原理有四:
①(第七识)亦恒亦审——执第八识见分为我,无一刹那间断,故云为“恒”。分别第八识见分为我,故云为“审”。
②(第八识)恒而不审——执持器界、根身、种子,无一刹那间断,故云为“恒”。此非善非恶,三界九地,随业力生,性属被动,故云“不审”。(P14)
③(第六识)审而不恒——不独能了别现在之境,且能揽过去之五尘落谢影子为妄想,故云为“审”。念念不停,刹那不住,故云“不恒”。
④(前五识)不恒不审——大睡无梦时,晕绝时,无想天,无想定,灭尽定等,则不现行,故云“不恒”。对境则起,不对则不起。难能了色等五尘,但必赖意识中同时意识与之俱起,故云“不审”。
第六和前五识,何以名了别?“了别”者,明了分别也。以前五识与同时意识起时,了别外面色声香味触五尘之作用,显而易见故,是胜故。第六识缘内五尘落谢影子为妄想,显而易见故,最胜故。
唯识之最胜义,为阿赖耶识,含藏一切法的种子,乃世间出世间现象界所依。种子依现行而立名,如谷已生芽,方可名种,不可云凡一切谷皆是种子;又如女人未生儿女,则母亲之名,不能成立。
种子之界限最严,不容丝毫错乱;如眼有眼种子,地狱有地狱种子,佛(P15)有佛种子,兹分类如下:
(1)心王种子,(2)心所种子,(3)色法种子,(4)根种子,(5)有漏种子,(6)无漏种子,(7)佛种子,(8)辟支种子,(9)声闻种子,10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种子。然则种子不能见,云何可证明有种子?曰:如豆在土虽不能见,然一经现行生芽,则能见之。吾人种子虽不能见,然现前眼能了色,耳能了声,顺之则喜,逆之则怒,不同死人,故可证明,有见闻种子在藏识中。又如风虽不能见,或吹物,或触身,则可证明为有。
种子分二类:
(1)本有种子——谓无始来,法尔具足,如水有湿性,火有暖性等然。
(2)新熏种子——如我未曾种田,至乡间学之则能;诸君在此听经,初觉涩涩然,而一次比较一次,较为容易,比喻所熏之义。
然则了知诸识行相差别,种子现行等作用,有何种利益?曰:众生具足无漏种子,不生不灭,与佛同一解脱。但为五欲盖覆,故不自知;今启以言教,使其明了,与佛同具涅槃胜德,生大乐愿,依无漏种,修习圣道,证大(P16)转依。
然则从何而修?曰:当从破“我执”着手。
曰:我执依何而生?曰:由第七识见分执着第八识见分为我而生。如下图:
(图缺)
然则第七、第八,形相细微,既不如贼之可以兵剿,又不同病之可以药医。当从何处下手,破其我执?曰:有方便。由第六意识作我法二空观,则外无所缘,如贮谷于仓,而乏水土人工之助缘,日久功深,自然伏断。
然则我法二空观,最初如何下手?当以最初方便观色受想行识五蕴中无我,无我所。
然则何谓五蕴?曰:请观下表——(P17)
色蕴——外色,山河大地等;内色,眼耳鼻舌身五根等。
受蕴——苦、乐、忧、喜、舍五种受。
想蕴——安立名相,取像为性。
行蕴——迁流义,刹那生灭,念念不停。
识蕴——明了分别义,如了别色声等境,分别是非善恶,乃至缘过去未来等境,统识蕴摄。
然则如何观五蕴无我?曰:当从色蕴始。
试观色蕴中山河大地等为我?此除一小部份学者外,类皆执我。
然则地水火风之身为我欤?何以死后又无知觉?且坚者是地,湿者是水,热者是火,动者是风,又将何者为我?
然则知苦乐忧喜之受蕴,乃至识蕴是我欤?曰:若受蕴是我,则想行识等非我。乃至若识蕴是我,则受想行非我!若四者皆是我,则成多我!
或曰:非此之谓,乃由现前色身合受等四蕴,方得名我。然则此所谓我,应一半有知觉,一半无知觉,何以故?此身乃无知觉之地水火风所成(P18)故。且能使色心合为一体者,又为何物?
如上种种智慧观察,知五蕴中实无有我——如聚砖成塔,唯有其名;又如聚卒成军,此军之名,因众卒有;离卒则无。如是了达,五蕴中无我、无人、无作者、无使作者,我空真智,忽然现前,此之谓“我空”观成功。
再用智慧详审,了达此五蕴亦从众缘生,如幻如化,法空真智,忽尔现前,此之谓“法空”观成功。
然则我执法执既空,乃至转“烦恼障”得“大解脱”,转“所知障”得“大菩提”,最后破“微细无明”所证得八识转四智之妙用如何?曰:请观下表——(P19)(图缺)(P20)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