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
如瑞法师
我常常说,不是我们知道的少,而是我们离道太远。学也许很容易,但是实修恐怕就难了。
实修就是要把我们所学到的认真地去观察思维,用心去体会。大家都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知道要离开对虚幻的执着,但为什么遇境的时候还会被境所转呢?就是我们这种观空的智慧,还没有真正地生起来。用一个专用名词来说,就是见性的智慧没有生起来。见性的智慧实际就是我们对空的理解和体验。
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是归回到内心的时候,有没有明白,什么是佛?什么是众生?我听到有位大德说过,当你能够去掉染污心的时候,就是佛;如果生起染污心、贪嗔痴心的时候,就是凡夫。
有一部分人,对密法非常好奇,但真正的密法是什么?它一定是依于戒的。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戒律一定是根本。拿汉地的出家人来讲,一定是外现声闻相,内里是菩萨心肠的。密法,一定是在这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才生起来的。过去西藏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上师,有很多人跟他学法,没想到他死后堕落到鬼道里,当了驴头鬼。他活着的时候是修大威德的,而且有超群的智慧,辩经的时候常常都是他领先。为什么这样的人死了以后还会堕落,去当驴头鬼呢?因为他没有真正地降伏自心。他的嗔心还在。西藏每年都有40天的辩经法会。怪得很,在辩经法会上,常常有一个头顶着袈裟的出家人进来,而且辩经后那个失败的人一定会死掉。谁干的呢?就是这个驴头鬼。他看哪个败了,就把哪个掐死。后来,西藏辩经会上规定,进去的时候,不许头顶袈裟。以这个事例来说,修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要以各种方法,来达到净化内心的作用。
我们归依的时候,都发愿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什么是善?你看,哪件善事做出来不是对众生有利益的呢?所以凡是有利于众生的事情,你就去做吧,它都是善的。断恶呢?常常都是在我们自身。一切恶法你都不能去做,这就是断恶修善。我们懂得皈依的时候要发愿,但是有没有认真地去思维过呢?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到现在,虽然没有真正地不惑,也没有知天命,但是慢慢地这样走过来,就觉得佛法实在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没有离开我们的一举一动,乃至于我们的每一念。学了那么多,用来检点自己的时候,就觉得太差了,差的不是一点点。当观照自己心念的时候,看到生住异灭,生住异灭,刹那刹那的不停。我们天天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难道你不恐惧自己这一念心吗?如果不知道通过外在的行,来净化自心,我们的起心动念,恐怕就会“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了。因为你一造作,相应的就会有一个种子,将来就一定会有果报,难道你还敢放纵自己吗?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的修行,实在是做得不够。
戒,我们都持好了吗?一个戒行不清净的人,又怎么可以产生真正的智慧呢?到目前为止,经也好、论也好,还没有敢否定清净的戒可以产生清净的定慧的。大家要知道,不是我们现在知道的理论少,而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认认真真去做过。
一出家的时候,我认为风水啊、神神鬼鬼那些,好像和佛教是两回事,但我现在知道了,佛法包括一切法。世间人为什么要按生辰八字来推算人的命运?因为你以往所造的业早已给你下了定论。而我们出家人的精神是要积极向上,创造进取,不甘于现状。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要改变自己,从哪儿改变?首先应生惭愧心。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和心,有没有和谐。就像世间人讲的阴阳学一样。天为阳,地为阴。我们的这个身体,同样也有阴阳,气和血也是一样的关系,身和心也是一样的关系。讲戒的时候说过,为什么我们都要崇尚于单数?因为单数是阳,双数是阴。而说到真正的阳,它又是喻含的这种人。天有好生恶杀之德,故天为阳。上升到佛法里呢?我们就是要讲慈悲。有慈悲,还要有智慧。所以说,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归回来以后,没有离开慈悲和智慧。
把慈悲升华,就是我们说的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有人会说,成佛的心。成佛的心又是什么心呢?成佛的心就是大悲心。你肯给人家快乐,你肯去解救人家的苦难。回归到生活当中,你的一言一行都去为他人着想,去为他人服务。所以,佛教徒的精神就是奉献的精神。你有慈悲心,表现出来的行就是菩萨行。菩萨行归纳起来,就是六度万行。万行归纳回来还是六度。六度中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布施是要让我们去奉献。从布施财物,到奉献我们自身。奉献我们的时间、奉献我们的精力、奉献我们的心……。
归回来讲,出家人一定要持戒,因为它能表现出一种外相。而内在的智慧,又决定了你所表现出来的外相。你智慧越大,做得越好,度众生的方便也就越多,所以内在的充实与外在的表相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不论读千经万论都离不开这个根本,回到当下,就是要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乃至于一念。让它念念不空过,行行不偏离,言言都要正语。
不管师父们也好,居士们也好,一定要知道光阴对我们来讲太宝贵了,过一天我们的生命就随之减少一天,成就道业实在需要把握住当下,大家努力精进吧。阿弥陀佛!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放低心态,才能吸纳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修养美德是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智慧由心生
- 弘一法师/庆裕:思考才能得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简朴滋养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放下虚妄修自身
- 弘一法师/庆裕:保持天性中的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好心态是大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真智慧巧生活
- 弘一法师/庆裕:境界滋养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善悟才是真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不炫耀是大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最精进的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最通透的智慧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人有二种,法无二法?
- 星云大师:什么是曹溪大师的修行法门?
- 星云大师:「定」与「慧」的关系如何?
- 星云大师:什么是「障道因缘」?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慈庄法师: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 慈庄法师: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的意义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白云禅师:无明的突破是否牵涉所知障?
- 白云禅师:福德与功德有何差别?
- 白云禅师:“法相假立”的法义是什么?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一诚法师:为什么嗔心“第一难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师:善的标准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 如瑞法师: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红茶]红茶有养胃暖胃的功效吗,胃寒的人可以喝吗?
- [禅宗文化]良价《悟道诗》的禅意
- [人物故事]一祖摩诃迦叶尊者的故事
- [哲理故事]跨越心障,把握命运
- [佛与人生]什么是贪心?
- [佛学常识]什么是水陆法会?
- [星云大师]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的解释
- [红茶]红茶和绿茶的功效一样吗?
- [禅宗文化]石头希迁的禅风对后世有何影响?
- [哲理故事]与其埋怨,不如踏实做好每件事
- [人物故事]佛陀十大弟子之解空第一的须菩提
- [佛与人生]快乐就是好运
- [佛学常识]水陆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法会?水陆法会的由来与介绍
- [星云大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的意思
- [红茶]红茶的英文名称是什么?
- [禅宗文化]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