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第5课丨如何降服这颗妄想执着的心?
金刚经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一、本来面目
看话头就是你看着我们心中生起的烦恼,仔细地去观察它,知道它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了。你知道人为什么怕鬼吗?你不知道它躲在哪里,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现,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影响你、危害你。烦恼就是个鬼,捉磨不定,这个被世俗的佛教称为冤亲债主,附体在身。实际上哪有那么多附体,只是自己不了解自己。
所以第二品当中再讲一点,就是如是观,这本来是最后一节讲如梦幻泡影的时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时候跟大家讲的。这里主要是讲,禅宗里面所提到的叫本来面目。
什么叫本来面目?就是你以为你很好看,一天到晚臭美,照镜子,化妆,穿漂亮衣服,钱包里有很多钱,吃好吃的东西,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臭皮囊。你以为你生活活得很好,实际上你累得像条狗,过的日子猪狗不如,猪要起早吗?不用。狗要劳动吗?不用。你还以为你活得很好,实际上一点不好。我们不知道生命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人都生活在自我的幻觉和自我的幻想当中。
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这里,动物为本能而生,我们是在本能之外的想象力上面生活。孔老夫子说得就很明确了,饱暖思淫欲,就是物质生活满足了之后,你不会幸福,因为你还想要的更多。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在当下这个社会中物质生活丰富了之后,生活越来越烦恼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来我们没得吃,没得穿,天气很冷的时候没有地方取暖,总觉得有个安乐窝,吃饱了穿暖了,人间最幸福。实际上等我们吃饱穿暖了之后呢,烦恼来了,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动物是吃饱了够暖了,它就能过日子。人一直生活在多、美、好,这三个基础之上。所有的多,就是不但现在吃饱,明天还要吃饱。仓库有余粮,心中不慌忙。不但要多,还要一次比一次好。不但是要好,还要呈现出来一种美。美是有序,这个世界从来是无序的,我们却要呈现出有序。
我们围绕着多、美、好在生活。追求是没有关系的,追求人生的幸福是人的本能,问题出在我们没有标准。请问你要要多少钱才算好?答案很简单,越多越好,蛇吞象的标准。蛇很小的肚子,人心不足蛇吞象,是这个标准。每个人都这个标准,我们这个世界就坏了,实际上我们这个世界已经坏了。
可怕的社会,我们的贪婪,就像饕餮一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其中有一个叫饕餮。饕餮它特别贪吃,它能吃下所有的东西,包括能吃下自己。贪念把自己整个人都吞噬了。
二、如是观
回到释迦牟尼佛回答须菩提的这个话来。须菩提的问题:如何降伏其心?释迦牟尼佛说:心不是用降服的,是要回到它的本来面目,如是。我们怎么样能看到人生活在肥皂泡的幻想和梦想和幻觉当中?如何从这个幻想当中走出来?那就是要修习禅定。能看到幻想对自己的诱惑,能看到自己生活在幻想和幻觉当中,并且从这个幻觉当中能看到自己本来的面目。
我们本来的面目是什么?人活着,两件事情,一是生存,二是延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许追求生命的永恒也是生命的延续,就是要活着,害怕死亡。
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真实情况是人本来就会死的,任何逃避死亡的方式都是错误的,所以印光大师在他的床头贴一个死字。学佛的人首先要懂得生命是会死的,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的,我们需要做好离开前的准备。这是本来面目。如果不懂得这一点,或者说懂得了,不去认真对待这一点,你所有的修行,所有的生活都在回避死亡,让自己活得更好。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本意就是让自己不死。天下没有不死的人,只有感觉到不死的人。这是本来面目。
所以修行是放下人生所有的幻想与幻觉,回到生命本来的特质,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总有一天是会离开的,只不过是要做好离开前的准备。这才是如实观和如是观。有人说:“师父啊,人总想到死会不会消极?”总想到死,是积极,不是消极,为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凡是有明天的人,就有一颗懒惰之心,他成不了任何事情。只有感觉到生命是有限的人,生命才会迸发出无限的光彩。
有限的人生无限光彩,无限的人生没有光彩,这是如是观。如是观,它的实现方式是禅定。禅定的本意是在通过自己心静下来去看到自己的真实的内心以及自己真实存在的问题,回到生命本来的面目而不生活在自我的幻想和自我的永恒诉求当中,知道生命是有限的。
这是第二品。
原标题:《金刚经的秘密》第5课丨如何降服这颗妄想执着的心?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 上一篇:第4课丨第一次读金刚经,你被整懵了吗?
- 下一篇:第6课丨我们将来成佛的因缘是什么?
- 跟着《金刚经》学好心态!
- 《金刚经》“空”的境界是什么?
- 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殊胜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如何把逻辑思维提升到悟性?《金刚经》的悟性思维
-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是什么意思?
- 是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是什么意思?
- 在家怎样去学佛修行?依《金刚经》修菩萨行
- 金刚经分几部分?讲什么内容?
- 《金刚经》都说了些什么?
- 《金刚经》教众生做什么呢?不要执著
- 《金刚经》译文及注解评析
- 《金刚经》里的法、非法和非非法
-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离相修行
- 《金刚经》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 怎么理解“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六祖慧能是怎么开悟的?通过《金刚经》开悟
- 《金刚经》可以解决修行中遇到的诽谤和委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