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第6课丨我们将来成佛的因缘是什么?
金刚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一、四相皆空
《金刚经》的第三品大乘正宗分主要说三大问题:第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借得解脱。经典当中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所有一切众生都在听闻佛陀的教法的前提之下而得大解脱,证得无余涅槃。
但是这里佛陀在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所有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而所有一切众生是谁使他成佛?是什么因缘使得我们将来成佛?一般的常理上是佛的法,是佛使得我们成佛,是我们的老师使得我们进步。对一个佛弟子来说,有无尽的感恩和感激之情,认为是佛陀的法义,使得我们成佛,是佛陀的说法、佛陀的无上智慧使得我们成佛。有些事情你可以这样想,别人不可以这样认为。
比如说,你的孩子如果认为你是一个好妈妈,你也确实是个好妈妈,但你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好妈妈,你是不是好妈妈?对呀,你有贡高我慢了,你把孩子当成自己,不当成别人了。有的人跟雷锋叔叔说:雷锋叔叔,你太好了,你做了这么多好事。雷锋叔叔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把本分的事情做好,而不越界,自我定位不飘移,这是做事的人很难做得到的一点。
而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上说,所有的众生都是听闻他的教法而能成佛,这是一条金刚之路,这是一条确信无疑的解脱之路。但所有的人成佛,但是是自己修行成佛,只不过是听闻了佛陀的劝导。佛陀只是在这个成佛路上的指路人,而成佛这件事情需要自己去成。
所以,天下最好的妈妈,是让小孩子感受到母爱的同时,又能让小孩子独立;最坏的妈妈,是让小孩子感觉到爱的同时,又让小孩子不独立,永远依赖家庭。这是我们的定位。一个有能力帮助人的人,即便他有再大的能力,像佛陀一样,他也要知道,他对众生的帮助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在众生自己要成佛。所有我们对别人的帮助都要在般若慧当中进行转化。这个转化就是,所有我们对别人的帮助都将会转化成另外一种力量,变成这个人对自己的一种诉求,而不是一定要听妈妈的话才能做好人,而是听了妈妈的话要做好自己才能做好。
所以很多家长,说最好的小孩子就是听话的小孩子。不对,听话的小孩没有主见,最好的小孩是听了家长的话,并且有主见的孩子。什么叫听话的孩子?叫做一个诚实的、勇敢的,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是听话的孩子。在听话这个问题上,只是让小孩子在启蒙阶段懂得信任家长,我们叫依教奉行。导航仪是很有用的,但是有时候它也会出错,具体的路线,你开车的时候要按实际交通规则为准,这是导航仪不能帮助我们的,要我们自己考量。
释迦牟尼佛对这一点把握得特别的清晰。所以,他在经文后面,在讲完了能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能让所有众生成佛,这是我们众生的感知。而佛陀自己说:“如是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般若大智慧在这里。般若的大智慧是在于我们对别人的帮助都要充分地调动被帮助人的积极性,以及让他们建立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帮助的人在被帮助的过程当中失去了自己生存的能力。
我们常常因为有一些对别人的帮助没做好,所以使得这个人永远处于被帮助的心理渴求之下而没有了自理能力。佛陀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作为被帮助的人可以感恩,但是,要帮助别人的人,一定是认清自己,对别人来说,他的人生,即便你是他的妈妈,是他的老师,是这个道场的主使者,是这个道场的负责人,你对众生的帮助也是起负面提醒的作用,他的路要他自己去走。
所以这里提到四相,要让我们修行人要具有空性的智慧。
1、我相
第一个是我相。之前我们讲过,每个人都生活在自我的幻想和幻觉当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命永恒,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唯一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都有主宰能力,而这一切都是幻想出来的。永恒是每个人都怕死,可是只有面对死亡,人生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唯一性常常导致很多我们琢磨不透的问题。比如说,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一群好人在一起,能不能办一件好事?(能)此言差矣,我们常常认为能,是常理当中。实际的情况是,一群好人在一起常常不能办一件好事。
比如说,寺院厨房里有一群好人,可是常常有摩擦,常常有矛盾。为啥呢?我仔细观察了厨房里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想做大厨,每个人都想炒菜,每个人都觉得今天的菜谱应该由我定,为什么?因为这是一群好人在一起。大家做一件好事没问题,关键是听谁的。谁都希望大家听自己的,结果呢,因为对方不听自己,而产生摩擦。
我们办事是这样,心情好,一百个同意,心情不好,也能整出一百个不同意的理由。这是没有解决大家不同的心往一处使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道场里面修行,我们每个人要发菩提愿,要发成佛之愿。大家心在一起的时候,就没有差异。一群人干一件好事,一直干一件好事,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愿心,如果心不统一,事情很难办。
还有一个就是主宰性。每个人都想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可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常常在与别人的比较当中,是在奴役、驾驭别人当中,而不是在自我改变当中。这是我相。
2、人相
人相就是我们在一起,有我就有你,我是主体,你是客体,他是副体,这个副不是附体的附,它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在我们俩人谈问题的时候,谈到他的时候,他是我们主客体之外的更不重要的一个角色。
3、众生相
这里的四相还有一个叫众生相。众生相当中,表现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常常认为生命是属于自己的,人格是我们自己确定的,实际上人不属于自己,人的人格也不完全属于自己,而属于我们的文化。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基因不了解,没有认知能力,我们对自我生命是没有认知能力的。这个是隐形的,极其复杂的,需要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才能够发现的众生相,就是我们会被别人同化而失去自我。
4、寿者相
寿者相也是这样,寿者相就是刚才说的,每个人对生命处于最大的渴望永恒当中。所以年纪大的人,过了40岁以后,面对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会离开。我们想尽一切的方式逃避死亡,实际上谁也逃不了。
人生而平等并不是在讲出生,投胎是个技术活,有的人投到好人家,有的人投到不好的人家;有的人长得帅一点,有人像我一样,长得比较磕碜一点。出生有好有坏,但是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离开,这才是要修行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世间所有的文化、所有的宗教都在逃避死亡,追求永恒,只有佛教、出世间法,才让我们怀着百般的勇气百般的决心、百般的担当来面对人生的最根本的课题。
原标题:《金刚经的秘密》第6课丨我们将来成佛的因缘是什么?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 上一篇:第5课丨如何降服这颗妄想执着的心?
- 下一篇:第7课丨布施,从撕布开始!
- 跟着《金刚经》学好心态!
- 《金刚经》“空”的境界是什么?
- 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殊胜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如何把逻辑思维提升到悟性?《金刚经》的悟性思维
-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是什么意思?
- 是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是什么意思?
- 在家怎样去学佛修行?依《金刚经》修菩萨行
- 金刚经分几部分?讲什么内容?
- 《金刚经》都说了些什么?
- 《金刚经》教众生做什么呢?不要执著
- 《金刚经》译文及注解评析
- 《金刚经》里的法、非法和非非法
-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离相修行
- 《金刚经》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 怎么理解“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六祖慧能是怎么开悟的?通过《金刚经》开悟
- 《金刚经》可以解决修行中遇到的诽谤和委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