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第21课丨美好的地狱,不美的净土

第21课丨美好的地狱,不美的净土

金刚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佛之五眼

  这一讲,经文是《金刚经》的第十八品,十八品当中讨论两大问题,一个是五眼六通,一个是这个三心不可得。

  我们先看五眼六通。《金刚经》当中首先来了一个排比的提问,说佛有肉眼吗?佛有天眼吗?有法眼、有慧眼、有佛眼吗?答案都是肯定的。

  这个问法很重要,有几个内涵。第一,肉眼是什么意思?就是肉长的眼睛。肉眼的意思是,佛是人还不是人?(是人)对,很重要啊。佛是由人成的,它不离开这个基本事实。南山讲寺我们弘扬的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不是世俗佛教,是基于佛陀是人成佛的事实所弘扬开来的佛教。印顺导师,在《阿含经》当中读到,诸佛皆出人间,皆不在天上成佛也。因为佛是人,他成佛了,我们也是人,所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也可以成佛。这是这部经非常重要的一点。到《金刚经》为止,佛仍然是人,到了后来的很多经典,比如说在《地藏经》当中,对这个问题就有所漂移,佛陀就到了忉利天宫为母说法。虽然从人间上去了,后来它就没有讨论佛是不是人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对于普通的刚刚学佛的人来讲,佛是人,他接受不了,他一定要是神才行。这个话的信息量很大,我们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具体去讨论。大概的意思是两点,佛陀的觉悟是基于完善自己的人性,圆满自己的人性,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一条究竟圆满的出路,这是佛法。他把这个方法告诉了我们,于是我们要修行。它有个前提,你是否想为自己的人生找条出路?你的修行着眼点是不是放在了你的人的特性上?比如说,你是不是放下贪嗔痴,修的是戒定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你生命当中完成的。

  佛法讲,莫要心外求法,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就是心外求法。就是你通过美的、通过好的,来庄严你的心,让自己生起信心。而这里的肉眼是代表莫要心外求法。所有的佛性可以显发为人性,人性当中那些善的、那些美的塑造,就是佛性的启用。它是讲这个。

  所以很多人修行多年,他没有找到这条规律的时候,修行实在是无从下手。所以很多寺院里面开光的时候,大家都往天上看,看菩萨是不是从天上下来。这个语境就表明了佛不在心中,佛在身外,是《西游记》当中踏祥云而来的神,这个是个很要紧的观念。所有的人性都是在佛性圆满基础之上呈现出来的,而如果你不自知,对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洞察力不够,所有的修行都是纸上谈兵。

  我们寺院里的师父有几个比较了解我的说,说我观察人性、观察人的个性还是比较能看得准的。实际上我是一个比较糊涂的人,我看这些都看不准,我只是比较了解自己而已。肉眼是这样一个前提。

  天眼,这里的天,是神仙的意思。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发达的国度,它就存在一个问题。你说,释迦牟尼佛跟太上老君谁厉害?你说释迦牟尼佛跟God谁厉害?佛有天眼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佛陀的能力与外道神教的被崇拜者,谁厉害?经文的答案是,放心,一样厉害。佛有天眼否?答案是有天眼是吧?他没说我比那个天眼还厉害,没有,一样厉害。一样厉害你就可以跟着佛走了,对吧?这是一个信心力提升问题。这个很重要,如果你不理解这一点的话,你就不知道佛教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性宗教。

  慧眼、法眼是什么?慧眼、法眼,是修行的能力。所谓的般若智慧,它就是一个看待人生的视角。如果这里有一个看得很远的望远镜放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到这个平台上去。什么叫慧眼?一个独特的视角能够让你看得很远,就是你一定要站在这个望远镜的背后来看待远方的这件事情。只有这一个视角能让你看得更远,这就是慧眼。佛陀所看待人生的方式,就是独具慧眼,这是个角度。

  人生的智慧不论高下、贫贱、富贵,这一切都是外在的。人生的实质性问题取决于人生的视角。你能不能用更多、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待你自己的人生,寻找更多的可能,实现更大的价值?这不是你的能力使然,能力是世间法,而是你的角度,你能不能站在佛陀的角度,看到一个如此庄严的世界?这是个角度。

  佛陀说,我有这个角度,我能提供这样的视角,你们想不想看看我这个万花筒?我想,每个人都举手说,我想。好,接下来,我想就是法眼。法眼是什么?方法,你成佛是有据可循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成的。

  我讲个亲身经历给大家听。那时候我刚出家,想去读佛学院,我隔壁的有一个出家时间比较长的师父说:“不要读佛学院,我跟你说,我夜夜能见到菩萨,菩萨每天晚上会跟我说话。”“好神奇啊,你能把这个方法告诉我吗?”他说:“没事,你去打坐。”然后我去打坐,我除了瞌睡,我啥也没有,菩萨不跟我讲话。他说:“你有时候要摇一摇。”我去摇了,摇了感觉是蛮好的,但是还没见菩萨,我眼睛闭起来一抹黑。他说:“你有时候要不然打个机灵也行。”摇一摇,打个激灵,说不定会开悟,他说。我这些方法都尝试了,效果不好。然来他离开了栖霞山,去了九华山,在半年之后说大冬天的穿了裤衩儿回家了。走火入魔。

  后来他走了,我也没有“高人”指导我,没办法,我就读佛学院了,有这个经历。他的教给我的方法是有一个原理的,就是你不要怎么努力,你只要想办法开悟就行了,实在不行你打个激灵就能开悟。开悟不是一时能开的,必须要有法眼,要有方法,然后最终有佛眼。

  这五眼当中代表五层不同的含义,第一层,佛陀是人成的,你的佛性在人性上面能找到它的踪迹,一切的成佛的可能都是由人体现出来的;第二个,天眼。佛法比外道,不说更强,佛陀具有外道一切的能力;慧眼,慧眼是一个视角;法眼是方法;佛眼是最终圆满的那个境地。这是五眼。

二、三心不可得

  接下来说三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是一个很多人经常在讨论的公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这个我应该怎么活着呢?过去的时间,过去事情算了就算了。明天是明天的事情,不想就不想。现在也不可得,你叫我怎么活着?没法活呀。

  按照经文这样说,现在也不可得,都是空的。哦,原来菩萨说了,想吃吃,想喝喝,都是空的,多吃点,多喝点。很多人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还有一些人呢,原来都是空的,没有意义,早点死了算了,等阿弥陀佛来接。这个也是不对。无所挂碍可以,一无所有就不对了。所以叫无实无虚,不是实的,也不是虚的,中道而行。

  那这个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应该如何理解?刚才我们说了,过去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不要老想这个事儿。未来心不可得,未来没到来,你也不要想。那现在呢?问题就出在现在。现在我们看到的,经文后面会讲,是如梦幻泡影的。现在你对自己的判断都是有可能错误的。比如说,现在心情很好,我走到西湖边上,好美啊,是吧?那现在心情不好,走到西湖边上,啊,一点不美,看到别人在卿卿我我,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命苦,不如跳进河里,所以西湖边上每年要救上来很多人。那西湖到底美还是不美?跟美和不美没关系,跟你的心有关系。那你为什么有时候觉得好,有时候觉得不好?也就是说,好坏我们没有定论,好坏是随着因缘变迁的,是随着我们的心在变的。所以当下这个在变的心是不可得的。就如同你看到大海浪花不可得一样,所有的浪花都是海水。

  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假象。如果你执著当下这一念,说明你对自己不了解,我们不是要得当下之心,而是要察觉、观察当下之心。当下的你,不是你,当下的你,只是欲望,只是贪念而已,而你是贪念背后的那个人。浪花不是所有的大海,浪花是大海汹涌暗流的产物。所以你要了解自己内心那个贪嗔痴表现出来的这一念,你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你认知了这一念,你不把这一念当成你,而当成你生命的表现,你要追求、你要观察生命表现的这一念,对你的生命是有伤害的,还是有塑造的,还是若无其事的?

  这个当中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这是今天的重心。每个人打坐、念佛的当下这一念,你能察觉到这一念都不是你,只是你的表现。但这个时候你的表现会伤害到你,还是会利益到你,会伤害到众生,还是利益到众生,你要去想。

  如果把当下一念当成所有,你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一钱不值。因为你情绪好的时候什么都好,情绪不好的时候什么都不好,你生活在一念天堂与一念地狱之间。但如果说,你当下的这一念不当成你,而当成生命的某种表现的时候,它只是你的一部分。你需要通过当下这一念,如同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来改变你的生命品质的时候,当下这一念一直处于你的改变当中,你在不断调整当中,如此,你才是个修行人,所以现在心不可得。

  简单来讲,你想的那个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事能不能利益到众生,重要的是,你想的这个事是去往轮回的路上的一条通道,还是去往解脱道路上这件事。所以每天想的事,你要去仔细观察。有时候我们心向极乐,腿在往地狱里走,往六道轮回走。有时候我们身处在地狱,备受别人的质疑与煎熬,但是你的脚步是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

  假如《地藏经》当中的无毒鬼王是个导游,有一天,他带人去买样板房,这个房子漂亮,你看它漂亮得一塌糊涂。还有一个房子破破烂烂,里面臭气熏天。这个鬼王变成菩萨的样子说:“请问你要哪一间?”“我当然要好的了!”无毒鬼王说:“请,客官里边请,楼上雅座。”进去一辈子这个人出来了,生不如死。无毒鬼王说:“那个臭气熏天的、看上去不好的房子才是你应该选的。”“那就是个地狱啊!”无毒鬼王说:“美好的世界你认为是地狱,你不是刚从地狱出来的吗?”“难道我还要再进一个地狱吗?”无毒鬼王说:“凡是你看的不美的地方,它都是净土。凡是你看到美的地方,它都可能是地狱。因为那是贪心使然。”而看到不美的地方,你勇于安住那颗心,那是菩萨所住之心。

  用这个典故告诉大家,现在心为啥不可得。因为现在心幕后的推手是我们的贪心,你看到所有美的东西,都有可能是贪心使然,那可能是地狱之门。你看到所有不美的、所有不好的,你能够安住身心,那是一个菩萨之心,那就是净土。

原标题:《金刚经的秘密》第21课丨美好的地狱,不美的净土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