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序(禅修菁华四)
圣严法师教禅、讲禅、写禅,二十多年来足迹已广遍东西方世界各地,出版了二十册以上与禅相关的中英文著作,并陆继被翻译成义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波兰文、越南文、俄文等多种语文、接引无数人进入禅法的大门。如今说到要学习禅法,特别是中国禅宗,便不能不看圣严法师的禅修著作。
圣严法师在《禅钥》一书序文中自陈:“我的宗旨,是将正统禅修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透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分享给有缘的现代大众。”因此,圣严法师讲授禅法,便能在深厚的修行基础、广博的学养背景下,贴近著现实人间的实际生活,介绍实用、易懂、健康,而且层次分明的禅修理论及方法,使得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禅法的利益。
尤其是,初学程度浅者,读了不觉得深奥难懂;老参程度深者,反覆读了愈见其滋味与内涵,足见圣严法师高妙之处。
圣严法师有关禅修的篇章,都是先于《人生杂志》或《法鼓杂志》刊载,然后交由法鼓文化(原东初出版社)集结于〈禅修指引〉系列出版,少数则散见于法师的其他著作之中。
不过由于是以时间先后的顺序集结,所以各篇之间,只有思想与目标的统一性,并没有篇与篇之间的连贯性;而且面对法师如此丰厚的著作,一般人则不免望书兴叹,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们兴起了重新编辑这套书的念头,除了整理脉络,分出次第,书本规格并特别采用小开本,以利随身携带,随时参阅。
这套书的编辑,是依修学的内容分为七册:《入门》、《观念》、《法脉》、《公案·话头》、《默照》、《五停心·四念处》、《活用》。除了主要篇章外,配合单本主题亦选录有“实践指南”、“祖师箴言”,内容都是圣严法师对经典、祖师语录等的精彩诠释。书后并提供其他相关参考篇章之篇目,以及关键字检索,帮助读者顺利、迅速进入圣严法师原始的著作,达到帝国徵博引、互相参照的目的。
这套书虽然取名为“禅修菁华集”,但是圣严法师著作篇篇精华,让我们难以取舍,勉强只能说是一套原著的导读。既为初入门者提供一个方便的路子,先得梗概的全貌;也让已入门者,能够温故知新,时时自我检验。
因此,这是一套精致实用的好书,是修行路上的指引,更是菩提道上的明灯,值得您永远珍藏。
法鼓文化编辑室谨序
- 上一篇:曹洞宗焦山系(禅修菁华三)
- 下一篇:禅修入门指导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