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历代高僧:一部真实的《西游记》 一个真实的唐三藏

  玄奘上表之后,太宗答应为他作序。太宗对附马高履行说:“你以前曾请我为你的父亲写碑文。但我现在的气力已不如从前,我要给玄奘法师作序,不能给你的父亲写碑文了。你要理解我的用意。”太宗在明殿写出了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序文写成后,太宗让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对群臣朗读此序。百官听后,纷纷称赞。玄奘又上表谢太宗。

  从此,朝庭众臣纷纷读经,佛法得到空前弘扬。玄奘经常被留在宫中,皇帝不断向他询问佛法。玄奘仍继续翻译佛经,为的是不错过这个好时机。太宗赐给玄奘云纳一领,又传旨让天下寺院,各自再度五人出家。皇帝在京城东北造弘法院,让玄奘长住其中,又在曲池为文德皇后建慈恩寺,让玄奘成为住持,并度三百人到寺中。又在慈恩寺的西北建翻经院,送给他新出家的弟子十五个。唐高宗永徽二年,玄奘上表请求建梵本佛经台,得到批准。

  高宗显庆元年正月,为皇太子在慈恩寺设大斋,朝中众臣都来到寺中。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郎李义府说:“译经是佛法中的大事,但不知我们这些人在这中间有什么用呢?”

  玄奘说:“你所问的,也是许多人所感到疑惑的。译佛虽是僧人的事,但它最终要凭借朝中权贵的力量。就象前秦时鸠摩罗什依靠安成侯姚嵩、元魏时菩提流支依靠侍中崔光禄,贞观初年波颇译经,仆射萧瑀、太府萧琼、庶子杜生正伦等为他阅稿一样。现在没有这些人,弘扬佛法就会受到阻碍。又承蒙圣上在大慈恩寺中发慈悲之心,建造了壮丽辉煌的寺院。要赞美这种德行,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刻写在碑上,使之流传后代。现在二公相问,我想如果做了这二件事,就会流芳于古今了。” 二人答应了这两件事。第二天早晨,皇帝派人来传旨,说所需帮助译经的大臣己安排好了,立碑的碑文皇帝亲自撰写。

  玄奘自从东归之后,就积极致力于翻译佛经和弘扬佛法。有生之年,玄奘共译佛经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 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师之一。玄奘又充分借助帝王之力,使佛法的弘扬空前绝后。

  玄奘入佛门以来,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死后升往弥勒天。在游西域时,他又听说无著兄弟都升到了弥勒天,于是他更加频繁地发愿请求,每次都有所感应

  高宗麟德元年,玄奘告诉和他一起翻译的僧人和弟子:

  “有为之法都是会灭的幻影,形体这种虚幻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我到六十五岁时,一定会死的,现在谁有问趣,可速来问。”

  “年纪未到耆耋,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听到人惊奇地问。

  玄奘答道:“此事我自己知道。”

  玄奘于是前去向佛像告别。有门人要外出的,玄奘对他们说:“你去吧,我现在就与你告别了。你再也不用来见我了,来了也见不到我。”

  正月九日,玄奘告诉寺中的僧人:

  “我要死。经里说,身体是可恶的,就象死狗一样。我死已后,把我的尸体在接近官寺的安静之处下葬。”

  说完就躺下来,闭眼睁眼,只看到大莲花,鲜艳洁白,又看到自己高大的身相。玄奘知道是自己将要升天的时候了。玄奘让僧人们读他所翻译佛经的名称,他感到很欣慰。玄奘把寺中门人全部召集起来说:“无常将近,快来相见。”并在嘉寿殿的香木上挂菩提像,向它施礼,并再次向众僧告辞,而且留下了给皇帝的表奏。然后他自日默念弥勒,让旁边的人人念:

  “南谟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谟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以必生其中。”

  到二月四日,玄奘右手支头,身体侧卧,寂然不动。门人问他:“这是什么姿式呢?” 玄奘说:“不要问,妨碍我的正念。”五日中夜,弟子问:“和尚一定能生弥勒天吗?”玄奘回答说:“一定能。”说完就断了气。玄奘死后两个月,尸体形色如常。

  玄奘死后,皇帝下诏入葬,并让京中僧尼制作幢盖前往送行。只见送葬的队伍中,素盖白幢,如白云浮动,哀乐之声响彻云霄,令人神动。四俗为他悲痛,七众对他的死表示惋惜。玄奘下葬在白鹿原,在方圆四十里的地方,僧俗两众充满其间。后来,皇帝又下诏把玄奘改葬于樊川,把玄奘的尸体从地下抬出来,其面色就象没死时一样。众人叹奇异。如果玄奘不是愿力持久之人,怎么能这样呢?

  玄奘默默地来到世上,轰轰烈烈地过了一生,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