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译文及注解评析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原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①。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②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③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④。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⑤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译文】

  佛接着对须菩提说:“其次,须菩提,菩萨对于众生,应该永恒持续不断地布施,并且不停留于任何固定的内容、对象与方式方法上。就是说不能固定于物质财富的布施。不能以感性认识和唯心认识选择布施对象和方式方法,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停留于‘平面思维’层面,为什么?如果菩萨不停留于平面思维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的观点是怎样的?东方的三千大千世界其数量之多与边际之广,可以思量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思量!世尊。”

  佛接着问:“须菩提,南、西、北方,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上下共十方,其三千大世界之数量与边际,可以思量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思量,世尊。”

  佛接着说:“须菩提,菩萨不停留于平面思维布施,福德也是这样,不可思量!菩萨应牢固树立并掌握以上我所说的‘三观’与布施的方法论。”

  【注解与评析】

  ①:法:叫“不觉”,这里指尚未觉醒的众生。

  ②:不住色:“色”的含义较广泛,这里指物质财富,除物质财富外,菩萨还应给于众生:健康长寿(命)、神通(力)、平安(安)、智慧(辩)。

  ③:声香味触法:指经耳鼻舌身意取认识即感性认识与唯心认识。

  ④:不住于“相”,指建立立体思维,也叫“多头”思维,,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如“伊”字三点,“伊”字就是立体的“立”字。

  对布施建立立体思维,有两大方面含义:

  ⑴充分认识布施的重大意义

  ⒈布施是人类通往佛国唯一的通行证;

  ⒉布施可以让自身得到佛的加持。佛说:如来如同商主,谁对众生有爱,如来就会加持谁;

  ⒊布施也是让自身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因为要“给予”,必须自己有“货”。

  ⑵布施的一般方法论

  ⒈以人为本,兼顾其余五道众生。

  ⒉利他的同时,也要爱护好自己。“观色无常,而不厌离色,欲证于法也……”(详见《佛说大乘十法经》)

  ⒊抓主要矛盾,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三观与方法论为主。佛说:斫伐树木,应先斫伐园林。

  ⒋因世、因时、因己、因人、因地、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佛说:……如彼良医善知于乳是药非药……(详见南本《大般涅槃经》第二卷)

  ⒌坚持团结到底(毕竟软语),斗争到底(毕竟呵责),既团结又斗争(软语呵责)三种手段教化众生。

  ⒍坚持“常见”与“断见”的辩证统一。“常见”指:绝对的、普遍的、一般的、全局的、必然的、不变的、静态的、正向的、平等的……,“断见”指:相对的、特殊的、个别的、局部的、偶然的、变化的、动态的、逆向的、不平等的……

  ⒎常发大愿,比如:“愿我来世成佛之时,我所在的佛土……”(可参阅《药师经》)

  ⒏永恒地让自己留存在于人世间,不管是成佛以前还是成佛以后,不去做所谓的“天人”。(详见《佛说广义法门经》)

  ⑤:虚空,指宇宙中有无数无量无边的三千大世界。“此一一世界,各有十刹微尘数广大世界周匝围绕……”(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卷)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①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②。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③。即见如来。

  【译文】

  佛接着问:“须菩提,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能以人的身体的特征见到‘佛性’吗?”

  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不能以人身体的特征见到‘佛性’!”

  佛问:“为什么?”

  须菩提回答:“如来所说人的身体特征并非是人身体的本质特征。”

  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的感性认识与唯心认识,都是错误的!如果明白宇宙与众生乃至一切的‘事物’都如虚空般广大无边,即见‘佛性’。”

  【注解与评析】

  ①:如来,指“佛性”。

  ②:身相非身相,指人类的身体是“须弥山王”的缩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缩影,是宇宙(世界海)的缩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如果把人体比作“须弥山王”,那么人类的“大脑”相当于“利天”,“肝脏”称为“常醉”,脾胃称为“钵手”,“肾脏”称为“持蔓”。

  如果把人类的大脑比作整个的“须弥山王”与其相连接的四大星球,则大脑神经垂体相当于“利天”,左前大脑相当于东部“弗婆提”,右前大脑相当于南部“阎浮提”,右后大脑相当于西部的“瞿陀尼”,左后大脑相当于北部“郁单越”,四大洲的各种河流相当于“血管”,各种果树相当于神经,果树上的香果相当于神经细胞。(详见《起世经》)

  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的方位对应人类大脑的方位与上面说的相同。

  ③:诸相非相,指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并不是人类通常的只用“眼耳鼻舌身”感知和用“心”想象的样子。菩萨修“无相三昧”,修十个“无相”。

  ⑴无“色、声、香、味、触”相,指宇宙中,三千大千世界的数量之多,边际之广,众生之多,发展变化之快之广,时间之久远,有如“虚空”,不能被感知(一种抽象式的比喻)。无“色、声、相、味、触”相,指人类要牢固树立“宇宙、众生犹如虚空般广大不能被人类用眼耳鼻舌身感知”的理念。

  ⑵无“成、住、坏”相,就是要牢固树立“宇宙、众生、时光永恒不灭”的理念。

  ⑶无男女相,指无“自性”的理念,“男女”本指“性”,引申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无“自性”(众生的佛性,地的坚性,水的湿性,火的热性,风的动性不在此列),“自性”指与生俱来并且永恒不可改变不可磨灭的“本质”与“规律”。

  “诸法无我”,“一切诸法性本自空”都是相同的含义。其含义有:一切自然物的生成、发展、衰退、消失的规律与外在表现形式;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变化、消失的规律与外在表现形式;一切众生的生理现象、精神现象,所作所为;一切众生流转于生死命运的被动态状,一切众生潜力不得提高,与“佛”存在的巨大差距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造物主”所作,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业力”所作所化,一切“事物”都遵循这一普遍规律(同一性)。“业力”指一个“事物”内部的因素(同内十二因缘)与外在的条件(外十二因缘)互相的影响力。

  正是因为“事物”没有“自性”,所以存在被改变的可能性,众生的各种贪嗔痴慢,精神受肉体较大影响的状态,众生的流转于生死命运的被动局面,人类的智商、智慧、神通与佛存在的差距等等,都具备着被改变的可能性,并且在永恒的时空里,这些可能性必然成为现实性!佛说: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自知不受后“有”!“生”指取着“色受想行识”而带来的错知错见和错误言行(住色法);“有”就是对“生”进一步的加剧。

  同理,宇宙也存在着被人类改变改造的可能性,只不过宇宙被人类可改造程度与人类可自我改造程度不同而已。

  因为一切“事物”都受内外十二因缘的影响,并且无常因、无常缘,所以一切“事物”都呈现出各个特殊的状态,即使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也呈现出特殊的规律与方式(无一性),一切“事物”特殊的状态有无数无量种,如虚空广大无边(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所以人类在认识宇宙、改造宇宙,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必须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

  因为无常因、无常缘,于是一切事物成立、发展、变化也就具有巨大的复杂性和潜在性(无物性)。因而,人类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过程与结果,就呈现出并不仅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并且不与人类的努力程度完全对等相应,其间呈现出一定的曲折性与偶然性(一切和合无“自在”或一切和合不从“和合”)。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①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②。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③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

  须菩提尊敬地对佛说:“世尊,会有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论义理,生坚定的信念吗?”

  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样疑虑的话语,如来灭后,第五个五百年正法衰微时,有持戒修福的人,对本经文的义理,能生信心,并以此为实践,应该知道这些人,已经不仅仅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于无量千万佛所在的劫世里种了各种善根。听到这样的言论义理,甚至一念之间生净信心的人,如来全部知道全部看见!这些人,得到如此的无量福德!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这些人明白了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没有了对宇宙的表面认识,没有了对人类自身的表面认识。为什么?这些人,如果以心取著‘佛性’的特征,就开发不出自身的佛性。如果仅停留于对宇宙表面的认识,就开发不出自身佛性!为什么?因为宇宙中隐藏着人类身体巨大的奥秘!如果仅停留于对人类自身表面的认识,也开发不出佛性,因为人类身体隐藏着宇宙的奥秘。所以,不能执着于只认识改造宇宙,也不能执着于只认识改造人类自身,应该坚持两方面的辩证统一。因为这样的原理,所以如来经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必须明白我说的三观和方法论,如同过河的工具,适当的情况下,佛法都要舍弃,何况违反佛法的理论与言行?”

  【注解与评析】

  ①:“灭”,指如来随顺因缘的化身消失,如来真实的法身是“金刚”之身,永恒持续不断地存在,并且牢不可破,众生虽然永恒不灭,但所受的肉身是脆弱的,并且不能持续不断地存在。

  ②:法相与非法相,“法”叫做“不觉”,所有的自然物以及觉醒的人类之外的众生,都称为“法”,但这里的“法”仅指宇宙以及宇宙中的自然物。“非法”,指觉醒的人类,这里指一切人类,这里的“相”,指表面认识。

  ③:“心”,这里的“心”指善良的愿望,主观意志,想象等一切的精神活动,佛性并不是精神活动,佛性的根本,是表现在人类的智商智慧与一切潜力的全部开发。

  认识改造自身,有个“基础”大法门:观想佛祖结迦趺坐,现紫磨黄金色身,放大光明,“坐”在我们脑中央,然后佛身上升一多罗树之高,降下来,又上升二多罗树之高,降下来,再上升三多罗树之高,降下来:如此渐进,直至上升至七多罗树之高,再降下来,这样为一个小循环,每做完三个小循环,佛身的朝向就换一个方位,八个方位做完,共计二十四个小循环。每天坚持一遍。观想时,不必执着于多罗树的高度。采用数息法,佛身上升时,我们吸气,佛身下降时,我们呼气。(详见北本《大般涅槃经》,后分卷遗教品第一)

  本章指出了人类该如何进一步地认识佛性,如何地开发佛性,同时,反对唯心主义与教条主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