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译文及注解评析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①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住在一起。到吃午饭时,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挨家挨户化缘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把脚洗干净,整理好座位,然后打座。
【注解与评析】
①:本章中的“一时”,并没有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所有的原始佛经都有这一用语习惯。佛告诉我们,时光永恒。在永恒无涯的时光里,人们不必挑选所谓的吉凶日,不搞占卜算命,更不能搞封建迷信。
第二品 善观启请分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①。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②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③心。应④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⑤。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尊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译文】
这时,长老须菩提,在众多人中,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裸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掌虔诚地敬礼,尊敬地对佛说:“稀有世尊,如来善于爱护并挂念着各位菩萨,善于教导各位菩萨!世尊,如果善男善女人,发‘大乘佛道’的大愿,如何地感应加持他们,如何地帮助他们破除意识中的八魔?”
佛说:“很好很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的,如来善于爱护并挂念着各位菩萨,善于教导各位菩萨!你现在仔细听,立刻为你解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大乘佛道’的大愿,该这样地感应加持他们,并这样地帮助他们破除意识中的八魔!”
须菩提回答:“好的!世尊,很开心地听您教导。”
【注解与评析】
①:须菩提,“须”指“完美无漏”之意,“菩提”指“智慧”,须菩提善解“空义”。
②:如来,并不仅仅指释迦佛,指宇宙中的一切佛。
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无上微妙;多,指不惊不畏;罗,指安稳牢固的大乘之道;三藐,指拔除了三界生老病死忧悲毒箭之后清凉、高远的境界;三菩提,指拔除了“贪嗔痴”三毒箭之后的觉醒;整句话的含义可概括为无上微妙的不惊不畏安稳牢固的大乘佛道之法,简称为“大乘佛道”,还可以称为“佛乘”、“佛果”。
④:应,指感应并加持,宇宙中的一切佛及各路菩萨都会感应并加持发“大乘佛道”大愿的善男子善女人。
⑤:降伏其心:指帮助善男子善女人破除意识中的“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魔,烦恼魔、阴魔、死魔、天魔。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①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②。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③入无余涅盘④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⑤。即非菩萨。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各位大菩萨,应该这样地降伏善男子善女人意念中的八魔,就是让善男子善女人树立这样一种价值观与人生观:所有一切不同类别的众生,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肉眼可见的、肉眼不可见的;无感性认识、有感性认识的;无唯心认识、有唯心认识的,我统统让他们入“功德业力,四无量心、神通,智商智慧圆满”的境界而“灭度”。这样“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无有任何一个众生得以“摩灭”,为什么?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不明白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和本质:就是所有的众生在本质上都没有生老病死,所有的众生都会来人间成人,所有的人类都会行菩萨道,所有行菩萨道的人都会成佛,所有的佛都永恒持续不断地存在。如果不懂得这一规律和本质,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注解与评析】
①:众生,指具有灵魂,能自主呼吸,能来去坐卧的一切活动体。一切的植物,一切的微生物、寄生虫、病毒、真菌、细菌不在此列。
②:有想,就是感性认识。
③:令:指菩萨要如同王子爱护臣民一样爱护一切众生,同时,鼓励“臣民”对魔宣战。宇宙中的六道众生,以人类最可贵,每一个太阳系中,四大星球的人类又以地球人最可贵,地球人有五大优势是任何众生不可比拟的:1、具备探索真理的大无畏勇气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勇健);2、善于思考(正念);3、佛出世处;4、修业地;5、行大乘佛道之地。(详见《起世经》卷八<三十三天品第八>)
④:无余涅槃:无余,指完全的,绝对的;涅,指“不”,槃,指脆弱且不完美,其含义指“完全的牢固,绝对的完美!”无余涅槃也叫空“相”、灭“相”。
⑤:寿者相:指人类对众生“生老病死”这一现象的感性认识!实质上,生老病死是个假象,所以佛说,生死如梦如幻!注意,佛可从未说过“人生如梦如幻”!佛也还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佛性”的五层含义:
⑴一切众生“身”可灭,但“灵魂”永恒不灭,这一特质叫“真”我!“真”指“坚固、完美”,与“脆弱、瑕疵”相对,并不与“虚假”相对,所谓“小我”不真实,是指小我不牢固,不完美,并非小我是假的。佛性也叫“了因”、“毕竟因”,是贯穿众生成佛之路上,永恒不灭的保障性因素!“身死识过,犹如种子弃在地中……弃迁过化亦复如是!”(详见《大乘显识经》卷上)。
“周遍五道,一身坏死,复受一身,生死无量,比尽天下草木,斩以为筹,数其故身,不能穷尽……”(详见《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一卷)。
⑵精神意识大于肉体。一切众生因为有着永恒不灭的“灵魂”,所以精神意识与肉体同时而得,精神影响着肉体,肉体影响着精神,但归根结底是精神大于肉体。
佛说:一切众生身及“烦恼”,俱无先后,一时而有。虽一时有,要因烦恼而得有身,终不因身而有“烦恼”也!(详见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
所谓的“烦恼”,指“灵魂”尚不能完全控制肉体的状态,我们可以称这不完美状态的“灵魂”称为“精神意识”。
以上两个特征,一切众生都俱备。
⑶俱备“佛如来”一切神通的潜力,这股潜力,三恶道众生不俱备。
⑷俱备“佛如来”智商与一切智慧的潜力。这两种潜力,只有人类才俱备。
⑸“佛”性。“佛”性与“佛性”是两个不同内容的概念,“佛”性大于“佛性”,“佛”性除以上所说内容之外,还包含了对一切众生“慈悲喜舍”的精神境界及“出世”的“三观”和方法论。六道众生,只有人类才俱备“佛”性的可能性,一阐提有“佛性”但无“佛”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六道众生之中人类最可贵!所以佛说,人世间有六个难能可贵,即:佛世难遇;正法难闻;怖心难起;中国难生;人身难得;诸根难具。(详见南本《大般涅槃经》第二十卷)。
本章讲述的是人类该建立怎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出世”的价值观是指引人类通往“佛国”这一自由王国的永恒灯塔!(第一义谛)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